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大明王朝之蓝海 > 第二十章 长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请到了满意的女医,汤老先生和刘小公子的心情都比刚来时好了许多,晚饭时大家都有说有笑,恰又遇上宋应星过来拜见顾大人,和刘小公子一见如故,两人年岁相当,又都是爱学问的孩子,自然聊得起劲。汤老先生和顾汇海看两个少年交好,也是欣慰。

    顾汇海和汤老先生也聊得很上道。“世伯,可惜你急着回家为令爱治病,不然在我们这留一阵也好。很想请您去看看我们的书院,还想请您给书院讲学呢。记得您之前在广东徐闻创办过贵生书院,为蛮荒之地带去文明开化。”

    “哦,那时我被贬为徐闻县典史。当地人轻生,任气好斗,不知礼仪,一起冲突就打得头破血流,死伤无数。当时的知县熊敏也是临川同乡,我们一起创办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提倡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其后徐闻的风气大改,也出了不少读书种子。办学肯定是一桩好事。就像这次,如果没有汇海你们书院的女医,小女的病还真难说啊。等我有空,我一定过来见识一下。不过我现在主要精力在写戏上面,别的什么还真顾不上。”

    “说起读书种子,跟世伯过来的刘小公子,一看就是少年才子啊,将来前途无量,不愧是探花之子。恭喜世伯喜得贵婿。这吉水啊,风水真好,状元探花进士,出得真不少。”

    “确实,吉水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之说。就是本朝近年,嘉靖八年的状元公罗洪先,精心绘制的《广舆图》,把我大明的山河浓缩在小小的两卷书本上,实在是前人未有之创举。罗状元自幼凡跳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研。被贬后,专心于元人朱思本《舆地图》阙略讹误处的订正增广工作,积十余寒暑,才完成《广舆图》。《舆地图》长广七尺,不便卷舒,罗前辈参照其他地图,以计里画方法将《舆地图》总图、两直隶及十三布政司图缩编,另增绘九边、漕河、四极等图幅,汇总成《广舆图》。我的亲家刘应秋,探花,学问也是没得说。还有万历五年的进士邹元标,张居正在朝时反对他的霸道,后来张居正倒台,被抄家清算,居正倡导的一些利国利民的举措也被废除,他又为居正抱不平。他只是发自内心,为国为民。老夫佩服。不过呢,这几个人都有一个特点,中进士没做几天官,就被罢免回乡成了老百姓了。说起来也就跟老夫相像,看不惯的事,想说就说,不平则鸣,不是做官的料。小婿就跟元标读书,元标和应秋幼时都跟状元公罗洪先在石莲洞学过计里画方,绘制地图呢。要说讲学,我觉得你们请元标或应秋来更好。”

    “那,世伯,能帮我们请元标或应秋先生过来讲学么?我跟邹先生和刘探花都不熟啊。”顾汇海问道。

    “没问题,就冲你帮我请女医这事,我也不能不帮你。还有一事,我觉得你们这个书院办得很好,有心想让小婿也过来见识见识,可否?”

    “没问题。对了,提起这地图的事,我还有样东西请世伯看看。”顾汇海起身,从书架上取出一个大卷轴,缓缓推开,一幅着色淡雅的地图出现眼前。

    “这是画的哪里?”汤老先生问道。

    “世伯,这图叫做坤舆万国全图,把全世界都画在这张图上了。这是工部郎中李之藻和西国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绘制的,底图是利玛窦带过来的,原本这西国人画的图,我大明的情况他们并不了解,所以图也很简略,且大明的位置也在图上很偏的地方,李之藻大人之前就对地图很有研究,他把我大明的图增添了很多细节,还把大明的位置放在了地图中间,这样看起来就顺眼多了。”

    “哦,这真是,全天下都画在这里了么?有意思。”汤老先生叹道。

    “还有这本罗洪先编绘的《广舆图》,我这本是万历七年的版本,罗前辈增补元代朱思本《舆地图》汇成《广舆图》一书,我也有个大胆的想法,世伯你看,这坤舆万国全图虽好,让人眼界大开,但是图幅很大,看起来其实也不大方便的,如果能仿效罗前辈的做法,也把它缩小,分成几个部分,画在一本书上,不是便于携带,更实用么?只是我自己对这些并不太懂,若得刘、邹两位前辈相助,实现梦想就会容易多了。这《广舆图》,最后一版也是二十多年前了,我想把这广舆图和万国全图一起再版一次。”

    “汇海,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如今我大明,还算是盛世。今上前年终于立了太子,封了诸王。这些年也是风调雨顺,虽有些地方有些灾荒,朝廷救济及时,地方士绅也伸出援手,比如贵县的胡士?胡大人,还得了朝廷的嘉奖。但是,有些方面也让人担忧。你看啊,陕甘一带,时有灾荒,流民四起,两直隶京畿之地,这些年来深受矿税之苦……”

    “确实,这个矿税,民间抱怨很多。我一个相处得很好的知己,就是隔壁沈家花园的沈沉沈兄,这一向也是为了矿监税使指着他一处庄子,说是地下有矿,要收税,那内官的性子,他说有就是有,由不得你分辨半句的。沈兄也是为了这事搞得焦头烂额的,说不得就是银子遭罪了。其实皇上要收税充实国库,也是正当的。这几年所谓三大征,平定蒙古人?\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国库银两流水般消耗,当年张居正留下的老底子也吃得差不多了。国初定下的三十税一的税率确实有些低了,何不正经由户部立了法,由官府收了税交到户部,正正经经,现如今派了内官下来收税,收到的税都交到皇家内库。这内官收税名不正言不顺的,地方官和老百姓都不服气。倒是好了那些做矿监税使的内官,一个个赚得吃不了撑得慌,真不知道他们这些人,断子绝孙的,弄那么多钱干什么。”

    “汇海,有些事情,你我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想想,从前我们这些人,因为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就愤而退出官场,其实也是一种自私。有时候,你只有留在那里,尽你的一份责任,才是真的忠君爱国。当今朝廷里,内阁里两个姓沈的,沈一贯和沈鲤,还有朱赓,都是七十来岁的人了,比那早就致仕的申阁老和王阁老都老,保守有余,锐气不足啊。辽东边境,竟从新启用了一个快八十的老将李成梁去驻守,这不是笑话么?难道我大明真的无人到如此地步?想当年,我也是年轻气盛,对历任阁老,像是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都看不惯,认为他们对上献媚皇帝,对下打压百官。现在年纪大了,经过的事情多了,其实他们也不容易。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年轻人,要保有进取心,要有锐气,要有责任心,上不负君王,下不愧百姓。还有就是,不要随便就辞官退休,如果好官都退出来,那不是给坏人腾位置么?国家,民生,还是要靠有担当的好官来负责的。现在啊,我对本朝的王阳明和张居正两位大人非常敬佩,这两位,都是敢担责任,有能力处事,对国家,对君王,对百姓,都有好处。当然,不可避免,他们不可能不得罪一个人,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包括我当年对张居正那也是心存不满的。”

    “世伯的心胸宽广,并不以年轻时的好恶而固持己见,晚辈佩服。世伯现下也不过五十来岁,既然世伯刚才还劝我要努力向上爬,为社稷出力,为何世伯自己不谋求起复呢?”顾汇海问道。

    “这个,其实老夫的兴趣已经不在做官这一处了。说我自私也好,无能也好。而且我觉得我写戏的天分比做官的天分强。有些人,天生就是做官的,比如张居正张大人,我承认我做官做得不如他好,但是要说到写戏,他就绝对不如我多了!汇海,不瞒你说,我倒是真觉得你在做官这方面有些天分,比你做文章的天分强,倒是令弟,振海,画画,唱戏,制墨,都比你强,跟我更合得来。哈哈哈。”

    “世伯说话真是直啊。”顾汇海苦笑道。“对了,现在正事聊完了,我也八卦一下吧。内子也是很喜欢世伯写的戏,尤其喜欢牡丹亭,听说牡丹亭写的是王阁老家的事,杜丽娘是王阁老家故去的二小姐,杜宝就是王阁老本人,是也不是?”

    “汇海啊,这你也信?要真是这样,王家班会首演牡丹亭?想不到你也听信这些流言。呵呵,要说这写戏写书的,也都有些蓝本的,这里像那个人,那里像这个人,你要说杜宝那固执武断的脾气完全没有王阁老的影子,我也不能这么说。只是,王阁老自己都不气,那就由旁人说去吧。实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王阁老这点气量还是有的。”

    “今日索性跟世伯再八卦一下,那弹词玉蜻蜓影射的申时行申阁老可是真的?”

    “那个倒是真的写的申阁老,但那也不叫影射哦,人家连名字都没改,直接指名道姓地说,可也没见申阁老找那写弹词唱弹词的人的麻烦。可见申、王两阁老的气量,那是真不一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