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汉时明月何时归 > 第二十六章 只愿年年可在中秋这日有团圆

第二十六章 只愿年年可在中秋这日有团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六章只愿年年可在中秋这日有团圆

    其实归家许久来,刘荨所爱还是站于田间,只需等风吹过,便可听见风吹麦浪之声。

    今年麦子长势喜人,年岁近了八月,这茬是春小麦,金黄一片,俱都压下了沉甸甸的头,该是可收不少粮食。

    还记得小时,刘荨便一人躺在麦田中,一呆便是一天,就为听这单调之声,云淡风轻,‘沙沙沙……’还有风呼呼的声音,好似无尽回旋曲,听不厌,那感觉真好。

    被人瞧见了,也不需言语,只只做自的事情,所以世人皆知刘荨之脾性,直言她性格怪异,再加上刘荨又有点生性凉薄,总是做些人所不解之事,不为人所亲近,如此时常就只一人,倒是活得太单调了。

    最初,刘荨所想其实很简单,大概是思乡,亦许是思亲,可惜来来去去,在麦田间睡了,又醒了,结果还是在大汉,故乡是回不去了。

    刘荨于现世时之身份,乃是符合丝之称的,也混的不好,租住于一间小房间里,每日为生计奔波,直到意外发生,将他送到汉代来,他都只是一个奔波的蚁族。

    家里穷困,父母早逝,亲人稀少,为叔父所养,迅不欲相欠太多,高考故意不就,便不再就学,随波逐流去工作,然不会那趋炎附势,只会处处碰壁,到头来其实朋友也没几个。

    读书时是个好学生,可成绩即使优秀,但不喜言笑之性格,继而最终留下来的青葱记忆里,少了许多色彩,那些都是刘荨自己之选择。

    亲情之缺乏,友情之淡薄,爱情之远望,若是这样那人都未曾养成凉薄之心,那定是乐观之人,可刘荨可不是那般,生性薄凉,如此之人,有怎会得到快乐呢?

    …………

    ……

    “叮铃铃……”忽的,一只小铃铛之声响彻耳边,把回忆中的刘荨拉回了现实。

    “刘荨,此小铃铛是为何物,为何你一直放在腰间?”坐于身旁之扈月,将那小铃铛提在手中,边摇晃边道。

    此时,听扈月之言语,她才记起她二人正坐于田坎之上,身下乃是一片绿草,背还可靠一小树乘凉,二人今日乃是来检测麦子,该是要收了,然也怕鸟雀啃食,便要多驱赶些。

    只因做了几个稻草人置于田间都不管用,非要人力才行,赶鸟赶累了便坐下休息,而刘荨竟似重回旧地,思绪竟又飘远了去,而适才才被扈月叫醒。

    刘荨回神听之,扈月已将她放于腰间小袋中铃铛拿去玩耍,只记起其中往事来道,略怀念的道“噢,这乃是阿娘送于我的,小时顽皮,看不见却时常一人跑去玩,也常走丢,阿娘寻我不得,便在我腰间放这小铃铛,只听到玲响,便好寻我了。”

    扈月点点头,只盯着手中小铃铛,“叮铃铃……”其音清脆,绵延入耳,让人心静神明,仿佛告诉自己身处何处之感,真神奇,与刘荨一道时,总感觉不到她看不见东西,只每次要想很久,才记起,啊她看不见,倒是想不到她是如何做到如今地步……

    “刘荨,可愿与我说说你小时之往事?”扈月似也被渲染了气氛,不似平时之顽皮,只轻声道。

    “往事?其实我并无甚往事,只因我所见的世界与你们不同,许多事皆不愿记之,你问我往事,我却不知从何说起了。”刘荨回道。

    “这样吗,那你看见之世界是如何的?”扈月说道?

    她所见之世界啊,刘荨想到,该如何说?前世,她看过五彩缤纷之世界,也曾用那黑色眼睛追逐光明五彩斑斓之世界。

    而现世,她除了白天会感觉到一些光感,所见全部漆黑,除了听到后在脑海中形成的世界,大多都是她幻想中之世界。

    睹物思人,这事向来对世人如此,唐李白独爱明月,诵月诗何其多也,听风雷变换,看潮起月升,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人不经感慨当时所见,能看见原是多么好?

    “我所见大概比你要精彩些,远思大海,月色之下,潮起潮落,便可见有鲛人在那落泪,遥想远山,山下树林阴翳,山顶雪落盖顶,间有狼嚎,雪兔奔走,寒风凛冽,烈阳之下,该是有涓涓雪水汇入江河,再归海中。你说精不精彩,可当不再想,所见不若眼前一片漆黑罢了,也无那星辰,只真正一片未有尽头之黑色。”刘荨似在感慨的道。

    扈月将头轻靠在刘荨肩膀上,“真羡慕你可所见如此神奇之事物,虽眼中只漆黑一片,然所见却是世间最美,你可知道,其实我羡慕你,我哪都未曾去过,所见不过三五百里间风土人情,所想也只世间常物,总该羡慕你的。”

    刘荨只轻点头,空洞双眼望向远山,只笑了笑,“或许吧,天关一扇门,自会开一扇窗才走,世间万物,即以发生,则必有其理由,羡慕其实也不必,只你所经历不同而已。一铃铛所听便是一道门,听了便能看见另一世界之美好,如此你我各自所见,各自拥有,其实又何必羡慕呢!”

    扈月轻轻一笑,自默许她说的有理,一阵风吹来,搅动佳人头上几千青丝摇曳,如此凌乱美下,煞是好看,她将那铃铛放在刘荨手中,再缓缓帮她合上,“将它收好,可别将那么美好的记忆丢走了。”

    刘荨点头,体会到了身边佳人之心,笑了笑只将那铃铛收好,“美好之记忆存在脑中自不会丢失,不管是所遇走卒贩夫,还是身边所牵念之人,只若有心,自然不会丢失。”

    …………

    ……

    今日乃是农历八月十五,夜似静谧,而旷野四下虫儿声起,一轮明月挂空中,星辰闪闪点旁边,一点微光伴月盘,冷月寒光落地来。

    若是前世,该是要去街上买个月饼来尝尝了,刘荨最喜豆沙月饼,香甜可口,一生所爱便只是那口。

    坐于走廊之木板上,靠一栏杆,手边一小盒装了些许小饼,再将一小瓶酒饮着,自做的月饼,还是那味道,小麦酒清冽回甘,如此该是中秋之气氛,可惜汉时并无中秋一说,而七夕之节早已过了。

    而此时一人坐于院中,一人过着自己所知晓之节日,该是如何之寂静。

    “荨儿,怎地还不去睡,都亥时(晚二十一到二十三点)了。今日大家一道收了如此多麦子,大家都累了,个个酣睡,你却也不睡觉,在这饮酒吃点心。”刘母杨氏从房中走出,便看见刘荨一人呆坐在那,关心的过来说道。

    刘荨听是阿娘来,腾了点位置,示意她坐下,不说话,只将那月饼递于她尝尝。

    “还是去年那味道,这点心很好吃呢,只又是八月十五,你这丫头,今日该有何特殊意味?”杨氏在刘荨旁边坐下,将那月饼接过,便品尝着道。

    刘荨笑了笑,轻饮一口酒,“阿娘可见空中那月多圆,一年到头,该是今日最圆也,过了今日,它便该阙去了……”然后她轻靠在了杨氏怀里。

    又似在回忆往昔些许事,轻声道,“阿娘,多年来您为何不再嫁人,父亲并不曾娶阿娘,也不记得阿娘与我,只您一人含辛茹苦拉扯我长大,阿娘不觉累吗?为我一盲女,所做这些却不值当。”

    杨氏并不生气女儿所说,只很宠腻的用手理着女儿头发,“阿娘养育子女,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你父亲虽并不认我俩,但终究她是你父亲,我不欲嫁人,只我怕若我再有孩子,便再无心只疼你一人,父母之爱,总是护犊的,且你并不差,能做到今日之地步,阿娘看在眼里,心里欣慰,你说值当不值当?”

    刘荨摇摇头,轻笑,“其实挺不值当的,一人为另一人付出所有,那人该得不到太多,可那人该有自己之人生呀,如此怎能值当也……”

    杨氏轻轻抱着刘荨,只道“你未曾成为一位母亲,若是你有朝一日做了母亲,便不会如此想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如何不对,我只是希望你日后莫如我一般就好了。”

    刘荨轻点头,如此该是哪个时代之父母都似这般,燃烧自己只为下一代之光明,可若是下一代不成才该如何呢?

    人世间总有事与愿违之事,万物竞相生长,有成才之林,亦会有高低矮木,一场豪赌,最终所得只是聚少离多,亲情渐远去,子欲养而亲不待。

    “阿娘可喜明月?你看她多圆,好似一块玉盘。团团圆圆的,就像一家在一起一般。”知晓杨氏心意,刘荨也不再接下话语,只指着天上那轮圆月轻道。

    “荨儿,阿娘喜欢这月,因你便像她一般,乃是我最珍贵之宝物,只我们现在也是团圆在一起了,如此该是很好的恩赐了。”杨氏道。

    刘荨点头,只有感而发,不经轻轻吟唱一曲与阿娘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夜已静谧,明月也会东隐去,渐而复起阙去,但不管身处何方,到中秋这日,只愿年年可在中秋这日有团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