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三国之一代帝王 > 第三十七章 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袁放故作高深,先是来回走了数步,看起来是在酝酿情绪,实则不过是为了吸引别人注意。

    终于,袁放好像是酝酿完成,说出了自己作的诗。

    “庭前落木尽归尘,白雪出征诉离愁。待得蛾贼皆寂灭,将军归来绕指柔。”

    按道理讲,袁放的诗还是不错的。

    不是说这诗寓意有多深,而是说,这诗比较贴合题意,也很贴切当今天下现状。

    这首诗里首先说到院子,也算是点题了。

    随后,又说白雪出征,也就是在下雪的时候,将士们出征了。而黄巾起义开始就是在二月,那时候,正是飞雪漫天。

    后面还有说蛾贼,蛾贼是什么?蛾贼就是黄巾贼啊!

    最后一句是说黄巾必败,黄巾败了之后,将军卸甲归田,与夫人绕指柔。也其实是想说,黄巾被消灭之后,天下将会太平。

    “好!”蔡邕轻轻拍了拍手,轻声赞道。

    “蔡大师,献丑了!”袁放朝着蔡邕行礼,略带谦虚的道。

    随即,袁放略带高傲的撇了一眼周瑜、萧让,就像一只高傲的天鹅,昂着头,望着天。

    周围其他的世家子弟一听,顿时知道,刚刚这一首诗,袁放绝对是早有准备。

    为何?

    同为世家子弟,自然也经常一起读书,知道袁放有多少斤两。

    袁放才气是有一些的,但是却并没有什么急智。

    眼下,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写出来一首这样的诗,要说没有准备,谁都不会信。

    但是这又能说什么?

    这首诗确实没有出现过,他第一个说出来,自然就是他写的了,难道谁还能拿出证据,说不是现在写的?

    袁放的诗一出,让一些平庸之人,顿时失去了自信。

    “袁兄,你这诗一出,可让我们如何是好啊!”

    “对啊!袁兄珠玉在前,咱们怕是没戏了!”

    “是啊!是啊!”

    听着下面这些世家公子议论,蔡邕略微皱了皱眉头。

    文会!本就是文人集会,是一个文人畅所欲言的场所,如果连表达都不敢,那还参加文会干嘛。

    而且,袁放的诗并不是什么绝世佳作,如果不是结合现在的天下形势,只能算是口水诗罢了。

    连这样的口水诗,都让他们失去了面对的勇气,这些人的将来,可想而知。

    说实话,蔡邕是感到有些失望的!

    他没有想到,这些所谓的江东俊杰,居然会是如此不堪。

    就是不知道,那名传扬州,被人称作美周郎的周瑜,会有怎么样的表现了。

    想到这里,蔡邕看向了周瑜。

    不只是蔡邕,其他的世家子弟也是看向了周瑜,他们也想要看看,传说中的美周郎,会有怎么样的表现。

    似是感受到了诸人的视线,周瑜轻轻咳嗽一声,站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随着周瑜飘动起来。

    “袁公子的诗不错,但我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周瑜淡淡的开口道。

    袁放听到周瑜这么说,脸上露出一丝不喜,这可是他花费许久时间,才终于想出来的。现在周瑜这么说自己,这不是打脸,那是什么?

    “周公子,不知你有何高见?”袁放阴测测的问道。

    “高见不敢当!我只是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一问袁公子!”周瑜轻笑一声,丝毫没有受到袁放的影响。

    “什么?”

    “你说庭前落木尽归尘,又说白雪出征!!落木尽归尘,是回家的意思!而白雪出征,又是指征战沙场!你不觉得有些矛盾吗?”

    “这”

    面对周瑜的这个疑问,袁放一时间,不由的怔住了。他只是臆想着出征时候,落叶萧萧而下的情景。丝毫没有想过其中的寓意,这样一来,自然会出现逻辑问题。

    不过,袁放虽然被问住了,但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马上又反驳道:“周公子!此诗是我思虑不周,只是不知道周公子,你又会有什么佳作呢?”

    没错!

    我丢脸了,你也必须要丢脸!这就是袁放现在的想法。

    听到袁放这么一问,周瑜紧紧的盯着袁放看了一眼,这一眼看的袁放是头皮发麻。

    最后,周瑜终于是轻声一笑,将视线从袁放身上挪开,开口笑道:“好!那我也来一首,还望袁公子品评!”

    周瑜说完,整个人的气质似乎都是发生了变化。

    其他的世家子弟,见到周瑜这模样,都不禁感到有些自惭形秽。

    下一刻,周瑜轻轻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当他再次睁开的时候,他的眼睛里绽放着夺目的光彩,一首诗就这么出来了。

    “曾闻大贤,号为张氏。符咒一张,活人一方岁月煌煌,人心惶惶。甲子年初,巨鹿城上。张氏举旗,欲倾上苍百姓何辜,背井离乡。壮士何辜,罹难赴殇。清院荒芜,华庭无光”

    听到周瑜的这首诗歌,所有人都是沉默了,他们都清楚,这首诗其实就是说的当今天下的现状。

    周瑜从张角利用符隶救人,成为大贤良师,再讲到他在巨鹿举旗。

    后面,周瑜又说到战争发生后,百姓流离失所,壮士流血牺牲的情形。那些原本清幽的小院,已经荒芜,而那些华丽的庭府,也是黯淡无光。

    一时间,包括蔡邕在内,都是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许久,蔡邕才终于是深吸口气,站起身来,用力的鼓掌。

    “好!彩!!”

    在袁放说出自己的那首诗的时候,蔡邕只是微微点头,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欣赏。

    而在周瑜说出自己的诗的时候,蔡邕是站起身来,大声的喝彩,这是对周瑜才华的肯定。

    而周瑜说完之后,所有世家子弟都是陷入沉默。原本自傲的袁放,现在脸上也是显得铁青,他知道,自己败得很是彻底。

    不过,蔡邕可没有在乎袁放怎么想的,而是看着其他的世家子弟。他得鼓励其他的人也参与其中,不然,这场文会怕是得就此结束了。

    那真是如此的话,这一场文会,怕是会被天下人笑话了。

    想到这里,蔡邕开口了。

    “诸位贤侄,周贤侄的诗确实不错,但你们也不用妄自菲薄!”

    “俗话说,文人相轻!按道理说,你们不是更应该表现自己吗?还是说,你们连说出自己诗文的勇气,都已经没有了?”

    蔡邕的话并没有得到回应,他们世家子弟都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诸位贤侄,不必如此拘谨,你们难道不希望自己作的诗,能够流传于世?”

    “还是说,你们自认为比不上周贤侄了!?”

    “世人皆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并非是文人不争,而是诗文各有千秋,每个人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分不出明显高低!”

    “诸位贤侄,文会即是文人集会,一个人的诗文,代表着自己的思想。如果连自己思想都不敢去表达,又如何让世人去承认你们!如果你们连自己思想都不敢表达,你们将来,又如何承担家族重担?又如何承担振兴汉室的重担?”

    蔡邕的话越说越重,这些年轻人不禁冷汗直流。

    他们确实意识到了不对,虽然周瑜的诗不错。

    但若是自己连口都无法张开,那自己又算什么?

    想到这些,慢慢的,有世家子弟站了出来,将自己的诗念了出来。

    虽然他们的诗,比之确实不如,但能够说出来,已是足矣。

    看着这些世家子弟,一个个的站出来,蔡邕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次的文会,确实办的不错,现在,就只剩下萧让一人没开口了。

    所有人,都是看向了萧让,周瑜称其为兄长的人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