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盛唐红妆扶龙局 > 第十章 初露峥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尚元坊靠成安街的东侧,有一处清雅的园子,这个院子从外观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甚至从成安街经过的人都不会发现这个园子,更没有人知道园子住着何人。

    这里便是崔梦庭为刘羡之精心挑选的住所,这里远离繁华的主街,少了喧嚣之声,园内显得特别的安静。

    园内的朴素雅致,深浅相宜,花草相映成趣,在一进院落内有一片考究的竹林,错落有致,再往后走,便是一片梅林。

    虽是冬季,万物凋敝,但是梅花已开,在寒风中傲然而立,临寒独放,枝干横斜错落,传来阵阵暗香。

    刘羡之刚进入院子便步入了正厅,崔梦庭问道:“庄主,神燕阁当时选园子的时候,你当时只看了一下园子的位置便定了下来,虽然我令工匠进行的修缮,但毕竟是旧园子,庄主喜欢清雅,不知是否符合庄主的要求。”崔梦庭心思细腻,对刘羡之的居住之所考虑的甚至入微。

    刘羡之并没要停下脚步的意思,“你我多年,性情喜好相近,并且你的眼光一向比我考究,园中景致古朴雅致,所以就算我去挑毛病也挑不出来的。”

    崔梦庭笑了笑,心中明了刘羡之对自己的信任,便又转换了话题,“庄主,太子和寿王先后又令人送礼,皆被我以受之惶恐为由婉言谢绝。

    刘羡之微微点了点头,在软榻上坐定,“太子和寿王的目的并不是送礼,他们是想告诉我,他们对我的动向这么清楚,是因为他们很重视我,看来我在地方做官的口碑一定是传入了他们的耳朵。京城就是这样,只要你进京为官,就不得不进行一些选择。”

    崔梦庭在暖炉之内夹上了一块快要燃尽的炭火,将暖炉递给刘羡之,“庄主,看得出太子和寿王都很看重你,我们怎么选择?”

    刘羡之双手偎着暖炉,反问道:“我们为什么要选择?”

    崔梦庭看着刘羡之,等着他的回答。

    刘羡之解释道:“要做选择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刘羡之道:“只要你是一把锋利的剑,那些用剑的高手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明白了,庄主。”

    “神燕、哮天、烈虎三阁在京城中的人手都安排妥当了?”

    崔梦庭回答道:“都已经按照原计划布置了下去。”

    刘羡之眼神微微一凝,“你去让神燕阁盯紧武惠妃的动向。”

    “是。”崔梦庭行了一个告退之礼,退了出去。

    明日便要去吏部办理造册留档,之后正式赴任,刘羡之查阅了一些三省六部官员的的资料,用过晚膳之后,因为初来到京城,感觉天气有些寒冷,便早早就寝。

    第二日,刘羡之将官牒交给吏部,完成造册,在吏部主事的引荐下,拜见了自己的上官和同僚,由于刘羡之在地方为政成绩斐然,同僚们虽首见其人,皆对其礼遇有加,刘羡之皆谦虚回礼,熟悉了自己的处理政务的地方之后,由于刘羡之刚刚赴任,并没有什么要处理的事情,便是熟悉吏部的一些处理政务的流程,刘羡之本来熟于政务,一学就会,并主动要求当日便开始负责相应的政务,上官见刘羡之心思慧敏,知道此次来了一位难得的人才,便将五个州五品以下的考绩交由刘羡之造册统计,刘羡之欣然接受,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将所有的考评统计完成,并且做出了分类,一目了然,众同僚皆暗暗吃惊,有些吏部的同僚知道刘羡之在青州小有名气,但是没想到居然有如此才学,前途定然不可限量,纷纷前来与刘羡之打招呼,刘羡之谦虚回礼,让大家多多照应,礼数甚是周全,令同僚皆渐生好感,迅速的融入新的环境。

    刘羡之已经进入了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进入了大唐帝国角斗最激烈的地方。

    除了快速的融入新的环境,还需要了解朝廷政策的推行情况,朝廷为了增加赋税,遏制恶钱。所谓恶钱是指私自铸造的纯度不高的伪钱币,李隆基对恶钱的进展很不满,几位重臣皆禀告了此项措施进展,刘羡之在来京之前一直在关注此事,因此其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李林甫,其对恶钱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了一遍,提出了几项改善措施,这几项措施皆切中要害,其论据充足,条理清楚,且颇为得宜,只不过李林甫位居中枢,着眼点并不能从地方具体的实处落手。

    李林甫阅完折子之后,对刘羡之的才学大为惊奇,打探了一下刘羡之的情况,当他听说刘羡之到任的当天便开始处理吏部的政务,并且完成的很好的时候对这个人更加的好奇。

    李林甫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这个叫刘羡之的人所释放的信号,李林甫心中了然,便在中书省以禁恶钱的事宜,召见了刘羡之。

    刘羡之便第一个来京就任不到两天的时间,便受到李林甫的召见的人。

    刘羡之见到李林甫的时候依然如往常一般恭敬,“下官拜见右相大人。”

    李林甫阅览这桌案上的文书,抬起头看着站立在门口的刘羡之,用惯有的温和语气道:“你的奏折我看过了,皆是一些中肯之言,从禁恶钱一事便看得出你对朝政之事颇有见解。”

    刘羡之垂目道:“下官曾在青州任司户,青州也颇受恶钱困扰,屡禁不止,下官当时也实施了一些举措,恶钱之势才稍有缓解,这些只不过是下官的一些拙见。”

    李林甫露出一丝看似温和的微笑,“你过谦了,看得出禁恶钱一事你查看了很多资料,老夫和吏部尚书也商议过,朝廷之前一直在杜绝造钱之源头,你总结出的三条皆是以杜绝市场对恶钱的需求为出发点,便是切断恶钱的去向,是一个好法子。”

    刘羡之不紧不慢道:“右相过奖了,切断恶钱的去向牵扯到很多的方面,还需要朝廷上下商讨出具体的细节才是。”

    李林甫觉得话语投机,“看来朝廷此次选拔的一批京官,不乏才华之人。”

    紧恶钱一事由李林甫总领,若将刘羡之的建言直接上呈皇帝,便是说明李林甫为丞相之尊,眼光和行政居然还不如一个吏部员外郎,刘羡之当然明白李林甫其实是正话反说,以此来试探自己的态度。

    刘羡之行了一礼,不慌不忙道:“右相,下官深知此法还有很多疏漏之处,此番建言,便是寻求右相大人的指正。”

    李隆基之前一直不满禁恶钱进展缓慢,刘羡之此番言语皆是为李林甫考虑,且丝毫没有献媚,却让人听完大觉顺耳。

    李林甫暗中赞叹刘羡之的这一翻说辞,眼神中露出欣赏之色,他对于刘羡之的态度已经明白,接着道:“朝廷要是能多有几个像刘大人为朝廷分忧的人才,陛下便可真正的实现垂拱而治了。”

    “右相大人过奖了。”刘羡之道:“若有任何事情,请右相随时吩咐,右相日理万机,下官先行告退了。”刘羡之就事论事,并没表现出献媚投靠之意,并且及时告辞。

    李林甫满意地点了点头,“好。”

    刘羡之的表情依然如往常一般平淡,转身离开了中书省。

    李林甫依照心中的几条措施执行,恶钱得到了极大的遏制,朝廷的赋税也随之增加,李隆基闻之大喜,对李林甫大加赞赏,李林甫知道刘羡之同样是非科举出身,心思不同于常人,此举的目的当然是希望获得李林甫的举荐,便在上朝当日向李隆基禀告恶钱能够禁止,刘羡之功不可没,当日李隆基问起了刘羡之的名字,没想到李隆基依稀记得刘羡之在地方是因为政绩优异而被调任京中,刘羡之出班奏对,受到了李隆基的赞许,告诫他,他由地方刚赴任京中,了解地方民情民政,让他多为朝廷分忧,此次有功,赏赐百金,令刘羡之协助户部禁恶钱一事,李林甫又大力歌颂李隆基唯才是举。

    朝中满朝文武皆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州郡官吏刮目相看。

    李林甫通常看重的是切实的利益,其升任宰相不久,当然希望做出一些政绩,刘羡之通过建言利用令禁恶钱一事顺利进展,便是最好的一件见面礼,刘羡之对朝廷的一些大政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其为人谦和,有礼有节,不仅得到了李林甫的器重,同时得到了李隆基的青睐。

    刘羡之属于尚书省衙司,位于宣政殿正南方,穿过广场,走上石阶之后,是一个回廊,远方的阳光将回廊的栏杆立柱投影在脚下,刘羡之看着脚下的这些倒影,未曾注意在回廊的另一头也走过来一个人,他听见了脚步声,向前望去,此人身着合身的五品朝服,廊外的阳光照在了他的脸上,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容,此人正是张修,刘羡之凝视着张修,脚步并没有停留,张修凝视这刘羡之也并没有停下来攀谈之意,两人相向沉默而行,擦肩而过。

    彼此之间沉默不语仿佛从身边走过的是一个陌生人一般。

    刘羡之回到自己所属的衙司,处理完一些公务之后,向几位同僚请教了一些事宜,一来是通过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信息了解衙司之内的人际关系,而来是尽快与所属的同僚们熟络起来,在李林甫召见自己之后,有些同僚还是和以前一样对待自己,有些同僚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阿谀奉承,虚假作态,刘羡之心中苦笑,只好虚与委蛇,通过此举便是看清了一些人的面目,待放衙之后,刘羡之向同僚和上官告别,走出宫门,马车早已经静候在宫门口,坐上马车朝自己的府邸驶去。

    崔梦庭将这几日的收集到的情报交给了刘羡之,刘羡之坐在火盆旁,翻看这这些情报,每看完一页便将这也纸投入火盆中,火光的明暗闪烁,待刘羡之将所有的情报都烧完之后,感觉有些困倦,便将身体后仰,靠在了软垫上,看着窗外冬日清冷的眼光,思虑仿佛飘向远方。

    崔梦庭走进来看见刘羡之正在思虑,于是边将刘羡之身旁的火盆中添了几块炭火。

    “梦庭,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吧。”

    崔梦庭应了一声,打开了靠南的窗户,清冷干燥的风微微吹来,刘羡之吸了一口气。

    刘羡之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搅动风云,算计人心,虽然身处明室但是好似昏暗,只有打开窗户,刘羡之才能感觉到一丝明亮疏阔。

    “处理完京中的一些事情,我也应该去见见他了。”刘羡之的声音幽幽传来。

    崔梦庭听闻刘羡之如此言说,知道其所指何人。

    “你去安排吧,明日我去云隐寺。”

    “是。”崔梦庭行了一礼,走出了门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