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顾鼎臣 > 第103章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撷冈说:“张璁只是个二甲七十二名进士,照例进不了翰林院,当不上庶吉士。但是嘉靖因为张璁在大礼仪斗争中立了大功,便破格任命他为翰林院学士,而且进入了内阁,这中间的内幕我知道。自从高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推行内阁制以来,历任内阁首辅正人君子不多,专横跋扈的小人不少,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相互倾轧。

    明朝历代皇帝就是利用内阁成员之间的内斗、内耗、相互掣肘,达到牵扯和控制内阁的目的,这样可以毫不费劲地把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嘉靖虽然年青,但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经过这次大礼仪斗争,他明白一条真理:只有权谋加铁腕才能征服那些不怕死的权臣和言官。为了不让内阁首辅独揽大权,以至于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必须找一些可以任由他操纵、牵线的木偶进入内阁当首辅,而张璁这个奸佞小人正是他物色好的第一个木偶。

    我看嘉靖以后还会不断地物色容易操纵的木偶,以嘉靖的个性,内阁成员和首辅不可能长期不换,肯定会像走马灯似的撤换。”

    文昌君说:“二弟说得对,嘉靖要的就是像张璁那样的木偶进内阁。明朝祖制规定,进入内阁必须是翰林院学士,做过庶吉士;还要有多数朝臣联名举荐,再由内阁审定,上报皇帝批准,经过这样三道程序才能入阁,内阁首辅通常也要走以上程序。但是皇帝有权亲自下旨让某人进内阁,这叫做‘中旨’,也就是不经过这三道程序,直接由皇帝任免内阁成员及首辅。

    但是像这样不走程序的内阁成员及首辅会遭到朝臣的鄙视和唾骂,所以有骨气的官员宁可不进内阁,不当首辅,也不愿意走‘中旨’这条路子。张璁没有进过翰林院,当过庶吉士,更没有人推荐他,嘉靖只得下‘中旨’让张璁进内阁。

    但是出乎嘉靖意料的是,任命张璁的“中旨”刚一下达,弹劾张璁的奏折铺天盖地落到他的头上。幸好内阁首辅杨一清看了张璁写的大礼仪奏折十分赏识,认为张璁小有才华,因此出手鼎力相助,张璁总算勉强挤进了内阁。”

    顾鼎臣说:“平心而论张璁也算不上是个坏人,只不过是个善于投机取巧的小人。他靠皇上的‘中旨’和杨一清的帮助,越级进入内阁后,遭到群臣唾骂,谩骂他的奏折足可以把他淹没了,张璁已经成了人人讨伐、人人共诛的奸佞小人。不过凭他在大礼仪斗争中的功劳,嘉靖想让他进入内阁也不为过。

    杨一清是久经考验的官场高人,二十年前是张永出手帮助了他,从此他平步青云,进入内阁,杨廷和致仕后,他便当上了内阁首辅。二十年后杨一清出手帮助张璁,也让张璁平步青云,进入内阁。

    内阁向来是个是非之地,相互争斗的战场,我看张璁的野心很大,他的目标是想当内阁首辅,看来杨一清的一生功名利禄和卿卿性命必将毁在张璁的手中。”

    顾履方说:“父亲大人心地善良,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已经是三朝元老了,至今还在詹事府和翰林院任职。我看张璁完全是一个投机倒把的商人,当初就不应该帮他搜集整理资料,助他写成那篇大礼仪奏折。这种奸佞小人一旦得志便猖狂,他纯粹是靠拍马屁进的内阁。”

    顾鼎臣说:“此中世事我不能与时沉浮,株守此官已经十几载,人皆为之鸣不平,而我则处之泰然,略不以为意。若以此为谋利禄名誉之资,便非好人。我进不进内阁不重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就是要用朝廷赋予的权力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决不能以权谋私,更不能徇私枉法。”

    文昌君和顾撷冈齐声称赞道:“义父和王守仁一样,向来清正廉洁,为人谦和,做官处世讲究伦理道德,中庸之道。义父做的是京官,王伯父却一直受排挤,大部分时间做的是地方官员;义父走的是清明廉洁之道,王伯父走的是圣贤哲人之路,都是令人敬佩的清官、好官。”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