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 七十八.守株没待得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462

    丁三才动起身,却被人喝住。

    他一愣、吓得魂飞魄散。这人随即从身后一把将他拽住。他定神一瞧,才发现是陆府的一个伙计,声言是楼长善派来寻找他俩的。那伙计不由分说,拽起丁三的手、疾疾往东走去。

    丁三糊涂了,忙问这是去哪。

    他估计李白应该回来了,得赶紧去见他。那伙计告诉丁三先别问,到了那儿便明白了。走了没多远,那伙计又领着他俩拐入坊道。此时,最后一响鼓声就敲响了。那掌管坊门的老里正,此时听到渐渐逼近的脚步声,已站在坊口,迎着他仨,直嚷着“快快快”,手里还不停地甩着坊门钥匙。

    着急进了坊门,伙计这才放慢脚步。

    他告诉丁三李白还没回到陆府,却早就捎信给楼长善,要派人去香积寺接应他俩;楼长善今儿前晌到了香积寺,却扑了个空。回头,楼长善便不停地催着人去各处、尤其是安化门一带找他俩。他是在丁三哥俩盯上何十三的同时,瞧见丁三的。眼下,楼长善正在后院发脾气,看样子是有急事。

    果然,没等这仨拐进坊门,何本早已候在门口。

    何本陪这小哥俩进了陆府后院。他让丁三一个人去见楼长善,自个儿带了小一了到前院,吩咐伙房给他俩准备晚餐。

    此时,楼长善正跟一位稍高个儿的老道人在说话。见丁三来了,很是高兴,忙跟眼前的老道夸起他来。

    眼下,得知丁三从长乐坡就盯着刘陵,便闲闲地向他打听眼下刘陵的情况。

    丁三瞧了一眼楼长善。他不知该不该说。

    楼长善笑了,连声道“但说不妨,但说不妨”。丁三这才,把跟了刘陵一路的经过,缓缓道来。他见楼长善不仅没有阻拦自个儿说话的意思,还一个劲地鼓动,最后还提到去柳家大院看到和听到的情形。

    楼长善听罢,朝老道人苦起脸。

    老道人听得疏忽、似乎也并不十分用心。见状,他对楼长善说,自个儿倒可以在他边上搭一手。

    楼长善大喜。

    463

    这老道何方神圣?

    一个方外之人,本应与世无争,怎地如此贸然参和起世俗间极具风险的角斗?而楼长善又似乎对他毫无戒备之心?

    下面,我就来说道说道。

    此公不是别人,就是先前大闹东市祈福桥的那位仁兄。姓老名过,是高力士的盟兄、道教界前辈,眼下是掌管长安东明观的道长。

    说起他与楼长善的交集,颇有意思。

    楼长善一介商贾,家族里倒颇有几个显官重僚。近些年来,子侄辈里也出了有好几个可造之才。其中有一个他素来极看重的表弟。此人多年一心向学,屡试屡败。三年前却稀里糊涂地考取了进士,授苑陵县尉。本来在仕途似乎有很好的前程,不久后突然辞官入道、拜了老过为师。楼长善曾受姑母托找到老过,劝说表弟回归社会。最后事没办成,倒与他结成莫逆。

    因了这层关系,他跟陆申也有过一两次交集。陆申棺柩回府当天,他已来吊过。

    那天在祈福桥头,他眼见就大功告成。

    他确定,眼前那俩汉子,就是印西桥叔侄。可没等他有机会前去跟印西桥搭话,就见仨兵曹稀里糊涂撞将过来、很难说是来找他俩麻烦的。没办法,他只得先转过身来对付来人。

    这边事了,印西桥叔侄已闻风疾去、消逝在闹市人流里。

    这之后,老过于是赶紧来到永平坊。他曾听说印西桥在城西南角永平坊养牛场有个极好的亲戚,因而准备在此堵住他俩。

    他在坊门斜对面的一家酒楼包了一个单间,通知手下聚集到这儿。

    分派完活儿后,他开始一面悠然自得地喝着茶,一面观察四周的动静。无意间,他的目光由那长泰寺移到寺院旁的一个大院落,发现那人家有点儿特别。按理偌大一个院落,总该有不少人活动。如今竟是人声全无、一片死气。此时还没到营业高峰时间,他灵机一动,请店小二把酒楼的一个老账房找来,陪他和两盅。就在喝酒闲聊的过程中,他问起对面那人家的情况。

    那老账房与养牛场一家人都很熟。

    经他这一说,扭头瞧了一眼养牛场大院,也觉得奇怪。他说那是一家养牛场。如今的主人叫徐通,他家在此地经营养牛场有好几代了,生意一直很好。就在前几天,还有不少老客户来拜年哩。

    他故意道,是否会全家都出远门拜年去了。

    那老账房瞧了他一眼道,他倒是听说有个至亲在北都太原府做官。可哪有这时一家人拖家带口跑上千里地到那儿走亲戚的。说笑了一会儿,那老账房告退忙他的生意去了。

    这下老过心里有了底。

    他想,以印西桥的机警,不会贸然闯进徐通家,有可能会先造访长泰寺,摸清徐通家的底细。他知道高力士曾跟长泰寺的老主持颇有交情。于是赶紧派人去长泰寺,以高力士的名义告诉那寺庙的老主持,如果有象印西桥叔侄模样的人来寺里,请他留住那人并通报于他。

    果然,印西桥叔侄是先到了长泰寺,盘垣了有小半个时辰后,才悻悻离去。

    后来他得到禀报,印西桥叔侄已拐入“如意”客栈。

    等他赶过去,却扑了个空。

    464

    秦谚,老天最难黯风情。

    原来,还在印西桥叔侄刚住进“如意”客栈,高力士就派心腹宦官李东来示警,表明有人已盯上了他俩。

    随后,印西桥叔侄悄然从客栈后门溜出、转入安化门大街。

    他俩是打算直趋安化门的安乐坊。因为印西桥听吴八提到,刘陵此番入城,应该会走南门水路才是。他俩想去那儿碰碰运气。好在随后不久,老过就接到手下禀报,亲自在在安化门大街把他俩给截住了。

    老过把他俩带回到那家酒楼。

    就在给他叔侄俩洗尘的酒席上,他把高力士对印西桥此行的关注,以及准备助他一臂之力的想法、合盘托出。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印西桥告诉他,秘函丢了。

    听印西桥把丢失秘函的经过一说,老过判定秘函应该就在刘陵手里。

    当下,他把印西桥叔侄安顿在一个朋友家后,就派出一批手下出南门,沿刘陵最可能的来路,寻访过去。

    一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刘陵的消息。

    今儿听说楼长善回到陆府,这道人赶紧找上门来慰问。他想碰碰运气,看看是否有刘陵的消息。

    显然,他这回是找对了路。

    不过,难办的是,眼下已到宵禁时分。那年头,长安城宵禁后的巡查极严。老同想,若是在没弄清刘陵的去向前,一大批人冒了犯禁杀头的风险去“好运来”客栈碰一碰运气,似乎不可取。如今回想起来,要是当天傍晚印西桥叔侄去了安化门,或许就能遇见刘陵,也就没了着后面的变化多端的事儿。

    老过感叹造化弄人。

    他思忖,今夜非得冒一次险、去“好运来”客栈。

    当下,老过提议,先由他冒险潜往“好运来”,设法制住何十三等人,查访出刘陵的去向。此外,由楼长善主持,明日一早开禁后就动起手。兵分两路。一路会同印西桥叔侄,赶去安化门的安乐坊“好运来客栈”。防止他可能去城西南角永平坊徐通的养牛场。另一路是让丁三去候在柳家大院附近,以防事情有了新的变化、做一后手。

    他还把他早写好的通书简,交给另一陆府的老人,请他一早去找他的另一个徒弟,让他带了他的一帮兄弟,赶到陆府、听侯楼长善调遣。

    等一切安排停当,老过只身转出陆府、

    没入沉沉夜色里。

    465

    老过当夜一路南去。

    虽说是心急如焚,他却不得不时常停下脚步,躲避巡街的御吏,走得并不怎么快。等到了城南的“好运来”客栈,已近一更天。

    他花了好半天,才敲开客栈的院门。

    果然,事情有了新的变化。

    客栈的账房先生,是个歪斜着半个身子的残疾人,听了门房的禀报,慌忙起身出来招呼老过喝茶。老过哪有心思跟他绕圈子,直截了当地要他把自个儿领到何十三包下的客房。

    及至来到那间小客房,却发现何十三等人不在屋里。

    那账房先生也傻了,结结巴巴地告诉他,前不久还瞧见这屋子里亮着灯哩。此时,客栈的大部分客人都已入睡。老过看了来客登录,上面没刘陵的名儿。那账房先生又按了簿册上的人名,一一与刘陵的身材容貌比对,还是没发现一个客人长得象是刘陵。此后,他又把这一带几乎所有的小客栈逐一查核了一遍,仍然没有何十三和刘陵的下落。

    街面很黑很静。

    到了此时,这老过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徒唤奈何,只能等天亮解了霄禁再说了。

    于是,他回到“好运来”院子里,开了一个房间。

    匆匆洗嗽一过,他就在屋子里垂头闭眼、打起坐来。

    只等老天睁开眼。

    466

    老天爷不会为他着急。

    过了好久好久,天边才慢慢悠悠地豁开一条细缝。又过了好大功夫,解禁的鼓才“砰,砰,砰”地敲起来。

    客栈又活了过来。

    本没想走的客人,也赶紧拔脚走人。

    等差不多所有的客人都陆续结账走人,老过这才走出院子、来到大街上。也真是巧。是先去找印西桥还是楼长善,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此时,就见远处印西桥与他那朋友家的一个伙计,骑了两匹大黑骡子,朝这边撒腿狂奔而来。

    等印西桥到了跟前,老过把情形一说,他不禁连连顿足。

    照印西桥的想法,立即分头去找刘陵。而老过以为这样会闹出太大的动静,会给以后的行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不如等一会儿,瞧楼长善那头有没进一步的消息再做打算。

    印西桥同意。

    于是,这两股人马合到一起。

    又回到“好运来客栈”。

    467

    不久,楼长善拍马赶到。

    解禁的鼓声刚敲响,坊门便大开。陆府能派出的人,差不多全发动了起来、分头去了。

    楼长善先打发了陆府的一个精干的伙计,乘劲驴去老过那西南方向的延福坊的朋友家,通知印西桥叔侄分头去安化门。路上还要注意搜索,防备刘陵一早就出门去永平坊徐通的养牛场;随后在柳家大院附近遍布眼线、监视它的一举一动。

    做完这一切,天色还早,他突然不放心起来。

    于是他干脆骑上一匹快马,走启夏门大道拐入朱确门大街,直扑“好运来客栈”。

    随后小丁三也赶来了。听罢老过的一席话,楼长善估计那何十三已然得手,而刘陵似乎并无性命之忧。于是一方面安排大伙又开始分头去找刘陵,一方面与老过、印西桥叔侄商议起下一步的打算。

    俗话说,好事成双。

    没过多久,原先被老过委派去摸情况的人,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这人是老过朋友家的一个中年厨子,叫霍富庭。他前些年曾在安化门南街的一家酒楼做事,对这边一带很熟。出了客栈的院子,他不慌不忙来到周围的几家点心小吃铺子旁,一面买早点,一面随意跟熟识的铺子老板、伙计闲聊开了。瞧着没找到啥有用的线索,就顺路来到一家茶楼,坐下歇一歇。

    不料,这一歇却使事情有了个重大的进展。

    原来,这茶楼有个他熟识的伙计,认得刘陵。瞧见他一早出了“安平客栈”,往东北匆匆去了。他沿东北方向北一路访去。竟有人告诉他说,就在刘陵走近陆府时,是“小仙居茶楼”的姚五来找他并把他带往“小仙居茶楼”的。

    大伙儿得知这一情况,总算放下心来。

    印西桥提议着人先就近观察一下刘陵的意图,再作打算。同时,他催促楼长善立即往回赶,重点关照柳家大院这一头。

    老过也深以为然。

    于是,楼长善打发小丁三回马北去。一行人忙活了半天,却一无所获,楼长善颇为丧气。

    可就在前晌回陆府的半路上,就有个伙计喜滋滋地跑来,一把将他?住了。

    这人告诉他,何十三逮着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