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 > 第三十九章 “天完”徐寿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试探刘基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的五月,也就是刘基来到朱元璋这里两个月后的一天,朱元璋突然得到战报,太平失陷了。

    太平,我们之前讲过,是朱元璋渡江南下攻下的第一座城池,是他在江南的起源之地。

    更重要的是,太平是打开江南广阔土地的门户,与它紧连的采石矶则是由北向南渡江的必经之路,总之这是一个战略要地,不能失去的战略要地。

    攻占太平的人是陈友谅。

    按理说陈友谅也是红巾军的队伍,那他为什么要进攻朱元璋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但长也得从头说起。

    我们之前讲过朱元璋最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是受到了一个叫做彭莹玉的和尚的宣传鼓动。

    其实彭莹玉除了进行革命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以外,还积极的进行实践活动,他组织发展了一支起义队伍,这支队伍用的也是红巾军的名义。

    我们知道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而郭子兴的队伍是属于韩林儿、刘福通这一支的,他们也是红巾军。

    都叫红巾军,但起源又是不同的。

    为了有所区分,一般把韩山童、刘福通这支叫东系红巾军,把彭莹玉这支叫西系红巾军。

    西系红巾军的灵魂人物是彭莹玉,但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却是另一个人,叫做徐寿辉。

    这一点跟东系红巾军的情况是一样的,东系红巾军的灵魂人物是刘福通,名义最高领袖却是韩林儿。

    徐寿辉,是湖北黄冈罗田县人,他跟朱元璋不一样,不是农民出身,他是个商人,准确的说是一个搞布匹买卖的商人,更通俗的说法是布贩子。

    徐寿辉能够成为西系红巾军的领袖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标准的大帅哥。

    更厉害的是,他不仅人长得帅,而且情商高,会说话,人缘极好,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由于自己职业的原因,徐寿辉需要经常走南闯北,外出的机会多了,接触的事情就多了,后来他就接触到了明教,觉得还不错,就入了教,成了彭莹玉的信徒。

    等到韩山童、刘福通发动了红巾军起义,彭莹玉觉得机会差不多了,也积极响应他们,举起了抗元的大旗。

    起义了,就要有一个领袖人物,而且还不能是一般的人物,比如韩山童,宣传上那可是宋朝皇族后裔。

    彭莹玉这里找不到皇族后裔,不过他更厉害,他直接找了个神仙。

    彭莹玉找的神仙是弥勒佛,他宣扬弥勒佛看到了人间疾苦,决心下凡间拯救黎民百姓了,就这样一下子就聚集了大量的信教群众。

    群众相信弥勒佛下凡间的宣传,但是彭莹玉却变不出弥勒佛。好在他有办法,他告诉大家,弥勒佛的真身在天上,处理天上的事情很忙,一时半会儿实在抽不出身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但是好在他在人间找好了自己的肉身,他会通过这个在凡间的肉身指导起义工作。

    这个有幸被选中的肉身就是徐寿辉。

    而徐寿辉的被选中,群众也认为是众望所归。

    第一,长得帅,这个不用多解释,长得帅就是比一般人有资本,不用多讲道理,不服也没用;

    第二,有人缘,这个更不用解释,本来群众就喜欢你,原来你就是佛祖下凡啊,那还解释什么。

    长得帅,有人缘,这是广大信教群众能够接受徐寿辉的原因。

    彭莹玉能够接受徐寿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比这两个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徐寿辉除了长得帅、有人缘以外,什么都没有。

    徐寿辉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没有能力。

    没有能力是彭莹玉最需要的。

    因为他彭莹玉才是这支队伍的核心领导,找徐寿辉不过是为了立个牌子,好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他当然不希望自己立的这个牌子比自己强了。如果这个人是个草包就最好不过了,很明显徐寿辉是非常符合这个要求的。

    草包徐寿辉就这样当上了红巾军的一方领袖,而且不仅是领袖,他还当上了皇帝。

    彭莹玉虽然是朱元璋的理论导师,但在实践方面两人的思路却完全不一样。

    朱元璋的思路是玩了命的低调,闷头发大财。

    彭莹玉的思路是使劲的高调,能有多炫就搞多炫。于是在他起兵没多久,地盘还没有多大的时候,就建国了。

    他们建立的国家名字叫做“天完”。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号。

    关于这个国号,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曾经有过解读,我觉得很正确。

    当年明月做了一个拆字游戏,把“天”子拆成“一”“大”,把“完”字拆成“宀”“元”,也就是说分别在大元两个字上加上一个能够盖住他们的东西。

    这个意思简直是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要盖过你大元。

    虽然这个国号也不能说是有什么不好,但是总觉得这有点像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意思,显得格局不够大气。

    建了国,自然就要有皇帝了,那皇帝当然不是别人,就是弥勒佛转世的徐寿辉了。

    于是徐寿辉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当上了皇帝。

    越搞越炫酷的彭莹玉和徐寿辉正意气风发,但他们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

    我们之前不止一次说过,元朝政府面对全国范围内爆发的起义军,想进行全面打击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只能有所取舍,选择重点突破。而他们单一化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的突破方向是按照闹出动静的大小来确定的。

    彭莹玉、徐寿辉已经搞得这么酷炫了,元朝政府不可能不重视他们啊,重视的直接后果就是玩了命的往死里打。

    当一个人集中全部精力去办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事情会办的很不错。

    元朝政府集中精力专打这个“天完”政权,结果成效很显著。著名的革命理论导师、反元斗争活动的重要领袖、天完国的实际控制人彭莹玉不幸壮烈牺牲。

    “天完”政权的实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徐寿辉带着残余的队伍东躲西藏,躲避着元军的追捕。

    好在北边刘福通的部队又闹腾起来了,元朝没有办法,只能抽调兵力去对付刘福通,这又给了“天完”政权喘息之机,徐寿辉的队伍就又重新慢慢的发展起来了。

    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的正月,徐寿辉正式把都城迁到了汉阳。

    这个时候的徐寿辉花瓶作用表现的更突出了。

    以前彭莹玉在的时候,徐寿辉虽然主要是以花瓶的形式出现,但彭莹玉还是比较够意思的,起码在形式上还是尊重这个最高领导的。但是彭莹玉死了之后,徐寿辉的日子就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那个时候,军权完全掌握在丞相倪文俊的手中。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有了军权也就有了政权,整个整个“天完”政权的所有权力全部被倪文俊控制着,徐寿辉终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具体情形可以参照三国时期的曹操和汉献帝。

    我们都知道,汉献帝虽然是傀儡,但他可是反抗过的,他曾经和自己的岳父密谋,打算诛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最后失败了。

    同为傀儡的徐寿辉与汉献帝相似,他也要反抗。而且徐寿辉比汉献帝好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反抗是卓有成效的。

    徐寿辉是个傀儡,国家权力全部掌握在倪文俊手中,但他却并不是个光杆司令,他的手下也还有一帮子人愿意帮他,其中最主要的是四个人,他们号称徐寿辉手下的“四大金刚”。

    这“四大金刚”分别是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和傅友德,他们这几个人在当时基本上还是忠于徐寿辉的。

    这里要插一句,为什么四大金刚有三个是“普”字辈的呢?

    其实这个还是跟彭莹玉彭和尚有关。

    彭和尚秘密传教,接纳信徒入教,入了教,加入他们的组织,就要统一起个名字,就相当于出家当和尚要起个法号一样。

    “普”这个字就是彭和尚早期的信徒起名用的字,凡是带“普”基本上都可以认为是彭和尚早期的弟子。

    在“天完”政权里,除了前面三个“普”字辈的人外,还有杨普雄、项普略、况普天、欧普祥、陈普文等很多名字带普的人,这些都应该是彭和尚的弟子。

    徐寿辉不想当傀儡,于是他就跟手下的四大金刚商量,想要除掉倪文俊,自己掌握实际权力。

    巧合的是,倪文俊也正在谋划着同样的事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