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千古玄说 > 第四十九章 太白金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则全都打起了精神。“看来这酒樽里面大有文章。”骏飞在我耳边小声说。我点点头。为了不让人误会,我们没有马上离开,暂时先吃饭。

    宴席过后,我们来到房屋中,王寨主坐在屋内,认真擦拭手中的盒子。

    “寨主。”骏飞先喊了一声。

    王寨主回头看到是我们,高兴的说:“原来是小师父啊,吃得可好?”

    “谢谢寨主关心,都很好。不知寨主可方便与否?我们想看看这对酒樽。”

    王寨主一听,先是抬头认真看了看我们,而后缓缓递过手中盒子。“几位就在这里看吧,请小心观看,别弄坏了。”

    骏飞接过盒子,是木制的盒,盒上雕刻着精美的纹案。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对金光闪闪的酒樽,圆形、直壁、腹较深,配有兽衔环耳,下有三足。整个酒樽附用金丝编结的蔷薇式团花朵,团花边缘焊接连缀成串的小金珠。花瓣中心镶有宝石,腹底用金丝编成如意云头四朵。

    “这……这可是唐代特有的掐丝团花技术啊!”杨佳玉看完大惊欣喜。“如此完好的唐代工艺品,真不多见。”

    “呵呵,原来是行家啊,竟然认得是唐代的。”王寨主对杨佳玉有了一种欣赏和佩服的眼神。“你说得没错,这是唐朝时期李白赠予先祖的酒樽,李白与先祖是忘年之交,亲如兄弟,两人常对饮作乐,你们现在看到的这酒樽就是李白所赠。”

    “这……这还真是李白用过的酒樽?”耗子有些兴奋,一把拿起一只酒樽来回打量。这酒樽相比一般的要大一些,耗子还有模有样的学古人饮酒的姿势,一手持酒樽,一手以袖遮面仰头而饮。

    “哈哈……你这脸太大了,又没有宽大的袖袍,还遮什么?”杨佳玉嬉戏耗子,但下一刻表情就凝固在脸上。

    “别动。”

    耗子举起的酒樽就这样停在半空中。杨佳玉紧张的双手接过耗子手中的酒樽,但始终保持腹底朝上,等把整个酒樽底朝上呈现在面前时,我们发现腹底与一只足的部位出现了一个字“仙”。

    “这难道是记载中的太白金樽?”我一边问一边看向王寨主。不过王寨主眨巴眨巴眼睛也看向我,似乎他还不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听见我这么一说出来,杨家玉和李欣妍也看懂了这个物件,一脸震惊的盯着这酒樽。

    耗子看到我们一个个都很诧异的样子,侧过头看了一眼那个“仙”字,不以为然的说:“我还以为是什么重大发现呢?不就一个字嘛,李白既然被称为诗仙,这酒樽上有一个‘仙’字不足为奇。还有你说这是李白的酒樽,那当然可以叫太白金樽啊。”

    “不。”我打断耗子的话。“我大概知道赖布衣留下的线索是什么了。”

    骏飞一听,不太相信的看着我。“这和先祖留下的线索有关?”

    我回头看向王寨主。“寨主刚才说赖布衣曾与王家祖上结为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谈。可是用的这酒樽?”

    王寨主摇摇头,若有所思的说:“是不是用这酒樽这恐怕很难确定,不过既然是知己好友,那知道我王家有这样的酒樽应该很正常。”

    听完,我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问杨佳玉和李欣妍:“你们也肯定这是太白金樽?”

    她们俩同时肯定的点点头:“没错,这一定是太白金樽。”

    严卫国挠挠头说:“听了半天,这酒具能说明什么问题?”

    李欣妍站起身子,深吸一口气说:“这酒樽其实大有来头,李白好酒世人皆知。但一位能写出那么多豪迈奔放意境奇妙的诗句的一代名家,又怎么可能如此俗气的给自己弄一个纯金的酒樽。”

    “这么说,这也是别人送的?”严卫国问。

    李欣妍点点头。“李白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天宝元年,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因为对李白诗赋极为赞赏,便向唐玄宗引荐李白,玄宗皇帝看了李白的诗后,也是十分仰慕,便招进宫中。进宫之日,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问及一些当世事务,李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悦,随即命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随从,赋诗纪实。李白满怀报国热情,但不知官场复杂,被同为翰林学士的张坦所记恨,这同时也让李白感到了繁荣的景象背后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宦官专权,皇亲娇纵,所以便有意归山。玄宗十分不舍,邀李白于行宫,多次劝说无果,二人把酒作乐,李白酒量非常,玄宗不敌。几日后,玄宗赠黄金万两,亲自送行李白。这便是有名的‘赐金放还’。这时,玄宗亲手赐上酒樽一对,这酒樽采用先进的焊金技术制作而成,为了表现出李白的酒量好,所以酒樽稍大一些,并在腹底铸上一个‘仙’字。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太白金樽。”

    “那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啊?和我们要找的东西能有什么联系?”严卫国问,大家也都看向我。

    我淡淡一笑。“欣妍,你说的没错,这的确就是玄宗所赐的太白金樽,但你们却不知这金樽后来的故事。李白离开长安,游历四方。天宝十一年,他与好友岑勋相遇于颖阳山居,李白感叹国之不稳,风雨飘摇,奈何时光流逝,朝暮之间青丝白雪,无力报国,唯有金樽美酒一解忧愁。二人苦中寻乐,创下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千古名句。此后回到故友家中。”

    说着我看向王寨主。“这故友便是王家之人。”

    王寨主一听也大为吃惊。“原来祖上与李白是故人?”

    我点点头说:“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也许是那时候,李白留下这酒樽,以表对友人的感念。之后李白离开了王家。”

    “这和太乙神盘也没扯上一毛的关系啊!”耗子是个急性子,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就有些不耐烦。

    我平静地对大家说:“你们可知道李白去了哪里?”这一问,大家全都茫然的相互对看。我指了指对面。“答案就在那望仙山上。”

    “望仙山?那里有李白的去向?”严卫国侧过头向外看了看。

    “不对啊,那是赖布衣取的名字,关李白什么事?”耗子反驳。

    我看了看骏飞,骏飞得意的笑了。“原来这才是望仙山真正的含义。”一边说一边摇头笑笑:“这根本不是什么看向王家祖坟的意思,而是看李白的去向,这去向应该就是和太乙神盘有关。”

    耗子一听,转头多看了几眼那座山。“你还是快说吧,我可什么也没看出来。”

    骏飞坐到椅子上,淡定的说:“望仙山山势由西向东,望仙则是指望李白,所以李白在东方。”

    “我去。”耗子端起茶水一口喝下,不屑的说:“绕了这大半天,就说李白在东方,那还找什么啊,东方这么大,这几辈子也别想找到了。”

    李欣妍直直看着东方,口中喃喃说出:“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我明白了。”杨佳玉大声喊出。这一个突然把我们都惊了一跳。杨佳玉激动的说出:“原来赖布衣告诉后人的线索就是那个地方,我们早就应该想到的。”

    耗子听见这话一口茶水慌忙咽下。“什么地方?你知道是哪儿了?”

    杨佳玉看着耗子得意的说:“这王寨主祖上是一名判官。”

    “判官?给阎王打工的判官?”耗子两眼鼓得老大,看着杨佳玉。

    “别打岔。这是一种官名,为节度使一职。李白离开王家后除了留下这酒樽,还写过一首诗。这就是欣妍刚才念道的诗,诗名叫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没错,看来这个谜我们解开了,赖布衣所指的地方正是庐山屏风叠。”我看向东边,一脸的轻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