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 第四十一章 刘基的应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平失陷,陈友谅挥师而来的消息传到应天后,应天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朱元璋连忙召集手下的文臣武将开会商议对策。

    大家七嘴八舌的就说开了。

    有的人主张降。因为陈友谅实力实在太强大了,打是肯定打不过的,不如投降,跟陈友谅合在一起干,毕竟大家都是反元的队伍,说到底也算是兄弟啊。

    有的人主张跑。陈友谅举倾国之兵而来,而且水军实力强大,势头正盛的时候,抵抗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投降又不甘心,倒不如先行撤退,避其锋芒,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有的人主张主动出击,让朱元璋亲自带兵迎战陈友谅,跟他死磕到底。

    朱元璋静静的听着大家七嘴八舌说出来的意见,但是对于这些意见他都不是很满意。

    首先,降是肯定不行的。

    虽然双方都是反元的队伍,但双方的终极目标却完全对立和冲突的。反元在这个阶段已经成了小目标了,而夺取天下才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最终目标。陈友谅无疑是就是这大部分人中的一员。你本来是要取天下的,居然投降了,那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其次,跑也是不行的。

    现在的朱元璋已经不是在濠州、在滁州、在和州时候的朱元璋了,他现在已经算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了,敌人来了,一仗不打,就灰溜溜的逃走,那他以后还拿什么服众,还凭什么号令手下将士。就算真的要跑,也得打完了再跑。

    而且,自己渡江南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下了现在这样一片天地,不做任何抵抗就拱手送人,这好像也太对不起自己了吧。

    再次,所谓死磕到底也是不现实的。

    虽然朱元璋很想和陈友谅痛痛快快的来一战,但是自己的实力毕竟是摆在那里的,谁强谁弱傻子都能看明白。

    朱元璋心里有火气,但他更有智力,以卵击石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其实朱元璋心里早就已经有主意了,但是他没有说出来。他在等待一个人的发言,他知道对于当前这个形势,这个人肯定有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朱元璋等的这个人就是刘基。

    朱元璋知道刘基心中肯定已经有了办法了,他只是不敢确定刘基想的办法是不是和他的办法一样。

    所以他在等待,等待刘基说出自己的办法。

    朱元璋之所以判断刘基肯定有了面对当前局势的办法,是因为在此之前,他曾经和刘基有过一次谈话。

    在刘基到应天后不久,朱元璋曾经与他谈论过当时周边的形势。

    朱元璋告诉刘基,自己曾经和属下的谋臣将领分析过天下的形势,大家一致认为,除了北方的元朝政府以外,真正的敌人实际上就是盘踞长江上游的徐寿辉、陈友谅和占据长江下游的张士诚。

    对于这两个敌人,大家的意见认为徐寿辉、陈友谅占的地盘广,军事力量强,尤其是他们还有朱元璋方面力量十分薄弱的水军,因此朱元璋和徐寿辉、陈友谅比起来,各方面的实力上,是处于明显劣势的。而张士诚虽然占据比较富庶的地区,但是军事力量相对弱小,是比不过朱元璋的。

    因此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先集中兵力对付张士诚,在拿下张士诚以后,再对徐寿辉、陈友谅下手。毕竟柿子要先捡软的捏嘛。

    刘基听完了朱元璋的话,不假思索的告诉朱元璋,他完全同意大家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对于大家确认的三个主要对手他也没有不同意见。但是对于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战略规划他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先易后难是出兵征讨通常的做法,但是这原则不是绝对的。这个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针对长江流域的两个对手来说,张士诚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他的主要目的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张士诚来说,他最想要的是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你不去惹他,他是不会主动惹你的。

    但是陈友谅这个人充满野心,心狠手辣,而且手上又有比较强的军事实力,肯定是要对外开疆拓土的,这样一来必然是要与朱元璋发生冲突的,陈友谅才是朱元璋最为主要的敌人。

    如果朱元璋与张士诚开战,陈友谅必然会从身后袭击,到时候朱元璋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而如果朱元璋是攻击陈友谅,那按照张士诚的性格,他是断然不会帮助陈友谅的,这样朱元璋这面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所以首要的战略方向应当是陈友谅,而不是张士诚。

    朱元璋很欣慰,因为刘基这个判断跟他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

    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都不是武器,而是人。所以,对于人的判断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有了共同的想法,朱元璋就与刘基秘密协商了对付陈友谅的办法。

    二人一致的意见是静观其变,因为他们知道陈友谅那里经常闹内乱,朱元璋希望陈友谅那里能够继续不停的闹下去,这样他就可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做准备。

    准备跟陈友谅的决战。

    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陈友谅这么快就解决了内乱的局面,而且这么迅速的就拿下了太平。

    因为有了这次谈话,所以朱元璋知道,以刘基的谨慎,他既然知道陈友谅是朱元璋最大的敌人,他就不可能不考虑陈友谅打过来的情况,也就不可能不考虑如何来应对这种情况。

    于是,朱元璋看着刘基,等着他的发言。

    刘基不说话。

    朱元璋继续望着刘基。

    刘基还是不说话。

    朱元璋明白了,刘基不是没有话说,而是不能在这里说。

    于是朱元璋下令散会,并告诉大家,下一步如何行动,大家回去等通知。

    众位文臣武将纷纷退去。

    刘基没有走。他和朱元璋四目相对,彼此心领神会。

    他跟着朱元璋进入内堂。

    刚一坐定,朱元璋就开口了:“先生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刘基不再沉默:“对于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真应该杀了他们。”

    朱元璋笑了笑,没有接话。他知道这只不过是刘基在表达愤怒的情绪而已,以刘基的为人还不至于背后使绊子。

    刘基也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他除了想要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外,还想要在朱元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忠诚。

    当然也只是适度的表现自己的忠诚。

    朱元璋不是傻子,现在这个阶段,他绝对不会仅仅因为有人提了些和自己不一样的意见就杀人的。

    但是刘基却必须得把这种愤怒和忠诚展现给朱元璋。这是他的生存方式。

    朱元璋直接改变了话题:“先生有什么好计策吗?”

    刘基答道:“降、跑都是不行的,这样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唯一的出路是战。”

    朱元璋心里一动,但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那该如何战?”

    越到了关键的地方,刘基的回答越简略:“伏杀。”

    朱元璋笑了,刘基的话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而这可能也是解决目前困境的唯一办法。

    朱元璋还在继续试探:“那在何处设伏才好呢?”

    刘基明白,自己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如果再继续说下去,那就不是显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了,而是朝着鬼门关奔去了。

    于是刘基面露难色的说道:“我也只能想到伏杀的主意了,具体设伏地点和如何落实还得靠丞相亲自决断。”

    朱元璋当时是江南等处行中书省丞相。

    朱元璋满意的大笑起来。

    这是一次成功的谈话,朱元璋试探出了刘基的能力,也找到了抵御陈友谅的办法。

    关于设伏的地点,朱元璋其实早就想好了,这个地方叫做龙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