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汉大也 > 61章 止谣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连数日过去,谣言越发盛大,更传入了游侠群体中。

    而一旦被游侠这些不知守法为何物的群体所关注,事情就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去了。

    游侠以义为先,听闻如今长安有一人中方不败,无义小人也,顿时群情激奋起来。

    无信义不游侠,游侠们讲究的就是个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如今倒好,那中方不败行为恶劣,公然背信弃义,是可忍孰不可忍,简直挑战游侠们的底线。

    一大群游侠喊着各种不伦不类的口号,群体出动。

    或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或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或一言相期,死不之悔。

    或生而为人,信及豚鱼也,何况一大国诸侯乎。

    或可终身而守约,不可须臾而失信。

    或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凡出言,信为先。

    今有一人杨玉,背信弃义,视天下英杰如无物,堂而皇之的践踏信义,人人得而诛之。

    一时群起而动,游侠们被未知的力量扇动,于长安城中整日游逛,寻觅杨玉所在,必欲除之而后快。

    至于他们口中的无义小人中方不败是不是为朝廷除一大敌,消弭了一场战乱,这些游侠是不会管的。

    游侠群体生活于社会底层,每日蝇营狗苟只为两餐吃食,快意恩仇,也只为胸中畅快。

    至于义有无大义,小义之分,这些人是不会分辨,也不会深入思考的。

    若非如此,又岂会被人轻易挑动。

    谣言越传越广,越传越大。

    刘启被四处散溢的谣言所影响,越发担忧,问周仁:“郎中令如何看待此事?”

    刚继位三年的景帝,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沉不住气。

    周仁心里明白天子真正想问的是中方先生。自己接下来的话将直接影响天子对中方先生的看法,更会影响天子接下来的举动。

    周仁不由想起中方先生来,宣室问对其侃侃而谈,俯仰古今,各种典故秘事信手拈来。不高的身躯内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谋略。

    谈笑间纾天子之困,擒名王于陛前。

    那份无畏气度散溢于无形,仿佛世间万物皆不萦绕其心,一切皆可泰然处之。

    直接折服了天子,屈服了御史大夫晁错,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纵是为官二十多载,贵为郎中令,此等人平生也仅见。

    只是那位似无所不知,一切运筹帷幄的中方先生想到如今这种局面了吗?

    他沉默片刻,开口道:“此乃吴王不服,故意诋毁中方常胜也。”

    “何出此言?”刘启问道。

    周仁点醒道:“中方常胜其人若有不臣之心,大可两方下注,只需等待朝廷与诸侯王大战起,胜负分时再做抉择就可,届时一切水到渠成。

    陛下又安能提前擒下刘濞,挫败诸反国?

    中方长胜入长安如此之早,不臣之心何在?世间岂有刚下注,就摊牌之理?”

    “那三千金之事?”刘启眉头狠狠皱在一起,中方不败若不是有所图,为何将三千金赠予刘濞。

    那可是三千金,岂可等闲视之!

    这分明是以充军资,助其起事也。

    若不是所图甚大,世间未闻三千金弃若蔽履之事。

    俗语有言,观其人,察其行。

    此事已经像一根刺扎进刘启心底,让他耿耿于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启一直犹豫不决,漠视谣言四起。

    而始终难有决断。

    周仁平静道:“三千金乃梁王所赐,中方常胜短短九日入长安,可见一路必星夜飞驰,金重不便携带,想来是干脆借助军之事扔给吴王做饵,取得吴王胜任。不然吴王老奸巨猾之辈,又岂会冒险不回老巢,行险待在梁国之郊等待中方常胜。”

    “中方常胜重义轻千金,乃天下少有之高洁之士,陛下不该疑之。”

    周仁本想例举中方常胜认赌服输,让人送予曲城侯虫捷千金之事,以此证明中方先生是真的视千金于无物,不看重钱财。

    但曲城侯乃勋贵,此事牵涉勋贵,为免天子多想,周仁最终没说。此时务在打消天子疑虑,不宜节外生枝。

    刘启愣住了,他一直纠结三千金之事,怀疑中方不败私通刘濞,却忽视了刘濞岂是常人。

    其弱冠之年被高祖封王,早年制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镇守东南,压制百越,历经四朝,为王时间几与大汉社稷同寿。

    老奸巨猾根本不足以形容其人。

    如今周仁一语点醒梦中人,让刘启猛然醒悟。

    若无中方先生此非常之举,岂能轻易钓住刘濞?

    钓不住刘濞,后面的擒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刘启有些后怕,为了擒王别说三千金,就是付出三万金,他也是肯的。如今自己却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抓住三千金之事不放,以此疑中方先生的忠心。

    实在是万万不该。

    至于中方先生背信弃义的疑虑,刘启更是明悟过来,中方先生是对吴王有背义之举,但对吴王刘濞的“不义”,不正是对他这个天子的“义”吗?

    母亲的谆谆话语出现在耳边:君王者,宗庙为先,社稷为重,威严比于天子,岂能以个人荣辱而论。

    刘启告诫自己是帝王,纠结于臣子之德行操守乃无意义之事。

    君王者,任能为先。

    被法家之人晁错教导了二十年的刘启,一旦醒悟,很快便迈过了这个槛。

    还有中方先生当日之语言犹在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何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为人臣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如今想来,仍然振聋发聩。

    中方先生所作所为无愧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数千里之远不足十日便赶到长安还不足以证明吗?更做到了“了却君王天下事”,擒获吴王为他除掉心腹大患。

    可是自己却没有给予其“身前身后名”,反而疑之。

    从某方面来说,背信弃义的不是中方先生,是自己这个天子啊。

    一念及此,刘启背出冷汗,坐卧难安。

    真真是悔不当初。

    他愧疚道:“朕实不该听信谣言,行猜疑之事。事到如今,该如何是好?”

    年轻的天子终于后知后觉,心下不安起来。

    周仁道:“谣言蔓延城中一连数日,若寻常官吏,事关己身,必觐见陛下以谢职悔过,待罪家中。臣观那中方常胜行事一如往日,毫不受影响,可见真心胸广阔,问心无愧之人。”

    刘启不由松口气,但周仁下面一句话,再次让他提起心神来。

    周仁道:“但也可能是察陛下反应,以观后效,以待后举。”

    “是何后举?”刘启下意识问道。

    “认为陛下不足以谋,息辅佐陛下之心,离开长安。”周仁沉默,缓缓说道。

    “陛下难道忘了中方常胜之三可用三不可用?”

    刘启猛然一惊,面露惶色。

    当日长安城外,中方不败于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而言:“吾有三可用三不可用。”

    “一,欲开疆拓土者可用,二,欲强国富民者可用,三,欲立旷世功勋,垂名千古者可用。”

    “三不可用者,一,心胸狭隘者不可用,二,无雄心抱负者不可用,三,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者不可用。”

    “啊,这该如何是好?”刘启联想到自身,不由慌了。

    三不可用者,他三犯其二。

    心胸狭隘,优柔寡断瞻前顾后。

    周仁躬身行礼道:“当务之急,陛下当迅速下旨,严查谣言,平息风波,并厚赐中方常胜,以示陛下用人不疑之心。”

    “对极,对极,卿所言甚是,朕这就下旨。”刘启忙一连声的说道,后背不觉浸湿。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