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考古中国 > 第35章 、一个小灶坑的猜想(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995年6月发掘的姜家梁墓葬,考古队在墓葬附近,同时发掘了七处古人的房屋基址。这些房屋遗址,成不规则四方形,每个面积约30平方米。房屋四周,有整齐排列的柱洞,屋内地面有经过硬化处理即火烧烤的红烧土。如此硬化地面,有防潮保暖的效果,显示了古人生活的智慧。

    在一个房屋南部的墙基下,考古队还发现了一个灶坑。

    灶坑直径不到80公分,经过长时间的烧烤,形成了约5厘米厚的红烧土硬壁,还有木炭烧烤过的动物骨骼。把这些动物骨骼以及木炭的样本,送北京大学古文物保护实验室做碳14测定,房屋遗址距今6800多年,属于神农氏时代的前期。

    房屋面积只有30平方米,以及煮饭用的小小灶坑,显而易见是一个只供少数人吃饭的场所。《考古中国》记叙了许多原始人的公共食堂,不管是在迁徙路上,还是长久居住地,食堂大多是供一个氏族人吃饭。如果这个氏族人口较多,分开煮也得十几个人,再分,就是一到几个人。一到几个人,在一间不足30平方的正规居住屋里,拥有一个小锅灶,给人一种家庭生活的感觉。

    那么,它是家庭吗?

    家庭是私有制产物,共认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奴隶制国家夏王朝,诞生于公元前21世纪,之前为新石器时代。如果6800多年前家庭就已经存在,那么,从黄帝时代到奴隶社会,怎么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原始时代有家庭吗,如果有,家庭是一个什么形式?

    史料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有田亩制。说刀耕火种之始,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分封给各个氏族,实行农业经济,结束了人无固定居所的迁徙流浪生活。之后又实行井田制,就是把一块田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或者八个氏族合种公田,收获归政府或者是领主所有,私田收获归种植者。“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如果这个史料详实,那么,家庭和私有制,是不是在黄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

    《考古中国》继续再现这一段史实。

    因为不再迁徙着去寻找食物,耕种总能保证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普遍情况是人少地多,广种薄收,如果不遇荒年,每一个家族都有库存的谷。另外,养殖技能不断成熟,地大物博低成本的提供着家禽家畜食物,使综合收入增高。食物有剩余不再饿肚子,吃的饱,还要吃的更好,属于特权阶层的私有观念就产生了。特权阶层自然而然的也就产生了,只是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制度,这就是黄帝时代的私有制,社会学家称之为私有制的萌芽。它以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向奴隶社会过渡。

    第一个破坏原始共产主义的,就是那个老有穷。

    有穷在阪泉过得很好。

    神农氏离开以后,原部落的土地都归了他,吃喝不愁。因为生活稳定,人口越来越多,他的家族很大,现在已经是许多个氏族的大首领了。不过,他不肯参加田里的劳动。一方面,他喜欢享受特权,另一方面,在每一个氏族里,年纪大了都不劳动。

    有穷当然是年纪大的人。

    一个男人叫穷来,年纪和他差不多,劳动回来就调侃他:“老有穷,虽然我们年纪大了,可以不参加劳动。但你不听岐佰论医,说长寿之道就是要经常运动。劳动也是一种运动,锻炼身体,你这样懒懒散散,没事也会呆出病来。”

    他说:“我不去,你愿去你去。我不怕生病,就怕没有好吃的。”

    还经常告诉人:“我年纪大了,嘴巴馋,就想吃好的。那一回在洞儿村,夙沙氏告诉轩辕,说我贪吃。贪吃有什么不好,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和所有氏族一样,都还是共同在一个食堂吃饭。虽然有吃有喝,饿不着,但食堂在他的怂恿下,就经常杀猪宰羊。这也不是一回事,圈里的兽再多,不管哪一家,也不能天天杀了吃。穷来就不同意这样:“哪有这样过日子的,这不叫坐吃山空嘛。尽管条件好了,也不能天天吃肉,隔三差五吃一顿还差不多。”

    这就满足不了他的欲望,老有穷总感到不自在。

    这一天,人们都去田里播种,他呆在屋里无聊,就到野外去看风景。在一条小丘陵下的沟坎里,一只狐狸口中叼着一只兔子,朝洞里拖。看见人来了,没有力气拖着跑,丢下猎物跑了,还一边回过头来张望。老有穷哈哈一笑:“你望什么?我不拣,你再来捡去吃。”他本来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捡了一块肥肉岂能不高兴?

    当时的人们没有多吃多占的想法,也没有多吃多占的做法,习惯了,一切都是公共的。但是,氏族食堂煮兔子吃时,他才吃两口就只剩下了汤。不知怎么的,心里有些不高兴。

    就像成语“守株待兔”说的那样,有穷心存侥幸,每天就去那个丘陵走走。终于有一天好运又被他碰上了,一只狼拖着一只小黄羊,从他面前跑过。周围是劳动的人们,狼不敢侵犯人,但它有力气拖得动一只羊,不可能像狐狸那样,丢给有穷去捡。有穷正失望时,又来了一只狼,两只狼争打起来,打得不可开交,离它们的猎物越来越远。鹬蚌相争,有穷悄悄的捡了羊就走。

    脚步快要走到食堂的时候,他一下想起来,那天捡的好大一只肥兔,自己就喝了几口汤。突然有一个想法,就把小羊拎回到那个丘陵,扒了皮,点起火来烤,一个人饱饱的吃了一顿烤羊肉。看着还有一条羊腿,才决定送到食堂去。

    刚走到食堂门口,突然又有一个想法:“要是在自己住的屋子里安一个灶,支一个陶罐。这一只羊腿,那可解了多少顿的馋呀!”还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感到得意:“老有乔常说我势利,嘿,到现在才真正的势利一回。”

    这样,就回转身来,把羊腿拿回自己住的屋子。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有制的产生。

    食堂敲响了吃饭的鼓,他的女人叫他。他说:“你不要去,看我煮羊肉给你吃。”

    女人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自己煮?”

    他说:“还不自己煮。”

    半只羊,两口子吃得直打饱嗝,用他自己的话说,叫脑满肠肥。人问:“怎么不到食堂吃饭?”女人说:“吃羊呢。”他撒谎说:“吃什么羊?病了。”

    享受是人的本能,有穷尝到了甜头以后,一天到晚就想着开小灶自家吃。但是,守株待兔是不行的,再去丘陵多少天一无所获,再没狐狸和兔子的故事发生。

    他就想到了氏族圈里的兽。

    叫看圈人杀一只羊,管理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看着他把羊拿到家里去了。一只羊吃了几天,他得寸进尺,又叫杀了一只小猪,这就引起事情来了。穷来去他住的屋子,看到了他在煮猪肉吃,就把陶罐搬到公共食堂,问怎么一回事?

    有穷不以为然:“一个人煮饭吃就是好。”

    人都不懂:“什么叫一个人煮饭吃?”

    穷来看懂了:“就是不和大家一起吃食堂,一个人弄小灶,煮大肉吃。”

    大家就愤怒了:“这叫多吃多占,以权谋私。”

    有人要撤销他首领职务,有人说要去报告风后。有穷不以为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有什么不好。”

    穷来问另一位老人:“恶古,你也是我们家族里年纪大的,你说怎么办?”

    恶古跟有穷差不多大,出来调停。有穷在以后集体吃肉的时候,罚两次不允许吃。

    大家就同意了。

    穷来不同意:“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以后家族的事务,特别杀兽,不能让有穷一个人说了算。”

    大家一想:“也对,让他说了算还会自己吃小灶。那就你穷来一个,恶古一个,还有有穷。三个是家族的老人,就让你们三老共同主持。”

    后世民间组织“三老”,就是从有穷贪污事件开始的。

    老有穷虽然也知道,这个制度实际上是针对他的,他没有办法。但是,对于自己的想法做法一直放不下,一心想自己煮饭吃。说:“大锅饭不好吃,自己煮了好吃。”

    恶古倚老卖老,教训他:“一个氏族一个锅,从来如此。我们生来就这样吃,你这叫一家一户,各人吃各人,会乱套的。”

    他没话可说。

    碰巧,负责在食堂煮饭的一个女人说:“不过,话又说回来,有穷的想法有道理。人口多了,众口难调,饭不好煮。太大的陶釜煮饭会夹生,还得倒了重做,等前等后的遭抱怨。”

    有穷有了同盟,越发有了理由:“就是啊,自己煮饭吃有什么不好?”

    穷来问他:“这样一来,就涉及到谷和兽的分配。谷还怎么一起耕种,兽还怎么一起养,你说?”

    这些问题他解决不了,于是决定去问黄帝。从氏族的圈里,杀了一只鹿,背着去了涿鹿城,名义上是给黄帝进贡。这一回,三老意见一致,因为是贡品,当然不会有人反对。

    恶古知道他的目的,说:“你不要去问,黄帝也是吃食堂。”

    穷来说:“让他去问,不碰个钉子才怪呢。想入非非!”

    有穷说:“我有我的办法,保证不会碰钉子。”

    他在五行宫里支了一口灶,找来一个大釜,煮了一釜鹿肉。肉在火上烧着,他去请了仓颉,隶首等涿鹿城里的领导人来。他们问:“老有穷,你什么事,神神叨叨的?”他不说。

    人不知道这个老头要干什么,好奇地看着他忙忙碌碌的。鹿肉煮熟了,香气扑鼻,有穷从箩筐里抓了一点海盐、蘑菇放进去,一人盛了一钵给大家端上。

    鹿肉本来就好吃,而且大家也都是吃的大锅饭,小锅肉汤的感觉当然好。看一个个吃得舒服,有穷就说了自己的想法:“现在五谷丰收有得吃,大锅饭吃腻了,不如小锅饭自由自在。我想这样吃,不敢自作主张,来请示各位。”

    说了这句,他还补充了一句:“我是家族的头领,高人一等,凭什么总跟他们老老少少一样吃?”

    这句话太有鼓动性和诱惑力,挑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高贵感,全场一片沉寂。黄帝放下钵,不吃了,有倾感叹一声:“你呀老有穷,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问岐伯,仓颉,隶首,息壤,小伊耆等人:“你们也是和有穷一样的想法吗?”

    几个人竟然都观点一致:“不是和他一样想法,而是他这个想法,我们以前就没有想到过。现在想想也不错,为什么非得要跟众人混在一起吃?好,这个想法好。”

    黄帝没有说话。

    风后不同意:“大家吃起小灶来,谷和兽就要分配,劳动工具、土地、公共的山林河泽也要分配。分田到户,自家种植。这会破坏集体主义,诱导人自私自利之心,失去集体抗灾的群力。遇到天灾人祸,收入时多时少,有的家庭富裕了,有的家庭吃不上饭,甚至还会饿死人的。”

    他说的,都是大家一时还想不到的,没有人能够回答得了。但是,老有穷接受了三老的教训,在来的路上就对如何吃小灶,有了一个成熟的思路。他反驳风后:“我说的是吃小灶,与你说的这样分配,那样分配,有什么关系?你想得太多了不是!”

    “你是说大家只吃小灶,其它不动?”

    “还不对。我说的吃小灶,也就是我们这些人吃,其他人一样的吃食堂,依旧去种他们的地。比如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养尊处优的上大人,谁和小民百姓一样参加劳动了?比他们吃多一点,吃好一点,还不理所当然。”

    他说的是事实。之前,为了鼓励发明创造,黄帝模仿炎帝,规定对那些有特殊技能的人,不耕作,不捕猎。包括修路建筑等劳动,都不参加。在场的包括氏族首领,其他都是这样一些人,但这与特殊享受不是一回事,是为了让这些人专心致志创造,领导家族。现在他们听了有穷的动议,人心顷刻间就发生了变化,希望享受特权:“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是贵族,就应当高人一等。”

    风后是一个有管理能力的人,考虑问题全面:“你们尊贵,应当享受特殊待遇,我承认。不过,我担心的是,如果开了这个头,所有人都要求这样,怎么办?”

    这的确也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隶首说:“过去我们虽然没有参加劳动,但都是有事做。比如岐佰采药,仓颉造字,还有话可说。吃小灶,没有理由。”

    小伊耆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明确反对隶首:“那怎么了?你们见过狼群吃食吗,一群狼逮着一只兽,都是由头狼先吃。吃剩了,其它的才能吃。我是家族的头,难道连畜牲都不如?”

    这个比喻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刺激了每一个人的心。隶首只是说了实话,其实,他也不是不想这样吃。所以,这时大家就都不吱声,等待黄帝的态度。

    黄帝依旧一言不发。

    看大家都支持自己,只有风后一个人反对,有穷就使了最后一招:“风后大监,就算我们不够格。那么,黄帝大人至高无上,也不能和所有人一样,顿顿去吃大食堂。”

    这是他走在路上就想好了的话题,这么一说,就给风后施加了无形的压力。他只好同意:“那就先吃着看。”

    有穷达到了目的,一得意,说漏了嘴,把氏族选三老的事也说了出来。人问:“为什么设三老?”有穷尴尬的说了自己偷吃羊的故事:“三驾马车,使我一个人说了不算数。”

    风后借机立即补充了一个制度:“谷,可以自由到氏族仓库里取。兽,还是大家一起吃的时候分配出来。”

    有穷抱怨自己:“多嘴了,说吃羊的故事干什么。小灶吃不到肉,还有什么意思。”

    风后解释道:“如果我们这些人三天一只鸡,五天一只羊,其他人不会同意的。那样,就会发生矛盾,就不会稳定。”

    决议就这样形成了。

    有穷回到阪泉,说奉了黄帝指令,首领可以吃小灶。他传达风后的规章制度时,隐瞒了关于兽的分配,假传圣旨:“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黄帝大人也这样。”

    这样一来,大家就不再说什么。其中的这一部分人就高兴,虞桑学了有穷的语言:“我是首领,我高贵,我就要天天吃肉。“叫:“公木,给我杀羊去。”

    一部分人屋里顿顿飘着肉的香味,刺激着吃粗茶淡饭人的胃。公木很反感:“从来都是一个锅碗瓢盆里捞食吃,现在怎么他们大鱼大肉,我们连汤都喝不上?”

    他跑去问穷来:“黄帝怎么想得出来的,让这些人吃小灶?虞桑三天一只鸡,五天一只羊,还不知足,要人下河,一天三顿鲜鱼汤。我就不服气,这叫什么事嘛!”

    穷来说:“你不服气,谁服气了?哪里是黄帝的事,都是那个好逸恶劳的老有穷,偷嘴吃被我逮住了,就去涿鹿煽动。”

    “哦,原来是这个老小子,我叫他吃!”

    说完恨恨地走了。

    公木过去因为女人的事,对虞桑有仇恨,此刻对少数人吃小灶彻底的不服气,接近于恨之入骨。他回去以后,不敢公然对付虞桑等部落首领们,就拿有穷出气,想杀鸡儆猴。带了一群狗,上山去找猴子。有穷氏的猴子,因为有虞氏养了狗,不敢下山来,长年累月躲在树上,公木上山找,一只也找不到。

    “无毒不丈夫!”

    他想了一个计策,从地上捡一根枯树棍,打死了一只跟自己来的狗。然后丢下死狗,扬长下山。

    猴子这种动物,不单单吃水果五谷,肉类它也吃。好长时间不能下山,享受不到人的进贡,饿得慌,死狗被它们吃得只剩下骨头。这就给了公木讨伐的借口,他大呼小叫,有意造出一种声势,好让人知道猴子吃了家族的祖先神。于是就带狗上山,捣毁猴子的巢穴。漫山遍野的大狗小狗,狗仗人势,猴子们被咬得伤痕累累,有几只负伤了爬不上树,就被咬死了。

    公木哈哈大笑:“老有穷,你不是喜欢吃小灶吗?这下让你去吃猴子肉吧。”

    虞桑不知道他的用意,对他说:“你干什么,这会制造矛盾?风后大监来了,一定饶不了我们。”

    公木理直气壮:“是他们的猴子吃了我们的狗,他们的猴子是神,我们的狗也是神。”

    那一边,有穷听到了狗叫,到树林里看见许多只猴子被咬死,就集合起全家族的人,找虞桑闹事。虞桑看到死狗,听信了公木的话,和有穷争吵起来。这就达到公木的目的了,趁机唆使狗咬人,狗就真的咬了起来。群狗更疯狂,上蹿下跳,群魔乱舞,有穷氏被咬得伤痕累累狼狈逃跑。公木故意大声的喊:“老有穷你跑什么,我们家的祖先神在请你们家的祖先神吃小灶呢。”

    他是下决心要和吃小灶的行为对着干,想彻底驱逐这个氏族。又领上一群狗,一家一户清理。人不怕人,但是怕狗,这个家族被?f得几乎一个不剩。

    恶古病了,躺在铺上不能行动。看公木带了狗来,没有害怕,反而笑起来:“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想法,也理解你的做法。有穷没有错,你也没有错,或者,一家一户吃小灶是将来的必然趋势。可惜,我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了。”

    公木钦佩老人的智慧,肃然起敬。弯下身子:“老人家,你哪儿也不去,我养着你。”

    无声无息地退出了这个房间。

    虞桑说:“釜山盟约有规定,不允许动刀兵。黄帝喜欢老有穷,会不会生气,再叫大鸿来处罚我们?”

    公木说:“谁用刀兵了?狗是刀兵吗!”

    他?f走了有穷氏,又不敢公开反对吃小灶,又想出一个主意来,去收割有穷氏的谷:“大家都来,谁收割去就是自己的。”

    人问:“什么叫就是自己的?”

    “有穷捡了羊自己吃,我们捡的谷就不能自己吃!”

    这种变相的私有制分配,被人接受了。有穷氏谷地多,收割的谷子也就多,公木砍了一堆高粱穗,来人就给,每一个人分了许多。自私自利之心人皆有之,不劳而获给人以刺激,干脆不要他分配,自己去地里自由采集。有了属于自己控制的谷,家家户户挖小灶,有史以来的氏族食堂,就这样在公木手中被解散了。

    因为这不是自己耕种的谷,虞桑等几个首领就不好说什么,而且自己也有所得。哪怕谷够吃的,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他问公木:“你不怕有穷回来找你要?”

    公木说:“那要看我们的狗同不同意!”

    有穷这时候和家族的男女老少,在跑往去涿鹿的路上。他年纪大了,跑得慢,落在最后,腿上被狗咬了一口,鲜血淋漓。其他人也多有被咬伤,一路上只听到哭哭啼啼的声音,跑到涿鹿,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屁滚尿流。

    气急败坏的跑到五行宫,刚好碰到夷牟。

    夷牟原来就是有穷氏的人,两个人相互认识,有穷絮絮叨叨的向他告诉情理,要向黄帝告状。夷牟说:“黄帝大人不在,巡游去了。我说,他在,也不会理睬你的。这里的田地都已经划分,人多地少,有一些新氏族都分封到别的地方去了,你们来怎么办?”

    这时候来了许多人看热闹,都对吃小灶没有好感。有人说:“嘿,据说就是这个老有穷,好吃懒做,他想吃小灶,就怂恿黄帝。现在,被部落里的人?f了出来。”

    就有人发牢骚:“吃什么小灶呢,从来没有的事。”

    “就是。要吃大家吃,凭什么几个人吃。”

    看有穷还不走,夷牟的女人来了,就是那个屁股上被射了一箭的。她是有虞氏的人,当然不支持有穷:“扯那些废话没用,有本事,你找他老人家去。”

    有穷哭丧着脸:“天南海北的,我到哪里去找呀?”

    夷牟说:“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有穷想起来都害怕:“回去会被狗吃了。”

    女人冷笑一声:“狗不是刀兵,你们两个部族之间也不叫战争。人家没犯规,你找了黄帝也没用。”

    夷牟批评有穷:“釜山合符时,阪泉已由黄帝分给了虞桑,当时叫你另封好地,你不去。现在那里受过册封,是人家的领地,你不老实,和人闹什么?干脆,再去找一个地方吧。”

    有穷无奈,一路迁徙,来到一个地方居住下来。这个地方,以后的名称就叫姜家梁。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