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重生之桃之夭夭 > 第163章 知州独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管事不必多礼!”

    “正房已经收拾干净,请小姐移步,稍作休息后便可以用晚膳了!”马广德抖了抖衣袍站起身,腆着脸笑着侧过身引萧云锦进门。

    萧云锦微微颔首,“有劳马管事!”说罢,跟着马管事进了庄子。

    她没有住马管事准备的正房,而是择了西边的厢房住,家中高堂尚在,即便是庄子里也不好违礼数。

    萧云锦坐在花厅里歇脚,院子里莺歌与百?指挥着随行的侍卫将马车上的行李一箱箱抬进厢房,堂下马管事絮絮叨叨地讲着庄子里的琐事。

    马管事身后站着一位十一二岁的姑娘,个子不高,穿着一身简单的棉布衣衫,长长的黑发扎成一根麻花辫垂在脑后,许是常年在乡下养大的缘故肤色比寻常女子略黑一些。她始终低着头,不安地躲在马管事身后,不时局促地扯一扯磨得有些脱线的衣角。

    马管事从柳庄的果园说到庄子旁边河里的鱼,又说到庄子的后山,直到口干舌燥才发现萧云锦有些不耐地蹙了蹙眉,纤细的手指一圈一圈画着瓷杯的杯口。他瞥了眼萧云锦身旁站着地瞪着眼睛的止青,尴尬地吞咽了一口口水,干笑一声:“老奴多嘴了!”

    说着他拉了一把身后的姑娘,笑着躬身道:“这是小女,名香绣,这丫头从小在庄子里长大,对这里熟得很,手脚也麻利,小姐若是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她!”

    说着他又将往他身后躲的马香绣扯了扯,见她低着头直愣愣地杵在那儿,马管事“啧”了一声低声喝道:“还不快给小姐行礼!”

    马香绣飞快地抬头看了萧云锦一眼,又自惭形秽地低下头去,她上前半步跪下磕头道:“拜……拜见小姐!”

    “起来吧!”萧云锦放缓了嗓音道,“你并非我府上的家奴,不必行跪拜礼。”又朝马管事道:“我身边自有丫鬟伺候,她年纪尚小,你不必如此强迫她。”

    马管事讪讪一笑,连连躬身道:“是!小姐说的是!这丫头平日里是野惯了的,今日见着贵人难免有些紧张。只是小姐身边人对这柳庄也不熟悉,若是出门游玩难免寻不着方向,庄子里的下人大多粗鄙,不如就让小女给小姐带个路也好。”

    马香绣已经站起身,时不时好奇地瞧云锦一眼,一双眼睛难得的灵动,给原本平平无奇的脸增添了几分颜色。

    “罢了!就依管事的吧!”萧云锦轻叹一声,目光落向院子进进出出的下人。马车上的行李已经尽数搬进了厢房,无关的人都退出了院子,只留莺歌、百?和两个随行的小丫鬟在整理萧云锦的物什。她收回目光,落在马管事身上,轻柔的嗓音却透出一股不容置喙,“只是有一点,劳烦马管事吩咐下去,若无要事,庄子里的下人不得靠近此院子!”

    马管事愣了愣,忙应道:“是!是!请小姐放心,老奴一定约束好下人!”

    自打萧云锦住进了柳庄,白日里不是去果园摘果麦田踏浪就是上山览景下河钓鱼,好不惬意,她突然能理解马管事家的小女儿为何会晒出那般肤色,若她从小住在这庄子里,也不愿整日拘在屋中抚琴绣花的。乐不思蜀的疯玩了一场,本打算只住半月避避风头,结果沈文澜三封书信也没催得萧云锦动身回去,一行人在柳庄生生住了月余,从深秋一直住进了初冬时节。

    直到某日,一道急促的马蹄声敲开了柳庄宁静的大门。

    黄昏时分,程贺领着福顺踏着落日破碎的余晖疾步进了萧云锦住的院子,尚未经通报福顺便眼尖儿的瞧见了院里摆弄一株兰草的萧云锦。

    福顺左右望了望,只在云锦身边看见了莺歌和一个脸生的肤色略黑的小丫头,没见到熟悉的人心里难免有几分失落,脚下却丝毫不慢地上前跪拜行礼,“小的福顺问小姐安!愿小姐万福万顺!”

    萧云锦陡一见到福顺尚有几分诧异,转瞬便明白过来放下手上的活进了花厅。

    这月余萧云锦虽然明里整日游玩,但私下来往通州的信件从未断过,莺歌看见福顺来了顿时明白是有要事商谈,忙带着香绣和程贺一起离开,出门前莺歌脚步一顿,想了想还是转道准备去倒座房知会百?一声。

    花厅里,福顺趁着萧云锦刚坐下又拜了一拜,嘻笑道:“方才是小的请的安,这是胡掌柜让小的代问小姐安!”

    萧云锦嘴角弯了弯,“跟着胡掌柜这些日子,嘴皮子倒是越发利索了。”

    福顺嘿嘿一笑,摸了摸脑袋,“多亏了小姐和胡掌柜的栽培之恩!”

    提起胡掌柜,萧云锦便敛了笑,正色道:“少耍嘴皮子,让你跟着胡掌柜,怎么好好的不待在通州?谁让你回的永兴?难道那边出了什么事?”

    一说起正事,福顺也收了几分嬉皮,一本正经的脸上难得带了几分沉稳。他拂了拂身,“请小姐放心,通州那边小姐吩咐的事都已安排妥当!米粮已入仓,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福顺顿了顿,面色凝重了几分,又道,“小的这次回永兴是随着南下的船回来的,因为胡掌柜察觉通州的情形有些不对,怕书信里说不清楚,才让小的随船回来跟小姐禀报。”

    通州乃大夏朝北方一直隶州,其船运陆运发达,是北方内陆极其重要的交通要地。因其交通便利,各地商号通商大多择通州中转,久而久之通州便成了北方经济最繁荣的州府,北方最大的粮仓也就落在了通州。

    通州重经济,轻军事,周围更无重要的军事要塞,久而久之通州便形成了知州独大的场面,就连高知州半级的千户所长官千户,往往都要看知州的脸色行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