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开局百万兵 > 第222章 御前内阁会议(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往每旬首的内阁会议,基本上是不怎么讨论具体事宜的,一般的政事,都会有内阁率先讨论出处置意见,然后将处置意见附与奏折最后,呈交夏凡裁决,内阁的意见即为夏凡的参考意见,如果不发生意外,夏凡都不会驳斥,会直接打钩,让人盖玺,即表示按照内阁提供的意见办理。

    这套流程有个古称,名为票拟、批红、盖印。

    前者掌握在内阁手里,后两者在夏凡手里,有时候也会让身边内臣和侍从室侍从代理。

    全套流程走下来,是最具有法律效应的。

    只有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或者说没有先例的事情时,才会拿到御前内阁会议上来讨论。

    就好比推举阁臣、提高某职位的政治待遇之类的重大事项,又好比推广中小学这样的开先河的事儿。

    只有这些,才需要大家聚一起面对面商量着办。

    不过相比较于之前讨论的那两项,是否开办中小学,只能算是一件“小事”。

    中小学早晚都是要办的,大佬们纠结的问题是何时办。

    “朝廷财政有限,军费、基建和科研,犹如三座大山压在户部头上,我们已经在寅吃卯粮,不能在这个时候再给我们加一座普教山。”户部尚书林教先第一个跳出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也没有”的架势,“除非礼部能自行解决教育资金,或者,朝廷能找到新的开源项目。”

    观点表达完毕,林教先老神在在的坐回椅子上,成功将自己置身事外。

    这种事就别再问我了,没钱免谈,有钱一切好说。

    嗯,就是这样。

    好在,大家都对户部的吝啬嘴脸习惯了,也不觉得惊讶。

    不过,林教先的话所带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几乎一下子把尚未开始的话题给堵死了。

    说实话,在场众人中,只有首辅刘满、工部尚书欧林和礼部尚书张明是明确支持现在就开办中小学,其他人,都是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反正自己人家的孩子还要两三年才会考虑入学问题,不急。

    当然,如果现在能办成,他们也不反对。

    毕竟,教育说死了都是利国利民的善政,但凡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应该明白,推广教育势在必行。

    而且,大夏和历史上的各朝各代不同,大夏没有一个绝对占多数的主体民族,或者说主民族的优势并没有传统诸夏那么明显,有着九成以上的优势,大夏现在是一个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多民族移民国家,且未来这一现象必然更加严峻,正因为如此,夏凡和内阁诸公、都督府诸将才竭力压制着扩张的欲望,稳扎稳打,甚至可以说保守了!

    不解决民族问题,不把各种乱七八糟的民族同化掉,大夏的基本盘就一日不得安稳,朝廷的精力就必须将大部分放在国内。

    如果盲目扩张,原时空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就是榜样!

    到时候每支军队配备的翻译官比军官还多,就太搞笑了!

    想想历史上发生的比小说还传奇的故事,就好比奥匈帝国,有一次,一群奥匈骑兵长途跋涉后买了一些酒犒劳自己,步兵因为速度慢,来的迟了,酒卖完了,然后理所当然的就去找骑兵化缘,结果被拒……结果悲剧……因为一点酒而导致两只军队数千人混战,几千人死亡。

    这是何等的荒唐!

    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两只军队的民族成分不同,正好他们之间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那一点酒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说起民族矛盾,就必须要提塞尔维亚青年和奥匈帝国皇储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说到他们之间的故事,又想起了欧战……

    好吧,扯远了。

    总之,大夏如果不想闹笑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这个必须作为基本国策,需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

    什么时候在这上面取得成果,什么时侯大夏的威武雄师就可以全面出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只能玩一些渗透蚕食,不爽快!

    大夏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全国各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改汉名,就是迄今为止大夏朝廷使用过的最激烈的手段。

    除此之外——

    逐渐淡化宝嘉语和顿奇语在官方文件中的作用,直到日后彻底取消两种通行于在正式场合的使用权,一直在暗中引导民众平时尽量多说汉话,营造一种说汉话就是高大上,说其他语言就是土老鳖的社会氛围;

    在报纸上大肆刊载诸夏名人传和以诸夏文化背景的小说,潜移默化的加强各族人民对诸夏的印象,影响他们的思维,再辅以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牛比到没朋友的军事实力,直至他们对诸夏文化产生崇拜和倾慕,从而心向往之,产生诸如“恨不能生而为夏人”、“谁敢说他们不是夏人就跟谁急”、“夏国的月亮就是圆”、“夏国的一切都代表着当今世界文明的最前沿”等等之类的想法;

    而在报纸颁行之前,夜校扫盲班已先一步对其他族裔开放,教导他们学汉字,说汉话,这样就可以看懂报纸和夏国书刊、公告,可以在官面场合说汉话,嗯,倍有面子,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就职和升职空间,甚至可以加入伟大的大夏体制当中来,为大夏的建设添砖加瓦……

    等等。

    以上都是大夏朝廷在不遗余力推行的政策。

    其中自然少不了夏凡的英明指导。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太慢了。

    众臣继续争论,夏凡则在沉思。

    夜校扫盲班针对的是成人,成人的思想很难改变,效果肯定不如针对少年儿童的中小学,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但钱从哪里来?

    还有,让外族人先自己人两三年入学,等于让别人先起跑,两三年的差距,到底能占有多大优势,夏凡不知道,也做不出准确判断,也因此,他迟疑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