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月落昼锦堂 > 第八十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维扬好,灵宇有琼花。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玉破香葩,芳艳信难加。如雪貌,绰约最堪夸。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来会列仙家。

    这是韩琦咏扬州后土祠琼花的一首词。

    无可否认,在韩琦留下的众多墨迹中,他创作的词只占很少一部分,除了这首《望江南》之外,韩琦还写过一首《点绛唇》,在这里录之于下: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烟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韩琦还有另一首词,就是他后来判相州时所写的《安阳好》,虽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首,但词意却浪漫与写实兼顾,婉约与豪放并收,充分显示出韩琦在文学方面深厚的造诣。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四月,江淮古名镇扬州以她秀丽万千的景色,迎来了大宋王朝未来一代名辅韩琦和他的家人。

    扬州,据《尚书禹贡》载:昔禹分天下为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扬州是为九州之一。多少年来,华夏大地星月轮转,古城墙头王旗变幻,扬州也以她一次又一次的兴盛、衰败、再兴盛、再衰败,印证着亘古华夏历史的苍桑。

    东汉时期,分会稽为吴(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会(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二郡,扬州成为控扼吴、会的军事要冲,到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代,扬州更成兵家必争之地,从而饱受战火蹂躏。亦是有宋一朝,宋太祖讨伐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扬州城也又一次遭到战火摧残。此后随着岁月的流逝,战争的遗迹终于被时间渐渐抚平,到宋仁宗时,扬州城经过近80年太平岁月,又恢复了她“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的秀丽景色。

    江淮绮丽的湖光山色,对韩琦来说并不陌生。15年前,韩琦因丁母忧,前往黄州托身三兄韩琚,曾于那时游历过淮南的山山水水。然而今日重历故地,15年岁月已物是人非,却是一样心绪,两种闲愁。惟所不同的是,那时的韩琦仕途未显,而今已是朝廷主政一方的大员。

    按宋王朝旧制,知扬州,依例兼任淮南一路的安抚使,是一

    路的最高行政长官。尽管此时已经远离了京城的是是非非,脱开了无时不在的攻讦、诬构,但韩琦的心情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来。

    曾几何时,韩琦还想着披肝沥胆、鼎力辅佐皇上,改变朝廷固疾,创大宋帝国的万年基业。但,别梦依稀之间,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失败,昨天还相聚一处、志同道合的同仁们,眨眼之间便星云际散,天各一方。尤其,仁宗皇帝封给他的朝臣们为董士廉鸣不平、弹劾他的奏章,更让韩琦愤懑之中又夹杂着一丝悲凉。

    还有,为水洛城一事蒙冤的好友尹洙现在怎么样了?

    真是墙倒众人推啊,虽然现在自己远离京城,不能辩析于仁宗皇帝面前,但是非曲直却不能不言。

    我们今天无法知道,在宋仁宗封给韩琦的那些弹劾他的奏章里,支持董士廉的大臣们究竟都写了些什么?

    但,我们却能从韩琦怀着愤懑而沉重的心情,在他《扬州谢上表》中袒露的心声,感受到韩琦是受了怎样的一种诬陷:

    伏蒙圣恩,授臣资政殿学士、知扬州事,已于四月五日到达,上任完毕。臣缪参枢管,无补盛明,人言已腾,君量犹恕,秘殿之资甚宠,广陵之寄绝优,过尔被恩,得无怀愧?中谢。

    伏念臣朴忠守道,天赋难移,孤直任真,圣知有素,常以亲逢享运,早厕清途,不宜因循,以负驱策,屡膺繁剧之任,偶逃罢软之讥。自元昊僭狂,西垂震动,乃承人乏,荐领帅权,虽无成功,实尽死节。不意曲矜久次,擢忝近司,固让莫谐,竭愚思效,凡陈鄙议,皆出至诚,虑边计则冒朋党之疑,断国论则耻依阿之说。会人之肆忿,窥时事以兴诬,爰从亲葬之还,获视箧书之谤,既详矫妄,因得指陈,愿付宰枢,示于台谏,阅兹虚罔之状,即验中伤之情……

    韩琦在表章中明确提出:希望仁宗皇帝能把自己辩白的奏章,连同大臣们弹骇他的奏章一起公示朝堂,以得到公正的评判。

    但韩琦的这个要求,却根本不可能得到仁宗皇帝的首肯。事已过、境已迁,即使仁宗皇帝明知韩琦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那也决不可能再为他翻案。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何况自古到今,历朝历代,根本就没有犯错的皇帝。

    不能否认,信奉“欲成大节,不免小忍”的韩琦,在来到扬州最初一段时间里,心情是郁闷的。古人云“言为心声”,从韩琦在扬州所写《蜂虿》一诗借物咏志、以物喻情,以蜂和蝎来寓意那些阴险狡诈之辈来看,这应当是韩琦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事小不可忽,义或戒蜂虿。彼诚蓄微毒,谓己有所赖。失于小不忍,而自取糜坏。吁嗟阴巧徒,毒万蜂虿大,包潜中善良,断腕未足骇。小或一身危,甚则家族逮,阴巧既常幸,蜂虿胡不贷!

    不过,秉性宽以容人的韩琦,还是在诗中劝慰自己:阴巧险谲之人尚且时常能得到君王信赖,至于蜂虿,不过小虫而已,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呢?

    ……

    在扬州后土祠,有一株被人们认为是天下无双、仅此一株的花树,其花朵洁白、硕大,当地百姓称之为“琼花”。据说这株琼花树生长在这里的年代已颇为久远,早在汉朝时就有,因此,老百姓又把后土祠称为琼花观。根据民间传说,琼花是只有扬州才独有的花,其它地方根本看不到她的影子,当年隋炀帝杨广就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才劳民伤财大修运河,哪知道当运河开通、隋炀帝坐着龙船来扬州途中时,这株琼花却被一场冰雹摧毁。据说,隋炀帝曾三次来扬州看琼花都没能看到,最后自己也死在了扬州,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却足证扬州的琼花在当时确是极为有名。后来欧阳修知扬州的时候,在这株花树旁又建了一座“无双亭”,以为琼花天下无双之意。

    韩琦到达扬州时,后土祠中的琼花正迎风怒放,韩琦睹花动情,写下了一首古风——《琼花》:

    惟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此琼瑶贵。

    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我来首见花,对花聊自醉。

    在扬州初期,韩琦借花木四时变化,隐喻自己心情的古风诗作还有好几篇:

    《古风夜合》

    俗人之爱花,重色不重香。吾今得真赏,似矫时之常。

    所爱夜合花,清芬逾众芳。叶叶自相对,开敛随阴阳。

    得此合欢名,忧忿诚可忘。直饶妖牧丹,须让花中王。

    《古风感花》

    雕堂瞰宝栏,有花病不妍。谁知穷山颠,牧丹一尺圆。

    宝栏锄溉足,穷山风日煎,彼此不得地,天道胡为然?

    《古风落叶》

    人观落叶悲,我观落叶喜。风霜一瞬过,望春时有几?

    荣固悴之端,衰亦盛之始。须知众木疏,便是群芳启。

    举此较人事,盖不异物理。否泰与消长,反复殊未已。

    酿酒整笙歌,坐待新萌起。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韩琦具有宽阔的胸襟,也正因此,在他最初的郁闷过去之后,韩琦放下了心中的不快,开始以平常心正视必须要面对的最平常的现实,把精力投注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日常事务中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