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星空驿站 > 第24章 超级巴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天,达叔依旧没来,也没有任何信息,估计是忘记了吧。

    钟汉良召集工程师团队启程前往棒子国,开启了星空科技的第一项正式业务。

    姜邺作为留守人员,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祝福他们此行一帆风顺。

    棒子国如今的经济形式不容乐观,到处都是失业游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素质低下的棒子们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疯狂举动。

    没办法,谁让他们穷呢?

    刚刚踏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他们,本来还想憋着一口气,一举超越隔海相望的死敌—倭国。

    然而,DJ病毒无情的打破了他们幻想,财富被腰斩,通货膨胀又极其夸张,处于底层的棒子们就算再怎么省吃俭用,也依旧不能改变贫穷衰败的事实。

    据海外电视台和网络上的报道,已有1/3的产业已经从棒子国转移出去了,还有将近一半的中产精英准备长期旅居国外……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达叔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手机也打不通,传说中的考察团队也没有如约而至。

    姜邺不想再等下去了,决定开展下一步研究计划。

    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无人生产车间,强行改造了4台工程样车,2辆长途客车,2辆矿用工程货车,主要是为了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

    首先改装的是2005年生产的“双层太空线”巴士,原先的变速箱和发动机全部拆除,换上电动机和100千瓦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并配备四个涡轮增压器。

    之所以选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那是因为它具有安全性高,循环性能好,绿色环保,价格低廉的优点,非常适合搭配X9电动机。

    除此之外,“双层太空线”巴士的传动模块也进行了改变,换装了后驱永磁同步电动机。

    为了增加散热面积,也为了减少振动和噪音,姜邺对X9电动机采用了全封闭外接液氮散热模式。

    车前车后车顶,总共有十六块大型液氮散热片,即使其中有几块出现故障,也可以保证正常运营。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保证测试效果,姜邺大可不必这样做,因为电动机也不是时常在工作。

    X9电动机只要工作半个小时,就可以把100千瓦时的电池充满,而充满电池后的巴士还可持续运营3、400公里。

    第一轮测试成绩出来后,果然不负众望。

    X9柴油电动机本身就定义为跨时代民用内燃机,性能和安全方面就必须要大大超越市场同类机型。

    改装后的“双层太空线”巴士的,功率从460马力飙升到605马力,扭矩也从750牛?米上升到1250牛?米。

    这样大的改变,即刻就让这辆老爷车瞬间脱胎换骨,就算走在崎岖山路上也几乎是如履平地。

    而最关键的是,这款发电机的平均百公里油耗仅为5.85升,每公里不到四毛钱,令其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无可匹敌。

    (按照理论数据,降低了将近一半数值,大家可以试算一下。)

    这也意味着,一箱柴油(460升)就可以使“双层太空线”巴士行驶7800公里以上的路程。

    这绝对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数据,以80人满座计算,平均每公里不足0.5分钱/人。

    开着这样的车跑长途客运,要还真赚不到钱,除非这个老板人缘实在太差,招不到顾客。

    由于大量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相比一般的柴油轿车发动机,X9电动机能够充分利用燃油,所以,该系统无需添加任何反应剂,使用周期内也无需特殊维护。

    星空科技的X9型柴油发动机,按照现世的环保标准来衡量,应该算是最节能环保的产品之一。

    姜邺不知道的是,达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陷入了“困境”,迟迟没有回到新海

    可能是独处久了,姜邺觉得自己的性格有些偏内向了,只觉得呆在地下空间与一修共同研究探讨机械和人工智能更能激发他的兴趣。

    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崇高意义。

    经过这些时日的学习,姜邺对「数学编程语言」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见解,他越来越觉得这种编程语言出自于类似塞伯坦的星球文明,是完完全全为机械生命量身定制的一种“超级”语言。

    使用这种编程语言越久,他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看待事物更加理性清晰,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符合逻辑,研究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修,你说,机械智能有没有可能应用在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之上。”

    “指挥官阁下,只要有一个中央智脑和完整的地理信息库,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

    “嗯,那就好,我们就从陆地交通工具着手……”

    地理信息库倒是不难解决,购买最精细的北斗的高清卫星影像数据即可。

    至于所谓的“智脑”,只要有一批刀片服务器与一修的智能程序相连接就可以达到目的。

    除此之外,姜邺以后还打算租用或购买一些遥感卫星和通讯卫星,充实星空智能交通系统。

    这玩意儿若是能够发展起来,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或许将会得到圆满解决。

    当然,要启动这样的工程,资金投入将会非常恐怖,要想得到政府的同意,星空科技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脸面和资金。

    姜邺现在做的研究计划也只能作为一个技术储备,未来肯定会有用到的,那一天肯定不会太遥远。

    对于这一点,他相当有信心。

    姜邺很早就从物流工业机器人和一修身体中提取了无人驾驶的核心程序,以及它周边设备的制造技术,比如长波激光探测雷达、多语种智能翻译识别器、地形光谱扫描仪等等。

    这些技术或设备在天元星中虽不算是唯一,却都是最顶尖、最巅峰的存在。

    所有的这些为将来的智能化交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既然有了设计方案和制造技术,那就不能让它闲置仓库里,姜邺准备把这些设计方案放在网络上,公之于众。

    当然,在此之前,这些东西都还要申请设计专利,免得有些人厚颜无耻的觊觎这无形的财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