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41章 册立皇太孙,万国来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棣这次的亲征,一举击溃了北元的野心,收获的政治成果很大,数月后,鞑靼太师阿鲁台携带大量贡品前来朝贡小】

    【说】

    接着,瓦剌部也派了使臣到来。

    双方进贡的马匹、貂皮、银鼠皮……等大量贡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明财政。

    朱棣也象征性地回赠了丝绸、茶叶,但总得来说,还是大明赚。

    不过,这次亲征对争嫡,也带来一些变故。

    百官见当今皇帝如此尚武,愈发觉得汉王有戏,有不少投到汉王门下。

    老二的势力发展愈发庞大,甚至已经盖过了老大。

    这让朱棣始料未及,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太子之位没有悬念,朱棣没有真要立老二的打算。

    但老二太好用了,朱棣不想让他走,只要老二在,文臣和老大就折腾不起来。

    对于帝王而言,适当的朝争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大好事儿。

    朱棣要的是让老大做事,让老二压制老大。

    但,压得太狠也不行。

    于是,他找到李青想办法。

    临近年关,李青正舒服的准备过大年呢,抱怨道:“皇上,大过年的,没你这么使唤人的啊!”

    “少废话。”朱棣道,“你还有计没?”

    李青对老二无感,直接道,“让汉王就藩。”

    “他还不能走。”朱棣摇头。

    李青无奈:“那就多亲近亲近太子。”

    “这个……也不行。”朱棣道,“朕不想让老大和文臣尝到甜头。”

    “……啥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李青没好气道,“我也没办法。”

    “不,你有。”

    李青:“……”

    沉吟片刻,李青道,“既如此,那就给太子找个帮手吧。”

    “朕信不过。”

    “不,你信得过。”

    “是谁?”

    “皇长孙!”

    “瞻基?”朱棣一怔,旋即大点其头,“好,这个好。”

    ……

    永乐九年,百官上朝第一天,朱棣便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册封皇长孙,为皇太孙!

    皇太孙意味着什么,群臣再了解不过,因为大明第一任皇太孙就是建文。

    一时间,争嫡局势再度发生变化,太子党犹如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而强势的汉王党,也收敛许多。

    争嫡重新恢复了朱棣想要的结果,太子党占优,汉王党穷追猛打。

    朱棣这下放了心,再次将精力放在了建都,通运河上。

    去年下半年的赋税,加上贡品,国库总算是有了点儿小钱。

    这一下,朱棣腰杆又硬了。

    修,继续修!

    老四敢这么干,也是有依仗的,最迟下半年,三宝就能回来。

    到时候,又是一大笔财政收入。

    不过,国库实在经不起朱棣这么大手大脚,只三个月的光景,再次陷入枯竭,连上半年的赋税都等不到了。

    当此时也,一个人站了出来。

    ——汉王,朱高煦!

    为讨朱棣开心,他直接拿出大,大明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被奉为天物,但他们那儿的土特产,在大明也是稀罕物小说

    其中,有不少都是价值连城。

    三宝不仅带来了大量财富,同时,还把各国使臣都带来了,数十个国家的使臣,一一朝拜。

    全部向大明称臣纳贡,和大明建立了朝贡贸易。

    如此万国来朝的景象,让朱棣、群臣,乃至京师百姓,都与有荣焉。

    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的大明,是世界的王者,没有之一。

    ——罗马帝国,也不行!

    看着肤色、发色、甚至瞳孔颜色都不一样的各国使臣,朝廷上上下下都满心自豪。

    下西洋的政治正确,让所有人都无法反驳。

    就连利益受损的文臣,也没办法睁着眼说瞎话。

    大明的国威名扬世界,如今的大明是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就连野蛮的北元都称臣纳贡了,可以说,根本没有一个能打的。

    ~

    酒席宴间,李青看着这些个使臣,愣怔出神,感慨良多。

    他从没想过,还能在古代,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这么多外国人,一时间竟有回到后世的既视感。

    “李青!”

    李青回过神,拱了拱手,“皇上。”

    “如何?”朱棣笑问。

    李青见他一副‘快夸我’的模样,不由有些想笑,但老四的确牛逼,“皇上英明神武……”

    巴拉巴拉……

    朱棣很受用,意气风发道,“朕要将大明再提一个高度,朕之后,哪怕后继之君,照本宣科的施政,也一样能延续盛世。”

    他傲然道,“朕打下的璀璨盛世,无论谁接手,都是盛世。”

    李青笑着点头,“皇上圣明。”

    朱棣这话虽狂,却也是事实。

    若无永乐打下坚实基础,何来仁宣之治?

    大规模的北伐,劳民伤财的通运河、建新都,大造宝船、将大批量华美之物销往海外……

    表面看,都是耗资弥巨,属于赔本的买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耗资弥巨是真,获利颇大,功在千秋也是真。

    且,利远大于弊!

    不过,站在百姓的立场来看,朱棣并不算是个好皇帝,甚至还不如建文,至少人建文还减了好几拨赋税。

    而朱棣呢,是,也减了赋税,但没几年又加回来了,更是达到了大明之最,远超洪武时期。

    大明是强了,但百姓过的苦。

    富绅更是苦不堪言,暗地里没少骂,但也只敢暗地里发牢骚。

    文臣对上这么一位武皇帝,也是欲哭无泪。

    他们对朱棣的怨念远胜朱元璋,尽管朱棣杀的人,远没有朱元璋多,但,朱棣抢钱啊!

    只可惜,朱棣不是建文,可以随意拿捏。

    文臣纵有怨念,也只能憋着。

    这种矛盾正在逐渐加大,只是慑于朱棣的皇威,没人敢发作罢了。

    …………

    ps:青红睡落枕了,好难受啊,晚上还有一章,宝子多担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