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血宝狂歌 > 第二十八节:坎渐识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些石柱确实有些蹊跷,虽然从外表看上去都是天然形成的,可柳儿始终感觉其中隐藏着什么规则。但是如果说这石林也是坎面的话又不大可能,要做成这样的坎面除非是玉皇大帝派黄巾力士移山开石才能做成,绝非人力可为。

    在石林外徘徊了许久,柳儿最终决定从左数第二个空隙中穿过去,因为这个空隙是最通彻的,能够直接看到里面的情形。如果这里的石柱没什么怪异的话,从这里走直线就能进到里面。

    柳儿走进石柱林后,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石柱确实是有排布规则的。它们看起来大小粗细现状各不相同,但这些区别都是在石柱的上部,下面根部一人左右的高度大小粗细都差不多,而且基本都是方柱型的。走了几步后,柳儿更确定这些石柱有玄机,但柳儿并没有惊慌,因为她看出这些石柱的排布规律,这布置是她懂的。

    “八十四风云旗桩”,这是最早的行军摆阵方法之一。它不属于奇门遁甲之列,最初为谁所创已经无从知晓。这八十四风云旗桩原来主要是用于安营扎寨时防止突袭的。在营寨门外或者在营寨口子上安置好,挂上大旗,不懂其中理法的撞入,便会觉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道路循环无穷尽,再加上里面设置的鹿角丫叉、陷坑暗绊,能够顺利逃出都不太容易。就算知道其中理法,要快速绕入也需要些时间,再加上通过的人数有限,也同样起到阻碍突袭的作用。

    但这种技法最早时还算是高明手段,后来成了一般行军打仗都知道的基本知识。而且还找到这种布置的弱点,更加快速便捷地就可以破开它。因为设置在寨门口的旗桩用料都不会很大,厉害的猛将索性直接一路砍断旗桩杀入。所以好多书籍记载中都写道:“劈开寨门”“砍破营门”,还有“烧毁营门”,这些都是指破开八十四旗桩。

    这里的石柱虽然多,却没有八十四根。数量虽然不够,在布置上倒更巧妙一些。它借助了石柱上的树木杂草和石柱上粗下细的造型,一入其中,便让人有种变了天地的感觉。当然,像柳儿看到的通畅间隙其实是走不过去的,这里也有眼障子,利用的可能是里面的水流和瀑布。那这里坎面应该叫什么?这叫“云柱碍”,标准的鲁家技法,原是用于大殿与廊额中的机关,是以大殿中和廊檐下的云柱为碍,把简单的一座大殿变得深邃莫测,起到阻碍和困围的作用。

    石柱是按着这里原有的山石改造的,所以在布置上距离间隙都有许多不到位的,虽然由此产生的许多缺陷,倒也是需要行家才能看出来的。柳儿绝对是个行家,特别是对这座坎面。虽然入口选错了,当看清布置后,她几步一绕就回到正路上了。这里的坎面也没有其它变化,和刚进来时的“双碾槽”不一样。也许是因为这种坎面是利用的天然环境,属于僵沿坎(沿边一定无法二次变化),对家没有能力也没有太大必要来改这个坎。

    唯一让柳儿有些心惊的是,这些石柱的上部分不时有砂石、泥土和枝叶落下,仿佛是年代久远了,上面的山石风化得厉害。于是柳儿加快了脚步,那么多坎面没困住自己,要是让块落石砸着那才叫冤枉。

    柳儿没有在有落物的地方往上仔细查看,如果那样的话,她也许可以看到石柱上缓慢爬动的一些“东西”,从下面看不到它们的上身和头部,只能看到他们不知是胖鼓还是浮肿的双腿和屁股。皮肤的颜色是灰白中夹杂着暗黄,可以清晰地看到青筋血管,曲折的青道红道交织在一起。许多只这样的“东西”正缓缓地往下爬落,它们的动作虽然显得笨拙,却很一致。

    奇怪的是柳儿清明的三觉也没察觉到这些活物的存在,是奇花异草的芳菲、鸟雀的扑鸣、潺潺的流水搅乱了她的三觉?还是她已经发现,却不敢做出太大反应,怕惊动了什么,只是加快步伐奔出。

    过了石柱群后的景象让柳儿屏住了呼吸。

    这里的一切都是灵动的,一切都是富有生命力的。她仿佛听到那些无名的小花小草在向她召唤;她仿佛看到水面上荡起的涟漪化作一张张笑脸,在对她微笑;树丛中的和飞舞着的鸟雀都在歌唱,几只扑飞的雀儿和许多翩舞的蝴蝶簇围在一挂银练般的瀑布下,与在山石上溅起的如同飞燕般的水花追逐嬉戏。

    就连围住这里的山体,也起伏得像是活的一般。对了,像活的什么呢?左边怎么看都像是条曲折游动的蛇,右面则像探首凝视的龟。仙龟灵蛇首尾对!这不就是风水格中的“玄武局”吗!而且在龟、蛇头部的合位下有一挂瀑布,这叫“玄武溢液”。从风水上讲,这格局是天局,主世代富贵荣华不断,且广泽天下。不出天下之主就出天下首富。

    在柳儿面前的是一个圆形的大水潭,水色是深绿的,整个水面绷得浑圆,就像是块巨大的水晶。与这个大水潭相连的是瀑布下的小水潭,那也是圆形的,这瀑布更奇怪,上面飞落下一片片水花,没入到水中竟然没有丝毫声息,也不溅起什么水花,只是荡起无数的涟漪,一圈连一圈,一圈套一圈。

    两个水潭整体看就像只大葫芦,中间有个连接水面的狭窄口子,但看不出那里的水是否在流动。在鲁天柳这一边倒是能看到大潭的水已经漫出潭沿,四下里往低处流去,汇入到四散的溪流之中。

    在两圆潭交接的口子两旁还有两个用石块堆垒的石柱,上面已经是青苔层层、杂草丛生,周围边角也很是圆滑,应该有许多年时间了。不过这两柱子一眼可以看出是人为堆垒起来的,而且石块垒得好像很随意,上下错杂,看着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会倒。不知道这样的石柱有什么用处,看着倒像是图腾、牌坊之类的物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