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晟有余年 > 第六章 新老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恭恭敬敬把皇帝送走,太子面带喜色将叶由俭叫到书房问道:“你从何处学的这些学问,可莫要拿回你皇爷爷那套话回我。

    叶由俭道:“是母亲用月钱给儿子买的书,可是母亲不会教我,只是让我背诵记住。因此只是背了些书而已。”

    这话说的太子有点脸红了,自己整日忙着自己的位子,儿子老婆都让抛到了一边,实在是有些失责了。不过儿子给自己争气,太子倒是高兴。

    让东宫总管王应元进来,太子吩咐道:“萧嫔德行兼备,教子有方,赏五百两银子,此外以后昭俭跟翰林学士读书,每月东宫单独给他准备一百两银子供他学业。”

    王应元听后一口应下,同时在自己不能得罪的人名单里加上了萧嫔。

    又嘱咐了叶由俭务必要继续努力读书,尤其对翰林院的师傅要绝对的尊敬后,太子放他回储秀宫了。

    皇宫本来就不大,更何况是关乎皇帝,太子的。叶昭俭还没到储秀宫,就有那多嘴的好事之徒把话传到了萧嫔耳朵里。什么皇孙天纵之才,有贤王风范的话听的萧嫔浑身乱起鸡皮疙瘩。

    进了储秀宫,叶昭俭发现往日冷清的储秀宫今天门庭若市。不少平日没见过的各宫主子都借着顺路来看这位得了陛下赏赐的皇孙。

    不过叶由俭人都认不齐,只能在那里站着充傻卖萌。一片粉脂香气中,叶由俭脸蛋糟了好几次蹂躏。正在吵吵嚷嚷时,突然外边一个尖刻的女声响起,“哟,今儿储秀宫这么热闹是文曲星下凡了?”

    听到这个声音,屋里立刻安静下来,明明有些炎热的宫里仿佛降了几度。叶由俭在宫里也有四年多了,自然知道来人是谁。

    戚选侍,父亲戚相是如今的山海关总兵,哥哥更是厉害,年仅四十岁便官拜吏部左侍郎。仗着娘家的势力,这个戚选侍在东宫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太子也知道她一向跋扈,可现在是争国本的关键时刻,一位总兵,一位二品大员对太子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太子也对戚选侍的所作所为睁只眼闭只眼,甚至默许。

    萧嫔平日跟这个戚选侍一向井水不犯河水,戚选侍也看不上萧嫔。只是今日叶昭俭在皇帝面前出了风头,戚选侍觉得自己有必要让储秀宫清醒清醒,弄清楚谁才是东宫主角。

    萧嫔无奈主动来到门口迎戚选侍进来,没想到戚选侍一份面子也不给,又夹枪夹棒的冷嘲热讽几句便过去了。经戚选侍这么一闹,储秀宫里众人也纷纷告辞离去,平日的清静再次降临。

    叶昭俭冷眼看着这一切,待众人都离去过去给母亲请安。虽然萧嫔刚受了戚选侍的气,可萧嫔却觉得开心。戚选侍在自己面前的张牙舞爪更说明了自己儿子这次露脸的不凡。

    笑着把叶昭俭拉到了怀里,萧嫔摸着叶昭俭头发笑着说:“没想到我儿这么出息,娘亲就是吃糠咽菜也高兴了。”

    感受着这个女人发自内心的爱护,叶昭俭在心里发誓这辈子无论如何也要出人头地,再不让母亲为自己受一丝委屈!

    叶昭俭从萧嫔怀里出来,笑着给母亲说道:“娘亲,你教子有方可是赏了五百两银子呢,以后每个月我读书还有一百两,儿子可不想让母亲吃糠咽菜。”

    萧嫔听的满脸笑意,让叶昭俭去净手吃饭。今天中午御膳房给送了三个菜,其中有个肘子,叶昭俭已经有些饿了,一顿狼吞虎咽,惹得萧嫔说了他好几次吃慢点。

    皇帝一声令下给叶昭俭找师傅,翰林院却是乱了锅了。原来本朝翰林院学士都是各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前三名。按照惯例,一般翰林学士都是先在翰林院作五到七年的学士,然后就直接到各部轮换,最后大都可以入内阁为大学士。

    若是陛下让翰林院选派学士去辅佐太子,那这些人自然没什么说的,弄不好还得竞争一番。可如今是去教导太子的幼子,这活大家伙就不愿意干了。都是胸怀天下的人,这种私塾老师就能干的活谁也不想去。

    掌院学士林向高也很发愁,他一向是个老好人,自然不想得罪这班以后可能是首辅或是各部尚书的大佬。可陛下的圣旨又不能不听,到底让谁去给这个小皇孙蒙学呢!

    想了多半天,林大学士也没个头绪。蒙学蒙学,到底让谁去好呢?诶?好像院里新来的一个叫刘承勋的以前干过私塾老师,好像脾气也不错是个老好人,要不就派他了?

    林向高忙派人将刘承勋请来,林向高自觉理亏,挤出些笑容道:“刘学士,不知来了半年能否适应翰林院的工作呀?”

    刘承勋看得出来林向高有事找自己,躬身道:“院里各位大人都很关照卑职,虽然清苦了些,不过卑职也乐在其中。不知林大学士有何事找在下,不妨明说。”

    林向高笑了两声,让刘承勋坐下,道:“如今太子幼子天资聪颖,今日正午陛下有旨让咱们翰林院派一学士去教导小皇孙。可我想来想去,院里众人各有短处,也就你性子温和还做过两年私塾老师。我有意让你去,你看如何?”

    原来是这种小事,刘承勋痛快答应下来。林向高一口气放了出来。为何别人都不屑去做一个幼年皇孙老师,而刘承勋却毫无芥蒂,这还得从他自身经历说起。

    刘承勋以前其实就在当地衙门是个小吏,可后来弄丢了知县的印绶,只能逃离家乡。古代没有照片,各地办案也很难统一配合。再加上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渐渐平息了下来。后来刘承勋来到蓟州,在当地给一个守备家的孩子做了几年私塾先生。

    此后刘统勋又在各地游学多年,靠着自己当私塾先生的收入才支撑过来。因此对刘承勋而言做皇孙老师不仅不觉得掉份,反而对这个被皇帝亲自点名的皇孙有些好奇。

    林向高从刘承勋这里得了消息生怕刘承勋后悔,因此下午就写了折子递上去了。泰昌今天讲道讲的高兴,多批了一会儿奏折。看到林向高的折子,略一沉吟在上面用朱笔写了个大大的善字。

    泰昌打定了修道长生不老的主意,一向是最讲养生,过了掌灯时分便在黄锦伺候下就寝了。黄锦看皇上睡熟,知道陛下一时醒不过来,招呼过来一个自己心腹小太监,道:“你在这里侯着,陛下万一睡醒就说杂家去了丹房给陛下清丹炉去了。”小太监一口应下,黄锦小心翼翼从乾清宫溜了出来。

    炼丹是个大工程,丹炉等配套设施占地极大,因此神宗专门在西苑建了个丹房。乾清宫到西苑其实有一段距离,黄锦又怕万一陛下醒了责怪自己,因此步履匆匆,到了丹房时候一张胖脸就已经布满汗水。

    黄锦闪身进来,众道士都知道他是陛下心腹,都连忙问好。黄锦擦了把汗道:“蓝道长可在丹房?”其中一个道童出来道:“师傅在最里面的配丹房正为陛下调制新的丹药。师傅说要是黄公公来了就直接去找他。”

    黄锦嗯了一声就往里走。推开配丹房死沉死沉的木门,一股药味扑面而来,袅袅烟雾使得里面的道士看起来若隐若现,很是有些仙风道骨。黄锦躬身道:“杂家见过蓝道长。”

    这道士名为蓝道行,是这里最为皇帝宠信的几个道士之一。蓝道行隔着香炉略一颔首就当是答话了。黄锦一丝被轻视的恼怒都没有,反而陪笑道:“蓝道长不知对前几日杂家替皇贵妃问的话拿主意了没有。”

    听到这里,蓝道行头终于抬了起来。蓝道行眉头微皱道:“小道只想着修行养性,陪着陛下讲经炼丹,对那些俗务实在不感兴趣,还望黄公公替小道回了皇贵妃,以后莫要再来了。”

    黄锦脸上有些僵硬,没想到这道士竟然是油盐不进。可自己已经收了郑贵妃的银子,实在不想再吐出去。黄锦依然不肯离去,再三请求蓝道行三思后再做决定。

    可蓝道行早已打定了主意,一口咬死不放。见黄锦迟迟不肯离去,还在这里聒噪,心里有些发恼,起身道:“小道本来就是化外之人,黄公公何苦这样相逼。立嗣这样的大事,小道就是有十条性命也不够搭进去的。还是奉劝皇贵妃宜以服侍好陛下为要,莫要再多生这些非分之想了。”

    黄锦看这情况实在是没有机会,只好道声叨扰,退了出去。也不理会丹房道人打的招呼,黄锦恨恨的便往回走,边打定主意日后有机会定要这蓝道行好看!

    回到乾清宫,泰昌尤自酣睡,吩咐小太监退下,黄锦坐在廊下低头沉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