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蓬刀人 > 第八十一章 莫淹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乌烈,快看!”阿喜奇道,“海东青!”

    女真人受契丹盘剥,长年水深火热,不知为辽主贡上多少海东青。起兵反辽之初,便是举着鹰路诸部不堪疾苦的名分大义,自然对极高处翱翔的神隼再熟悉不过。

    “我第一眼便认定了,它就是我的海东青!”

    绳索振晃,崖下传来急促叫喊:“列蒲阳虎,快,放索下来!”

    女真少年高踞摩崖,腰间盘绕一圈粗绳,另一端结了死扣,系牢身后两人合抱的参天古松。

    他拧眉远眺,一边放绳,一边催促:“老鸟在盘旋,即将归巢。你不想被它啄死,那就赶紧撒手上来!”

    “我死也不!”

    崖下陡然石落,尖笋土块咯啷啷坠入岩壁底。乌烈心惊肉跳,手足不敢轻举妄动,探头俯顾,入眼白云渺茫。

    他低叱一声,吼道:“唐括六斤!”

    雏鹰戛然尖鸣,清唳破空遏云。半晌,绳索那端拍打石壁,一下一下,端的有力,浑如心跳律动。

    崖下人应道:“嚎哪门子鬼丧!收索,拉我回去!”

    乌烈闻言,心神已稳八九分,不禁默骂,你还敢应口。

    他一脚蹬住崖头石碑,往旁啐口干唾,绷肩紧背,左右手交替,一寸一寸将长索拽回眼前。霜雕盘旋甚久,此刻一头扎下峡沟。

    乌烈一惊,疾收绳,掌心火辣辣痛。未几,少女破云而出,两颧冻得紫,头顶毡帽被风顺走,浓黑的辫绑缠金丝,叮铃闪熠,这是对初次猎鹰的礼节。

    她怀中紧抱一口毯子,毯中闷头簸动,极不安分。

    唐括六斤昂头伸手,乌烈往右股蹭干血沫,一把抓住她,喝的一声,捉小鸡一般,将人稳稳提上崖顶。

    “石壁真光滑,像南朝铜镜一样,比鱼皮纸还要平整!”

    她嘴皮抖索,两脚落地,兴奋道:“你叫玛父来刻字,我听谷神说,汉人有军功,都要勒石传名百代。玛父武功盖世,我要刻满海东所有的山崖,就写‘大金国皇帝大破辽契丹鬼’!”

    “你真是六斤?”乌烈力竭仰倒,绳犹在腰,气喘吁吁道,“唐括千斤,你可把七哥累惨了。我当钓上来一只铁秤砣,谁想竟是大活人,雏鹰哪有这么重?”

    唐括六斤翻白眼,刚想偷踹七哥一脚,却见绳端渗红。于是扭头解开腰上麻索,不搭理他,戴了护臂的皮套子,自顾自揭开裹鹰薄毯。

    “谁也别想抢走它,我会和鹰隼子一起长大,叫豺狼闻风丧胆。”她自言自语,喉咙喝动,嘬嘴哨鹰道,“呼乌——嘎!”

    隼哨如咒,话音方落,巨松簌簌作响,风起云散,红日攀越辽海,摩崖顶一时光芒万丈。

    毯子抖落在地,小海东青咕咕振羽,金眸如珀,铁喙如钩,冰脚如玉,迎风张开八尺翼展,密不容隙,通体雪白无瑕。

    唐括六斤单臂擎鹰,欢呼不已,立定旋绕一匝,浑如肩胛长出两翅,要带她乘风而走。

    “六斤,七哥问你,”乌烈遮眼道,“你为何专做男人才做的事?”

    “万灵神长生不死,只因他们从不多管闲事,”唐括六斤置若罔闻,朝那只小母鹰絮絮许约,“兄库鲁,我的玉爪骏。从今日起,天由你来飞,你要飞到最高处,做完颜部最凶最烈的海东青。十年之后,我必当还你自由。”

    “是个好猎手。”乌烈昂入神。

    觥筹交错一齐涌耳,他缓缓正颏收眼,搁下南朝形如花苞的酒杯,说道:“可惜成性了,不能认主,无法如雏鹰自幼驯服。”

    阿喜侧头,避过席间王勾当探询的目光,笑问:“唐括六斤呢,你打算什么时候驯服她?”

    礼宾院煦风绕梁,卷棚敞轩内,五张八仙桌,好酒好菜,宾主言笑晏晏。乌烈取壶自注一杯,朝上座王庸低头稍举,随即一饮而尽。

    “我会保六斤一辈子富足平安,”他意味深长道,“除非有一天,鹰能仆杀老虎。”

    ……

    ……

    “六斤酥皮饼,今早第一笼出锅,鲜香喷鼻,乐坏了南街的曹婆婆。”

    汴河北岸,辛羡举了举绳,方垒饼包赤纸裹身,好似提一盏大红灯笼。

    他道:“老妪赶逢弄璋之喜,孙儿重六斤整,小名起做六斤。凡今日买饼,不论价钱多寡,一律按六斤过秤。”

    晏洵布衣在旁,鞋侧浮尘,腹里一咕,方从流民棚回城。他迎头呆道:“喜饼?”

    辛羡道:“帮我拿着。”

    晏洵接了绳,掂两掂。

    辛羡又道:“曹婆婆家酥皮好吃,肉馅怕馊,我专挑一些芝麻咸口,夜来还能做枕头。古有黄粱梦,今有枕中饼。揽事鬼出京,师兄一身轻。”

    晏洵嗅了嗅,自顾自道:“黄粱梦这寓意不甚好,你也吃咸口?”

    “饿死不吃,我吃肉。”辛羡忙不迭摇头,“芝麻咸口,想想就?得慌,饶了我吧。”

    他二人经过路岐人的顶缸转盘,避开小儿郎的赤脚踏索,沿北岸一路东去。

    车马扬尘,差夫吆喝:“让一让,樊楼新酒,书生官人让一让。”辛羡打个喷嚏,晏洵拉他往旁一闪,酒车轧路而走。

    晏洵道:“酥皮好吃,你不吃咸,岂非买椟还珠?”

    “师兄无所有,聊赠六斤饼。”辛羡迤迤然道,“犯犟去做芝麻官,自讨苦吃,这六斤芝麻饼,留你路上解馋。”

    汴河白鹅张翅,嘎嘎追鱼。晏洵啊的一声,这才转过弯来,诚恳道:“咸肉不易坏,其实我也好吃肉饼。”

    黄柳高,白?低,鲜影疏摇。辛羡背手,举步迈上白虎桥。

    他见晏洵跟过来,奇道:“探花功名,自请出京,这还不叫买椟还珠?大事不由人做主,你一意孤行,从没和师兄弟商量过。想吃咸肉腌脯,径去梅先生席上吃。师兄庙小,村酒野蔬无不奉命,供不起你这尊济世大佛。”

    良夜传信,带师弟赴酒筵,本以为遗珠洗尘,谁想竟是暗投。少年人糊涂便罢,梅执礼非但不阻,竟能做出雪中赠冰之举。早知今日,当初便无引荐,辛自凉也要失礼同席,一棒喝醒这一老一少。

    “我才二十,不怕输,”晏洵道,“京城闷得慌。”

    桥下埠头,两名舟夫投瓦吃酒,水面连环惊波,撩起一群红头鹅。

    这时纲船启程,?花分流,一连几里吆声动天。辛羡气恼,长叹一句,心里自责不已,直老了三四岁,登登登爬过白虎桥。

    晏洵忙追,疾走两条街,不敢割恩。每逢将别之际,他便不善言辞,难以剖心,全无少年意气,只好抱饼哑追。

    酒招拂面,彩棚蔽天,岸上熙来攘往。辛羡步伐渐慢,晏洵也慢,一前一后相隔咫尺。

    辛羡忧虑道:“京东诸路自古豪客辈出,徐密二州多盗,素来是个贼窝子。梁山未平,如若连成一片,金汤倒翻,你就身陷囹圄。山高皇帝远,真到那时,京城师兄弟,谁也救不了你。”

    晏洵反驳道:“徐州利国监尚在,未被梁山匪徒强占,铁炭在手,我就有五成机会。再说了,若非黄河改道,积善之家,吃饱喝足,谁愿揭竿为盗。”

    辛羡见他不为所动,怒从心起,斥道:“你才二十,迄今所学一概纸上谈兵。你懂如何守城,如何破防,如何领兵打仗么?我看你简直神志不清,真当自己霍去病托生!”

    “徐密之地,师公去得,我就去不得?”晏洵振振有辞,驴脾气反倒来劲了,“更何况,我是去淮东,又不是去边陲要防,怎能与霍去病相提并论。”

    辛羡搔挠鬓,怒哄哄一想,满脑“欠揍”二字。

    五十年前,苏东坡连知密、徐二州,要么除蝗,要么治水,要么开石炭,马不停蹄奔波劳碌,一辈子无缘坐享安乐。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问他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话说回来,若真是风调雨顺的地方,这等肥差厚缺,能叫他去做太守么?

    苏门文人,性子尤其犟。党人碑方推,东坡文禁尚未全解,这小子自命不凡,满心满眼只记得“少年狂”三个字。大好前程不要,偏要横胆,重拐东坡旧路,甘做同年口中笑料,空受人一句“鲁直”。

    辛羡抱臂,“章中丞痼疾缠身,一日为徒,终身为子。你再说,我看你怎么舌灿莲花。”

    晏洵无言以对,斗眼吐舌,索性直冲,闷头撞他一肩,兀自躲走了。

    这回换辛羡纵步,追出半条街。前方水泄不通,一时延堵。军巡铺卒子手持木梃,拦在虹桥附近。桥头不知生什么热闹事,惊得人仰马翻。

    “嗳,你回过头来,”辛羡探问,“开封府事务交接好了么?”

    晏洵点头,撒目四顾,并不看他。

    辛羡又道:“淮东非是久待之地,你少做蠢事,别与宋江正面冲突,闹得你死我活。”

    晏洵这回连头也不点了,齐眼向天关。早雁人字南去,虹桥横跨汴水,桥中一点飞红,上下腾挪,煞是好看。

    辛羡低叹:“走的走,散的散,地方故旧不知还剩几个。章梅山有御史中丞的声名在外,你又是他徒弟,难保没有地头蛇仗势欺人。到地方后,眼色亮一些,多封几份酒面鸭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吃住厚待,谁管他宋江送蒜。师兄这些话,不便在酒席相托,我姑妄一说,你姑妄一听。”

    晏洵将眉峰挤成八字,“这是监察御史该说的话么?”

    “你小子,”辛羡作势捏拳,“找揍不成?”

    前路渐通,军巡铺抬着“木轿”,押了人犯下桥。经行北岸,大家伙儿让道,辛羡一眼认出那人所着?袍是太学制式。人犯摇头甩脑,口淌涎水三千尺,甚失太学体面。辛羡怔忪,隐有怒意,横臂拦下一个卒子,一口道明乌台身份。

    ……

    ……

    晏洵兀自出神,鼻尖翕动,恍惚嗅到硝火细雪。

    那是他第一年进京。

    隆冬时节,汴河结冰,总角豆蔻足蹬刀靴,三三两两下埠头,要学神仙遨游。遇到冰薄不坚处,咕咚落水,人救不及,那便直坠幽冥,冻成硬邦邦的人棍。

    火盆劈剥,晏洵在暖室临字,三抖两斜,握不稳笔,沉一口气,披氅冲上街道。

    是日恰闻冰裂,虹桥附近冻死几个无赖恶少,冰坨一样,眉青目紫,很费捞尸老六一番气力。若是那无爹无娘的,也就凭他填河,留待来年化泥养鱼了。

    焰火瀑然,灿烂烧春,一个高胜一个,光射东京城冰面角落。他摸下河道呼寻,心焦如焚,陡闻背后有人嬉笑。晏洵回身张襟,头顶炸开一双比翼鸟,一颗活炮仗就这样撞进怀里。

    她足下锋刃未除,目光如炬,扑腾着翅膀,喷他满颈热气。不及晏洵反应,又拉他冷手,轻捷如风,携人旋绕不停。

    天河相照,火树银花海,人在走马灯笼。

    “傻子,快笑一个,我瞧好不好看。”

    晏洵想唱白脸,强试再三,始终没法硬气,烫面错眼,噗的打个喷嚏,硝火味就在这时偷潜入鼻。

    “哎哟,不好看,”她嚷道,“我不要你了!”

    博君一粲罢了,你打喷嚏也不好看。晏洵没说出口,悄摸鼻尖,心怦怦直跳。他狐疑思忖,张嘴闭眼而已,莫非真的有碍观瞻?那我下回瞪眼闭嘴,总该好看了吧。

    草长莺飞一眨眼,姑射春醒,我乘东风君披雪,可能俱是烂柯人。

    “等等我,谢皎!”

    姑射子萍步微踪,她总不回头,晏洵只好多喊几次,良久依言转眸。他先一笑,在她眼中照出好一个洛阳公子。磊落挺拔,只隔夕朝,自始至终不折腰,无愧先师敦导。

    她开口说话,晏洵两耳蒙鼓,顽风推肩,催他拔足追近,酸鼻笑问:“昨夜风大,可曾安歇?”

    火龙斗然扑脸而来。

    硝味呛鼻,打野呵的游艺人面佩鬼叉,形如卧鱼,翻身踏步连喷一股松香细末。火龙绵延五尺不绝,艺人即吹即转,一口烧化人世镜花昙影,她的面孔便在火圈中灰飞烟灭。

    ……

    ……

    “哎!”辛羡扳住晏洵肩头,“我说话你听没听,火燎眉毛,着魔了?”

    他还在笑,半晌怅然若失,眼平笑散,避开吹火龙的游艺人,答道:“火大,呛鼻子。你说什么?”

    “斯文扫地,成何体统,真不留太学半分颜面!你道那疯子是谁?太学下舍斋长,悬梁刺股的好苗子!”

    辛羡心有余怒,“生徒蠹书不事生产,此人家资甚虚,只好质贷,奉养高堂双亲。没等升入内舍,先惹上黑金社,滚雪球一般的利息,足高本金十倍。就算剥了这身书生皮,也要连投几回胎,才能还得清白。你看,活活逼疯了读书人!”

    他愤愤道:“蹈阱的是读书人,幸灾乐祸的也是读书人,士风日下,争不如屠狗辈仗义!”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不怕争利,就怕设阱要命。黑典库蓄养打手,质贷招贴无孔不入,多有凶狠豪赖在其背后撑腰。

    生徒久读圣贤书,不识孔方深浅,一旦授人以柄,欲食其肉,何患无辞?

    司马相公曾言,贫富分恃,此乃世事必然,贫借于富,富贷予贫,贫富相资,官不为理才是常情。思及至此,监察御史捏拳捶了个空,心说,富贾与民夺利,官府怎有可能置身事外?升斗小民何来火眼金睛,青苗法吃的厉害还不够教训么?

    辛羡两眉紧锁,沉吟苦思,心里拨起算盘:今此一年,户部度支几何,私人借贷又几何,京城内外,到底是谁姑息养奸……

    “得想办法,恢复科举。”

    风花轻溜,栏下群鸭戏水。辛羡一愣,莽听晏洵此言,叹道:“废了天下统考,只擢上舍生为官,三舍法弊病良多,我又如何不知?恢复科举是能开源清流,重振朝野士风,但三舍法已经奉行五十年,你我岁数加总也难能多让。向上一路,密不通风,乱网绞缠,谁不想一把掀开黑幕。清白取士,谈何容易啊。”

    早雁成行,晏洵凝目不移,却在此时,海东青翩然入眼。他自不知白隼姓名,只见它逆风孤行,势如冲雪,独自盘旋良久,高秋晴空,一身迎光便是旗,不由心神大振。

    晏洵嘴角一弯,饱受鼓舞,正声道:“我来换。”

    “换?”辛羡不解其意。

    “平定淮东,用一个宋江,换三大王进言,废三舍法,恢复天下科举。”他转过头,“自凉,你可知我,缘何表字‘儒墨’?”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是,也不是。儒墨显学,是取孔丘之‘儒’,墨翟之‘墨’,两忘而化其道。”

    晏洵说:“我要做折不断、烧不烂、劈不开、压不垮、沉甸甸一根柴火棍,撬动牛斗,须以赵氏为支点。与其蜗角争利,不如跳出围城。君子躬行,才能明辨是非大义。淮东梁山泊,我非去不可。”

    辛羡愕然,心知多言无益,胸中峥嵘若有所动,良久叹道:“你一个人,撬得动么?”

    “不是还有你么?”

    辛羡一笑,捶他肩膀道:“不吃一番苦楚,记不起师兄弟的好,这时候倒是想起我了。”

    海东青抟风直上,遽一声,清鸣穿云。晏洵昂目送,须臾跺脚催促。

    “莫淹留,走吧。”

    鹰啸九皋,影不落地,振翅搏空旋斗,要在霜落之前一头冲向金乌。劲羽悠悠而别,随风几匝,千丈之下,谢皎信手接光,掌心一痒,恰承一片薄云。

    她仰躺船顶,满面醺容,噫的一声,捻起那尾白羽。

    “好自在的飞雀。”

    谢皎喃喃吹羽。

    “莫淹留,去吧。”

    ……

    ……

    流光争飞,汴水荷花尽落,城外天地两茫茫。

    东京四水贯都,数百艘漕船尾相衔,浩荡沿河南下。羽影投水,任意东西,悄然越过野柳女墙,缓缓坠落在虹桥南岸,盖上绢本画布。

    书生捋墨抬笔,嗳问一声,倏忽一笑,原来画中清波浮羽,早替他添了一道风。

    “真个荒唐,军巡铺一毛不拔,捞尸老六一分钱没得,白凫了大半个时辰。季夏水势充沛,他就这样直接漂走了。”

    “这岂不是落得水鬼下场,难道还能漂去东海么?”

    “东海之外有什么,高丽,日本?”

    “有海外三山,那是成仙的好地方。”

    书生闲言自语:“生于山水,自该归于山水。江君来约,一杯浊饮,古今同席,共叙怀沙之思,没甚不好之处。”

    “啊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张待诏今日也来画虹桥?”

    宣和画院两名生徒,因见前辈,停下闲嚼的话舌,浑不知他一早来此,满心敬仰招呼道:“转蓬光景,待诏画了多少,好不好指点一手,也叫小可开个眼界?”

    “没什么。”

    张择端笑了笑,扬手一挥,细羽出画,重作万里游。

    他道:“寥起几笔上河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