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大明王朝之蓝海 > 第二十五章 人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到青娘和雪姐儿回到奉新,已经快端午,天气渐渐热了。

    奉新这两年百姓光景不错,人人都能吃饱饭,只要肯出力气干活,多多少少都能挣钱养家,头脑灵活些的,就成了殷实人家。水涨船高,县衙里可用的钱也顺手了好多。华林书院的学田增加到了百多亩,地里出产差不多够书院的开销,现在学生们交的学费基本可以算是象征性的,非常少了。

    端午前几天,学里就放假了,大奶奶、端姨娘带着小苗、春桃、周嫂、何嫂几个包粽子,延哥儿和雪姐儿也在一旁添乱。

    粽子有鸡肉的,有猪肉的,有咸蛋黄的,也有什么都不放的碱水粽子。

    “哈,我要吃肉的,还有咸蛋黄的。”延哥儿叫道。

    “我不吃肉的,我吃素的。外婆过世了,我和姨娘一起吃素。”雪姐儿穿着月白色素花纱衫子,头上戴了一朵小小的白花,捧着一碗绿豆沙喝着。

    青娘听得眼泪快出来了,“姐儿不用吃素的,姐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跟哥哥一起吃肉的。”

    “哦,我想起来了,我不能吃肉的。我们放学前刚刚种了痘,学里大夫说这几天都不要吃荤腥的。那我也跟姨娘和妹妹一起吃素吧。”

    “延儿,学里种痘是怎么回事?快跟娘说说。”大奶奶问道。

    “就是那日睡觉之前,发给我们每人一个棉球球,塞鼻子里,第二天早上取出来。大夫说这几天可能会有些发热,吃清淡些,多喝些水,别累着冻着就没事了。种了这个痘就不会得天疱疮了。”延龄答道。

    “那不是会出痘么?安全么?不会有事吧?快歇着。”大奶奶急道。

    “没事的,奶奶。我们去年就种过了,有一点点不适,注意一下就好了。那痘苗都是庞大夫养了好几代的,毒性已经很小了。庞大夫种了几百次痘,没一次失手的。我听顾大人说县里还准备免费给全奉新的孩童全种一次痘呢。”小苗说道。

    恰好顾汇海从衙门回家,听见这话,忙接过话来:“岂止奉新,我已经上书,请今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痘。庞大夫也写好了如何种痘的书,包括如何养痘,如何接种,如何护理种痘的孩子,准备呈上。其实这种痘之术,隆庆年间就已经在皖地兴起,这几十年里,也经历了起起伏伏。推广不力的原因,也就是慧云担心的,怕种了反而出痘厉害伤了孩子,所以庞大夫收集了各种种痘的方法,比较考量试验,终于研究出了一种最安全的法子,到如今还没失过手呢。

    最开始是痘衣法。取痘症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两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若成功者,发热、出痘症候较缓,不致发生危险。

    后来又有痘浆法。取痘症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着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亦较少用。

    再有旱苗法。取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根管之一端,对准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以其简便而多用,但因苗入刺激鼻子,鼻涕增多,往往冲去痘苗而无效,后多不用。

    最有效的就是水苗法,也就是延儿他们用的。取痘痂二十到三十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六个时辰后取出。通常至七日发热见痘,为种痘成功。此法为人痘接种法中效果最好的。可达到预防痘症的目的,即便发病,亦可起到减轻病情,避免产生危重的病情。

    后来庞大夫又不断实验,发现如果用接种多次的痘痂作疫苗,则毒性减弱,接种后更安全。”

    “阿弥陀佛,庞大夫真是救人的活菩萨。汇海你是不知道,我娘家两个哥哥的孩子,有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就是出痘没出好去了,还有个侄儿,就是时晖,出痘出了一脸麻子,破了相,后来连亲事都麻烦。这还是男的,那要是女孩子一脸麻子,如何嫁得出去哦。还有我伯父家衡哥哥的几个孩子,也是痘症没留下。汇海,你赶紧请庞大夫去松江,给艾儿如儿,还有二弟家几个孩子种痘,再去趟苏州,给我那几个娘家侄子都种个痘,好么?”

    “好的好的,我难道不是艾儿如儿的爹么?只是庞大夫现下实在是抽不出空,他要带着手下几十个医学生赶制全县孩童种痘的痘苗,还要向太医院报告,请求全国推广种痘术。现在波儿是庞大夫最得意的弟子,庞大夫的本事他也学得最快。你以为波儿为什么没跟延儿一起来家过端午?波儿已经带着庞大夫做的痘种,骑快马去露香园了,除了艾儿如儿和二弟家几个孩子,还会给万竹山房大伯家几个小的种痘。种痘前后要注意的事项,我都写在波儿随身带过去的信里,爹娘和二弟会知道处理的。我倒一时没想起你娘家侄儿,多亏你想起,等波儿回来让他再跑一趟呗。”

    “相公,你真了不起。波儿真是好孩子,延哥儿也是好孩子。”大奶奶由衷地赞道。

    原本今年全家要去潦水河看划龙舟的,因怕延哥儿晒着累着,大家就都不去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看延哥儿给雪姐儿讲书,教她写字,其乐融融。

    “哥哥哥哥,这一句不对吧?”雪姐儿叫道。

    “我看看,哪里不对?”延哥儿拿过雪姐儿手里的字帖,“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没哪里不对啊?你是不是不明白意思,我告诉你啊……”

    “不是的哥哥,我问你,钱财如粪土,那千金是不是粪土?千金是粪土,那仁义是什么?”雪姐儿伶牙俐齿地问道。

    啊,不仅是延哥儿,几个大人都哑口无言了。大奶奶和端姨娘还只是惊讶,顾汇海的心中可是忐忑不安,这闺女,太过聪明,不会招天谴吧。

    万事不怕难,只要全力去做,终会达到目标。

    刘波给露香园和万竹山房的孩子都种了痘,回奉新后又立马赶去苏州给王阁老的孙子孙女种痘,后来又听王阁老说情,从太仓赶去长洲,给申阁老家的孩子也都种了痘。

    奉新全县十岁以下的孩子也在六月之前全都种了痘,全部免费!当然雪姐儿、蝶姐儿、花姐儿、虎子、妞儿也都种了痘。可把全县各处的大夫和华林书院的医学生们累了个够呛。不过呢,累归累,荣誉金钱也是有的。有了奉新县的成功经验,顾汇海建议在全国推广种痘术的上书很快就被朝廷采纳。先是皇宫里的孩子都种了痘,自然是庞大夫带着刘波给各位王子王孙种痘,接着各位大臣贵族有钱人也纷纷请大夫给孩子种痘。太医院也验证了全员种痘的可行性,正在部分财力较强的地区执行,庞大夫写的《种痘术》一书也付梓印行了。种痘和提供痘种,华林书院的医学部收入颇丰,刨去庞大夫该提取的一万两银子,医学部几百个学生的劳务报酬,还余下三万多两银子,留在书院发展基金里,继续生发利息。

    顾汇海与庞大夫、胡士?、沈沉、徐明达几个华林书院主事的商议,趁此机会,在会埠镇边上买了块地,开了一家大医馆,里头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庞大夫总揽医馆大局,胡士?和徐明达的药号提供上等药材,华林书院的医学部基本就搬到会埠镇上了,医学部的学子跟着先生在医馆边看边学,那些包扎伤口,熬药喂药,安抚婴童,看护病患又有女医部的女医学生来做,女人天性温柔细心,做得比男人强多了。因着种痘术的推广,这华林医馆的名气也是大涨,别说是这南昌府生病的多来华林医馆看,竟有那南京的病人,久治不愈的,也有过来碰碰运气的,有些也治不好,也有治好了的,欢天喜地地到处传扬。更有些大户人家的女眷,害羞不想让男大夫看病的,特地冲着华林医馆的女医来瞧病。有些头脑灵活些的学出了徒的医学生,便打着奉新华林医馆分馆的牌子,到外地谋生,竟也能扬名立万。这其中还有几对,是医学部的学生,娶了女医部的学生,到外地开了夫妻店,这是后话了。

    话说此时顾汇海的老师徐光启也已经考中了进士,殿试的名次并不好,照说是进不了翰林院的。也恰是这一届,徐光启的启蒙老师黄体仁也考上了进士,而且考上了庶吉士,可以进翰林院,可是黄体仁已经六十多了,不愿占了这名额,挡了年轻人的道,他一向是推崇徐光启的才华,于是上书今上,愿意放弃自己进翰林院的权利,换成自己的学生徐光启,并言明徐光启的才华远胜自己百倍,今上一定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的。如此高风亮节,传为一段嘉话。这徐光启,真的是人格魅力十足啊,上次考举人是恩师焦?从落第卷里捡回来一个解元,这次又是恩师黄体仁赠了个庶吉士,人品好,人气旺啊。

    徐光启在翰林院时,利玛窦也在北京,万历爷看了利先生进献的自鸣钟、万国图志、望远镜,也很喜欢,留利先生在北京居住,允他传教。徐光启前年在南京已经信了天主,此时又见到利先生,正跟利先生学习西方的算学知识,立志要把利先生带过来的算学书翻译过来。

    这天翰林院下班,徐光启照常来到利玛窦的住处。“徐大人,今天我要请你帮个忙。”利玛窦举着一本书兴奋地叫道。

    “利先生有何指教?”

    “你看过这本《种痘术》没?原来中国还有这么好的法子预防天花啊。我们国家天花时常爆发,死亡率非常高,王室贵胄也难能幸免。我想请个懂医术的人,与我一起把这本《种痘术》译成我们国家的文字,再请皇上派几个会这个医术的大夫,去我们国家培训指导我们国家的医生,救助千万被天花夺去生命的人。我们一定会尽全力保证帮我们的大夫的安全,也会感恩帮助我们的人。我们的王会报答这一切的。这也是主交给我们的使命,东方和西方互通有无,上帝的子民和谐共生。”

    “利先生,你可以先跟皇上提这件事。至于翻译医书和派大夫去贵国的事,我倒正好可以帮上忙。研究这个医术的学院,正好在我一个学生的辖区内,我还在那个学院里教过书,写这本《种痘术》的大夫我还与他一起共过事呢。他们那里有个医学院,派出几个医学生应该不成问题。”

    收到老师的来信,顾汇海派来北京协助译书的依旧是自己的义子庞大夫的得意弟子刘波。

    等到派遣大夫随传教士回国教授种痘术时,考虑到刘波年岁实在太小,怕经不住海上风浪,还是在华林书院挑了五个年岁大些,老成持重,品学兼优的医学生。这是代表皇帝去外国传授医术,皇恩浩荡,已经给了各家赏赐,传教士们又先给各家赠了一笔钱,还送了一些外洋番物,很是招摇。虽然有些担忧去那些蛮荒之地不知会遇到什么,一来皇帝派遣,光宗耀祖,二来就像顾大人说的,西洋人可以漂洋过海来我东土,难道我大明子民反而不如他们?说得这几个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这是后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