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极乐传说 > 十七章:文殊智慧号第一,见月自漫言一梦3

十七章:文殊智慧号第一,见月自漫言一梦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七章:文殊智慧号第一,见月自漫言一梦。三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我们逢沟涉水,路错绕道,就这样一路走去。一天走在路上,腹内感到十分饥饿,就在树下一个荒泵旁歇息,我对觉心说:‘咱们从云南到南方,又从南方到北京。现在又从北而南,往返二万多里,徒劳跋涉,所立志愿也没有实现。披剃师给我起法号绍如的目的,是希望我能弘法利生。现在看来,这些都绝了缘份,真是惭愧至极啊!我法名读体,’体‘就是身,就是’法身理体‘。’读‘经教才能懂得经教所阐明的’理‘,理明白了,阐释道理的文字就可以忘了。这就像借助于手指标示月亮,见了月亮就无须注意那个手指了,这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我要把我的号改为见月。’我们二人反来覆去想啊想,越想越觉悲戚,伤心的泪水不觉卜簌簌落了下来,这时有一老人从旁经过,见我二人感伤得如此悲痛,便前来问是什么原因。我详细讲了长途行脚而又不能实现愿望之苦痛。老人连声叹息不已,对我们说:‘我姓李,是吃长素的道人,孤独一人没有亲眷。给人家小孩教书,因为兵马大乱才回家来,就在前面小庄上。可以请你们前去同暂住一宿,然后再走。’到了他家一看,屋里已被流贼抢劫一空,他就去邻家借了些粗面,烤了饼子供我们吃。第二天我们就向他告别动身了。

    又走了六天,上了南宫县大道。至午后都没有化斋之处,遥望远处有一小庵。来到庵前,觉心留在外面,我独自进去。只见一位老僧,没有人帮他,正在自己烧火作饭。我向他合掌问讯,也不还礼。我就上去替他烧火。饭熟了,他自己盛了饭,坐在那里吃起来。我也自己动手取了碗筷,盛了饭坐下吃起来,我也不说话。他吃一碗,我添第二碗。他才开口说:‘世上从不曾见过有你这种人,主人没开口,自己倒动手盛饭吃。’我回答说:‘世上从未见到过你这种人,客人站在面前,都不说句客气话请吃饭,所以我就自己动手。’他看著我大笑说:‘倒也是个禅和子。我年少时出去参访善知识,到处行脚,因为不老练,常常挨饿,你今天是这样,请随量吃吧!’我说:‘门外还有一道友。’他一听很喜欢。说:‘请他进来一起吃。’我和觉心饱餐一顿,起身告别,他不肯,又留我们住了三天。

    九月初,我们到了江南瓜州,于息浪庵挂单。遇到一个云南僧,号清如。谈起行脚的事,知道他在北方遭遇兵马之难才回到南方来。第二天便和我与觉心一起渡江,前往甘露寺。当家师法号平素,也是老乡,长期住在镇江府,皈依信仰他的人很多。他最喜欢云南人到江南来参学。清如先进去替我们通报,我和觉心接著进去礼拜。平素师问我们行脚遇难之事,我毫无隐讳地照实说了。平素师安慰说:‘我少年时参访,也遇到许多逆境,但求道之心丝毫没有退堕,今天才有这点因缘。你们二人寻师求戒,往返南北,经历了种种坎坷,最初发的愿心没有懈怠下来,以后你们教化开导众生的因缘,自然会很殊胜。现在暂且放宽心住在这里。开春崇祯十年元旦,是我的母难日(即母亲生他的日子),要讽诵五大部经以报母恩。你们二人可以和众僧一起诵经。衣单,我负责给你们办理。到诵经期毕,再走不迟。’我说:‘三昧和尚遥居在北京,我们不能再去,只好等他回到南方来时,再求受戒。现在我想去天童寺参禅。’平素师赞助,为我们置办了行李外,又赠给我们每人路费银二两五钱。

    二月初三日到达丹阳县桥头,想搭客船过河。觉心把行李放在脚下,只顾观看各个船家互相排挤,争相拉揽客人,不想被囊行李被人偷走。我们只好叹息我们的因缘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幸好我的路费还揣在身上。日到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海会庵投宿,见我们没有带行李,不肯安单。我们告诉他行李在桥头丢失。这个庵离桥头不远,他们去了解到确是实情,便送我们进了云水堂(即接纳行脚僧暂时安单之处)。遇到二位游方僧,我们北上时曾与他们同行数日。知道我二人行脚,就说:‘你们求戒,三昧和尚已经离开北京,正月在扬州府石塔寺开戒。现在他应丹徒县海潮庵之请,二月初八日起期,你们赶快去受戒。’听到这一消息,郁结在心中的愁闷完全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早上,我同觉心又回头去海潮庵,恰巧遇到三昧和尚入庵。听说教授师(即负责向新戒教授礼仪和戒律内容的僧人)是楚地人,法号熏六,心胸宏大,智慧妙巧,辅导教化很威严,总理戒期中一切事务。我就请求知宾师(即接待外来客人之僧人)引我到熏六师居住的寮房礼拜。师父问我乡籍,我答:‘云南。’师说:‘此庵当家师为埋葬他师父起期,每人交银一两,衣钵自备。’我说:‘行李在丹阳丢完了。身上只有二两三钱路费。’教授师说:‘这只够一个人攒单并造衣钵。’我又为觉心求单,接著就派人送我进了戒堂,把觉心送去行堂(作杂务者)寮。

    新戒堂的引礼师(照看新来受戒僧人的起居和纪律的僧人),法号耳园,山东人,性情耿直,但缺少灵活性。见我没有一点行李,又不请戒律读本,终日坐在自己的单位上,不发一言,又不违犯戒堂堂规,又没有事情去请教他,因此他心里对我很不高兴,就指斥我说:‘见月,此处不是让你坐不语禅,为什么你不请《律读》好好地熟读呢?’我答:‘我不识字,也没有钱请《律读》。’凡是进来一个求戒僧人安单,引礼师就叫我说:‘见月,你到这里坐,把单位让给这个新来的人。’我就遵命,拿起衣钵向后面移一个单位坐下。这样,后进堂的有十几个人,每来一个人就让我退让一单位。又来了最后一人进堂,高单(即用木板搭成的连铺大床)上已无单位了,就叫我移到地下与香灯(专管殿堂上香点灯的僧人)共坐,我毫无怨声,只作游戏想。同堂的众戒兄见到这种情景,都很不平,说我懦弱至极。我说:‘修行以忍辱为本,何况都是同戒,理应移让。’

    时间逐渐临近背诵《毗尼日用》(受戒前,先须在教授师指导下学习戒律内容,预先须把戒律背熟,经过检验,方能登坛受戒)。引礼师把我的名字排在第一名,意思想折伏我。各位戒兄也为我著急,说:‘量你也背不出来,为什么不去拜求引礼师把名字排在后面?’我说:‘到明天再看。’次日一早,引礼师拿著名签带引我等九人,到教授师前礼拜后,我一口气朗声背诵完毕,就像把瓶中水倾倒出来一样无滞无碍。教授师说:‘你每天默坐,不发一言,说不识字,今天却背得如此纯熟。’我说:‘并不是我不识字,因为无钱请律书,所以默坐,专心听左右邻单戒兄读诵,因此就记住了。’教授师很高兴,并赐茶给我喝。回到堂里,各位同戒都前来向我祝贺,其中和我最相投契者,有十三人,都能这样背诵。

    这一戒期读《梵网经》。香雪黎师(称戒师)代大座(即正座),四班首(首、西、后、堂)轮流复讲。有一天,首座师,法号乐如,复讲,他只把三昧和尚写的《直解》念了一遍,一字不增,一字不减,未作一点解释!我和相契合的几位戒兄并坐在一排,相互递著眼色,失口微笑。首座师看到,很不高兴,回到堂中,就指名要我们十人复讲。自来新受戒的沙弥没有这种事情,无非是用这种变通手段,逼令我们向他忏悔。过了三天、不见一人前去求悔,他只得把所开列的名单,呈送方丈。三昧和尚以为是实情举荐,就一一慈允。这真是弄假成真,再难于停止下来。

    到了我要复讲的那天,内外人众都惊骇一片,都来旁听。和尚和二位师父(香雪黎师和熏六教授师),也在后面设座临席,慈降加庇。所要讲的内容,是《梵网经》上卷中的《十金刚种子、第十信心位》,我开卷把文句念完,先总括说了大义,然后依文作了解释。下面听众,异口同声称赞。三昧和尚和二位师父都很欣慰。接著我去方丈室礼谢,和尚赐给我被褥衣履。熏教授师问我:‘你依谁听经?’我说:‘在云南时,依披剃师。行脚到宝庆府,遇到自如法师代颛愚大师讲《楞严四依解》,我也曾跟随听讲。’熏师说:‘颛大师是我的依止师,自如法师是我的契友。你怎么不早说!’熏师对我更加看重,马上就施给觉心衣钵,让他入堂受戒。

    三月廿日午后,有个丹阳县贺家子侄,少年书生,性情傲慢,不信三宝,醉酒入庵,直接闯进方丈室,一屁股坐在和尚法座之上,嘻笑放肆。侍者上前谏劝他反而呵斥。寺中僧众不服,把他驱赶走了。第二天一早,这个书生邀约一伙人来庵滋扰生事。和尚马上令圆戒罢期。平常寺中晚课多有在家居士随喜参加。熏师想用方便办法把这桩事平息下去,保全道场,所以在晚课完毕时,把大家召集至韦驮菩萨前,说:‘今天,道场被魔挠碍捣乱,不能善始善终。你们弟子之中,有愿舍身命维护法门的人,就出来担当!’说完,大家都默然不语。我就应声推开众人站出来,向熏师顶礼。师说:‘你只一人,怎么能行呢?’我说:‘和尚的戒弟子,遍布天下,我一人当先,其它人都会随之而来的。出家人无妻子可恋,无产业可系,无功名可保,无身命可惜;托钵饱餐,不带分文;丛林栖止,不纳房租。凡是僧家,以戒为亲,何况为了维护法门,谁不勇敢向前!纵使用它一年二年时间,必除魔党。请和尚和二师放心晏安,不必以此为念。如果那一伙人中,果然有舍得妻子产业,能放弃功名、身命的人,让他站出来与我较量一番。否则,各家把自己的学业做好,好自培养自身道德之本。自古以来,有了德行和好文章,庠中士子都能成就功名,应当作天下大丈夫。难道有谁愿意为别人的是非,而丧尽自己的德行!’熏师说:‘你今天在众人中作了这样的承诺,以后一定要依言而行,还怕什么法门不净,魔障不除!’众人散去,参加晚课的人都听到了,这话就辗转传播开去。

    第二天午后,果然有二十多人,都是庠中斋长和乡中父老,来到庵上拜见熏教师,也把我请去了,双方以理讲和。圆戒时间未改,仍在四月八日。和尚召集大家来方丈室,对二位师父以及久随身边的上座说:‘今天道场魔事如果不起,就显不出见月。你们为佛法,为人师,应当像他一样有胆量有心行。我在这个传戒期里,总算找得人才了。’大家听后,礼谢而退。二位师父开导指示我们同戒十三人,今后就作和尚身边的随侍,希望我们今后成为法门梁栋。

    初十日回扬州石塔寺。杨州府慧照寺礼请和尚,择期于四月二十日开戒。五月初八日是三昧和尚大寿,我们同戒都没有礼物可送。我提议说:‘可以裱一长卷,自己画上五十三参图奉献和尚祝寿,因此我就没有时间,不能随大家去慧照寺起期开戒了。’和尚听说之后,就叫我进方丈室去静心作画,并笑著说:‘见月啊,你初登戒品,就入我室。’我惭愧地向和尚拜谢。六月二十日,海道郑公,请和尚在石塔寺建盂兰盆会,讲《孝衡钞》。和尚就命我去慧照寺,代香雪黎师座,讲《梵网经直解》,并请香雪师回石塔寺代和尚座,讲《孝衡钞》。两处道场都在七月十日圆满。

    香师开示我和同戒们,去求和尚更改各自原有的法名,以便常随和尚任事。各位同戒依言,前往方丈室,都争先礼拜求和尚赐法名,只有我一人退到后面,顶礼和尚,跪地白告说:‘我因披剃师指示,才得发心离开云南,南来向和尚乞受大戒。若无披剃师,我就不能削发出家,也不能受具足戒而成为真正的僧人。恳请和尚大慈允听,让我仍叫旧名,使我不忘根本,我愿终身常侍和尚座前。’和尚说:‘我当年初受戒后,诸位上座也劝我求律祖更换法名。想来,律祖讳如字,我是寂字,披剃师讳海字,我也不敢忘本,把姓字改了,超越海字。我弘戒律三十多年,今天见到你的存心与我相同,这是不自欺心啊!作善知识,所依重的就是行德,不在于叫什么法名。我允许你仍称原来的名字。’

    那时泰兴县毗尼庵请和尚于八月十五日开戒,大家都随行。熏教授师于初十日晚,向和尚白告,请定各堂执事,说:‘我现在教授新戒,中气不足,精神渐弱,应该设置一名教诫西堂。总理各堂戒事,其单位安在新戒的首堂。这项任务,只有见月可以担当,请和尚智鉴裁度。’和尚马上命侍者召集两序僧众(寺中僧人,在方丈之下分东西两班序列,称两序;东序负责寺中之行政管理;西序负责法务管理)来方丈室,向众人宣告对我的委派。我跪地白告说:‘我今年四月八日才圆受具足戒,还不到半年,哪里敢担负这样的重任。我自己都没谙熟律法而再去教人,担心不利于新戒,也辜负了和尚的慈恩。请和尚在各位上座中,另选能担当此任者委任吧!’和尚说:‘熏教授推荐得不错。我也知道你的心行作用。十地菩萨尚且还要寄位修行(到人间担负一定的工作,以利修行)。你今天不妨一边自学,一边教诲他人,以体谅我的用心。这样就一举两利。’两序人众齐声说:‘你应当随顺和尚慈令,不可以再推辞了。’我只好拜受了这项差委。

    我同戒中的映字、苍悟为这次戒期的书记,慧生、以仁、裕如、若愚、观之等为引礼。人人发奋努力,严肃认真,和尚座下还未曾有过像海潮庵同期受戒的这一批人那么热情鼎盛,其首堂引礼师(即总理全部行礼职事的僧人),就是我受戒时的引礼师耳园,我虽然居于掌权之位,但动止都以师礼尊让他。他也不执我相(很谦虚),一切堂规之定夺,都谦让照我的意思行事。但我的内心一直怀著惭愧,倘若遇到乐于学习戒律的人前来请教,我怎么做才能让他辨明是非,而高兴满意呢?一天晚上,我前去拜诣熏师寮,向他说明了我的担心。师说:‘三藏中有大小乘律一千多卷,我没有阅读过。你既然有此志向,可以请来边读边学,将来作大律师,才不辜负我在广众之中把你识别出来。’因此就找了人前往嘉兴,请了一部《广律》回来。从此,白天我料理各堂戒规,夜里则挑灯展卷,详详细细阅读学习。一旦遇到文字上古老意义上难懂之处,苦于没有精通的人请教,只有掩卷长叹。这时我唯有向菩萨礼拜祈祷,乞求加被开晓。每次礼罢,少坐片刻,再展卷体会其义,就会如开门见山,豁然无疑了。像这样的不思议感应,每次都如此。

    这一期传戒法会,定于十一月五日圆满。结期前三日,本堂新受戒的弟子们,念我教诲不倦之心,共同制作了一件黄绸大衣(僧袍)送我,我对他们说:‘和尚与教授师,把重任委付给我,理应尽心尽职,为辅助弘化法门出力,难道是为了邀名贪惠方作首领不成!’我严肃谢绝。他们捧著衣服去到方丈室拜跪,向和尚陈述了奉供此衣之因由。和尚对我说:‘戒律之中只禁贪求,不禁自愿布施。你可以受取。’我说:‘在下不受此衣有两重意思:其一,我自愧于戒行浅而责任重,恐有不足的地方,有人借此产生毁谤;其二,和尚法门高峻,唯恐以后担任各项职事的人以此为肇端,开了先例,所以不受。’和尚赞同了我的想法,对各新戒说:‘西堂不受此衣,为的是保全己德,惜护法门。你们不要再强送了!’

    十月八日随和尚返回扬州石塔寺。高邮县承天寺,礼请和尚十二月初一日起期传戒,至开春正月十五日圆满,我仍担任西堂之职。

    崇祯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回石塔寺。应本府善庆庵之请,正月二十日开戒,三月中圆满,我仍任首堂。又应邵伯镇宝公寺之请,四月初八日起期,我任西堂,戒期圆满,仍返回扬州石塔寺。崇祯七年,和尚在北京弘戒时,神宗之女荣昌公主与驸马杨公,带领全府人等皈依和尚,曾遣使奉送金桐紫僧伽黎(袈裟)三领,一件供养和尚,一件供养香雪黎师,一件供养熏六教授师,到了今天,熏师带了这件公主与驸马当年供养他的袈裟来到方丈室礼拜,含泪白告和尚,说:‘在下奉侍和尚座下,任教授事十一年。随时都在注意,观察各位新戒的品格,考验其心行作为,想找出几个人来辅弼和尚法门。到了今天,在海潮庵戒期中才得到了见月。在下心里想,近日食量减少,精神减弱。不久就要辞别尘世。恳乞和尚慈悲,把荣昌公主所供这件紫衣,转交给他。在下亲自见到有人接替,死亦满愿了。’和尚长叹一声,说:‘你真是我的股肱弟子(左臂右膀),关心著法门的未来。’马上召集各位常随首领作证,和尚亲手把衣服给我,说:‘你应当像熏教授那样侍奉我,则法门就壮大了!’我涕泪盈襟,拜礼而受。所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熏师也,如斯大恩,唯利生可报。

    六月中淮安清江浦的檀度寺,恭请和尚开戒,七月十九日圆戒,和尚想上东海云台山随喜,命我留下来负责办理度牒及名录编造和发放,然后散众(让新戒们散去),办理完毕,也上云台山。八月我上云台向和尚覆命,十三日下山渡海,仍回石塔寺。

    南京有几位护法宰官,请和尚十月十五日于报恩寺开期。熏六师抱病石塔寺,我侍奉汤药,照料他。这次和尚进京传戒,独行师为黎、香雪师为教授。派人回来叫我去,我坚辞,没有去,后又派人来叫我。熏师生性极孝,对我说:‘我病虽然重,你不要违背和尚慈命。我所要嘱托你的,只是我走后,荼毗(火化)毕,可把灵骨送到天隆寺葬在律祖塔右。’我听后悲泪滚滚难止,真不想离开他。熏师又说:‘和尚第一次去南京,求戒的人一定很多,两次紧急传呼你去,想来一定有重大事情要委托你,赶快去,不能再迟延。’我只得拜辞熏师,去了南京。

    和尚问熏师病况,我禀告说很重。我仍被指派担任西堂。香雪师也把教诫新戒的事委托我总管起来。新求戒的有六百多人,安单的堂室在西方三圣殿后。和尚对我说:‘新戒多,两位黎下去没有把他们的单位次序安排好。你现在下去安排一下。’我马上下去,一看行李遍地乱放,那些来求戒的人,多半是听经学的人、不无狂慢习气,必须以自谦的方法来调教。我就向大家说:‘我奉和尚的指派,来这里勉强担任西堂之职。现在和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愿意听从的就依规矩和合相处,否则就不能照应大家了。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堂内,中间宽阔,数百人可以经行(走动),周围的单铺窄狭,人多就睡不下。如果大家都想睡高单(通铺板床),剩下的人怎么办?所以我想先从地上开始安置单位。你们中间凡是真心实意来求戒的人,好事应该让给别人,这样也可以显示无我的精神,成就菩萨的行愿。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依次序在地上安单。必须横直成行,不要参差不齐。凡是来自本京城内的人或是自带了小床的人,明天就把小床带来,按今天定下的单位安置。凡是来自京城以外的或没有小床的人,都上高单。希望大家各自肃静,不要哄乱!’大家听后,欣然依从,没有争抢的现象。这个大堂中住了新戒六百多人,单次排列整齐,就像街道巷陌一样,一眼望去真成大观蔚然!

    每天夜里讲解戒律一个时辰,全天随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劝诫,大家都很敬服。他们听说要点定临坛尊证师(即正式开坛受戒时,必须有十位德高望重的比丘临坛作证,即称尊证师)的消息,其中为首的一位沙弥(初出家并受了沙弥十戒者)名霄远,五十岁,荆州府人,在南京长时随讲席听经,就和他的同戒商量,想请我作临坛尊证。他们一起找到方丈,跪地向和尚禀白了他们的请求。和尚就令侍者来召我去,说明这件事。我说:‘在下戒腊不满二夏(受具足比丘戒后,过了几个夏天,就叫几夏),何况我修行浅薄行德无有,不敢列身于尊证之位。’和尚说:‘这是几百个新戒同心愿请,不是你狂妄僭位,不必再推辞。这正所谓因缘时至!’我只得勉强拜谢。

    西方三圣殿,紧邻库司(库房和厨房),三个时辰的粥饭,都是各在自己的单位上就食。有一天,到了辰时用斋时,不见行堂者送斋饭来。我就查问原因,了解到是行堂者向新戒索要钱物,得不到,故而刁难。我马上把行堂捉来,罚他跪香。厨房里的一百多人抱团结成一党,一齐离开了西方殿。我就去找僧录司(管理僧人名录和纪律的机构)的契玄师,说明了情况。他马上下令各管事僧把寺庙各门关闭,将司库典座和饭头用木枷锁起来,其他有关者,有些翻墙逃跑了。这种情况,是京城里,每期道场中,厨房堂里的旧风气。从这次以后。得到了整肃,都兢兢业业守规矩,没有敢再犯的了。到了正式传戒临坛的那一天,当时的情景,正和我初出家那天夜里所作的梦境,没有丝毫相差。

    传戒期中,忽然得到消息,熏师已在石塔寺涅,灵骨运去天隆寺途中,现已抵南门桥下的船上。我悲忆师恩,泣泪不已。当即约会同戒十三人,迎师灵骨,暂且寄供在普德寺。道生师留在寺中负责守灵习香,我和其它人回报恩寺,在宝塔下,于八方设坛,百僧环绕礼忏六天。十二月初一日,三昧和尚、二位黎师及各位上座,我和各位同戒,带领众新戒,幡幢前导,各人手持香花,共一千余人,佛声不断,送师灵骨到了天隆寺,实现了熏师临终前的遗命。传戒期圆满之后,大司马范公敬留和尚在花一庵,择期元旦日举行皈依仪式及受五戒。我和其他人拜辞了和尚,先回石塔寺。

    正月初九日,和尚搭船回石塔寺,在龙潭遇大风,阻留了三天。当时有位定水庵的僧人楚玺前来拜见。他是妙峰大师的法孙。妙峰大师当年奉神宗皇帝旨,在宝华山建了一座铜殿。楚玺就前来礼请三昧和尚到宝华山随喜。到了该寺,只见荒草满路,台阶殿基缺损,殿堂里香灯寥落,廊庑空寂人稀,一派破败景象。和尚叹息道:‘这座丛林还不到五十年,怎么冷落到这种地步!’楚玺回说:‘因为缺乏有道德的人主持,恳求和尚慈悲中兴这座寺庙,先祖的觉灵也会深深感谢的。’和尚慨然许可,随即下了山,次日渡江返回扬州石塔寺。

    江阴县十方庵礼请和尚二月初八日开戒,香雪师为羯磨(授戒师)。我到崇祯十二年才开始正式作教授。和尚在各首领前,派委我说:‘以后凡是有求单进板堂受戒及外面各堂执事的人选决定,全部归总在教授处负责,不须再向我这老汉禀告了。’我感到,这一来任重事繁,但又想,只好体谅和尚慈心,也才不辜负熏六师的识人和举荐,承担了下来。二月中,宝华山楚玺等几人,带了南京各位护法居士的信函来到十方庵,礼请和尚住锡宝华山(即请和尚常住宝华山)。因为和尚以前曾经许诺,所以不再推辞。和尚当即令知宾师,引领楚玺一行人巡察(到各寮房看望)。等到他们进了我的住房,他们只用眼睛看著我,我就知道他们的意思,就说:‘崇祯七年冬,我在你们山上学经,深扰常住了。’他们大笑说:‘刚才见到时,感到面熟,又怕不对,真的是你!怎么一下子当上了这个职位,我们真是有眼不识人啊!’接著谈到了相别以后,这几年的前后经过。他们一行人第二天就回山了。十方庵的传戒期,四月初八日圆满结束。

    和尚十五日到达宝华山。晚上,召集见玄师、支浮师、四弘师、纯然师、独行师、心融师、香雪师、月谷师、达照师及诸位老黎和我一起到方丈议事。和尚说:‘今天我们住此山是常住,不像石塔寺是暂居。你们诸位当中,必须要一位具备道心、有才能、精力强壮、不惜劳苦的人,为我这老汉作此山的监院(总监全寺内外一切事务的僧职),其它两序各执事,以后再定。’大家听了之后,都默然而立。和尚就对我说:‘见月,你为何不承当?’我说:‘和尚没有点我的名。在各位师父面前,不敢应声。’和尚说:‘我明明说道心和才能、不惜劳苦。不是指你是说谁呢!’各位黎师说:‘见公,你应当礼拜谢领,不要再违背和尚慈命了!’

    我高兴地奉了此命,礼拜和尚,说:‘在下先乞求和尚允许我四件事,才敢承当。第一,三餐粥饭,一律随大众吃、不陪外来施主进餐;第二,一切宰官来山,概不迎送;三,不去俗家吊丧贺喜;四,银钱进出、买办采购,概不经手。我只尽心料理大众之事,对常住之事:决不怠惰。’和尚说:‘四件事都随你愿,但讲律之事不要推辞。’我说‘监院讲律,这事不属于我的责任范围,恐怕众人不服。’和尚说:‘你今天是教授师兼管监院职事,并非监院行教授事。’各位黎师说:‘我们当中讲律,自然非你莫属了,这一点你更应遵循和尚慈意。’

    五月十八日,和尚六旬大寿。远近各寺庵的上座,和十方弟子云集宝华山。九月开冬期,忽见成拙担著衣钵来到山上。我高兴地问他从哪里来,他说:‘自从在北方遭难分别之后,独自来到南方天童寺参禅,后又往黄山学经等。今天就从黄山来,我一直在寻访师之踪迹,不知下落。’我说:‘因为我改了名号,叫见月,所以你不知道了。我们聚而又散,散而复聚,真是多生的良因,才能有今日的奇会啊!三年不见面,就是专门等著我为你作临坛尊证哩!’

    崇祯十三年,江南大旱。春期四月八日圆戒。内监苏公等人,入宝华山设斋供僧。常住(寺里)买来的面粉又粗又黑,和尚把我叫去诃责,举手要打我。我说:‘和尚忘了最初在下所乞允之事?’和尚想起了,说:‘这不干你的事!’就去到副寺(副监院)房,痛打达照师。达师来到我的寮房,生气埋怨说我不替他遮掩。达师是我临坛的尊证师。我就对成拙说:‘现在还是避开最好。我和你一起去天童寺。’第二天早上天未亮,我把行李交给成拙先下后山,在那里等我。

    天明我登上龙岗,向方丈室拜了九拜,就下了山,与成拙一道到了汤水延祥寺投宿。走了四天到达无锡县,宿镇塘庵,有二三个弟子挽留休息。四月二十日,从宝华山来了一个新戒弟子,见了我就礼拜流泪。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师父初九下山,和尚向大众说,师父你不该把供养众僧的银钱四十两带走。山中大众议论纷纷。弟子不得不说这是冤枉了师父,所以流泪。’我对他和成拙说:‘并不是和尚加枉,是他老人家的大慈方便之法,使得我听到后不召自回。若我不回,大众必然以为是实事了。’第二天,我又返回华山,顶礼和尚求忏梅。和尚说:‘你无罪可忏,是情不得已而去。我故意用私自取银之事来激你,好快点回来。’和尚让我仍然担任教授之职。

    到了冬期,有一百余名新求戒者,均已受比丘戒毕,接著从北方又来了四人求比丘戒。和尚令香雪黎师为他们授沙弥十戒。香黎师给授了沙弥十戒后,随即又为授比丘戒。引礼师智闲把他们带到我的寮房,礼拜并通禀了授戒情况。我说:‘律中有明文规定,和尚还健在,为什么单独由一师为四人授具足比丘戒?我不是你们的教授师,也不能给你们办理僧录和发放度牒。’智闲回去禀告了香师。香黎师诃责我,说我目无师长,傲慢自专,就去向和尚禀白了。和尚令侍者召我去,询问理由评判是非。我说:‘香师责备在下,是从世俗之礼出发。在下遵奉佛制,不具备十师临坛尊证,一人就授给大戒,这是关系法门的大事。在下既然担任教授。应当阻止谏正。请和尚斟酌其中之是非!’和尚对香师说:‘算了,算了!你是一时之错,见月所说的实实在在是正确的。改日再请十师临坛,为他们授具足戒吧!’后来,和尚对各位首领上座说:‘我老人的戒幢(即戒律),今天有了见月,才得以扶持树立起来!’

    崇祯十四年,松江府超果寺,恭请和尚正月十五日起期,新旧大众五百多人。又有常熟县福山广福寺,在此传戒期中,请和尚择期定于五月二十八日开戒。松江期于五月十五日圆满。和尚命我率领各位执事先去广福寺。那一期于七月初一日圆戒,然后就返回宝华山。宝华山寺,是皇上敕建,全由内监负责督理修造,寺的方位朝向不合,所以常住不兴旺。和尚命择定日期改变该寺的朝向,只留铜殿不动,其它建筑都得改动,因而费用和工程浩繁。栖霞山观音庵,是古心律祖披剃处,恭请和尚腊月初八日起期,我虽在此期中任教授,和尚不时把我唤回宝华山,卸瓦运砖,件件桩桩我都亲身率先劳作。

    正月初十日,栖霞观音庵期毕,返还宝华山。知宾师履中,他的徒弟任前殿香灯职,做出了非法的事。我向香黎师及当家达照师反映了,二师都说可以饶恕。我听后感到心寒,他既然破了根本大戒,还说可恕,律法坏灭。还不如退下来,遁入黄山,抓紧自己的修持吧。所以就向成拙说起此事,他说:‘这件事应当从缓计较。’我说:‘在此身受深恩,本不忍心离开。现在和尚座下各位黎、班首、当家,都是我的师长,我是弟子,又是一个云南人,还是速退为美。’我因此就去方丈告假,要求去住山静修。和尚不准,让我跟随他去楚地蕲州,因为那里的荆王曾礼请和尚去传戒。我说:‘今天是来向和尚预先说明,行期还未定。’

    但无奈何,我的心意早已走了,身子也留不住。第二天早上,我与成拙、天一、常清四人,收拾好衣钵,一同去黄山,走到太平县五里塔茶庵,遇到庚石的弟子相留。该庵对面的山是庆云岩,仲德师住在那里。旁边有一小山,松林翠密,众山环抱,十分清幽。他请我们在那里住下来静修。我就和成拙,割茅草,开地基,搭一个小小的瓢状茅棚,一个多月就完工了。我又忽然想起,当初决心去黄山,今天为什么要在中途留住下来!天一看到我改变了目的地,就仍回华山了。成拙又被旌德县请去,只有常清随侍在我身边。十月初十日,庚石就把我们送到黄山,住在文殊院下属的贝叶庵。这座山土少、石多,连一根菜都不能生长,因此想吃新鲜蔬菜的念头也没有了。到了腊月尽头,极目所见,全是银峰玉岭,寒同塞北。

    文殊院静主晓宗,是教授师的弟子。知道我在宝华山冬天不围炉烤火,专意背了米和炭,踏雪而来,跪地恳求我烤火取暖,因此我听从了他。这里虽然寒苦,但对修道十分相宜,于是出山的念头,便全部抛掷脑后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后会分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