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城管无敌 > 一百十二、民国版的战时工业建设(下)

一百十二、民国版的战时工业建设(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s:解释若干读者关于书中各类现代作战兵器的质疑。

    无线电遥控鱼雷是二战技术,慢吞吞的电动鱼雷在水面跑,战绩很坑爹,但用来搞恐怖袭击还不错。

    微型防空雷达是俄国货,空降兵用的。型号为1Л122e,重量一百五十公斤,侦查范围约四十公里。正式名字是近程防空雷达,但为了体现它的体积小,我稍微改了改——看来是不能乱改啊。

    ※※※※※※※※※※※※※※※※※※※

    按照穿越者给上海苏维埃政府量身打造的方案,作为一切建设的基础,浦东工业城将会拥有一套能自行循环的小型工业系统,按照日后中国经济部门的术语来说,叫作“地方五小工业”,也就是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和小水泥厂——不过,浦东这边没有煤矿,暂时只能用船队从太湖西边的产煤区把燃煤运来——有了这五个小型的工业项目之后,就能初步满足一个百万人口级地区的基本生产需要。

    然后,在此基础上,浦东工业城将会建设起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自来水厂和小食品厂,用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业化社会日常运转所需要的最基本产品,也就是实现初步的工业化——当然,鉴于浦西已经有了很多的纺织厂和食品厂,在浦东或许就可以不必重复建设了。只要对浦西的原有工厂进行公有化改造,并且更换上穿越者提供的新式设备即可。

    ——以上就是所谓的“地方五小工业”。最初起源于1970年中国制订第四个五年计划之时提出的一个方案,具体内容是由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五类工业项目——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小地区,人民需要的基本初级工业项目就是这些。

    在这个方案被最终落实下去之后,全中国数千个县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有了自主解决工农业生产基本需求的能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工业化进程,培育起了一大批小型企业,为后来的中国工业大发展埋下了种子……对于中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来说,“地方五小工业”功不可没。

    当然。地方五小工业的建设,其弊病也是非常严重的。由于一个县的规模很小,因此大多数的五小工业项目都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所以,在实现了国家的初步工业化,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之后,国家就开始逐渐调整政策。将大批达不到规模经济生产要求的小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用更有效率的大型企业来代替这些小型企业的职能,最终结束了“地方五小工业”的使命。

    但是,地方五小工业存在的上述这些弊病,放在眼下这个悲催的民国时代,就根本不是什么毛病了——未来的所谓“小工业”。比如说一万吨级年产量规模的小钢铁厂,在眼下这个全国钢铁年产量不到五万吨,化肥生产基本一片空白的民国时代,就已经是毫不夸张的“大工业”了。大风小说

    而以煤炭为原料的“小”化肥厂,每年可以用合成氨技术制造出三万吨的氮肥。超过了当时全国的化肥总产量——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化肥。在民国时代的农村简直宛如梦想,以至于庄稼的收成低得可怜……

    总之。诸位穿越者利用幻灯片,向诸位红军同志们描述了一幅颇为美妙的工业化前景——有了自己的钢铁厂,就有了一切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基础。有了自己的化肥厂,再搭配上现代世界的各类高产种子,根据地范围内的粮食产量就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并且极大地增强老百姓对苏维埃政府的拥护热情。有了自己的水泥厂,道路、堤坝和楼房的建设都会变得容易很多。有了自己的机械厂,再配合上海这边原有的江南造船厂,根据地就能够自己生产柴油机、电动机、水泵、自行车,甚至是拖拉机和小火轮等复杂工业品,不再需要用昂贵的价格从国外进口。就连船台上那艘因为无法继续从日本进口零配件,而不得不暂时停工的“平海”号巡洋舰,或许也能凭着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让它完工了。

    ——嗯,事实上,关于“平海”号巡洋舰的问题,穿越者们已经直接把图纸弄回现代世界,找地方订做零件去了,顺便还可以进行一番现代化改装——比如安装上几座预警雷达和炮瞄雷达什么的。

    最最美妙的是,这套“五小工业”还可以“自我繁殖”——具体来说,就是利用钢铁厂和机械厂的生产能力,来复制同样的机床等工业设备:把一套“五小工业”变成两套“五小工业”,再把两套“五小工业”变成四套“五小工业特别有气势。一道道绚烂的弧光和四溅的火花在空中飞舞,那是电焊工人在对战舰进行最后的整修……

    ——在得到了现代世界订做的各类零件。以及先进电焊设备和施工耗材之后,因为无法从日本继续进口部件而被迫停工的“平海号”巡洋舰,终于又一次能够开工了。

    嗯,事实上,这艘在1931年6月28日安放龙骨的战舰,此时已经完工了90%以上。只是因为一些关键零件和施工设备必须从日本进口,却因为接连不断的中日冲突而经常被扣下,还有国民党海军的拨款也是时断时续。才大大地拖延了“平海号”巡洋舰的建造进程——否则,就这样一艘排水量不过2300吨,跟邓世昌的致远舰基本同样等级,技术在当时也不算先进的“小船”,哪里会折腾了五年还没法下水?

    所以,在获得了现代世界的零配件补充之后,战舰的施工速度相当快。预计再过一个月就能下水了——另一方面,眼下这艘“日式”战舰也已经不可能去日本安装主炮、速射炮和高射炮,只能用现代世界的舰载武器……当然,这其实更加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比如还能安装对空和对海预警雷达什么的。

    “……等到平海号完工之后,就是我们中国红色海军的第一艘旗舰了……可惜吨位还是小了点儿。”

    望着船台上已经基本成型的战舰。粟裕有些不满足地咂咂嘴,同时又看了看造船厂外的水面。几艘小小的炮艇、鱼雷艇和导弹艇,正在红军战士的操纵下,笨拙地兜着圈子,完全没能发挥出它们的高速性能。

    ——限于传送吨位的限制。王秋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还是只能送过来几艘百吨级的小艇。

    “……红色海军刚一开张就能有这样的家底。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就算得了一艘巨舰,我们又能玩得转吗?同志们如今连那几艘小艇都玩不转呐!”

    方志敏笑呵呵地说,“……而且,战舰这种大家伙,终归还是要自己造的才能安心,既然咱们夺下了这个当前全中国最大的江南造船厂,据说以前连万吨轮都造过,想来以后要造几艘大舰应该也不难吧……”

    “……这个,方志敏同志,军舰和商船的建造标准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啊!造起来没那么容易!”

    王秋闻言不由得苦笑道,“……而且,江南造船厂之前造的那四艘万吨轮,其实也很有些水分……”

    ——上海江南造船厂曾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分别命名为“官府号”、“天朝号”、“东方号”、“震旦号”,排水量14750吨。货轮下水之时,上海滩中外报刊竞相报道,自夸:“除日本不计外,乃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粗看起来,这似乎说明1920年的旧中国就已经能生产万吨轮了,实在可喜可贺。但事实上,这四艘万吨轮与其说是中国制造,还不如说是外国制造,中国拼装——从策划,设计,技术人员,总工,到采买重要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等,几乎全都是外国人独揽大权,蒸汽引擎和传动系统不消说,连每一个小零件、每一块船身钢板都统统只能进口,充其量不过是利用了中国的场地和廉价劳动力而已。

    如果真正想要像新中国建造第一艘“跃进”号万吨轮那样,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万吨巨轮,而不是搞简单的来料加工。那么首先就要有各种钢材,需要一炉炉炼,一炉炉试验,一炉炉失败……有了钢材还不行,还需要锻造成大型锻件,需要研制万吨水压机。有了锻件,还需要用车磨铣刨等机床精加工。万吨轮还需要油漆、各种非金属材料,需要建立化学工业。万吨轮的控制调度通信,则需要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技术。万吨轮的停泊需要相应的泊位和码头,这又需要足够的建筑技术

    总之,一艘万吨巨轮的诞生就是那么艰难,充满了坎坷和失败,需要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从无到有建立和协调配合,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和比较优势,但它积累了民族的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大量的各门类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随着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等基干产业逐步成型完善,汽车、火车、飞机、建筑、桥梁、家电,和各种形形色色的新产业都会从这些基干上长出枝条,开花结果。

    相反,如果像买办们主张的那样“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那么中国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农业国了。

    接下来,当他们离开建造中的“平海”舰,准备去视察刚刚翻修过的虹桥机场之时,却从勤务兵背着的无线电台或者说步话机里,收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日军向上海秘密派来了使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