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龙渔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很快的,杨元钊在绘图室里面,看到了皮埃尔弄出来的船,作为一个资深的设计师,在设计船之前,除了图纸意外,还会做一个同比例模型,这玩意几乎是跟真船差不多,甚至可以进入到水池之中实验。

    模型很显然,采用了飞剪式的设计,这种设计速度很快,稳定性也不错,只不过载重量就没有很大的上升,反而相对于整个船身比例下降了。从这一点上面看,皮埃尔对渔船很是了解,造型不困难,又比较合乎渔船的需要,载重从来不是渔船所要做的。

    听了皮埃尔简单的介绍,杨元钊就清楚,这个渔船已经可以确定下来了,超过2500吨的渔船,足以成为捕鲸船,当然了,杨元钊对于那种行当不了解,除了速度之外,似乎还会有别的要求,可能2500吨也有些太大了。

    大型船是一个类型,小型船就是另外的一个类型了,甚至在高兴之余,随手设计了一个比较经典的渔船,这是集中的欧洲的几种渔船之后,最终设计出来的,其中加入了西北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不但减少了体积,速度更快,性能也相当好。

    杨元钊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在小渔船上面,经济和性能,是最重要的两大方面,反倒是大船,不太在意,无论是800吨的,还是2500吨的,庞大的体积,更容易布置的,到时小船更显功力。

    杨元钊的眼光有限,可是看皮埃尔介绍了功能之后,基本上放心了。最少捕捞的初步功效是满足了,接下来。就要看实际之中的应用发现的问题,任何一种成熟的船型。都需要漫长年代的修改,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价格,价格永远在渔船之中,是重要的,太贵了就没有意义了,这其中,皮埃尔也在设计之后。做了一定的预估的。

    船体部分和龙骨,采用的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以江南造船厂模具,稍稍修改以下就可以生产,这方面,不会比普通船舶制造提升多少,可是其他的部分就不少了,渔船上面的改装,冷冻室的修建。发电机组的安装,大功率拖网式的收网机,其他的一些必要的控制,这一艘船的造价。比货船高了不少,按照皮埃尔所说,基本上每吨都达到了320到380美元之间。以最下的50吨拖网式渔船来说,他的价格最高达到19000美元一艘。

    快4万的银元。对于任何一个渔民,都是不可能达到的天文数字的。哪怕是有钱一些的富庶人家,也未必能够一次性的拿了出来。

    价格的问题放在一边,杨元钊满意的是船的整体设计,不到4万的数字,如果在整个中国近海,普及10万艘,就以每一艘3天达到6吨的鱼类捕捞数字,每天平均的海产品数量,是20万吨,这么庞大的数量,可以降低海产品的价格,也会让更多人吃得到海鱼。中国庞大餐饮市场,足以消化掉这些天文数字的海鱼

    杨元钊盘算以下,才对河皮埃尔笑了一下,问道:“这个成本,是你按照货船的利润率来算的吧?”,这种情况之下,不必跟大股东争论,就算是提升生产效率,对江南造船厂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吧。

    皮埃尔只是迟疑了一下,还是按照杨元钊的命令,把浮起来的价格降低了,还是保持了货船的价格,美金170200之间。

    这样的数字,可以接受,比之前最少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甚至50吨左右的渔船,价格会保持在850010000之间,这个价格,几乎比之前,少了一半的。

    图纸已经定型了下来,三个档次,2500吨以上,800吨的和200吨以下的,分别被命名为海龙级,玉龙级和鱼龙级,特别是鱼龙级,成为了中国生产做多,品种最全,时间最久的一个系列渔船,一直到几十年厚,都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小】

    【说】

    杨元钊也不会让江南造船厂吃亏,这一次从德国带来的小型船坞,2成左右,都放在了江南造船厂之中,200个,总吨位也达到了1万吨级,他们会丰富江南造船厂的生产线,不再是之前,只有单一的货船生产线。

    皮埃尔完成了这个设计,在杨元钊认可他专利权的同时,让他把生产细化下来,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较为简单和标准化,只是一个江南造船厂生产渔船,这绝对不是杨元钊愿意看到的,他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让中国的渔民,完成更新换代的工作,只是依靠江南造船厂太慢了,必须把这个产能扩散出去,上海也好,江南这边的水乡,拥有生产这个小船的地方也不少,只要用合适的船坞和标准化管理,在西北的钢厂,直接的筑造标准件,这种情况下,每一个船坞之中,都是组装而已,大大的减少了技术要求的同时,也让皮埃尔的工作的,更加的繁重了起来。从最初的图纸,到的最后的改进型,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够有丝毫的问题的,必须要让梳理成章的完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江南造船厂,哪怕是现在扩充到了极强的状态之下,人员和船坞毕竟很少,还有无数的订单在背后等着,小船和渔船只是必要的补充,增加设备的利用率的,而不是增加产能的。

    聂云台和皮埃尔不在意,特别是后者,杨元钊曾经答应,每生产一吨的船,给皮埃尔10美分的专利,并且给他一次性给付10万美元,为了这10万美元,他认真的完成了整合的工作,把生产这种小型渔船的难点都给标注了出来,保证图纸不用太专业的人也能够看懂,在解决了动力系统和船身材料之后,剩下的只是一个拼装而已。

    皮埃尔在杨元钊提到的时候,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之后,伴随着这些船只的不停生产,特别是到了3年之后,整个中国的大大小小的船长,生产的200吨以下的渔船数量惊人,每年的产量高达1500万吨,只是这个收入,每年就有150万美元,这倒让皮埃尔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并且在接下来的10年之中,一直都捆绑在江南造船厂之中,成为了中国民用造船业的最出色的设计师之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