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子弹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相对于枪械,子弹更加的难造,从专业的子弹出现了之后,子弹相对于枪械,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个世界上,能够制造枪械的国家不少,甚至是清廷,也勉强可以说是能够制造枪械,但是子弹,基本上自产率相当的低,大部分,都是复装子弹,真正能够生产子弹的国家极少。

    甚至伴随着子弹的提升,越来越专业,用途越来越广泛,子弹的生产难度几何形的提升,后世21世纪,有些国家,甚至可以制造军舰,把卫星送上天,却没有生产子弹的能力,子弹也成为了代表着国家军事潜力的一个巨大的门槛。

    专业的子弹,大部分都是用铜壳的,中国缺铜,从封建社会到清朝末年,铜一直都是重要的物资,因为铜钱是主要的交易货币,也因此,铜慌的出现,让中国实力一直都不能够完全的迸发出来,交子,铁钱,飞票这些的出现,也是有历史的必然的,至于金银币,也就是在明朝和清朝时期,才慢慢的流入到国内,成为了市场上,比较主流的货币。

    子弹,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经过了逐步的改进,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制作方法,铜壳弹是基本的配置,一方面铜的柔韧性好,抗压的能力也强,另外一方面,钢铁的子弹容易生锈,不易保存,铜壳就好很多,可以说钢壳子弹,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在保养方面,在低温方面。甚至是湿热气候下的稳定性,这中间铜壳子弹都不具备这样的问题。

    中国没有很多的铜矿。铜又是贵金属,后世就是如此。不得已选择了钢壳或者铁壳的子弹,杨元钊当然知道选择什么更好,目前整个中国的铜矿都相当的有限,不过蒙古这边,还有一个未被开发的金铜矿,本身,杨元钊并不打算把他开发出来,但是枪炮的困扰,让他抽出时间过去。检测了大致的储量和布置,开辟了一个大概有120万吨储量,矿石品位较高的矿洞,并且借助着从国外购买的大批机械装备,开始了铜矿的开采

    120万吨的铜,未必能够全面的扩张,但是对于包头军火工业,已经可以算够了,最少可以支撑几年的时间。甚至因为这个特大铜矿的发现,让包头都镇住了,铜在任何人的眼里,都是钱。一个120万吨的铜矿,折合市斤在数亿斤的样子,如果制成铜钱。是一个极为庞大,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子弹从来都不是简单。小小的一个子弹,蕴含的技术含量极大。分成的部分也很多,无论是什么样式和形状的子弹,它都是由弹丸,药筒(弹壳),发射yao和火帽(底火)四个部分构成的。对于子弹来说,无论是用于什么用途,通用的发射yao都大多为无yan火yao:无yan火yao可分为(单基,双基,三基)(其主要成分为硝hua棉),枪械多用单基药。对于不同的枪械用弹有不同的要求。手枪多采用多孔速燃单基药。步枪为表面采用加光并钝化的单孔颗粒单基药。

    底火是由传火孔,发火砧及击发剂组成。其作用重,中国跟外国人之间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不是一两个特别强壮的就能够解决,军队,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军队,从某种程度上面说,考虑的是一个整体上面,素质上面,是以国民,特别是男性的平均素质为基准点的,也就是说,目前,适合外国人的8左右的口径,并不太适合中国人,更小的口径,才有利于中国人的使用。

    后世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三八式步枪,它就是6.5口径的,这样口径的步枪,拥有不错的性能,也适合亚洲人,特别是东亚人的使用,成为了日本在二战时期,主要列装的步枪,只不过,这样6.5口径的步枪,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口径较小,停止力不强,大部分的时间,会产生穿透效果,并不能更好的使用。

    综合了一些论点,杨元钊给新的突击步枪选择的是7.0口径,既不像是7.62和7.92那样,比较沉重,不利于亚洲人使用,又不像是6.5那样,停止力不强,很容易产生穿透效果,且效果不强。

    如今,这样生产线,就是生产7.0口径的步枪,铮亮的黄铜弹壳,在工人和生产线的严密之下,成为了组装好的成品,在检验了之后,杨元钊拿起一个,他分不清这样的子弹,到底拥有怎么样的威力,但是看起来挺好的。

    “要不要打靶一下!”刘澍建议道。作为一个不到30岁的人,刘澍对于枪械,还是比较喜欢的,这个新枪,一看起来,就非常的不错,不试试怎么行呢小】

    【说】

    “那就试试吧!”杨元钊无可无不可的,顺带的,他说道:“把焕章兄也叫来吧,顺带让他看看,这个东西具体效果如何!”

    目前,包头已经初步的安装了电话,是购买自英国的电话线路和机房,初步的给包头大部分的关键地方都安装了上来,包头终于结束了用走,用喊的时代,毕竟,这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边陲小镇,而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在这个城市之中,哪怕是绕城市一圈,也需要几十公里的样子,再依靠以前的方法,效率相当的低。

    说不定某些时候,就会耽误工夫,所以在一些科学家和工厂负责人的建立之下,一整套从英国进口的电话设备,成功的弄到了中国,还不是程控电话,需要总机来转接,却也已经极为的方便大家了,最少,找人的话,直接拨电话,不用让长随们或者是助手们,跑上几里路来通知,这个举措一经推出,就立刻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甚至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民用的呼声,要求普及电话,只不过杨元钊没有同意。

    这个时代的机房电话,装机容量相当的低,要想解决,需要等未来程控电话出来,在计算机和软件水平没有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之下,程控电话,不过是想想而已。

    刘澍跑去打电话了,杨元钊继续的参观整个子弹厂,他对于军工生产不算特别的了解,也就没有贸然插入意见,只是把看到的记下来,顺便吩咐负责人,准备靶场和一些枪支弹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