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汉大也 > 14章 郑当时推士(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午后,杨玉独去钓鱼,只留给别人一个背影。

    不时有人在周围走动,一道道目光逡巡不定,在包裹上转来转去。有人欲靠近,被杨延寿所阻,人群来来回回,不甘心离去。

    天色暗下后,城门关闭,草市结束,周围终于再无一人,彻底安静下来。

    杨玉伸了个懒腰,掀开草席,露出藏身洞,抱着当路躲了进去。

    夜色渐深,杨玉辗转反侧,难以安眠。杨延寿坐在洞外,怀抱长剑,眸子在黑夜里如临渊深潭,锋芒暗藏。

    “今晚怎无事?”

    杨玉觉得奇怪,迟疑一下,问向杨延寿:“千岁,你昨夜......杀了多少人?”

    “......十几人吧”杨延寿停顿了一瞬,回答道。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从主君的一些表现,比如看到尸体会瞳孔收缩,听到喊杀惨叫身体会绷紧,杨延寿猜测主君应是没杀过人。

    怕引起主君不适,他故意少说了人数。

    杨玉无语,总算明白今夜为何没人来了。游侠也是人,最是欺善怕恶,死了这么多人,感情被杀怕了。

    “这个杀神”

    杨玉总算放下心来,安心睡去。

    天还未亮,杨玉醒了过来,不停打着哈欠,草市已经有人聚集。

    杨延寿一夜没睡,仍然精神饱满,先打来水服侍杨玉洗漱,又欲去买吃食。

    “不用,等下有人送来。”杨玉制止了他。

    城门处,一青年提着食盒,风风火火走出门来,脸上带着焦急之色。

    “郑掾吏,今日休沐?”此人每逢休沐必出城门访友,守门卒早已认得他,纷纷打招呼。

    “是,诸位辛劳”青年礼仪周到的回应,让人如沐春风。

    “郑庄,为何这般急迫?竟是一脸汗水。”有人笑着调侃。

    见是年长之人,青年忙恭敬行礼,还未解释,旁已有人笑着替他说了:“这是怕吃食凉了,迫不及待见到老友。”

    众人哈哈大笑。

    青年微?澹?磐判欣瘢???肟?

    有游侠本无所事事的蹲在城门外晒太阳,眼珠转了转,凑上来说道:“郑掾吏,人人皆知你喜老,这近处有一耄耋老人,日日与人博戏,怕不是个博徒,你可要一见?”

    “哦,真是耄耋之年?”青年果然来了兴趣:“如此高龄,为何不在家中养老?”

    “不假,不假”游侠热情说道:“小人引郑掾吏前去一见?”

    “也好”青年想了想,点头。

    游侠一窝蜂的涌上来,热情的簇拥着他往前走去。

    青年有些奇怪,觉得这些人热情的有些过头。他哪里知道,自昨日杨玉宣布不再与人博戏,也不再让人靠近,就把这些人急的不行。

    游侠大多无业,平日里偷鸡摸狗,犯奸作恶为生。杨玉出手豪爽,每次从他这里得数百钱,够游侠们快活很长一段时间。

    这些人是看青年有些身份,想借他敲开杨玉的大门,若是重新开始博戏就更好了。更有人见杨玉出手大方,打算着投在杨玉门下,依附于他换个吃喝不愁。

    “止步”

    杨玉在优哉游哉的钓鱼,只是举动有些奇怪,每钓上一条后剖开鱼腹只保留鱼泡,将鱼重新扔进水里。

    突然间后方一声大喝。

    他回过头去,这才发现,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着河边走来,杨延寿手握剑鞘,神情戒备。

    杨玉盯着被人簇拥着的青年,深深看了好几眼,将晒的半干的鱼胶收好,整理衣衫,信步走过去。

    “打扰老丈了。”青年有些尴尬,神色却恭敬。

    “君何人?”杨玉淡淡问道。

    “郑庄”游侠大声喊道。

    “任掾吏,宫中履职,能日日见到天子。”

    “了不得的长吏”

    众游侠你一言我一语的抬高着青年的身份。

    青年愈发尴尬,掾吏秩不足百石,算什么了不得的长吏,他转身行礼,乞求众人息声。

    “晚辈郑当时,字庄,郎中令任下掾吏,此番贸然前来,打扰老丈了。”郑庄郑重行礼,面色恭敬浑然不似作伪。

    “唔,无妨。”杨玉淡淡点头,心中暗暗松口气,你终于来了。

    《史记》记载:郑当时,字庄,生卒年不详,西汉大臣,郑桓公(周厉王之子)十九世孙,陈县人。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

    如今景帝还未立太子,当然没有拜太子舍人,他还只是斗食小吏,年约三十多岁。唯一值得称道的是隶属于郎中令,官署在未央宫中,得以出入宫中罢了。

    其祖父叫郑君,曾是项羽手下的将领,项羽死后,归顺了汉朝。刘邦为了羞辱项羽,下令所有项羽旧部在提到项羽时都要直呼其名“项藉”,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刘邦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羽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

    杨玉为何将此人列为晁错之外的第二条途径,班固的一句话或许能做出解释。

    班固:张释之之守法,冯唐之论将,汲黯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

    郑当时之推士,即善于推荐贤才。

    杨玉为何守在城门附近,大张旗鼓的跟人博戏,故意大撒币引来大群游侠。也能从史书中找到答案。

    《史记》: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於?觯??帕撼??洹P⒕笆保???由崛恕C课迦障淬澹?V面渎戆仓罱迹?嬷罟嗜耍?胄槐隹停?挂约倘眨?疗涿鞯???植槐椤

    所谓臭味相投,投其所好,这些游侠,就是杨玉备下的饵料。

    因为郑当时年轻时就是游侠,又经常出入城门,游侠们必知其人。

    如今人已经引来了,能不能留住呢。

    大概是能的,史载: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翻译过来就是,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人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

    而杨玉所依仗的,就是这一身伪装出的高龄。

    杨玉猜测,其之所以如此喜欢跟老人交往,可能跟其大父(祖父)郑君有关。或许是大父带大的,或许是非常敬佩大父为人,导致他天生喜欢老人,与老人交往为友乐此不疲。

    当然,更可能跟他喜好黄老有关。黄老讲究清净无为顺其自然,这跟蜕去了年少激进心态,性格平和稳重的老年人刚好符合。

    这一点,从汉文帝身上也能看出。所谓文帝爱老,武帝爱少,汉文帝就喜欢重用性格稳重的忠厚之人。

    历史上汉武帝曾有句话: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

    说明郑当时此人交由之广,朋友之多,遍及天下,都不用准备行囊粮食,到了哪里都有人接待。

    这样的人,总归是喜欢交朋友的,尤其是杨玉这样的老人。

    听闻有老人在此,以其为人,没可能不来拜见。

    然后就掉进了杨玉彀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