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都市孽缘 > 第一章、不 一样的童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章、不一样的童年

    姜小白,兰北大学大四的学生,还有半年就毕业了,目前正忙着找工作。

    他出生于楚北市一个小镇——南水镇。父母都是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老牌大学生,爸爸叫姜怀,妈妈叫刘梅,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但是,在念大学期间,他们并没有谈恋爱。毕业后,双双被分配在兰北水力设计院工作,他们的工作是从事地质、水文考察和勘探,具体一点说,就是对全国各地的长江大河以及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为修建大型水电站、堤坝等提供数据材料。这是个常年野地作业的工作,整天在外边跑来跑去,风吹日晒,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交通工具主要是卡车,在没有道路的深山老林里,或是沙漠上,卡车无法通过的情况下,就只好骑马、骆驼或者是毛驴等代步工具了。由于姜怀和刘梅经常工作在一起,姜怀作为男同学,经常对刘梅从工作上和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久而久之,两人之间才产生了感情,开始了恋爱。恋受半年后,向领导打报告,领了结婚证,在工地上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一年后,刘梅请了产假,回姜怀的老家南水镇,生下了姜小白。由于孩子小,妈妈回兰北水力设计院工作了几年,好方便带孩子。

    在姜小白三岁时,由于单位野外勘探人员特别紧缺,妈妈就挺身而出,申请回到爸爸所在野外勘探队工作。但是,在这样的工作状况下,爸爸、妈妈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姜小白的,更不可能把他带在身边。因此,爸爸、妈妈就把他放在了南水镇的爷爷身边。姜小白从小就由爷爷带大。

    爷爷的名字叫姜宝明。自从姜小白刚记事的时候起,爷爷就是孤身一人,奶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即使在姜小白长大后,爸爸和爷爷也没提过奶奶的事情。

    按说,三岁大的小孩,由一个孤身的男人带着,困难是相当大的。但没有办法,爸爸、妈妈那一代人,都是响当当的老知青,只要工作需要、国家需要,个人的事情、家庭的事情可以先放在后面。爷爷当然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们的工作,支持他们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并且,爷爷因为是孤身一个人,反而更喜欢孙子能留在自己身边。自己吃多大苦,受多大累,心里都高兴。

    从姜小白刚刚懂事,爷爷就经常跟他说,他们姜家,那可是书香门第,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一直到姜小白爸爸这里,还考了个南京大学。在那个时候,能考上大学,并且是南京大学这样的名牌学校,那可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这在整个南水镇,可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周围的十里八乡,也知道姜家出了一位秀才。因此,爷爷出门,都会受到左邻右舍的尊敬,人们都会恭恭敬敬地喊他一声:“姜老爷子”。

    另外,爷爷还告诉姜小白,在许多许多年前,姜家可是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家族,到了封王封候的地步。姜家老祖宗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爷爷本人从小也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但可惜的是,爷爷还年青时,也就是姜小白的爸爸才十几岁那年,因为某种原因,家里出了变故,自己也没有能参加什么考试,家道中落了。爷爷就成为了一名江湖郎中,主要靠给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看看病,收一点诊费和药费,维持家里的生活,并且供爸爸念完大学。

    姜小白长到六岁的时候,镇上还是实行集体生产,一个镇上分成几个生产队,每天下地干活的人,都会给记工分,然后按照工分多少,分给各家各户粮食。

    但爷爷是没有去生产队里参加劳动的。他平时,就是坐在家里给人看病。有时还带姜小白走街串巷,到处游走一下,上门为乡亲们看病。但姜小白发现,在更多时候,爷爷不仅仅是给人开药方、抓药看病,还做一些他当时看不懂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就是给人算命、看风水。遇到人家发生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爷爷也很有办法。比如,经常有大人告诉爷爷,家里的孩子生病好几天了,嘴里老是说胡话,找了别的大夫,也没有看好。爷爷跟着到家里看了后,就会说:“啊,这是被冤鬼上身了。”或者说:“啊,这是你们家的先人跟你们要帐来了。他们的魂灵附在你们孩子身上,跟你们闹腾呢。”这时,爷爷往往会烧上几柱香,再烧一些黄纸什么的,还念上几通咒语,孩子居然就好了。

    还有就是,哪一家如果死人了,往往也把爷爷请去,一系列的丧事安排,都由爷爷主持,另外还要帮着选一下坟址什么的。当然,哪家的孩子要结婚了,家长也会过来,让爷爷帮忙选一个举行婚礼的日子。此外,哪家盖新房,要上梁了,也要让爷爷来看一下,哪天上梁才合适,这时爷爷更为豪气,往往大笔一挥,写下“太公在此,上梁大吉”,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有我们老祖宗在呢,什么都不用怕”。

    当然,爷爷帮了忙之后,作为回谢,人家也会给爷爷带一些礼品,有点心、鸡蛋、食物,还有糖果、花生等,有的还会给爷爷放上两包烟,还有的直接送一点现金。所以,姜小白跟着爷爷的时候,总少不了零食吃。姜小白从小就为人厚道,经常拿出这些零食给邻居家的小朋友吃,小朋友们也喜欢跟他一起玩。

    除了日常这些事外,爷爷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自己的方法对姜小白进行教育。那时候,还没有收音机和电视这类娱乐的东西,爷孙俩吃完晚饭,就会早早躺在床上,爷爷就给姜小白讲故事,最先讲的就是《封神演义》,讲姜子牙如何封神,如何降妖捉怪,直到姜小白听得都背过了,就又讲《三国演义》,讲《西游记》,讲《水浒传》。再后来,就开始讲《周易》了。但对于姜小白来说,《周易》太深奥了,还听不明白。爷爷就说,听不懂没关系,你先背下来吧。

    于是,爷爷就拿出本破旧的《周易》,自己念一句,让姜小白跟着念一句。到后来,姜小白能大致地背一些了,但是也没有全部背完。爷爷说:“你长大了,再读《周易》,就容易多了。不过在我小的时候,我们是全部背诵如流的。先生教我们读书可严厉多了,每天都要背一段,背不过,就拿戒尺打屁股,打手背,到后来,整本书都会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现在是新社会了,不能再打学生了,所以,你们这一代可比我们小时候享福多了”。姜小白听了,直吐舌头。

    爷爷也不仅仅是让姜小白背书,每天早晨起来,他还教姜小白压腿、踢腿、翻跟头,就象哪些来南水镇上演出的戏班子的人练功一样。对于这个,姜小白倒是特别喜欢,练得非常起劲。爷爷告诉姜小白,踢腿、翻跟头什么的都是基本功,和戏班子里的功夫也是差不多的,但爷爷以后要教你的可不是戏班子那一套,人家那是在舞台上表演用的,虽然也有一些真功夫在里面,但还是属于花拳绣腿一类的。爷爷要教你的,那可是一招一式的真把式。

    果然,等姜小白把基本功练好后,爷爷开始教他的,就和戏班子的不一样了,他教了姜小白一套拳术,动作一点也不如人家戏班子的动作那样帅气、漂亮。爷爷让他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每个招数都要练得精熟。爷爷对姜小白说,古代老拳师常说:不怕千招会,就把一招精。你要把一个招式练透了,练精了,遇到坏人,和人家交起手来,才能用得上。

    也是出于男孩的天性,与背古书相比,他还是对练武术的兴趣大些,所以也比较用功,一招一式都学得很认真。到后来,还让他打沙袋,蹲马步。对于这些锻炼体力的活,姜小白也是一点不偷懒,咬牙紧持。所以,他出落得比一般同龄孩子更健壮,灵活。

    日子就在爷孙俩这种其乐融融的状态中轻轻流淌。爸爸妈妈也会偶尔挤出时间回来看看,每次回来,总是给姜小白买来衣服和玩具,还会带一些当地孩子见都没见过的好吃的零食。和爸爸妈妈相聚当然是姜小白最快乐的日子,但是,每当爸爸妈妈坐上火车返程时,也是姜小白最痛苦的时候。每次到车站送爸爸妈妈,他都会哭着喊着,追着火车跑好远,搞得爸爸妈妈不停地抹眼泪。回到家里,爷爷要哄好半天,姜小白才能含着泪花在爷爷的怀里睡去。一觉醒来后,又开始了爷孙俩的日常生活。其实,在那个时候,姜小白已经是“留守儿童”了。

    转眼,姜小白已经8岁,到了入学年龄,姜小白就开始到镇上的学校读书了。学校里的教育方式当然和爷爷教育方式不同。语文课上先学拼音,识汉字。数学课上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到后来学习加减乘除。另外还有自然课,历史课,体育课,学习的内容可全面多了。

    但是,爷爷还是会抽空拿出几本古书让他读,上面是一些繁体字,姜小白不认识,爷爷就在一边讲解。这些书上除了一些文字外,还配上了一些图画,有的象蛇、有的象蜈蚣,爷爷解释说,这就是符图啊,你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吧。姜小白有时问爷爷,这都是些什么书呀。爷爷说,这可是我们姜家祖祖辈辈传下的密笈呀,你不用管那么多,就只是死记住就行了,以后能用得上就用,用不上也就算了。现在是新社会,讲究科学了,有些东西也没人相信了,就让它成为历史吧。姜小白虽然内心很讨厌这些东西,但表面上还得应付一下爷爷,有了时间,还是会看一下这些书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