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回到大明当才子 > 第54章 萝卜加大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S:第二更送到。上架了,求月票。)

    “探花公,实在抱歉,都是我平时管教无方,惯坏了手下这些官员。”九千岁的大红人张大少爷第一天上任就遇到下属罢写,身为翰林院主官的杨景辰自然难辞其咎,所以从回过神来开始,杨景辰就接连不断的向张大少爷道歉,生怕张大少爷一个刁状告到魏忠贤那里,给自己招来滔天大祸。所以杨景辰也没了办法,只能大汗淋漓的向张大少爷保证道:“探花公放心,下官掌管这翰林院也有三年了,多少都有些威信,到了明天,下官一定保证他们不会请病假了,否则的话,下官一定罚他们的俸禄。”大风小说

    “杨大人,你别急,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张大少爷上辈子当公务员的时候,没少和不明真相的群众打交道,对付群体事件也算是经验丰富,知道这样的事肯定是有人组织和带头,否则绝对不会走得这么整齐。所以张大少爷也没慌,更没急,只是向杨景辰问道:“杨大人,下官只想知道的是,这些同僚为什么要这么做?究竟什么原因?杨大人,不瞒你说,我张好古进京之后是得罪了不少人,但绝对没得罪过翰林院的同僚,所以下官很奇怪这点。”

    “这个……。”杨景辰有些犹豫,更有些胆怯。张大少爷察言观色,给杨景辰搬来椅子,扶着杨景辰坐下,自己也坐到了杨景辰的对面,微笑道:“杨大人,有什么话直言无妨。你放心,我张好古虽然是九千岁的干儿子,却不是东厂的人,有些话出你口,进我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对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被张大少爷反复宽慰后,杨景辰终于吐露实情,吞吞吐吐的说道:“探花公,其实这件事我昨天就有一点耳闻了,也不知道是谁在翰林院里放风,说是因为探花公你的缘故,皇上和九千岁决定让这一科的新科进士优先替补官员实缺,不用进翰林院就直接安排到地方上去担任官职,完全忘了还在翰林院候补的穷京官,所以万历四十四年、万历四十七年和天启二年的进士翰林就不乐意了,一个个叫嚷着……叫嚷着……。”

    “叫嚷着要给我一点颜色看看?是不是?”张大少爷微笑问道。杨景辰点点头,哭丧着脸说道:“是啊,这些官员都说,他们苦巴巴的等了三年六年,最长的等了九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就偏偏挑那些乳臭未干的新科进士放实缺,忘了他们这些朝廷老人?后来有人说是因为你,你从考上探花以后就抢尽了风头,让皇上和九千岁觉得新这一科的进士比往年的好,所以就先放新进士,忘了他们这些老人。所以这些人就商量着要给你点颜色看看,让你知道姜才是老的辣。”说到这,

    “嘿,果然是枪打出头鸟啊。”张大少爷一笑,又问道:“那带头的人是谁?”杨景辰脸色一变,心说九千岁这个干儿子不会是想把带头的翰林院官员抓进东厂大牢吧?张大少爷看出他的担心,忙解释道:“杨大人,你放一百个心,我如果想下手整人的话,就凭今天他们擅离职守这项罪名,就足够参他们一本的。我只是想知道都是那些人带头,方便和他们交涉,消除矛盾,否则的话,我总不能一个一个和他们谈心吧?”

    “哦,探花公果然仁慈。”见张大少爷话里带着怀柔的意思,松了一口气的杨景辰这才说道:“带头的主要是丙辰科的几个老进士,有何玉成、李应升、门洞开(真名)和张养,他们在翰林院候补九年了,怨气最大,威望也最高,所以一呼百应。”

    “等了九年都没捞到一个实缺,还得在薪桂米珠的京城里熬资格,是够凄惨的,难怪怨气这么大。”张大少爷苦笑道。杨景辰点头,笑得也更加苦涩,低声说道:“探花公所言极是,这几个人一个月的俸禄才四两八钱银子,靠这点银子养活一大家子,日子是过得非常艰难,更可气的是,地方上的冰敬炭敬不仅没有他们的份,户部还经常拿胡椒棉花充抵他们的俸禄,他们的日子就过得更苦了。所以他们才这么急着想被放出去当官,俸禄虽然还是不高,但起码还有火耗可以收点啊。”

    “没办法,他们的日子如果实在过不下去的话,我倒可以帮补他们一点,可是这俸禄是朝廷所定,我也没办法更改。”张大少爷摊摊手,一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黑心表情。杨景辰瞟了张大少爷一眼,胆怯的说道:“探花公,其实下官倒有一个办法,或许景辰——他也以为张大少爷说的是真话,至于带头那几个丙辰科的老进士,更是面如死灰。而张大少爷很是满意看了一眼这些人的反应,又抿上一口茶,这才淡淡的说道:“你们猜,我是怎么回答九千岁的?”

    五十八个翰林院官员还是没说话,但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张大少爷则往杨景辰送来的纸条上瞟上一眼,淡淡念道:“龙文光。”

    “我没有!”壬戌科进士龙文光跳了起来,脸色苍白的大叫道:“我没有带头!带头的是何玉成和门洞开他们几个丙辰科的老翰林!”何玉成和门洞开等人一起脸上变色,对龙文光怒目而视,龙文光则大声叫道:“张大人,你明鉴啊,我真没有带头的,带头的是何玉成、李应升、门洞开和张养他们四个,这一点在场所有同僚都可以给我做证!”

    “坐下,坐下,你急什么?我只是随便念念你的名字,又没说是你带头。”张大少爷微笑着摆摆手,又慢悠悠的说道:“不瞒诸位大人,昨天九千岁问我是谁带头罢写的时候,我壮着胆子撒了一个谎,说没有罢写,更没有谁带头,请九千岁不用担心,《三朝要典》的编撰进度,不会耽搁。”

    “多谢张大人,多谢张大人。”五十八个翰林院官员、除了龙文光之外,全都松了口气,一起向张大少爷拱起了手表示感谢。张大少爷得意的拱手还礼,又说道:“后来,九千岁又问了我一下翰林院现在的情况,我=告诉九千岁说,你们辛苦啊,累啊,希望九千岁能把你们的实情向皇上禀报,请皇上多给你们一点眷顾和恩赐小说

    “真是这样吗?”五十八个翰林院官员一起心中嘀咕,对张大少爷的话将信将疑。张大少爷则又说道:“我这么向九千岁禀报以后,九千岁不太相信,就叫我说你们究竟多苦多累,我就随便找了几个例子向九千岁禀报。我向九千岁说,丙辰科的老翰林何玉成何大人,在京城里候补九年,今年已经五十三了,一家十六口,全靠一个月四两八钱银子的俸禄养活,家里人穿得和街上的叫花子没什么区别,足足两年没见过一次肉腥——这一点何大人的邻居都可以做证。”

    “多谢张大人,实情正是如此。”何玉成抹着眼泪答道。张大少爷又说道:“还有门洞开门大人,家里人口身体少些,可他的夫人长年卧病在床,一个月的俸禄还不够药钱,至今还欠着生药铺子六两五钱银子的药钱。”

    “多谢张大人理解,下官的老妻,已经躺在床上五年了。”门洞开哽咽着答道。张大少爷点点头,叹气道:“我举了这两个例子以后,九千岁这才相信我的话,叫我带上两百两银子,赏给何大人和门大人,帮助你们度过难关。”说着,张大少爷从怀里两张银票,离座分别交给何玉成和门洞开,柔声说道:“这是九千岁的一点心意,别谢我,要谢就谢九千岁。”

    “多谢九千岁。”何玉成和门洞开一起离座,向着皇宫的方向磕头流泪。张大少爷又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大声说道:“到了后来,我又对九千岁说,翰林院是清水衙门,里面除了何大人和门大人以外,还有很多官员家里都很困难,有一些甚至都已经揭不开锅了。九千岁就骂我说‘小猴崽子你怎么不早点向咱家禀报’,又拿了一千两银子给我,让我赏给你们,帮你们改善一下生活。九千岁还说了,等修完了《三朝要典》,要我把有功之臣报过他,他酌情封赏。”

    说着,张大少爷顺手把银票放到了旁边一个翰林院官员的手里,微笑说道:“这位大人,你看着分一下吧,都不用谢我,谢九千岁。”那官员点头如鸡啄米,五十几个官员一起向皇宫行礼,痛哭流啼的歌颂九千岁的功德,对张大少爷的那点不满,也早飞到了九宵云外,剩下的心思也只剩下了如何讨好张大少爷,如何让张大少爷把自己当成有功之臣报到九千岁面前。

    “对了,诸位大人,我还有事向你们打听一下。”张大少爷仿佛忽然想起来一样,笑眯眯的问道:“我听说啊,有人在翰林院里散播,说是因为我的关系,害得你们候补多年都没有被赏封实缺——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我张好古是吏部尚书,还是内阁首辅?有什么资格和权利决定你们的前途?所以我就好奇了,是谁散播的这个谣言?诸位大人,你们能告诉我是谁吗?”

    “张大人,是龙文光!”五十七个官员一起指着面如土色的龙文光大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