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月落昼锦堂 > 第八十七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做为定州一路地方主官,韩琦自到定州后,一直有两个强烈的心愿:一是修复北岳神庙;二是建一座定州州学。但连续的灾害年景,让韩琦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打算。

    宋仁宗皇?元年,朝廷下诏:禁乡民自建庙祠,所有民间擅自修建的庙祠一律都要拆毁。诏令一下,大批庙宇被拆,但这却为韩琦重修北岳神庙提供了大批现成的建材。韩琦借此机会委派专人负责修缮,到皇?元年10月,原来破败不堪的北岳神庙终于整修一新,为此,韩琦亲自撰写了《定州重修北岳庙记》,于皇?二年正月十九日刻石立志:

    天下之岳五,独北之常,方人目为大茂山,而岳名不著。岳有祠,不知废于何代。于礼,祀莫大于天地,而五岳次之,庆历八年夏六月,某获领州事,知庙之未完也,由市材弗给,役徒弗充,而民罹水灾,岁以大歉,凡厥用度,弗敢为扰,会有诏毁乡民之擅为祠者,得取其材以济之,皇?元年冬十月某日,以讫功来告。守臣当谨天子之命,而治神之居、洁神之祀,修己以爱其民人,惟神之所以祸福而己,谨记。

    据《重修曲阳县志》载:此碑原题《大宋重修北岳庙记》,题后署“推诚保德功臣、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行给事中、充定州路都布署兼安抚使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置制营田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韩琦撰并书”。

    文治武功,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自汉代董仲舒在他的后花园里苦心深研,并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儒家文化便一直是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宝典,因而,历代王朝也对培养学子一直颇为重视,尤其是有宋一代重文轻武,庆历新政时更将兴办学校定为一项国策,因而,一时间各地府县办学成风。

    “贤能安邦,人才兴国”。韩琦当然深知培养治国人才的重要。然而,定州由于靠近辽国,历届出知定州的官员又多为武将,相比于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如何能让边境安全才更为重要,因此,定州的州学直到韩琦出知定州时,还是一束镜中的花,水中的月,甚至,就连定州原有的“大圣先师”孔夫子的庙祠都破旧不堪。

    定州夫子庙,始建于唐朝大中末年,是由一座佛祠改建而成,唐武宗会昌(公元841——846年)年间,武宗下诏废弃天下寺庙,令天下僧、尼都恢复为民。大中末年,唐义武节度使卢简求(驻定州)便将这座佛祠扩建成了孔庙。此后,夫子庙历经战乱,几度修复,几度毁坏,只剩下一间夫子堂幸存下来,但也已是难遮风雨。

    庆历八年,韩琦初到定州,这年仲秋,是一年两度祭祀大圣先师的日子,韩琦查阅了定州孔庙历史,见先人对孔庙曾屡次修复,如今自己知定州,夫子庙却“室宇垣墉,颓坏垂尽,由阈以内,鞠为污莱”,竟然是落魄如斯,这可是斩断了国家未来的根本哪!那时候韩琦就想即刻动工,马上修缮,但“属岁方大饥,诏停土木之役。”韩琦只能“退而愤叹,志期必葺”。

    毁坏的夫子庙,犹如一块沉重巨石压在韩琦心头。

    宋仁宗皇?二年,定州终于蠃来了一个丰稔之年,韩琦也终于可以得偿心愿,将孔庙修缮一新,并在此兴建了一座州学。

    韩琦兴奋地为新修的州学作记:

    天与人性不一,圣人欲率焉而一之于善,非学不能也……

    上之二十有二年,图讲万化,益究元本,思迹三代所治之道,以仁寿其民,始诏州郡皆立学。今上之广学也,将养育天下士之秀者,使各正其性,以明乎三代教之之道。

    韩琦在这篇记文中,语重心长教诲后辈学子:人生于天地之间,不学则无德,无德,则无以立于天地之间。

    不能否认,韩琦宣扬的是“学而优则仕”的理念。

    宋仁宗皇?元年七月,不知是韩琦重修北岳神庙的虔诚感动了上苍?还是宋仁宗的祈祷有了回应?这年七月,一场渴盼已久的大雨倾天而下,终于缓解了河北一带严重的旱情。

    似乎是从去年大水、今年大旱的水火交融中,仁宗皇帝再次看到了当年新政大员精诚为国为民的君子风范,在应对这场浩烈天灾时,韩琦和富弼的表现可谓是有目共睹,风采眩然,果然是疾风才知劲草,板荡方识诚臣。于是,咱们心肠如棉、耳朵根软的仁宗皇帝又念旧了,一次在朝堂上,仁宗皇帝问群臣:卿等都说说,朝中的这些大臣,有谁堪当辅弼大任?谁堪任一方重镇大员?谁能胜任领兵沙场,金戈铁马万里征战?

    时间,果然不愧是检验一个人品德高下的最好试金石,当初庆历新政的那些大员们,如今离开朝廷已经几年了,他们昔日在朝中的所作所为,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得到清楚证明,每一个品性正直、处心公正的人,自然都会给他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面对仁宗皇帝的询问,群臣知道天子这是想起了当年之事,这问话可是意有所指。于是,右正言贾黯首先开口,说韩琦、富弼、范仲淹可堪大用。权三司使叶清臣则回答:治理国家,不患没有人才,而患有人才不能任用,臣认为大臣中如富弼,最重忠义之道;范希文(仲淹)最重国家大局;夏竦熟知典章制度;郑戬所议多切中时弊;至于韩琦,则是一身正气,重视法度,善于练兵。

    对朝臣们如此的评价,尽管仁宗皇帝内心深处有一种是在批评他有人才不能用的不快,但仁宗皇帝却不能不承认,他这个天子,对这些忠诚为国的大臣确确实实是冷落了,尤其是对孤忠正直的韩琦。不过,宋仁宗自有宋仁宗的办法。

    宋仁宗不能对当初让韩琦离开中央道歉,却能对韩琦在这场救灾中的表现进行抚慰,于是,仁宗皇帝下诏对韩琦大力褒奖:“去年河北艰食,人户流亡,卿多方擘画,全活人命及五、七百万,并归本业。盖是卿用心拯救,朕甚嘉之。”同时颁推恩令,为庆历新政时的大臣们加官晋级:

    知定州韩琦、知青州富弼加资政殿大学士;知杭州范仲淹为礼部侍郎,赐对衣、金腰带、鞍?马。

    资政殿大学士,本是真宗皇帝所设置,最初是为了给去任的执政官以示眷宠,同时也有以备侍从顾问的名义。到了宋仁宗景?年之后,这一官职逐渐演变成了资政殿学士序进之职。此时韩琦和富弼本已各领一路安抚使,但仁宗皇帝还是特别给予优除。

    很难说仁宗皇帝作这个安排时,没有一时心血来潮的因素在内,当然,更不能排除仁宗皇帝心中此时还有一丝内疚:毕竟,短命的庆历新政真正始作俑者,就是胸无定见的宋仁宗自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管仁宗皇帝这次对执政旧臣的加恩是什么样一种动机,但朴忠的韩琦对天子的推恩还是深为感动,至少,它证明仁宗皇帝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庆历新政大员,某种概念上说,这也应当是天子对庆历新政的某种肯定,更是对庆历新政君子们人格的肯定。

    细算起来,连同这次蒙恩加资政殿大学士,韩琦和范仲淹两人已经是第6次一同受仁宗皇帝提挚了。

    第一次是康定元年五月,韩、范同时出任陕西经略副使。

    第二次是韩琦知秦州、擢礼部郎中,范仲淹知庆州、擢左司郎中,并兼本路都布署、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第三次是二人一起复旧职,韩琦复起居舍人,范仲淹复户部郎中。

    第四次是二人同时改观察使。

    第五次是二人一同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延路都布署、经略安抚招讨使。

    现在,第六次,韩、范又一同进秩。

    为此,韩琦满怀喜悦,寄诗给已调知杭州的范仲淹:

    燕石宁参楚壁珍,六膺君奖共言纶。老聃道大谁同传,千古韩非是罪人。

    韩琦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韩非合为一传,把范仲淹比喻老子,自谦自己是韩非。

    天子的推恩,让韩琦铭感五内。韩琦上书仁宗皇帝,请求让自己在帝国这座北大门能任满3年,为国家的和平安定进献薄力。韩琦这份儿感恩之情,在他写给祝贺老宰相杜衍加职的《次韵答致政宫保杜公》一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劳迁职此何名?只有惭羞敢自荣。抚俗未能宣上意,治边徒欲振天声。丘山莫副推恩重,铢两惟忧效死轻。高句不须期任旧,已求三载奏官成。

    韩琦知定州的这段时间,是大宋王朝北部、西部边疆相对安定的一段时间,这让韩琦公务之余,有闲暇得以吟诗作赋。

    在韩琦寓所西斋窗外,有一片合欢花和忘忧草,在习习春风里摇曳盛开,一日,韩琦偶然发现了这片天地间鲜活的小精灵,随手写下了《郡西斋有夜合萱草对开因成二阙:

    其一

    合欢香影拂西斋,萱草前临小槛开。待尔忘忧与蠲忿,争如无事起灵台。

    其二

    合欢萱草两含芳,一见令人乐兴长。唯是忧边与忧国,对花终日不能忘。

    唯是忧边与忧国,对花终日不能忘。

    朴直、忠君、爱国的韩琦,在诗中体现出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高尚情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