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神针记 > 第四十九章 不宰白不宰(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十九章不宰白不宰(下)

    下午,李成在上大课,针灸系和别的专业不一样,讲究实践经验,因此年轻老师多半带带实验课,像李成这样当了半年助教就带大课的,比较少见。这一堂课是针灸基础课,翻了翻教程,这一节讲的是毫针基本刺法,李成大略扫了一眼,也没细看,按自己的理解讲起来:“持针要如握毛笔,肩手肘腕要松,便于发劲,掌心要空,空则圆,圆则柔,柔则久,以柔圆的劲道驾御尖直的银针,老子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者是也……”

    初上大课的李成并没有其他年轻老师的紧张生涩,相反,越多人听他越来劲。武山号子里没别的娱乐,每天干完了活,除了打架就是讲故事,其实许多黄色笑话和手机短信都是号子里穷极无聊的犯人们编出来的,李成那时候当牢头,无聊的时候就是排座座,讲故事,几年下来,这贫嘴的功夫出落的炉火纯青,出来以后在中医学院也是苦读了几个月经典,他记忆力远胜常人,讲起来引经据典,又诙谐风趣,效果出奇的好。

    李成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会,一个简单的持针姿势居然被他引申到魏晋南北朝的玄谈和王羲之掷笔的故事,“……王羲之喜欢鹅,天下皆知,有次他看见一个老太婆养的鹅很肥,想买下来,但老太婆说要用他的字换,他立即写字换鹅。不料等他拿了鹅要走的时候,有一个富商拿着宣纸笑嘻嘻地从老太婆家里出来,王羲之恍然大悟,知道是商人为求字而设的计谋,于是恨恨地将手中毛笔一掷,结果那笔飞了起来,飞过一条弄堂。落在弄堂一端的桥上,这桥后被称之为“笔架桥”,而飞过的弄,称为笔飞弄,这笔飞弄就在绍兴,我前几个月还去过,长度大约近百米,毛笔轻飘飘的。可不是标枪,要扔一百米,可见王羲之不光是腕力强,而且有内家功夫……”这故事是李成偶然看到,因此记得,至于后来的内家功夫云云,则是李成自己地推断了。

    学生们见多了老头老太太严谨苛刻的教学风格,哪里听过这样的课。一时间众人听的大呼过瘾,竟然没有一个睡觉的。

    看着学生们的眼神,李成忽然觉得离题太远了,又翻了翻书,拉回来道:“恩。下面讲怎么进针,这书上讲,恩?直刺法?进针怎么能直刺呢。”李成喃喃自语,只觉得书上说的不对。

    底下前排学生听的清楚。道:“老师,不是直刺怎么刺?”

    “没,是我看错了,直刺斜刺横刺,哦,这书上是按与表皮地角度分的。”李成打了个哈哈,毕竟在课堂上讲教科书错了太离经叛道。“不过呢,我认为从力道的层面讲。进针应该是用螺旋突刺。”

    “螺旋突刺?老师玩三国志嘛?这可是张飞的大招。”底下一个学生显然是个三国迷,脱口而出,顿时哄堂大笑。

    不得不说李成作为一个授课老师还是相当称职的,他拿了沓打印纸,这是示范基本针法练习的器具,本来是一叠草纸,可李成来得急,也没去找。就直接从办公室拿了盒崭新的打印纸过来。

    把包装拆开。李成取了根普通的毫针,边演示边说道。“绝对地直是没有的,要不老子怎么说曲成万物而不遗呢。进针要想效果好,全凭劲道使得透,要想劲道透,就不能往直了使力,得像内家功夫那样,往圆处使,往柔处发。这根书法上讲力透纸背,运劲要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按先提的道理一样,力道曲线前进不就是螺旋嘛,跟子弹的弹道一样,早期的火枪膛口光滑,子弹根本飞不远,后来刻了来复线,子弹翻着跟斗往前打就厉害多了,也就是打个比方,这玩意还真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意思……”

    说话间也不见李成如何作势,一根毫针竟如泥牛入海,慢慢沉将下去,直没至针柄处,李成把纸张拿起来,翻过纸背,学生们看到毫针的针尖银光闪闪。

    一时间掌声如雷,都知道这是真功夫。毫针直径最粗的也只有045毫米,要用这样一根针刺透一沓崭新的a4打印纸,可不是嘴巴说说就能做到地。

    “老师,您这功夫是哪一派的?要炼多少年才能成?总不是我们学院发的气功教材吧?唉,内家功夫难炼啊。”

    “是啊,我也炼出气感了,是不是真有结丹这么回事啊?”

    已经有学生开始幻想李成是世外高手了,唉,这年头,玄幻小说害死人啊。

    “结丹?还元婴咧!!真当我是内家高手啊?我只是刺的多,力气控制好点而已。我跟你们说,少上网,那上面打榜的全是小屁孩写的小说。越看人越肤浅……”李成开起玩笑来,他可不想被一群学生纠缠不清。每个中医学院都有气功教材,学生也都会炼,虽然国家这几年肃清这些东西,可在针灸推拿系实在没办法,要连这个也清了,针灸也不用学了。李成看过那本教材,实际上是属于外功。

    举凡国人讲传统功夫,都喜欢分内家外家,在武侠演义里,外家功夫是诸如十三太保横练这样的玩意,内家功夫则是太极拳这样玄乎的东西,实际上这是错误地观念。十三太保横练还有所谓铁布衫等,只是通过外力刺激人体本能的窍门,根本不算外家功夫,只是下九流的杂耍。真正的外功是通过一定姿势动作,导引人身体经脉运行,将身体锤炼到极致,久而久之,达到精神内照的境界,相当于给内家功夫的筑基阶段。然后开始内家修炼,可以一步登堂入室。

    而所谓内家功夫,粗浅的解释,按现代医学来讲,相当于是人的意识控制了植物神经系统。这部分本来是人地本能,比如一分钟心跳几次,胃肠地蠕动等。根本不受人大脑控制,但是内家功夫炼到入门,可以控制身体代谢,常见的就是龟息术,印度瑜伽师可以假死数十日,原理即在于此。

    按儒家地说法则不然,内家功夫是专门锻炼气志的,气是效用。志是精神。孟子讲,气一则动志,志一则动气。气一就是专心,动志就是致志,但是反过来,一个搞不好,志一没处理好就动气,这就是所谓的走火入魔。中华文化五千年。越往后越退步,孟夫子一句话就道出了内家功夫的本质。可怜其后数千年间,修道炼气之人如过江之鲫,整天搞什么意守丹田,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在玩弄精神意志,精神哪里有这么好玩?一不小心反而会被自己所玩弄,成了精神病。所以内家功夫,历代都是因人施教。非其才不传,非具大心性者不传。

    中医学院的教材。正是按外家的套路来编,简便易行。得气快,最重要是安全,只要持之以恒,终能步入内家殿堂,这正是教材编写者的高明之处。所以李成赞不绝口。

    外功锻炼最需要恒心毅力,俗话讲,外功一条鞭,炼外功有成的人,肉体纯粹没有渣滓,周身无一丝赘肉,无一处不圆活,一运力周身骨胳关节可以如放一串鞭炮般作响,只有到了这个地步外功才算到了极致。现代社会环境恶劣,人群身体素质远较古时低下,没有谁有那么多时间精力,穷诸半生来炼功夫,大部分人也就得个气感而已。所以这本教材,虽然公布与世,实则和藏珠于深山没有区别。

    下了课已经是四点半了,几个胆子大的学生围着李成问一些问题,李成好不容易才解决掉,看看表食堂开饭时间也到了,便去食堂排队打饭。跟中国所有的大学食堂一样,饭菜难吃无比而且拥挤不堪,时常还有插队现象发生。李成端了个方便饭盒,旁边一个大个子插在李成前面,显然是刚踢球过,一身地臭汗。

    “暧,同学,你怎么能插队呢。”

    “没有啊?俺本来就在这呢,俺去洗了个碗。”大个子张嘴就说瞎话,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

    “不能吧,俺可是一直在这位置,都排了半天咧,你洗个碗还要洗半天哪?”李成好笑的学他口音。

    “怎么得?俺有洁癖!不可以啊!”李成年龄不比学生大多少,炼内家功夫又养人,看起来嫩的很,那大个子以为李成是个学弟。毫不客气的欺负。

    “都说俺们东北人是活雷锋,大兄弟你这么干,可不地道啊。”

    “俺就是不地道,你想扎地么?”大个子鼓了鼓胸肌,凑上前来。

    大个子刚踢过球,浑身臭汗味儿,薰地李成头晕,他伸手想推开大个子,大个子以为他要动手,抬手就抓,两人手握到一起,大个子用力一绞,满以为李成这下非得要哭爹喊娘的不可,没想到好似握到一块烙铁一样,却是李成脑他下手狠,开始用力了。

    没几下大个子的脸就憋的通红,倒还硬气不肯求饶,李成诚心想捉弄下他,“大兄弟,你扎得了?是不是发烧了?”

    这时候李成听到胡媚地声音,“李老师!打你手机关机,问了几个同学才知道你在这。我找您有点急事。”

    “什么事啊?我下午上课,关机了。”李成回头一看,张露也跟在后面,李成对这个女人没什么好感,眉头微皱。

    “董事长,就是您上午看的病人,跟您说的一模一样,吃了那药,现在病危了!”张露上气不接下气地道。显然是找李成找了很久。

    “按道理没那么快呀?”李成说道。他这一思考问题,手上劲道没控制住,那大个子终于吃不消痛,大叫一句,“老师暧!你放手放手,俺地手都要断了。”李成赶紧放开。大个子没想到李成居然是老师,也不敢言语,抱着手一溜烟的走了。边上一群学生看的发笑。

    “他不是很牛逼嘛?这会想到我拉?”李成说话毫不客气。

    “唉,他就那脾气,您大人有大量,再说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张露这会当然不能跟李成耍大牌。

    “别,别客气,我可不是什么大善人。再说了造浮屠也要钱啊,我可造不起,你们董事长这么有钱,我开个价,出诊费一千万。我就去。”李成道,他气还没消呢。

    “行,我代他答应你!”张露郑重的道。

    看张露这个样子李成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心想再说下去就太没器度了。李成说道:“走!上车吧,抓紧时间,不过先说好,这回是看你的面子。”

    ……

    李成赶到医院地时候,那个董事长已经快不行了,他老婆在急诊室外哭哭啼啼地,这女人浑身珠光宝气,长的却肥胖丑陋。李成心想这副尊容怪不得你老公要找野食,那婆娘看见张露进来大骂道:“你个死狐狸精,扫把星,我打死你!”说着便要冲上来动手,李成听的烦躁,一巴掌拍开,径直进了急救室。

    “你确定是按你那方子吃的药?那应该不会发作这么快啊?”李成翻开病人的眼皮看了看,还好。瞳孔还没扩散。

    “我贪功冒进。里面几味药的量加了一倍。”说话的是老中医,在上午地会诊上批驳李成地那位。此刻显然是有点不好意思,“李医生,真是对不起!上午我水平不够,还乱讲话,现在闹出这么大地事情,我真是,唉……今天我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李成这人典型的吃软不吃硬,见老头服了软,说话也客气起来,“哪里哪里,别客气,您经验比丰富多了,只是脑疽这个病现在确实少见,这个病人地症状也不典型。我也是以前遇到过类似的病人,才有这诊断。”

    “李医生,您看现在该怎么办?”保健医生插嘴道,都火烧眉毛了李成和老头还在客套来客套去的,急得他也不顾礼貌了。

    李成开始把脉,一边老中医说用药之后的情形:“我本来以为这大便不通是肠热所致,下了那副大黄牡丹汤,结果病人吃了以后半个时辰不到就开始头晕脑涨,心跳减慢,我当时还以为是其他疾病,没想到过了一会脑袋背后那块肿包溃烂,原来硬硬地只是一层皮,里面如您所说的,全部都已经烂成蜂窝状了,我这才想起你做的诊断,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就先送到这里来急救。您看现在还有什么办法?”

    “附子麻黄肉桂各拿五钱!来不及煮了,你先磨成粉。直接从嘴里倒进去。”李成说道,这种病是虚实反治,干的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事,看看病人脑后地疽已经完全溃烂,正是发作的时候,再晚一点就直接溃到脑膜里去了,到时候易感染,大罗金仙也难救。当务之急是把寒毒去掉。李成并没有像以前那样上来就是一针子,他开始有意思的培养自己的处方能力。

    “人体外证之属寒者,除流注外,发背脑疽最为重大。惟世传阳和汤一方与发痈之旨最合,若误投寒凉败毒之品,十不活一。所以然者,为血络凝于寒湿,非疔毒流火之属于阳证者比也。”这是经方实验录上地原话,十不活一,老中医显然也是看过的,一时间汗流浃背,他一世行医,没想到临老了铸下如此大错,不禁脸色灰白,李成见他神情有异,心里清楚,轻轻安慰道,“莫着急,还有得救。”

    带病人吃下草药粉之后,李成又嘱咐他们弄点蒲公英来,捣烂外敷在创口上,中间隔肉有一层纱布,李成则在创口周围慢慢挤压,众人见的分明,只过了一个小时不到,创口竟然有黄白的脓液流出。纱布足换了有五六片,才看见鲜红的血水,血水流了一大滩,旁边那保健医生担心道:“这样会失血过度吧医生?”

    “恩。”

    “那你还放血?”

    “失血你打血浆嘛,不放干净会死人啊。”李成言简意赅。

    那保健医生似乎这才想起还有输血这回事,和那太监嗓子一起操办起输血的事情来。

    这时那董事长才悠悠醒来,头脑还不是很清醒,加之身体虚弱,跌跌撞撞的要去上厕所,原来是是憋不住了。

    李成终于松了口气,病人要上厕所证明他这个用药方向对了,刚才他用蒲公英为引,以内力按摩为主,缓慢放血一个时辰,才把病人体内的寒毒排出,这事情讲究不骄不躁还要持续发力,饶是李成功力深厚,额头也隐隐有汗出,看见病人醒了,他这才松开手,长嘘了一口气。

    蒲公英对很多病症都有良好地疗效,如乳痈、肠痈、肺痈等。蒲公英即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又能消痈散结,被称为中药的广谱抗生素。李成用蒲公英,只是处理一下创口,真正的关键在附子,附子是医生通常不敢乱用,因为阳性重。李成刚才是果敢决断,大寒当用大阳和之,这个需要胆识,更需要判断,判断不准就开方,那是和杀人无异。因此也唯有李成才敢动辄五钱附子的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