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盛世先忧 > 第八十九章 阔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机可悟多无用,世道难违莫念痴”

    

    “其实,叫什么都无大碍,称呼只是称呼而已。倘若有一日,我换了名字,我也还是我,难道二位还会装作不认识吗?”我边往里走,边笑着调侃道。

    郭靖节跟上来,接过话爽朗地回道:“当然不会!就算你没名字了,风月兄也是风月兄,人还是眼前人,心还是羊左心,岂能不认?”

    “有靖节这句话,尚某便不再怕岁月流长、世事多变了。”我笑道,领着他们在火盆旁跪坐下。

    珠玑给他们递上茶水,李椅却盯着珠玑,皱起眉头来。我见状,便对珠玑道:“姑娘,二位公子远道而来,烦请取些姜茶来给二位驱驱寒。”

    珠玑遂对我们行礼,之后出门去了。

    珠玑出门后,李椅忙问我道:“方才那位,是‘望一楼’里的录言女吧?尚兄为何将他留在这里?”

    “录言女?看起来挺端庄娴静的,有何不妥吗?”郭靖节问李椅道。

    李椅紧皱眉头看着他,却欲言又止:“他是······”

    “什么?”郭靖节追问道。

    李椅看看我,我见状便接过话,回郭靖节道:“他是饶阳公主的人。”

    “哦······”郭靖节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椅却着急地对我问道:“尚兄怎可将他放在身边?”

    “哎呀,尚兄自有尚兄的用意,你急什么呀!我想,那姑娘,也不是坏人吧?”郭靖节接过话,对李椅说道。

    李椅还是担忧地说:“可是······”

    “可是什么呀可是?杞人忧天,天可曾塌了?”郭靖节打断李椅说道,也不知是安抚还是嘲讽。

    李椅无奈地看着郭靖节,我便接过话,对李椅说道:“李兄不必担心,珠玑姑娘确实不是坏人。我能安然无虞地在此跟二位说话,多亏了有他照顾。对了,李兄是何时回来的,坤儿可与你同行?”

    “他回来都四五日了,昨日才去找我,哼,我看是被那个萧坤给带坏了!”郭靖节抢着说道。

    “别胡说,萧坤可比你正直,要带坏也是被你带坏的!”李椅回怼郭靖节道,接着又对我说:“回来时未与他同行,我需回长安行腊祭之礼,他留在了山上,说要跟着修身习武。”

    “哦,也好,习武强身健体,那个地方很适合。”我跟着李椅说道。

    郭靖节却在一旁不屑地说道:“习武虽能强身,可治国还需兴文才行!”

    “说得你很懂似的,难道我不在的这几个月,你竟开始读书了?”李椅笑道。

    “我一直都很有学问的好不好?只是你太浅薄罢了!”郭靖节傲娇地说道。

    李椅面带笑容,看着他继续问:“好,那你说说看,你都读到什么了?”

    “读得可多了,不过越读越觉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在荒谬地紧。”郭靖节答道。

    “哦?为何这样说?”李椅好奇地追问道。

    这时,仆人将两碗姜茶端进来,珠玑没有跟着。郭靖节端起一碗,喝了一大口,接着说:“不是儒家不好,只是其他百家亦有长处。罢黜百家,就会让那些有优势的学说,得不到施展,难以弥补儒家的不足。”

    “那依照靖节看来,该如何平衡百家呢?”我跟着问道。

    郭靖节接过话,答道:“儒教人,法治国,兵御敌,废虚邪,尊人伦,兴礼仪,墨者监万物,天子事国昌。当然,这是最终的治国之策,一开始的时候,是难以实现的。”

    “那最初的时候,需怎么治国呢?”李椅像调侃的样子,笑着追问道。

    郭靖节却没去看他,自顾自地说起来:“最初的时候嘛,需一位强势的君王,用一家之言匡正国本。”

    我听着,似乎有些道理,便继续问他:“用法家,施霸道;用儒家,施王道;用道家,顺天道;用杂家,成乱道。霸道强国,王道安邦,天道养民,乱道无功。若真有这样的君王,不知靖节认为,他该行何道?”

    “驱逐百家,留法自用。”郭靖节坚定地回道。

    李椅却皱着眉头,反驳道:“法家严峻,儒、道养德,德之不存,国将焉安?”

    “因儒家之仁,难治国刚正。故百家废,而儒自乱。如今乱道已久,有法不治,失德不知,皆为百家杂用却用之不当所致。严刑峻法,以法明德,法愈严,德愈明,民自觉,国必安。”郭靖节接过话,解释道。

    李椅又说:“就算用法家,也不必驱逐百家吧?”

    “百家在,法难严。再说驱逐百家,非废百家。各家可于中原之外,自寻出路。蛮夷列国用之,必邦安而民顺,亦是功业。他日中原以霸道灭列国,于其地设州道郡县,聚民心,平乱世,将再无阻力。届时,法家有功,百家亦有功,何乐而不为?”郭靖节答道。

    李椅大吃一惊,看着郭靖节道:“什么?为何要灭各国?我大唐向来以和为上······”

    “和为上就好么?结果如何?各国自立,用兵不止,看似争胜,实则祸民。更有甚者,用大唐之宽仁,借机壮大自身势力,而后与大唐刀兵相见。因此,若想永止刀兵,必要灭藩属,教蛮夷,政出一门,世无二法。”郭靖节争辩道。

    郭靖节的说法,倒是让我耳目一新。我感到新奇的不是这些话,而是这些话从他的口中说出来。于是,便想看看他所思是否真的如我心中所想,遂问道:“那一统列国之后呢?百家将置于何处?”

    “一统之后,法家治邦,墨家监国,兵家强军,儒家安民,推至百家,皆可取其长,避其短,用而不废,民智可启。万民开化明理之始,国必大治,民必安乐。”郭靖节面不改色地答道。

    “依你之见,何为安乐?”李椅此刻也严肃起来,追着问道。

    我在一旁等着郭靖节答复,只见他将剩余的姜茶一饮而尽,接着说道:“生年不战,外敌不扰,可谓身安。家国无忧,不贪不妄,可谓心安。劳而足衣食,行而知礼义。内无忧,外无惧。居有其所,天下无事。铮铮向荣,齐乐足知。”

    “若真能如此,我想,到那时,天子可废,百官可罢,家国自理而不乱,四海归于大同。”我也端起茶,抿了一口,笑着说道。

    “正是!这也是我最终的设想。”郭靖节欣喜地看着我,说道。

    李椅此刻倒是有些惊喜地看着郭靖节,笑道:“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想不到几个月未谋面,你竟能有这般见识。看来跟尚兄呆久了,确实有很大进益!”

    “这些见识,非深思熟虑而不得,又岂是与我呆久了就能领悟的。再说,这些我也是第一次听闻,虽有些缥缈,却甚为吃惊。像此种万世之功业,也只有靖节这样不世出、未历沉疴的人,才敢想。”我也跟着李椅称赞道。

    郭靖节却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嘿嘿,我也是一个人在书案前枯坐无味的时候,瞎想的。不跟别人说,是因我知道,没几个人能像风月兄这般高远,就算说了,也会被人耻笑。像这样的功业是很难的,人们何止不肯做、不敢想,甚至连听都不愿听。”

    “也是,世人大抵如此,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哪怕明知是好的,也不愿看到别人去做。甚至,冷嘲热讽地,试着打消他人做事的念头。”李椅笑着说道,自己低着眼,轻轻摇了摇头。

    我见他们有些低落,便安抚道:“欲立不世之功,千秋之业,必公而不仁,严而不怠,容而不纵,用而不宠,信而不移,忍而不让,实而不虚,傲而不骄,悲而不惘,喜怒不形于色,爱憎不明于外,不受制于人,不拘泥于物,不束缚于情,不超脱于理。而后,可决策诸事,谋划远近,不偏不倚,功业始正。这些品格,岂能是凡俗之人能够达到的。所以,你们就原谅他们吧,他们都是嫉妒二位卓尔不群的才华罢了。”

    “就是,这样的人,千百年都难遇一个,世人没见过,便认为不可能,也不可取。”郭靖节跟着说。

    李椅也喝了口姜茶,说道:“没见过的东西,你让他人如何信?难不成跟巫蛊一样,用一些小把戏哄骗世人,然后假借供养和教义剥削世人?”

    “也对,如今读书的人这么少,有大智慧的更是寥寥,无法强求世人皆明理启智。自罢黜百家开始,就应该能想到,我华夏一族的智慧之门被关上了。若想再开启,非十代明君而不可为,非通天之才而不可逆。在此之前,万民大多愚昧,需良臣贤主引导,才不会让国误入歧途。如若不然,以万民之想治国,国必纷争不断,政必朝令夕改。策不长久,祸事必起!”郭靖节接过话道。

    听他们说这些,我也有些话不吐不快,遂放下茶盏,正襟危坐对他们说道:“有人说,我们这个国度是没有信仰的,容儒释道等各家横行,却不专一信奉。可在我看来,世间的信仰大多生于痴念。我们不是没有信仰,只是兼收并蓄而已。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信仰亦如此,并非专一就是对的。各家信仰里都会有主人或圣人,但那些主人或圣人都是生于天地之间,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谁也不该被盲目崇拜,更不该借此剥削世人。道理可以传达于世,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将自身和希望寄托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信仰。各家信仰都有各家参悟之所得,但都有自身的局限,只有摒弃隔阂,融会贯通,才能让世间所有信仰真正普适万物,用之正途。参悟了世间道,就不会执着于一念痴。世间的信仰千千万,信哪一种都有失偏颇,奉哪一种我们都不屑,这是我们的胸怀,也是我们的高傲,更是我们的选择。只有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才能看到更多的世界,才能感受真正的心灵自由。”

    “风月兄说得好,‘奉哪一种我们都不屑’!这才是我大唐和华夏应有的姿态,小家子才做选择,我们当然是全都要!”郭靖节兴奋地说道。

    李椅听罢,也在一旁感慨道:“‘信哪一种都有失偏颇’······如今释道两家,势同水火,看来能参悟世间道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世间本无道,庸者自成行。庸俗之人看不透事物本质,只能跟随有所参悟的人去前行,从而形成了世间的各种道路。只是道路虽有前人披荆斩棘,容易行走,却也是一种限制和障碍。道路会阻碍人们踏上未知之处,会禁锢人们披荆斩棘的勇气,会限制人们的眼界,会让人们认定一条路,却否定其它的路。可其它的路就一定是错的吗?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们可以探寻其中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这个过程是参悟。世间的道路,包括我们的历史,都是在不断地参悟过程中修筑出来的。就如历史,有其不确定性,也有其规律。我们在历史中微如尘埃,历史总滚滚向前,我们无法阻止,就如无法阻止昼夜交替一样。在历史中,我们的选择,就是历史的选择,即使没有我们,历史依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不过换个人罢了。其实历史的选择,也是天地的选择,天地包罗万象,即使没有人的历史,也会有其它的历史取而代之。我们太渺小,虽能参悟,却无法改变什么。”我接过话,想起了曾经那个人,继续说道。

    郭靖节听完,却问道:“倘若打破那些规律呢?能有所改变吗?”

    “若打破规律,必会受到应有惩罚。倘若人打破历史规律,历史必会想方设法去修正。倘若人打破了天地给万事万物设定好的规律,则天地也必会去修正。”我答道。

    郭靖节追问道:“若是破坏到无法修正呢?会如何?”

    “大概,人会被天地所抛弃吧。人的历史会随同人一起消失,而天地不灭必另择它物以代之。这就是打破规律要承受的惩罚。”我继续答道。

    李椅此刻笑道:“呵呵,你二人现在论道,我都插不上话了。如此精妙之言,着实让李某听得云山雾绕。”

    “这些道理很难懂吗?你不是常年四处游历么,怎么还这般不开窍呢?”郭靖节玩笑着说道。

    李椅却有些失色地说道:“游历······世间如尚兄这般直言无讳的,毕竟少啊。但凡有些修为的人,总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大多是不愿坦诚相待的。虽然不解深意,但李某还是感念尚兄有教无类,这里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我也敬风月兄一杯!如此言论,若非在此处,怕是一辈子也听不到的。”郭靖节见李椅端起了姜茶,在一旁也应和着,看了一眼喝完的姜茶碗,端起了挨着的茶盏。

    我也举起茶盏,与他们共饮。

    没等我放下茶盏,就听郭靖节又问我道:“既然无法改变什么,那我们还参悟做甚?”

    “参悟后,找到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来做出对我们更有利的选择。我想,这也是历史和天地的选择吧。”我一边放下茶盏,一边回答道。

    李椅则在放下茶盏后,看着郭靖节,有些羡慕地说道:“你怎么现在如此敏而好学了?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到底还有多少要问的啊你?”

    “还有一个,就一个···这些东西,风月兄,你是如何悟出来的?”郭靖节接过话,问我道。

    我笑着答道:“呵呵,我也是借了别人的道。李兄,你此去古南岳,可有听‘潜月轩’的主人跟你提过这些?”

    “没有,我在山上呆了数日,他确实指点了我和坤兄一些兵法和武术,却未谈起这些。不过那位老先生,确实是一位绝妙之人。”李椅摇着头,答道。

    郭靖节抢过话,问我:“难道这些都是那个老先生告诉你的?”

    “也不算告诉吧,是他启发我的。我曾与他谈论过,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未敢认同。不过现在想想,倒是我那时太过迂腐了。他未与李兄提及,大概是看你和坤儿都是习武之人,所以因材施教吧。”我答道,安抚着李椅。

    “嗯,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其实都没错,只是取舍不同而已,你也不必介怀。你要想啊,若是他谈了这些,怕是你就听不到他指点你兵法和武艺了。说起来,你也不亏。倒是我,才是最亏的,你们都见过他,都受他点拨,我却无缘得见······”郭靖节一面安慰着李椅,一面自己生起气来。

    “呵呵······”李椅被他逗乐了,露出喜悦道:“你这样一说,我心情好多了!”

    “你······哼!我没你这个朋友!”郭靖节生气地将脸撇向一边。

    他生气的样子,像极了萧坤。我与李椅相视一笑,都看着他。我默默在心中叹道:

    日照寒楼暖,茶新语太玄。

    此生何处是,一叶一渊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