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九囿山海图 > 第二十五章 镇远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自从九州结界形成以后,这人间界中虽然很少再见大魔大怪作乱,但是九州之内各个部族之间却是摩擦不断,朝代也是几经更迭。到了近世,所知有四大部落,北方匈奴,西方戎狄,南方蛮夷,中原华夏氏族,各大部落之间为了王权,仍战争不止。后来李渊统一九州,建立大唐王朝,定都洛阳,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部族混战局面。

    相传道祖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所以大唐王朝自建国始,奉老子为先祖,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李姓是为国姓。并花重金举全国之力,在道祖之乡真源郡建设无上道德宫八百余顷,并将祖宗灵位供奉在道德宫之中,又将道教奉为国教。一时之间,修道之风,在整个华夏盛行。而真源郡由此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契机,逐渐由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人口达几十万的大郡,每年的祭祖大典,更是热闹非凡。

    据传李渊当时能够一统华夏九州,得益于两个人的辅佐,其一,龙虎山张道陵,张天师。其二,武当山张三丰,张真人。奉老子为先祖,也是两人建言,为的是对外宣扬皇权天授,以便能够更好的凝聚九州黎民。建国后,李渊封张道陵为护国大将军,统领军务。封张三丰为国相,统领政务。张道陵与张三丰实为忘年之交。

    后张道陵辞而不受,挂印仙去,并将护国将军之位传于大弟子谭镇远,将龙虎山托付于好友四大天师排行第二的太极左宫仙翁葛仙翁葛玄,其离别信中,有意将龙虎山和武当派合并,以便博采众长,外可协力压制九州外的邪魔,内可匡扶国道。此举虽然受到了龙虎山各大弟子的强烈反对,怎奈师命难违,最后两教在张三丰和葛玄葛天师的努力推行下,和而为一,是为天道教。张道陵成为上千年来,最后一位羽化登仙的仙人。

    张道陵座下有五大弟子,大弟子谭镇远,精通剑法,正一真法修为最高,其妻乃是张道陵之女,谭镇远的小师妹张箬婷。两人大婚之时,张道陵将三五斩邪雌雄剑,一雌一雄,分别赠给两人。张道陵仙去后,谭镇远为护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军务。二弟子雷风,心思缜密,为人果敢,道法天成,却又时而玩世不恭,乃授其阳平治都功印,统领王城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共十二卫禁卫军。三弟子王长宗,精通天文之学,黄老之术,授其量天尺,被王朝封为镇西大将军,统领龙甲军,镇守九州结界西方。四弟子赵升,擅长符篆及驱鬼之术,授以正一盟威符?,并将平顶冠、八卦衣、方裙、朱履传给了赵升。赵升是为平北大将军,统领虎贲军,镇守北方,防止北方邪魔踏入九州结界。

    四大军区,张道陵座下弟子占其三,只有东方海外,水师提督一职,由张三丰的五弟子音思颂统领。曾经的龙虎山受皇上恩宠和器重可见一斑。

    后来,由于九州结界愈发的不稳定,而且洛阳龙气大有枯竭之意,张三丰乃辞去相位,并将朝中事物交与大弟子邱元清,然后踏遍九州内外,寻找破解之法。

    张三丰离开之时,大唐王朝已立五世,新任国君乃是刚刚登基不久的大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天生聪慧,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张三丰辞别之时,李隆基带领朝堂百官走出洛阳百里,为张三丰洒泪送别。

    李隆基自登基始,谨遵先祖遗训,扶持道教,励精图治,任用贤才,整顿军纪,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推广胡服,将整个华夏治理的有条不紊,九州黎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繁荣一时达到顶峰,被称为开元盛世。李隆基由是被尊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是为唐明皇。

    终于有一天,张三丰归来,而此时,玄宗登基已十几年矣。是年,张三丰建议玄宗李隆基,将都城迁往荆州之南,南昆仑之地增城。然后成立两局一司。即后来的锻造局,织造局和按察司。

    谭镇远留在东都洛阳,总领中原军务,为了安抚谭镇远,张三丰将按察司指挥使一职也交与了谭镇远。

    龙虎山二弟子雷风听闻,不愿南去,乃辞去王城十二卫禁卫军都督一职,与大师兄谭镇远留在洛阳。

    第二年,张三丰在南方成立天工别馆。天工别馆总共有三项课程,其一,锻造工艺,由锻造局欧冶子领衔。其二,织造工艺,由织造局墨翟领衔。其三,丹鼎符篆之学,由张三丰座下大弟子邱元清和四大天师排行第二的太极左宫仙翁葛仙翁葛玄领衔。

    天工别馆每三年招收一次新弟子,不论出身,不分贫富,只要资质尚好,一律接收。

    天工别馆每三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然后根据弟子资质和天赋,分配到锻造局,或者织造局,或者按查司,或者各大军区。

    另有一部分被编制成南都的王城近卫军之中,最后演变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军,镇守南都,由邱元清统领,那些曾经的雷风的部下,也因各种原因被降级或者分配到了各个偏远的军区,一时之间,王城守卫大权落到了邱元清的手中。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谭镇远从都城洛阳搬到真源郡也整整二十个年头。

    当时由于谭镇远与洛阳异姓王杨国忠有隙,又常为洛阳军务所缠绕,不便于自己行事。所以当年以守卫皇陵为借口,辞了中原军务,搬离了洛阳。

    谭镇远只带领了几千亲卫,一些不愿并入天道教的龙虎山的原班弟子,还有从王城十二卫中选拔的按察司的成员,从洛阳搬到了真源郡,名义上是守卫皇陵,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是当年师父还未羽化时曾经嘱咐过的,看来师父对张三丰也并不是完全放心。

    大智若愚,不知变通!这是师父离别时曾评论张三丰的八个字!说张三丰能够成功靠的就是这八个字,但是有一天如果失败了,可能也是因为这八个字!

    可能是为了清净,也可能是为了掩人耳目,谭镇远搬到真源郡的第一年就一手创办了镇远镖局。

    镇远镖局成立于太历三一二一一年,华夏历七百二十年,据传,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异常的火爆,平均每天一个镖车队伍出发,只是后来,渐渐的,出镖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一两趟镖左右,又多是没有油水的生活物资。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镇远镖局依然屹立在那儿,镇远镖局的大旗依旧在门前飘荡。有些人猜测镇远镖局家底厚,现在是在吃老本,外表风光,其实内里说不定哪一天就倒下了。又有人猜测,镇远镖局肯定干着不为人知的买卖,靠不义之财维持。

    只有少部分江湖中人知道他的后台。

    每逢三乡五里,谁谁谁出去做生意被劫了,众人的目光齐刷刷都盯向了镇远镖局。故事编的神乎其神,镇远镖局怎么打着押镖的幌子,怎样劫一票换一个地方的。要不然哪能养起那么多人。一时之间,曾经无限风光的镇远镖局倒成了众矢之的。

    镇远镖局总镖头谭镇远听说此事后,开始私下让下面的镖师每三天左右出一趟镖,然后每次都大张旗鼓的从镇远镖局大门出发,然后在真源郡外围转一圈再回来。箱子里面究竟装的什么,无从知晓,只是自此之后,流言蜚语渐渐少了,人们都以为镇远镖局又兴旺了起来。

    倒无一个人去深究背后的秘密,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渐渐的移到了其他事情之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