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尘.缘 > 第7章 莫听穿林打叶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冬去春来,山区寒意犹浓,在秀水村,春天一如往常的姗姗来迟。

    雄鸡一唱天下白,天刚蒙蒙亮,村子里陆陆续续有人开门出户。煤油是紧缺货,村民不舍得燃灯,起床穿衣全摸黑完成。

    “好冷哦”套上那件八成新的棉袄,唤醒老五,推门而出,一股刺骨的寒风猛地扑面袭来,凌安河一哆嗦,跺了跺脚,向村头走去。身上的棉袄看上去很新,其实也穿了四个冬了,棉花是自家地里种的,藏青色的棉布自然是用布票换来,放在裁缝师傅那做成棉袄,收了两元钱,差不多三天的工分啊,很是心疼了会,难怪小妹最大的理想就是裁缝师,很有前途的一门手艺活。

    下了一夜的绵绵细雨,村里的路泥泞不堪,幸是前些日子从小河沟里捡了好些鹅卵石嵌在村路上,这一下雨,好处立马凸显。凌安河整了整棉袄的褶皱,脸上露出一抹微笑,鹅卵石就是他领着五弟弄来的,算是办了件好事,这回那个黑脸队长不会再瞧不上自己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了吧。

    “小凌啊,今朝起的早哩”天色未亮,刚迈出屋子的依稀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秀水村的房子清一色的泥瓦屋,这家也不例外,没有院子,开门见路。

    “陆队长你也早没个钟总掌握不了时间,鸡叫三遍就起了,约莫着也快六点了吧”凌安河双手笼袖,寒喧着。“陆队长”便是他前一刻还在念叨的“黑脸队长”,叫陆大明,秀水村的头面人物,当过兵,在西北前线那场局部战役中表现英勇,立了二等功,转业回来做了秀水村的队长,据说在垦殖场有些关系,肤色黝黑,大伙私底下称作“黑脸队长”,却也没有丁点的嘲讽意思,都服他。

    “城市里才兴那个,咱们乡下可没那玩意有老许那面锣足够了”“老许”是队里的会计,每天出工收工听的是他的敲锣声,算是秀水村一绝。顿了顿,陆大明又说:“小凌你啊力气不够,还不如你家老五呢老五,别傻乐,也别瞪我,一个十五岁的半大孩子再能干,工分也只能记八分小凌你虽然力气不足,但肯做,脑筋也灵活,不错。”

    凌安河笑笑,没有答话。

    秀水大队辖四个自然村,队部设在秀水村,说是队部,其实是个十几年的老仓库,逢雨必漏,没法储存粮食,只有新建了个仓库,这老仓库稍加修葺,拿来当做大队部,平日里传达上级指示、动员大会、出工点名都在这。

    大队一百多户两百多劳动力,再加上外来人员,队部一间屋子挤得水泄不通,也是站不下,后到的人只有站在屋外,幸好陆队长嗓门洪亮,外面的人倒也听得真切。

    “共产主义水库是咱秀水大队今年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这点去年的动员大会县里和场里都作了明确指示当然,生产不能停,领导们也再三强调了,两季稻一季麦子必须超过去年产量,得保证珍珠泉酒的扩大生产另外,化工厂、木材厂那边要招工人,原则上是优先招本地人,大家伙可以自己合计合计,但我事先说明,要去工厂的必须是至少有两个劳动力的村户,这是硬性规定,没得商量”

    陆大明笔直的站着,身上的草灰色军装虽已洗的发白,但仍是笔挺,愈显挺拔,他转业已有数年,部队的作派仍是一点没变:“另外再说个事,今年垦殖场要建个茶场,会招八十个茶娘,咱们秀水村有二十五个名额,要去的先去许会计那报名,具体情况等场里定下来再说”

    绿茶是婺源的名片,唐代“茶圣”在《茶经》中即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当地的茶叶已形成产业链,尤其是绿茶,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几乎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在所有外销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

    珍珠山垦殖场位于县城西部,环境优美,物产富饶,时人感叹“茫茫林海,蜿蜒起伏;山泉瀑布,千姿百态”、“晨曦中,山巅岚雾轻移漫转;夕照下,碧水青山,霞光辉映,处处是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象”。垦殖场自是以木材加工为主,“珍珠泉酒”也是远近闻名,茶叶生产方面却一直落后于其它公社,此次在垦殖场扩大茶场规模,算是场里增收的重要举措。

    但秀水村如此热闹却是因为水库。去年,为了缓解灌溉、防洪及用电的严峻形势,经上级研究决定,在婺源大游山、珍珠山和乐平的历居山区域兴建大型水库,命名为“共产主义水库”,工期为十八个月。秀水村负责的是北干渠的五条支渠,要完成任务,仅凭本村劳动力绝无可能,经报批,村外劳动力加入,开春后便要卷起袖子大干一番。

    “共产主义水库,这名字取得好啊社员同志们哪,就在这大山深处,聚集了四万劳动力,四万,一个军的人马这是什么概念?前些年西北那场战争双方的总兵力就是这个数”陆大明咳了声,他最好讲部队的事,在这场合似乎不大合适:“四万群众,众志成城,气吞山河,主席说,与天斗其乐无穷,这就是了!”稍稍一顿,声音高亢:“主干渠和北干渠长两百里,支渠一百七十五条,全长六百里,咱们秀水大队负责五条,十八个月峻工。实际困难摆在这,工期紧,工程大,工段作业难度艰巨,施工人员不足,但是”他目光坚毅,拔高语调,铿锵有力:“咱们不但要完成任务,还要提前高质量完成任务,同志们有没有信心?”连续三声,直到应答的声音整齐洪亮,方一挥手:“加油!下面来说一下分工安排五条支渠,秀水、董门、大源坞、汪村四个村成立四个突击攻坚小组,每个村负责修一条,上饶那边过来的同志负责一条,每个突击攻坚小组的负责人具体名单如下”

    “上饶攻坚小组组长江爱华,副组长凌安河”

    凌安河听得自己的名字,愣了愣,这“副组长”说穿了就是跑腿的活,负责联络协调,得马不停蹄的奔忙在各个小组,劳心劳力,但也是美差,至少不用做重力活,那正是他所欠缺的。

    “大哥,你是副组长啊”身边的老五扯扯凌安河的衣襟,雀跃着。老五大名叫凌安海,今年才十五岁,个子还没长开,横向发展却甚为迅速,很是结实。

    “小凌,往后咱们好好合作。”说话的正是组长江爱华,二十多岁,白白净净的,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

    “老江多多关照才是,一句话,你指哪我打哪,绝对服从命令听指挥。”江爱华的家离凌安河家不远,早前就见过几回,更何况两人算是初中校友,关系又近了些,凌安河感觉这学长同乡不错,说起话来也就较为随意。

    “乡里乡亲的,相互照顾,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干漂亮。”江爱华拍拍凌安海的肩膀:“老五,你说是吧。”

    老五松了松肩,闷声不响。乡下人农活繁重,偏生这江爱华肤色白晰,一看就是不怎么做农活的,像教书先生。不过,初中毕业呢,在农村就算是实实在在的读书人了,不像他,高小都没读完,勉强不算是文盲。也不知咋回事,在老五心里,这江爱华再怎么表现随和,总让他感觉不舒服,下意识的要与对方拉开距离。而他的大哥也是肤色白净的“文弱书生”,却是自动忽略。

    对于五弟的心思,凌安河多少有所察觉,却没说什么。老五身体好,有气力,正是发育长个的时期,在家老是喊没吃饱。吃不饱是普遍现象,凌家兄弟姐妹八个,十一口人吃饭,却只有六个劳动力,一天不落的出满工,所挣的工分也不足以填饱十一个肚子。婺源这边建大型水库,当地劳动力不足,便在周边招人,工分计算相同,但一工分却是实打实的一元钱,而且包住宿,条件相比好很多,自然成了香饽饽。竞争激烈,凌家劳动力富裕的好处占了便宜,得了两个名额。老三脚刚受了伤,老四要随着凌老爹吹唢呐,便让老大领着老五来了这秀水村——老五算是半劳动力,虽然完工质量不逊于成年劳动力,也只记八分。但这也不错了,包住宿呢,至少能吃饱饭。而凌安河,原本是要走读书路子的,因为某些因素作罢,相较他人,身子瘦弱了些,农活干的马马虎虎,在村子里出工难得记十分,大多只给记九分,到这儿后,陆大明一瞅他便嘀咕说是“白面书生”,第一天出完工便要给他记八分。于凌安河而言,八分就八分吧,和自家相比,还算不错了,人贵自知。但今儿居然让他做了副组长,那工分自然会是十分了。想到这,他默默地感激起黑脸队长,再看看渐渐光亮的天空,心情一阵舒爽:雨过天晴,春满人间哪。

    时间轴改动了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