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三百一十七章 震撼詹天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二月二十四日,就在平安夜的这一天,詹天佑结束了半个多月的工作,回到了包头,包头目前,虽然不是外国人最多的城市,比起东方冒险家的乐园上海,包头只有不到一万的外国专家,不超过3万外国人总人口,比不过上海,可是包头却是外国专家和工人最多的。

    跟富豪不一样,工人和劳动者的圣诞节,似乎更加的丰富多彩,作为西方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圣诞节也因此在包头扎根了下来,去年,因为最多就只有一两千的外国人,这种气氛不太浓郁,今年,伴随着商品住宅的大量兴建完成,一个个的小区,中国人和外国人混居,甚至出现了一些要好的邻居,圣诞氛围相对比较浓郁,特别是包头商会在杨元钊的建议之下,弄来了一批有着圣诞意义的商品,不但吸引了外国人的目光,就算是本国人,也都关注了起来。

    詹天佑虽然是留美回来的,对圣诞节知道,却不会过,杨元钊更是如此,还没有等詹天佑稍稍停留,喘口气,就被拉到了包头工业区的外侧,这里,一段刚刚铺设了一半厂区铁轨,因为筑路机械的完成,加上实验的需要的,白云鄂博那边,已经派去了15个小组,哪怕是未来钢铁厂的规模再扩大10倍,那些筑路机械也足够生产所有的厂区铁轨

    30套的筑路机械不停的完成,需要训练和配合的工人也越来越多,杨元钊没办法之下,只好在一些必要的厂区,普及了一部分。比如说机器厂,还有水泥厂等,甚至未来的这个筑路机械厂,也是同样,甚至铁轨的铺设相当的密集。现在,詹天佑被带来的,就是未来的筑路机械公司,每个大型的房间之中,都铺设了不同程度的铁轨,所有的车辆。未来都可以通过铁轨出来,跟其他的铁轨不同的是,这里是按照铁路的标准,全套枕木和地基,而这个主要在铁路上面施工的机器。未来,会跟包头的铁路相连,这些机器可以直接通过这些铁路,接入到未来包头的铁路网络之中。

    高大的厂房,大量的工人在紧张的施工,詹天佑的眼睛,立刻被高大的铁路机械给吸引了,似乎是火车头。又不太像,跟比利时的机车有些区别。

    也难怪,整个京张铁路都是詹天佑一手修建的。就连火车头也同样是詹天佑引进的,这些车头,除了后面做了一些改动和耐燃机之外,其他的改动很少,整体形象上面,跟之前的比利时车头没有太多的区别。可是真正看的时候,却有很多不同。因为后面的车厢,还有整个火车头的上半区。全部都进行了改装,很多他并不明白的东西子上面。

    “好了,詹工程师来了,大家都动起来吧!”杨元钊大声的叫道:“让他看看你们的训练成果!”

    本来热闹的厂房,更加的热闹了,被准备过来,最少经过了10天以上的联合训练的工人,他们非常熟练的操纵着机器,机车轰鸣开始了。

    来到包头之后,对于杨元钊来说,很多机器都带着后世的设计枕木也可以。

    杨元钊把詹天佑带到了另外一个车间之中,巨大的火车机车,把数十个枕木,通过传送轴,整齐的放在了前方十来米的地方,因为次第的放置,没有特别的精确,枕木有些残差不齐,却节约了大量人工,就在詹天佑以为,就是全部的机器了,这等于是节约了大概一半左右的人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这时候,十几个小型的机械,在工人们单独的驾驶之下,来到了路基的面前,三下五下之下,就把路基上面的枕木,给整理了一遍,速度比不上之前的铁轨那么的快捷,却也算是差强人意,最关键的是,这些小机器操作简单,如果在几十米的范围之内,可以单独的对枕木进行操作,不用单独的依靠那个大型的机器。

    詹天佑惊呆了,居然真的有枕木布设的机器,要知道,现在包头计划之中,使用的不是木质枕木,是借助着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现浇枕木,这种强度更大,更加的结实耐用,对于铁路的质量提升,不是一点半点,勉强的制造出了几个,经过了铁路建设的实验,特别是在白云鄂博的钢铁集团铺设的内部铁路之上,效果非常的出色,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最少,可以达到,使用一整套机器和不超过300人的情况之下,一天铺设15公里单线的记录。

    没错,就是一天15公里,一个月就是450公里,这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无法想想的,杨元钊准备的大铁路计划,为的就是消化,钢材厂生产出来的庞大钢材,顺便的,也提升包头交通的便利,铁路计划非常的庞大,换线加上支线,加起来,足足有的4500多公里,这还是第一期,但是现在,不到300人的人员,就有这么强的施工能力,如果分成几个小组的话,1500公里的铁路,哪怕是三个支线一起上,也话费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分成几个标段,这样铁路的建设速度会大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看着不到300的工人,在机械的帮助下,只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3公里的铁路的铺设之后,当然不是连接在一起,现在外面的铁路建设还没有铺开,工厂内部,把各个车间给连接起来,总长度大概是三公里,也用一长段的距离,证明了这些机器的功效。

    詹天佑彻底没话说了,一个铁路工程师,亲自修建了一条铁路,他很清楚,重体力活,是铁路工人死亡率甚至是伤残率高的重要原因,京张铁路之中,也有几个冤魂,当机器代替了人力,很明显,这些机器,本身就是火车头,很轻易的在铁路上高速的移动,火车头强劲的动力,加上上面,一些他看不明白的液压,吊车,铺设工具,让铺设的效率,比他想想的更加的快捷,最重要的是,人员大大的减少了,一个月450公里,1500多公里,哪怕是3条,差不多10个月,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已经比他所预计的速度,最多提升几十倍了。(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