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月落昼锦堂 > 第七十九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宋仁宗庆历五年正月起,随着新的中央内阁组成,有人开始为被新政推翻的以往各种旧制公开翻案。

    庆历五年二月,监察御史刘元瑜上奏仁宗,指责新政“自朝官至员外郎、郎中、少卿监,必须有清望官员五人保任,才允许磨勘”的课考规定,助长了官员削尖脑袋拉关系、走后门钻营求保任,使士大夫们为达目的不知廉耻,希望参考祖宗以前定下的规矩,另外制定可行的制度。

    宋仁宗为此下诏,毫不犹豫地废除了新政的保任法。

    刘元瑜又翻出了去年夏竦被赶走一事,指责谏官“数人摭其旧过,召至都门而罢之,以进退大臣为己任,以激讦阴私为忠直,荐延轻薄,扇为朋比”等等。

    庆历五年三月,仁宗皇帝再下诏书,废除新政实施的恩荫限制和贡赋改革,诏谕“仍如旧制”。

    眼看着一件件新政推行的改革措施被仁宗皇帝又推翻,当初的新政大员满腔忠诚,到头来却落了个这样的结局,尤其是富弼,从河北回来后,连京城都没进,一纸诏书就被仁宗皇帝打发到打尽。至于深受陛下信任的大臣,用其他任何理由都难以动摇他的地位,惟有专权是天子所痛恨的,因此必须用这个理由才能将其打倒。臣料定杜衍等四人并没有什么大过,却一时之间全被免职,富弼、范仲淹原本深受委信,却忽然之遭到离间,必是有人用朋党之说鼓惑圣聪,臣现在来为陛下详细分析:

    昔年仲淹以忠言名闻中外,天下之人争相称慕,当时就被奸臣诬为朋党,但直到今天也难以辩明。后来陛下把这几个人都调进了两府,从他们处理政事上就可以看出,杜衍为人清审而谨守规矩;仲淹则胸怀广阔、自信不疑;韩琦纯正质朴、秉性耿直;富弼则明敏而果锐。这四人既然性格不同,那对事情的见解肯定就会有异,因此商量什么事情,很多时候就会产生分岐,比如杜衍要追究滕宗谅罪责;而仲淹则力主从宽处理。仲淹认为契丹必然会进攻河东,请急修边备;而富弼则坚决认为契丹不会进攻。又比如尹洙号称是仲淹一党,及至水洛城之争,韩琦支持尹洙而否定刘沪;仲淹则支持刘沪而否定尹洙。这四个人,可谓是公正之贤也,平时相处的时候相互称赞,讨论国家大事则当廷争论、毫无私心,而小人却说他们是朋党,这实在是诬蔑啊。

    国家权力,并非臣下想专就能专的,权力是什么?是只有得到相应名位才能够行使,因此,想要专权的人必然会贪图名位。自陛下想从陕西调韩琦、范仲淹入内阁,韩琦、仲淹辞让了五、六次,陛下亦五、六次召之。富弼三次任命学士、两次任命枢密副使,哪一次任命他不是恳切推辞?富弼推辞越恳切,而陛下用富弼的决心也越坚定。臣但见这些人推让名位太多,却不见其专权贪位也,及至陛下坚决不允许推辞,他们这才敢接受任命,但仍然循规蹈矩,对国家政事不敢做出什么决定。直到后来陛下开天章阁,召他们赐座,给他们纸笔,命他们对实施新政提出建议,他们仍然还在避让,富弼也不敢独自提出建议,又烦劳陛下出了手诏,指名道姓让他列出各项事务施行,新政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富弼性格虽然果锐,然而也不敢擅自做主,只是举出祖宗以往的事例,请陛下来选择施行。自古君臣相得,心意相合,处理事情根本无需推避,富弼等得到陛下如此委信,赋予督责之任,还犹自迟疑不决,做事不果断,然而小人却搅动如簧巧舌说他专权,岂不是诬陷!

    至于两路宣抚,朝廷已经不止一次派出大臣了,何况中国之威近年一直不振,是以元昊叛逆一方,天下为之劳困。契丹乘此机会违背盟约,给朝廷的国书中言词侮谩,陛下因为我国边防没有准备,不得不屈志买和,富弼等见中国屡受侵凌之患,又感念陛下不次任用之恩,各自请求外出抚边,力思雪耻,沿山傍海,不惧辛劳,希望武备再修,国威复振,臣见富弼等人的用心,本就是要尊扬陛下的权威,未见其侵权而作出什么出格的事。陛下从千官里面选得了这几个人,一旦罢去,使群邪相贺,此臣所以为陛下感到可惜也。

    欧阳修放言无忌,痛斥朝中搬弄事非的小人,言词之间连宋仁宗都包了进去,虽然没有明指宋仁宗受惑于群小视听,但至少影射了宋仁宗对韩、范等人先重用、后轻弃,有始无终。

    难道真的是“天意从来高难问”吗?

    其实,欧阳修心里比谁都明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宋仁宗的所作所为,就是朝中最大的一个小人,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堪称“明主”的帝王又有几个?宋仁宗,算是不错的了。

    欧阳修这痛快淋漓的一通发泄,终于为自己招来了更大的怨恨,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诬陷下,欧阳修被罢去转运按察使之职,贬知滁州。

    宋仁宗庆历五年五月,仁宗皇帝下诏,废除转运使按察制度。

    至此,风云一时的“庆历新政”终于寿终正寝,烟消云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