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93章 岁月如刀,斩天娇,催人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青想绑架时间,却无法做到,它无影无形,总在不经意间溜走。

    岁月如刀,斩天娇,催人老!

    永乐十七年,经过十余万工匠的不懈努力,长陵完工。

    朱棣再次北巡,朱瞻基披麻戴孝,一路扶棺至顺天。

    李青也没想到后世的大明十三陵,第一位下葬不是皇帝,而是皇后。

    徐妙云下葬了,朱棣的心仿佛也跟着埋了进去。

    他一个人坐在墓前,满脸落寞,静静烧纸钱,烧了好多好多纸钱,他就那么坐着,谁劝也不听。

    不出意外,朱棣再次病倒了,这次比上次还严重。

    昏迷了两日,李青为其灌输了两日真气,好在朱棣并不是得了不治之症,醒了也就好了。

    只是,情绪很低落。

    朱棣恢复后,第一时间下令全力建造新都,永乐十八年新都必须完工。

    一来,他无法接受长时间远离妻子,

    二来,朱棣老了,他知道迁都若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完成,耗资弥巨的新都恐将沦落成一个空壳。

    ~

    回京后,朱棣几乎不管事了,大事小情都交由太子处理。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太子的地位,有锻炼太子之意,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文官集团,为迁都做准备。

    朱棣明白,迁都势必阻力极大,他能管得住武将,却无法拿捏文臣。

    他和文官的积怨太深了,根本无法调解。

    好在朱瞻基已经长成,可以适当地给父亲分摊一小部分压力,让小胖得以喘息。

    ……

    同年九月。

    蓝玉也走到生命尽头,在一个夜晚,无声无息地病逝,李青连离别之言都没来得及说,他就那么走了。

    蓝玉的一生是憋屈的,也是辉煌的,他的战功不容忽视,理应被后世铭记。

    李青、李景隆进宫面圣,为蓝玉谋身后名。

    朱棣欠了二人大人情,尽管不爽蓝玉,也不便对一个死去的人斤斤计较,况且,蓝玉是真的有功于社稷。

    除了没有给蓝玉封王,该有的礼制都有。

    而且,在李青、李景隆的再三请求下,给了蓝玉一个极高的谥号,武毅。

    谥号分文谥武谥,文谥中,最高的是文正,迄今为止,大明还未有人获此殊荣。

    武谥中,最高的是武宁,获此殊荣者,也只有一个徐达。

    武毅仅次于武宁,这个谥号不低了,但蓝玉绝对配得上。

    李景隆想给蓝玉求个武宁,但被朱棣拒绝了。

    因为蓝玉算不上开国功臣,那么多开国功臣,也只有徐达一人获得武宁谥号,而且,他也不愿把蓝玉提到和老丈人一个高度。

    李青倒没再坚持,武毅也挺不错了

    停棺七日,蓝玉下葬。

    下葬这天,李景隆哭得稀里哗啦……

    ……

    ……

    同年十二月。

    顺天府基本完工,只剩一些边边角角还未完善,但已经达到迁都要保养的再如何得体,仍是会出现苍老之相,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她们老了许多,虽说不至于老妪形象,却也真不年轻了。

    就这,还是在李青时常以真气滋养的情况下。

    但,真气终究不是万能的,只能延缓她们衰老,并不能阻止。

    大过年的,李青不想她们不开心,温声道:“先生不在意那些,就当是为了先生吧!”

    三女对视一眼,轻轻点头。

    过了会儿,婉灵轻声道,“先生,以后我们去了,你不要难过,再……”

    “放心吧,我这个人心大,可能会难过,但不会难过太久。”李青没心没肺的笑着。

    闻言,三女稍稍放松。

    ……

    一夜过后,时间来到永乐十八年。

    年假很短,眨眼间又到了上朝的日子,但李青是个混子,隔三差五的不上早朝,一番试探后,发现老四也不生气,索性午朝也不上了。

    整日乘轿,带着三女在金陵城闲逛,购物,购物,还是他娘的购物。

    北平经济落后,商铺又少又简陋,趁着这个机会,李青带着她们买了许多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反正搬家又不用他搬。

    李青一直不上朝,很快引起了朱棣不满,他也懒得跟李青讲道理,直接扣除了李青当月俸禄。

    正月底,李青去领俸禄,结果领了个寂寞,这才知道被老四阴了。

    这时代也没劳动律法,李青投诉无门,只能继续上朝。

    主要是俸禄极高,旷工实在不划算。

    ~

    这天,朱棣找李青商议迁都事宜,“离迁都只有一个月了,到时候百官少不得又要扯皮,你还有计没?”

    “如果把上个月的俸禄结了,我想我是有的。”李青如实道。

    “……”朱棣满脸黑线,“你且说来听听。”

    “住房补贴。”

    “说人话。”

    “就是朝廷补助官员重建住宅。”

    朱棣蹙眉沉思,“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普通官员还好,但勋贵……这么多公侯,朝廷哪里负担的起?”

    李青道:“可以给他们两种选择,一是住朝廷统一建的府邸,规格低,但不要钱;

    而是他们自己建,可以延续金陵现有的规格,但朝廷只出资一部分。”

    “那也不少钱啊!”朱棣心疼道,“那么多人呢。”

    李青笑道:“不能这么说,表面看,受益的公侯勋卿,实际上收益的是百姓,因为朝廷补贴的钱,最后还是流动到当地百姓手中,带动当地经济……”

    老四不太懂经济,但钱花出去,流动到百姓手里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咬了咬牙,“成吧,朕就出回血。”

    两人就迁都细节,又商议了一番,初步敲定一个补贴方案。

    完事儿后,正欲喝两杯庆祝庆祝,不料这时,小胖拿着一封奏疏,火急火燎地赶来。

    “父皇,出事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