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心随花开 > 第73章 把酒话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72、把酒话菊

    程庸手提竹篓,按陶东篱电话的描述来到偏僻小巷,一幢两层楼房,一座小院。院中飘出桂花清香。认准门牌号,程庸礼貌地敲了敲院门。就听院中有人叫:“谢老师,小程来了。”不错是陶东篱声音。早听说他们之间相敬如宾,从称呼中可见一斑。“陶先生,你怎么知道是小程来了?”好听的女中音传出,脚步声渐近。陶东篱满有把握:“你开门就知道了,不是小程,今天我做饭啊。”“说话可得算话啊!”陶东篱与老伴谢菊香在斗嘴,充满情趣。

    “师母好,我是程庸。”院门中开,程庸从对话中知道开门是谢菊香,急忙问候。

    “啊,真的是小程哪。这陶先生真神了。”谢菊香满头银发,脸色红润,不显老态,“你们俩真是心有灵犀啊。”她居然一点意外也没有。

    “师母,昨天到大湖,同学送了几只螃蟹,顺便带来,与东篱先生下酒。”程庸将螃蟹递给谢菊香。

    “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陶先生正在摆弄菊花,你快去吧。陶先生,真是小程来了。”

    “小程啊,快过来,我正在移栽金菊。”陶东篱在院子一头劳作,将金黄菊花从花圃里挖出,旁边有几只青白色空花盆。

    程庸边走边扫视了一下,院子不大,栽种各色花卉,桂花绽放米黄色花,花香沁人心脾。

    “东篱先生好,可真有雅兴啊。”程庸过去帮忙,将花盆扶住。陶东篱将金菊栽入,那认真的样子,仿佛在制作艺术品。“几个老伙计,见我培育的菊花开得好,眼馋了。非得要几棵去,没办法,满足他们。”

    “您培育的菊花确实美,品种多,花色新,有光泽,哪个不爱呢。”面对各色菊花,程庸由衷赞叹。

    “哦,你忘了,我叫什么?”陶东篱有点自得。

    “知道,你叫陶东篱,名字来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这个名字俗不可耐,还时常自夸。不就是爱侍弄个菊花,看把你美得。”谢菊香端杯茶过来,接过话茬,趁机嘲讽一下。

    “谢老师,你就不懂了。菊花品质高洁,所以晋陶渊明独爱菊。程大才子就比你懂得多。”面对妻子善意嘲讽,陶东篱哈哈大笑。

    “是啊,这个名字引俗入雅,东篱先生一身正气,光明磊落,配得上这个名字。”程庸对陶东篱佩服有加,当然也清楚名字寓意。

    “小程茶放这儿。老家伙与小家伙沆瀣一气,老婆子说不过你们。做饭去了,烧两个菜,喝点酒,让一老一少疯去。”谢菊香轻快地走进厨房。哈、哈,两人一阵大笑。

    “好了,这几盆给他们。走,到屋内喝茶去。”东篱先生靠近花圃摆放好花盆,将工具清洗收好。

    程庸打量了一下,两开间小楼,下层是厨房和餐厅。油烟机正“嗡嗡”作响。餐厅不大,摆一栗色长条桌,六把栗色椅子。后墙有幅采菊图,落款是家乡一位书画家,旁配篆书联“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极富哲思。程庸驻足欣赏。

    “小程,油烟机声音太大,你和陶先生上二楼书房吧。开水上头有。陶先生,把那桶‘猴魁’拿出来,重泡一杯。”谢菊香穿着厨师服,从厨房探出头来。

    “好的,师母,别太费力了,一来就增加您的麻烦。”程庸觉得有点歉意。

    “这孩子说么客气话,你不来,我和陶先生也要吃嘛,有什么麻烦啊。哎哟,我的鱼……”

    “小程上来啊,茶泡好了。”陶东篱在书房内沏好茶,飘出一股清香。

    程庸走进书房,嗬,好多书啊!书房四周全是书架,高与天花板齐,满架书。窗边有张黑色办公桌,上放电脑,旁有两把木椅。

    “平常在这看书,写点东西。一般不接待外人,不过你例外。随便坐,坐,喝茶。”陶东篱拉过椅子,示意程庸坐下说话。

    “书真多啊!正像唐代诗人杜牧所说‘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程庸赞美之余,而生羡慕之心。

    “古人说‘万卷书中坐,一生闲里身’。平生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好书。遇到中意书就买,积累了这么多,说实话有些书没好好读。”

    “先生过谦了,我看许多书都翻旧了,怪不得写出那么多有深度的文章。”

    “你是爱书之人,自然有此说。如今出书的人比读书的人多多了,你看这一层全是新近出版的书。有些书的确不错,可有些就不敢恭维,缺少生活磨砺,读的书也少,怎能写出好作品。”东篱先生摇摇头,“来,喝茶,光顾讲话了。”

    “张爱玲不是说过,‘出名要趁早’嘛,在此名言煽动下,追名逐利青年人层出不穷,出书也是成名的捷径。”

    “是的,现代人太浮躁,急功近利,缺乏内涵。”陶东篱随手抽出一本厚书,“你看,这书你能看下去三章,我就佩服你。”

    程庸接过一看,是本剧本不像剧本,小说不像小说,一本四不像的书,错别字俯拾皆是,还有好多句子欠通顺。

    “这就是最近炒得火火的那书,说什么一炮走红,说什么轰动全国。我看一无是处,狗屁不通。”陶东篱脸露鄙夷之色。

    “看来出版市场得管一管,要把好质量关,名人出书、官员出书渐成时尚。”

    “因此最近我重温经典,从中受益匪浅。”陶东篱目视一排挤满经典著作的书架,眼露精光,“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东篱先生说的是,我最近有个想法,这些经典是祖宗的书,读了祖宗的书,儿孙们的书不读也罢。比如儒家思想,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到宋代程朱理学,明代王阳明心学,都有不同的阐述和发展,因此要从源头上去读。”程庸向陶东篱请教道。

    “这话虽有点狂,但不无道理。读书也要选择,读书如交友,读好书如交益友,帮助你进步,读坏书如交损友,后果可想而知啊。”

    “又贩卖你那过时的读书论了,小程别听他唠叨,快下来吃饭。”谢菊香上来,招呼他们吃饭。

    “好啦,吃饭去。对啦,谢老师,把储藏室角落里那酒贡献出来吧。”陶东篱对着谢菊香小声说。

    “这老家伙,我藏那么严实,什么时候知道的。看在小程的面上,让你解馋吧。”谢菊香朝陶东篱唬了一眼,转身去拿酒。陶东篱朝程庸点头微笑。

    六道精致的菜摆在桌上,清蒸螃蟹伴着陈醋,酒杯、筷子和碗准备妥当。

    “来,坐,小程,你与陶先生对饮。”谢菊香打开酒,酒香弥漫。

    “好的,两人对坐山花开,不对,不对,是菊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陶东篱手舞足蹈。

    “看,把你美得,少喝点啊,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像个小孩。”谢菊香嗔怪道。

    “遵命,我的领导。今天可是陪你终日念叨的小程,才开戒的。”陶东篱朝程庸眨眼。程庸笑着努努嘴,两人同干。好酒,口舌生津。

    “这螃蟹可有讲究啊,团脐最佳,蟹黄白中带黄。小程,你想到了什么啊?”陶东篱吃得津津有味,忽然打起哑谜。

    “没想到什么啊?大概肠胃不好的人,可不能多吃吧。”程庸不解他意指什么。

    “差异,差异,太俗了,不像程大才子的想法。今天有菊花,有螃蟹,难道没想到《红楼梦》中有那么一段啊。”陶东篱提示道。

    “陶先生,还自称儒家信徒?吃饭嘴也不闲着,谈什么《红楼梦》?”谢菊香打趣陶东篱。

    “谢老师,这你就错怪了。酒逢知己,边吃边谈,才有趣味。”

    “我想起来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史湘云请贾母和众姐妹吃螃蟹,先作菊花诗,后作螃蟹咏。”程庸灵光一闪,想起了。

    “对啦,你看,青年人记忆力不错啊。单从这段描写就足见《红楼梦》的伟大。你看,菊意味高洁,谁夺魁,自然是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问得多有韵味;螃蟹意寓横行无忌,向上攀爬,而宝钗醉心于仕途,咏螃蟹当仁不让争先嘛。”陶东篱谈兴十足,深谙曹公之意。

    “那句‘皮里春秋空白黄’讽刺够辛辣。但我总认为宝钗言谈举止近于道家。顾大局识大体,不是世人所说的老于世故,这对一个才十几岁的女孩评价极不公平。”程庸在读红楼时,总认为世人对宝钗的评价有失偏颇。

    “是吗?有点意思。不过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有此处世心计,总透着某种非分之想,当然不能以现代人思维去推断。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向往权力也不能一概斥为小人行径,成为批判对象啊。”陶东篱话锋一转。程庸静静地听着,又有什么高论啊!

    “你想,如果人们有效地追求权力,对组织是好事还是坏事?毋庸置疑,那当然是好事。他们会努力工作,试图实现自身理想,并力求实绩,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喝口酒,陶东篱继续长篇大论,“前提是有效追求,以权谋私,裙带关系就另当别论。”

    “可人们总将追逐权力者,归入投机钻营,小人行径,为人所不齿。”程庸质询一些社会乱象。

    “这是世人偏见,其实不然,以自己业绩来搏取功名是应该肯定的。至于向领导看齐,展示自身才华是没错的。曾国藩就在家书中劝导子孙‘以德求官,以忠谋政’。”

    “可这没清晰的界线啊,一谈到德,人人当仁不让,皆以德高者自居,提到忠鲜有承认不忠者。”程庸笑道。

    “是的,你分析确实在理。因有这样认知,许多正直之人,不屑去争先进位,就是受世俗眼光影响。”陶东篱示意程庸喝酒。两人同干一杯,程庸斟酒。

    “小程,别光喝酒,吃菜啊,吃。”谢菊香给程庸夹菜。

    “谢老师,真的吃不了。”程庸还是接了,坐下。忽然他想起同学齐吉说过‘好人更要当官’,便说道:“我同学说好人更要当官,社会才有希望。东篱先生认为这话有理吗?”

    陶东篱沉吟一下,抬头目视前方,“你那同学说得有理。在《论语》中,孔子曾作过论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意思是说启用正直的人来作官,能澄清吏治,使不正直的人正直。正直的人囿于世俗的想法,让一些没有操守的人有可趁之机,往往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为害一方。”

    “儒家价值取向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受此思想影响,高洁之士大都不愿出仕,后来我想这是一种佛老思想对儒家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样没有明显界线。儒家以有为求有为,道家以无为求有为,而佛家以无为求无为。所以南怀谨先生总结为: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陶东篱擦擦手,端起酒杯,“小程,喝,喝!”

    “陶先生,可是说好的,不喝多啊,那么大的人了,说话得算话哦!”谢老师眯着眼睛,朝陶东篱点头。

    “没事的,好久没这样放纵过了。为什么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陶东篱正咀嚼着,说话有点含混。

    “东篱先生一席话,确实让我脑洞大开啊,借您的酒敬您一杯。”程庸心悦之,用南怀谨先生的话来解读一些历史人物顿生通透感。

    “小程,你就超直喝吧,陶先生不能多喝的。”谢菊香按住陶东篱手。

    “好吧,就这一瓶,一次少点,边说边喝。”陶东篱呷了一小口,“刚谈到哪了?”

    “就是闲扯,哪有主题啊。扯到哪算哪。”谢菊香调侃了一句。

    “你别打岔。对,为官之道,权力究竟什么人拥有呢?得有雄心、有信心、精力充沛的人。权力是个好东西,可以让人拥有众多资源,实现人生抱负,当然也就有了违法乱纪的资本。”

    “东篱先生说得确实有理,可对我来说没多大兴趣。”程庸早期是有过想法,不过他的愿望很单纯,就是以教研为突破口,提升老师素养,享受教育幸福。可在教研上单打独斗这么多年,美好设想渐渐消磨。

    “别把话说早了,一旦权力分配时,你会清高不起来的。不过,你真的不适合当领导。”陶东篱语出惊人。

    “陶先生,你看喝多了不是。小程这么优秀,教学成绩好,我看是个当领导的料子。像你混了一辈子,最后选择与书为伍。”谢菊香白了他一眼,怕程庸脸上挂不住。

    “谢老师,没事的,先生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我的确不是那块料。”程庸接过话头。

    “知我者小程也。不是看不上你,也不信南心客神神叨叨那套,你就像当年的我。权和利是一对孪生兄弟,捉对出现,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是商业思维最典型特征。商业时代不谈利者凤毛麟角。你我不谈利,只谈书,权力出现真空,谁捷足先登,是言利者,逐利者,你我无份。”陶东篱嘿嘿一笑。

    “我便不信邪,小程年轻有为,会没有出彩之日?”谢菊香有点急,和陶东篱顶牛,“你倒说服我啊。”

    “年轻精力充沛是个好条件。对工作有信心、责任心,业绩出众,学习能力强,待人诚恳、谦虚,这些都是优势,也是拥有权力的基本条件。”陶东篱曲指,一一列举程庸优点。

    “东篱先生过奖了,我哪有这么多优势。”程庸实在汗颜,借添酒掩饰。

    “是啊,这不结了嘛。”谢菊香眯眼朝陶东篱点头。

    “拥有权力的必要条件,小程一样都没有。社会有层级关系,社会关系一旦形成是固化的,下层人上去得靠一定社会关系。关系是王道,关系可以让你频频出现在领导面前,纳入领导视野,就有了机会。可你三年不打五更,很少去接触。这当然不能怪你。”

    “这和什么有关?”程庸不解地问。

    “和你家庭出身有关,从你写的文章可以看出,家庭困难。虽然有薪水,可上有老下有小,勉强维持生活就不错了。而社会关系的建立多在社会活动上,吃喝玩乐哪样不花钱?别人可以花,你不行,不是小气,是没钱花,是也不是?”

    “太精辟了。”程庸不得不承认。

    “谦虚是美德,可在权力面前是短板。有人做了一丁点事,就想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网上流传一个偏激段子‘现在连鬼都为难了,做了好事巴望鬼都晓得,做了坏事希望鬼都能瞒过’。可你认为做点事理所当然,张扬是沽名钓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程庸猛然想起江涵秋的那本日记,他将每天所做的事,事无巨细清晰记下,开会时将本子摊开,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不由人不信。后来尚智也学了这招,本来他分工比程庸少多了,程庸做事不少,可没证据,徒呼奈何。

    “你我都很天真,总认为社会是公平、公正的,是致命弱点。这社会不公正,那些与领导接近,帮领导做一些重要小事的,才有机会晋升,历史上谁最得皇帝信任,太监。你明白了吧。”

    “还有就是你做的事,领导觉得重要,可你一味钻在教学研究里,取得成绩属于个人。不信你看,搏得特级称号的老师离开时,有谁出面挽留?其实名校长,名老师引领作用不可小觑,可几个得到重用?为了实现理想,体现价值不得不离开。所以你注定要么离开,要么一门心思搞教研。听说你父亲身体不好,你能离开吗?”

    程庸苦笑作答,突然他想到最近送课到大成那位老师,本来她想当市教研员,发挥特长,想法很简单,通过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人捷足先登,居然是市局人事科一名办事员。她选择了南方一所学校,去留纠结。程庸陪她到山谷寺,与谦让法师谈了一下午她才决定走。

    “业绩出众会拥有威望、好的名声,所以你可以做擅长的事,并在其中收获乐趣、享受成功。一切得靠自己,别人给你的,也能轻易就能收回。”陶东篱抿了口酒,“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教育不是当官的地方。”

    “东篱先生说出的话让人茅塞顿开,实在佩服。”程庸心悦诚服。后来发生的事正如陶东篱所料,不得不佩服他的真知灼见。

    “小程,莫被他骗了。他经常和教育局退到二线的领导在一起,是听他们说的。呐,就是要菊花的那几位。”谢菊香揶揄道。

    “不尽然是,孔子一千年前就设想通过教育来影响社会,所以研究教育者众多,闲来无事也思考,总觉得现在的教育有点偏。”

    “哦,怎么就偏了呢?”程庸想听听有什么高见。

    “现代基础教育似乎在销峰填谷,追求整齐划一,忽视了特长培养。”

    “这是受制于评价体系,随着评价改革会解决这一问题的。”

    “发现人的长处很重要,许多人都觉得怀才不遇。其实就是没有发现自身长处所在,社会角色是合适。教育就要发现人的特长,提升特长,发展人的核心竞争力。”的确教育有所忽视人的特长发掘与培……

    “好啦,长篇大论,菜也凉,酒也喝完,该结束了吧,陶先生。”谢菊香见陶东篱喝了不少酒,便出言阻止。

    “是该歇了,老毛病又犯了,好为人师,小程别介意啊。”

    “哪里啊,听东篱先生说话,胜读书十年啊。”

    “小程,就别客气了,到楼上喝茶。我来洗涮。”程庸欲帮忙收拾,谢菊香支开了他。

    程庸知道陶东篱有午休习惯,坐了会借回家有事告辞。

    “把这奶和点心带上,给孩子吃。”谢菊香热情相送。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