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鸡叫凤鸣 > 第八十八章 畅想未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乡村夜晚格外寂静。山下那两栋安置楼里传出的狗叫声,我们这儿都能隐隐约约地听得见。

    我和鑫药陪着舅舅和郑董一边喝一边聊,不知不觉都晚上十一点多了,大家仍聊得热火朝天。

    一桌人,数舅舅能说。十几年了,舅舅一个人坚守在这个村子里,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时候他总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现在总算熬出了头,身边有郑董,舅妈,婶子,艾静和云鹏,他们每天晚上都是舅舅滔滔不绝的听众。

    “鑫药,明天就不用领着孩子们去城里游玩了。我们的沙盘已经制作完成,明天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来摆放我们这个村子的未来。”舅舅开始安排明天的工作任务。

    鑫药呆望着舅舅,似乎没明白舅舅在说什么。

    舅舅看出鑫药走神了,问:“鑫药,你有心事儿?“

    “舅,郑叔,我一直在想你们研发袖珍农机的这些办法好是好,可…?一般机械化设备种田都是在广袤无垠的平原上使用,这样才能发挥机械化的最大作用。您的村子和我们学校附近的村子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坡地,使用现代化设备,会不会有牛鼎烹鸡之嫌?“

    鑫药的顾虑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机械化本来就适合在广袤无垠的平原上使用,小小的坡耕地使用现代化的种田设备,肯定入不敷出,太不划算。

    郑董回答鑫药的顾虑:“鑫药,知道咱们国家有多少坡耕面积吗?整整三点五九亿亩。占全国的耕地面积将近五分之一。如何利用好这五分之一的土地?国家也是下了大力气的。据有关专家测算,五十多年来,全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高达5000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其中绝大部分为坡耕地。一百万亩要少生产多少粮食?“

    我和鑫药等待郑董给我们解答疑虑,郑董所问非所答地说了一通,又把问题抛给了我们。一百万亩能生产出多少粮食?我们哪儿能知道这么复杂的问题?

    舅舅替我和鑫药回答了郑董的问题:“以小麦为例,坡地亩产约在100公斤左右。每年一百万亩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就会少生产一亿公斤的小麦。那么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夏焱,你来说说。“

    舅舅在考我,我虽对农业不感兴趣,但水土流失的原因还是知道一点的。那就是毁林开垦造成的。所以国家极力提倡退耕还林。

    我自负地说:“我觉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是毁林开垦造成的。”

    舅舅对我的回答不置可否。

    郑董开导我:“夏焱,你好好想想,就拿你们村子为例,在你的记忆中,你们村子的水土流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郑董的问题一时间让我哑口无言。什么时候开始的水土流失我怎么知道?我从不操心这些问题。

    自从我家搬到了延庆,有段时间我几乎把这个村子都忘记了。要不是舅舅一直坚守在村子里,我或许跟王丽娟一样,这辈子也不会回到这个村子里,什么时候水土流失?我哪儿知道?

    “换个问法。”舅舅说,“夏焱,你和你爸妈搬到延庆之前,咱们村子有没有过水土流失的现象?”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发生过此类事情。我回答:“好像没有。”

    “那么,咱们村子的水土流失跟毁林开垦有没有关系?”舅舅接着问。

    “我觉得没有。”我说,“咱们村子的水土流失跟这些年村民都进城打工,土地闲置有关。”

    “那你刚才为什么回答说跟毁林开垦有关呢?”舅舅对我几乎到了逼问的状态。

    我无言以对,我不知道舅舅和郑董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毁林开垦是我从电视、手机、报纸和杂志上看到的,又你是我瞎编的,他们干嘛非要对我咄咄逼人?

    “夏焱,看待事物不要人云亦云。电视上的毁林开垦到底说的是哪儿,我不清楚。但咱们村不是因为毁林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咱们这个村子从前是一片森林吗?不是。就咱们村子而言,就算从前是一片森林,要退耕还林,还了吗?有谁在村子里主动栽种过一棵树木?“

    我有点明白了,舅舅和郑董是以点看面,认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大部分原因,是跟土地闲置无人耕种有关。这也太偏激了,不能因为手上长了一个瘊子就认为全身长满了瘊子。

    我想反驳舅舅和郑董,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

    鑫药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我想鑫药的想法或许跟我一致。咦?鑫药的问题,舅舅和郑董到现在还没有回答,他们不会是答不上来,故意避重就轻吧?

    我狡黠地问:“舅,郑叔,发明了袖珍农机,种田就能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吗?”

    ”防止水土流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坡地改梯田。绿油油的梯田不仅防止水土流失,还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并且还能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及给粮食增产提供可靠的保障。“郑董说。

    舅舅接着郑董的话茬说:“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坡地改梯田倘若仍是像当年山西大寨那样,靠村民们肩挑背扛,徒手作业,使用的工具都是铁锹和锄头这些原始工具,村民们肯定不会费这个劲儿。所以我们要发明袖珍农机。再研发出少量几台袖珍挖掘机和推土机,成为村子坡地改梯田的主要设备。等咱们村子的坡地都改成梯田,望田公司摸索到了好的经验,再拉着这些设备去贵州,将杨文洁家乡的坡地也改成梯田。“

    舅舅和郑董的回答令我很不满意,我问的是他们自己研发的袖珍松土机、播种机和收割机对水土流失的作用,舅舅怎么又把挖掘机和推土机给整出来了。

    “还是回到夏焱刚才的提问。”郑董说,“等村子里的坡地改造成梯田了,袖珍松土机、播种机和收割机就都能派上用场了。到那个时候,农民种田实现了现代化,坐在驾驶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轻轻松松地就把庄稼种了,谁还愿意去城里打工?土地都种上了庄稼,水土还怎么流失?”

    “电视上不是一直都在说退耕还林吗?”我把电视上的言论搬出来,以此压倒舅舅和郑董的主观臆断。电视上的话能是假的吗?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主要是指西北防沙地带,鑫药他们贵州和咱们北京周边不属于退耕还林的范畴。坡地真要是不耕种粮食,水土流失是相当严重的。也不能埋怨农民不种地,种田的确是劳动强度大,又不赚钱。你能说村民个个都是鼠目寸光吗?在利益面前,谁都有自己的一本小账。进城打工要是还不如在家种田,谁还愿出去打工?现在是开放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自由。国家政府也没有权利逼迫农民坚守在村子里过穷日子。“

    “舅,郑叔,你们说农民不种田,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鑫药痴痴地问。

    舅舅回答:“农民不种田,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5000万亩的水土流失,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是,我们国家有东北的北大仓,有新疆的粮食基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年从国外进口的粮食年年递增。去年累计进口了一点三亿吨粮食。其中大豆9600万吨,其他谷物4000万吨。较前年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十三点九。倘若农民依然不愿意回乡务农,水土流失仍要继续,国家进口的粮食仍要递增。我们不反对国家进口粮食,那是负责国际贸易有关部门操心的事。我们只是希望,水土流失的节奏稍微放缓一些,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良田耕地。目前以我们公司的实力也只能逐步帮助极少数一部分偏远山区的农民。但这是一种模式,倘若有更多的人加入,成立更多像我们“望田”这类的公司,那么劳作在三点五九亿亩坡耕地上的农民就会减轻劳动强度并且迅速脱贫致富,偏远山区的农民日子也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是那句话,国家出大力,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出小力,一定能让偏远山区……。“

    舅舅仍在滔滔不绝,我的思想又走神了:我对农业知之甚少,但偏远山区的农民不愿意种庄稼是摆在每个人眼前的事实。

    尽管国家取消了田赋,每年还要拿出财政的百分之十几帮扶偏远山区的农民搞生产,但仍然留不住农民向往城市的那颗火热的心。

    农民遭受城里人的歧视不是一年两年了,农民向往城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农民的生活就无法跟城市居民相比。

    改革开放后,国家不强迫农民必须留在农村种地,给了农民自由,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权的自由。

    农民自由了,进城打工,为城市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可城市的面积毕竟有限,这些农民早晚还要回到村子里,能留在城市的精英寥寥无几。即使都能留下,干什么呀?

    到时候,农村的土地都荒着,农民都住在城里扎堆儿打麻将?有可能吗?城市的下岗工人还在那儿闲着呢?单靠送快递和送外卖解决剩余劳动力,只能是杯水车薪。

    郑董接着说:“假如这些想法能够顺利实施,不单单解决了偏远山区农民的种田问题,一大批下岗失业的工人都会有活儿干。这些袖珍农机,一旦研制成功,居住在那三点五九亿亩坡耕地上的农民就有了省力的农具,三点五九亿亩,那将是多大的一个市场?现在各类落伍的小汽车滞销,他们完全有能力转产袖珍农机。那么,就会有大批的失业工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为了这件事,我宁可倾家荡产,也要坚持做下去。“

    我不想给舅舅和郑董泼凉水,但有些问题之前提出来总比马后炮要强的多。

    我对郑董说:“郑叔,您的这个设想好是好,可您有没有算过一笔账,粮食贵还是燃油贵?花五块钱买汽油去种价值三块钱的粮食?到头来还是不赚钱,甚至赔钱。怎么能够吸引农民回乡种田?“

    “夏焱这个问题提的好。”舅舅说,“目前一些人对燃油纯属娱乐消耗。每年的旅游黄金周,那些拥堵滞留犹如长龙般的车队,要消耗多少燃油?他们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无非是各个景点的票房增收和带动了景点附近的餐饮业,完全是消耗,看不见任何产品。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利可图?我不明白,现实就是这样。旅游者也很奇怪,他们对花钱享受堵车似乎特别情有独钟。这个咱们暂且不提,我们不会去和那些名义上去旅游实际上去耗油的人抢燃油,我们生产的农机尽可量地利用太阳能的能源。因为农机不需要有多高的时速,多高的性能,它只要能把地耕好,把种子撒好,把庄稼收割好,能让农民感觉到干活不累就行。至于你刚才说的粮食不值钱,这倒也是事实。粮贱伤农,也是农民不愿种田的一个原因。“

    “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郑董兴奋地说,“将来我们公司旗下的农民种粮全部绿色食品。因为很多高原的坡耕地土质特别好,从不受污染。对了,夏焱,你这一提醒让我们又想到了一条,将来我们公司的学员不能只具备前面所说的维修设备、设计房屋、给农民传授中医的养生知识这三种技能,他们还应该学习让农作物优质优产的技能。他们要按照公司的要求指导农民种粮食,农民种出的粮食全部由我们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夏焱,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绝密的配方,我们要用偏远山区的农民生产出的粮食制作出一种既能长寿又能使人容颜不老的食品。刚才鑫药还说,我和你舅舅都显得年轻,我们现在就每天食用这种食品。常吃,它既能补充人体的气血又能打通人体的经络。这秘方是你舅舅无意中得到的。“

    “舅,郑叔,真的有这么邪乎?到底是什么配方?”我煞有介事地询问。

    舅舅冲我诡秘地一笑:“保密。说出来别人会抄袭和剽窃的。当年我写小说被人抄袭和剽窃,知道后无处伸冤,只能自认倒霉。现在想想那些小说即使被人剽窃也无所谓,他们还能从中挣到几个钱?小说毕竟是用手写出来或用键盘打出来的一些文字,值钱还能值到哪儿去?但这个配方就不同了,它能使部分偏远山区的农民富裕起来。这个秘方一旦泄露,将会使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争相生产暴敛财富,反而让农民得不到实惠。我的这个配方只跟二建东,你舅妈,你婶子三个人说过。“

    郑董看出我狐疑的神情,对我说:“夏焱,我们有没有胡说,你看看我和你舅舅现在的精神状态就明白了。我和你舅舅之前是什么样?你都见过。我们现在又是什么样?”

    不得不承认舅舅和郑董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色红润,精神抖擞。

    我饶有兴致地问:“舅,您刚才的金刚指,是不是也跟您的绝密配方有关?”

    舅舅坦然承认:“绝对有关。夏焱,一会儿,让你舅妈给你和鑫药一人盛一碗,先品一品味道。看看好不好吃?不过这种食品必须坚持服用才见成效。”

    我对舅舅的绝密配方仍是半信半疑。我承认舅舅是个天才,可天才也只能在某一个领域显示出超人的智慧,不可能像舅舅这样无所不能,什么都会吧?

    舅舅玩音乐,写小说,搞农具革新,哪一样都干得有声有色,但哪一样都没有成功。

    解释一下,我眼中的成功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挣到钱。忙乎了大半辈子一事无成,现在又迷恋上了房屋设计,迷恋上房屋设计还不说,又冒出了研制出能使人长寿且容颜不老的美味食品?

    如此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然还有人信他?郑董要用自己全部的家当,整整三十五个亿来支持舅舅的事业。还信誓旦旦地说即使赔个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崽卖爷田心不疼,那些钱是郑董的爸爸和岳父南下广州浙江北上俄罗斯拼着命挣下的,他们在阴间要是知道郑董如此不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该有多伤心?

    我必须对舅舅的绝密配方刨根问底一番,不然晚上回去肯定失眠。

    我问:“舅,我特别想知道,您是怎么发明的这个绝密配方?“

    “不是你舅舅发明的,是老天爷送给他的。”郑董再一次故弄玄虚。

    我打了个寒颤,今天中午在交道口南的餐馆里和鑫药雨欣开玩笑:“或许是我和我舅舅感动了上苍,给我和我舅舅一人配备了一个亿万富翁,让我们教给他们怎么花钱。”

    我当时说那些话纯属是在开玩笑,我不相信世间真有老天爷这么一说。

    “夏焱,有件事家里人谁都不知道。”舅舅开始讲述,“你们全家和你姥姥姥爷搬到延庆的那一年,我差点瘫在这个村子里。由于常年伏案写作,又不注意锻炼身体,我的腰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一次腰疼的厉害,我背着家人去延庆医院做了一个ct,检查结果是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的那种。医生建议我住院手术。我是农民,没有医保,治不起,咬着牙回到了村子里。路上在一个旧书摊上买了一本《食疗与药膳》。回到家,腰疼的更厉害,连炕都下不了。躺在炕上,想着后半辈子真要是瘫在炕上,我就想办法自己解决我自己的生命。“

    舅舅的话让我的心犹如针扎一般难受。舅舅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村子生活,已经很可怜了,很得了那么重的病。有病又看不起,甚至都想到了自杀?

    “舅,这么大的事,您当初怎么不说?”我哽咽着问。

    舅舅没有回答我的提问,自顾自地继续讲述着:“过了两天,能下炕缓缓地走动了,我用热水灌进暖水袋坚持热敷,再后来渐渐恢复。我开始翻阅医书和那本《食疗与药膳》,希望能够在家保守治疗。泡脚能够舒筋活络,我每天坚持泡脚,早晚各一回。饮食上戒酒限烟,按照食疗书上写的自己胡乱搭配食材熬粥喝。”

    我知道舅舅当年因为姥爷一把火烧了他所有书稿,跟姥爷结下了仇。

    舅舅宁可一个孤零零地死在这个村子里,也不需要亲人的救助。舅舅哪里知道,姥姥姥爷是爱他的,一直在为他攒钱。倘若舅舅当时有个三长两短,姥爷还怎么有心情每星期六日去大姨夫家蹭饭?

    “熬粥的食材只要有舒筋活络作用的我都用上了,经过无数次的演变,最后确定下了十种食材,各种食材的比例搭配也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最后固定了下来,每天坚持服用。再加上我每天不间断地锻炼,我的腰渐渐地好转,而我对这种食物却完全依赖上了。十几年不间断地食用,奇迹出现了,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不但再也没有复发过,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强健。当时也没想过完全是这个食物的作用。后来遇到二建东……。“

    郑董没等舅舅把话说完接茬道:“我当时崴了脚,你舅舅把我背回家,除了给我冷敷,每天还给我吃你舅舅发明的长寿粥。说来奇怪,我特别喜欢粥的味道,觉得比八宝粥还好喝。没过多久,我的脚就不疼了,我感觉是不是这个粥起了作用?”

    “二建东问我跟谁学的熬粥?当他听说粥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便兴奋地建议我申请专利,像研发银鹭八宝粥那样大批量生产投放市场。由此我才知道二建东是个亿万富翁。我有很多想法,那些想法都是我这些年一个人在村子里瞎琢磨出来的。知道了二建东有钱,我把我的这些想法说给了二建东听。没想到他激动的不得了,说他后半辈子知道该做些什么了。我的想法就是要帮助部分偏远山区的贫困农民富裕起来。于是我和二建东开始畅想我们怎么帮助那些农民?两个人越聊越觉得我们的想法切实可行,于是我们开始着手成立望田公司。我们的公司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和部分偏远山区的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舅,郑叔,听完你们的故事,我特别惭愧。“鑫药说,”不瞒你们说,刚到北京,在故宫的时候,我还怀疑过你们。其实来之前就有点担忧,怕遇到坏人。要是孩子们出了事,我有十颗脑袋也赔不起。不单单是我,山里的农民在不充分了解你们的情况下,都有顾虑。毕竟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是从来没有人遇到过。我刚到北京那天,夏总对孩子们特别热情,孩子们的要求,夏总有求必应。我当时就想,会不会是那些专门挖孩子们眼睛和心肝肺的犯罪团伙盯上我们了?我还对夏总说,假如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就是豁出命也要保护孩子们。“

    郑董拍了拍鑫药的肩膀:“这事夏焱跟我说过,我们都非常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你说的对,要想让山里的农民了解我们,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这次来,即使雨欣和夏焱认识,你们都不放心,那些山里的农民从来都没有见过我们,怎么可能放心?”

    “事实证明你们是天底下少有的好人。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所发生的这一切全都是真的。“鑫药充满感激地说。

    我和鑫药同感,我也觉得这一切全跟做梦似的。

    没有接触郑董之前,我周围的人给我的印象,人与人之间就是争抢和攀比,谁都怕谁混好,都希望对方倒霉。我也是这种心态。

    舅舅在几个月前给我印象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老爸、老妈、大姨、大姨夫还固执地认为舅舅就是一个废物,可就是这个废物,却拥有着一颗菩萨般的心肠。

    舅舅挣钱的目的绝不会是像大姨夫和王丽娟那样让所有人都对他仰慕和敬畏,舅舅要帮助大山深处那些比他还要贫苦农民,哪怕只帮助极少一部分人。

    这样的人我们还有什么权利指责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就算他们的事业难以成功,他们研制的袖珍农机无法在山区操作,赔的也是郑董的钱。郑董说了,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