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诸天万界任务榜 > 22陈桥兵变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本,叶长庚打算把赵匡胤、韩通留下参会,借机看一看,坐禁军头两把交椅的大将,是何反应。但是,符太后坚决反对,她说世宗皇帝临终前有过交代,武将只能奉命领军,不可与闻军国大事。

    天大地大,谁也不及大行皇帝大,太后抬出了柴荣这尊大佛,自然鬼神易辟,再也无人反对。

    这次会议,只有六个人在场。符太后、叶长庚,三位宰相,以及负责会议记录的一位史官。

    符太后道:“国丧兴兵,大不义也!先帝下葬,未及数月,契丹和伪汉就趁机南下寇边,实是欺侮我大周无人!诸位相公,可有应对之策?”

    魏仁浦道:“去岁先帝北伐,连战连捷,收取了北地不少州县。契丹、伪汉因此怀恨,趁我国主新丧,挥师南下,也在预料之中。契丹以游牧为生,不事生产,春季他们要进行部族迁徙,此时出兵,数量不会太大,当以袭扰为主。意图很可能是打乱我边境地区的春耕工作。老臣以为,无需大惊小怪,诏令边境各军州、军镇,自行严守疆界即可。”

    凡是敌人的意见,都要坚决反对!

    范质道:“魏相此言差矣!从奏报看,这次契丹和伪汉都是集结大军南下,他们劳师动众,耗费了无数钱粮,岂能无功而返?这次断然不是小打小闹,必是报着夺回州县而来!藩镇大将们把自己的牙军看得比性命还重,指望他们能坚决抵抗,那是缘木求鱼!”

    王溥也接口道:“军国大事,岂能儿戏?北方两路大军,一旦突破河朔防线,便可轻骑直取汴京。难道要等兵临城下,魏相公才开始组织禁军抵抗吗?!依老臣愚见,当即刻发兵,御敌于国门之外!”

    叶长庚心想,这三个老货,只知针锋相对,互相拆台,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

    两路大军南下的消息,是真是假?出动大军的具体数字又是多少?领军大将是谁?后勤保障如何?这些关键问题,他们竟然一点也不关心,反而纠结于出不出兵,难道脑袋都被门夹了?作为一国政事的决策者,这三个老货都不合格!

    不过,要说这三人是傻子,那倒也未必!抛开他们的私心,这些分析也有可取之处。

    魏仁浦判断敌人不可能出动大军,其实就很有道理。伪汉国小民贫,还要年年收刮财货,供养契丹。防守都很吃力,哪有财力物力,支援大军南下?因此,北汉最多意思意思,出动个万儿八千老弱病残,配合一下契丹。

    契丹自从占领了幽云,算是有了稳定的粮食基地,经济基础上升了n个台阶。他们要是发一发狠,确实有能力抽掉大军南侵。但是,现在时间不对,刚刚开春,百姓的冬季储粮耗尽,没有物资可抢,加上北地天寒地冻,风雪交加,这显然不是出兵的良机!就算契丹皇帝脑残片吃多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贵族也必然坚决反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也不会去干!

    但放任敌人入侵,朝廷毫无反应,那也不行!军镇节度使手下有牙军不假,但要指望他们拿牙军拼命,无异于痴人说梦!对那些地方军阀来说,牙军就是他们的底气,他们消耗不起!倘若藩镇存了保存实力之心,选择一战即溃,继而导致边境失守,问题可就大了!到时候,敌军假戏真做,来个兵临城下,到底算谁的责任?

    双方虽然都没抓住重点,但种种考虑,也不能说一无是处!

    而且,王溥这老东西,很善于揣摩人心,他故意提到了河朔防线,这多半也是出于刻意的算计。

    要知道,镇守河朔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魏王,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

    符太后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老爹孤军奋战,甚至拼光符家的那点家底儿吗?

    不可能的!

    果然,符太后一锤定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每年耗费无数钱粮赋税,不就指望禁军关键时刻能为国出力么?没道理让边军拼死拼活,拿着高额军饷的禁军,却舒舒服服过自家小日子,否则,岂不寒了地方将士的一片报国之心?诸位相公商量一下,看看派何人领兵御敌为好。”

    叶长庚继续当他的背景板,一言不发看戏。

    王溥道:“善于统兵的大将,如今大多都在地方,韩通虽然执掌侍卫司,但其为人性急而浮躁,不堪大用。唯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还算不错。”

    范质也附和道:“赵匡胤虽然还年轻,但能力实为上上之选,自跟随太祖从军以来,立下了无数战功,在军中亦有赫赫威名。尤其高平一战,他有擎天保驾之大功,深得先帝信任。况且,他现今是禁军统帅,由他领兵,也是名正言顺。”

    魏仁浦冷笑道:“六军统帅,不可轻发。北地区区跳梁,杀鸡焉用牛刀?择一大将,提兵数万,不日即可退敌凯旋,何须用赵匡胤亲自领兵?禁军主力在外,倘或京城有变,谁能力挽天倾?”

    范质怒道:“魏相公莫要危言耸听!有侍卫司禁军留在京城驻守,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轻举妄动?”

    太后也不悦道:“三位相公,意见相左,都是为了国事,何必口出恶言?官家,你怎么看?”

    叶长庚唯唯诺诺道:“儿臣懂得什么,一切都听太后吩咐。”

    太后颔首道:“事态紧急,不容我等多议,范相公,便一切依你之言,速拟圣旨,命赵匡胤领兵出征。”

    ……

    却说赵匡胤接到圣旨,心中自有不胜之喜,连忙吩咐了弟弟赵光义两句,自己翻身上马,立刻就奔枢密院而去。

    长达大半年的筹划和等待,今日终于有了结果。

    调兵权到手了!

    赵匡胤为人谨慎,即使摸到了成功的门槛,他仍然没有一丝喜形于色。为了打消魏仁浦的怀疑,他甚至还主动要求调动侍卫司禁军一同出兵。

    可惜,太后的旨意不能违抗,侍卫司必须奉命留守京城,枢密院给的命令,只是让赵匡胤调动殿前司军马出征。

    其实,这样一来,更是正中赵匡胤的下怀,他对殿前司的掌控,如今至少超过七成,没了侍卫司的监视、掣肘,发动兵变,几乎是十拿九稳。

    赵匡胤下令,让自己的副手,也就是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率领本部兵马,即刻出城,作为北上的前部先锋。

    然后,他又陆续调动军队,把那些和他离心离德的将士,一批批的安排在慕容延钊之后,强令他们马上出兵。

    如此一来,整个禁军,除了留守京城的侍卫司,剩下的就全是赵匡胤小集团的心腹了。

    有了军队做保证,只要抓准机会,发动雷霆一击,一举拿下整个汴京城,逼迫小皇帝让位,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

    赵光义鬼鬼祟祟,找到了哥哥的头号谋士赵普,将赵匡胤的吩咐一一转达完毕。

    一场蓄谋已久的兵变,正式开始了。

    ……

    叶长庚回到宫内,立刻秘密传见了“新闻局”负责人,让他们每隔半个时辰,就送一次相关信息。

    早在数月前,他就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监控禁军大将的特务系统,甚至陆续收买了很多高级将领的身边人。可以说,这些将领的一举一动,甚至他们家人朋友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都处于叶长庚的监视之下。

    等安排完新闻局这一摊子事情,叶长庚又借口要学习骑射,一次性召集了熊家六兄弟觐见。

    熊家六兄弟属于侍卫司系统,不用随军出征,依旧负责看守皇城。

    “交代你们的事情,可都听明白了吗?”叶长庚神色无比郑重道,“这些差事,多多少少有些风险,但只要办好了,事后我许你们子子孙孙,永世富贵!”

    熊家兄弟激动无比,个个磕头如捣蒜,齐声答应:“愿为陛下效死!”

    熊家兄弟刚走,多时不见的后宫总管李元顺又不请自来,叶长庚亲自出迎,给足了老太监面子。

    屏退众人,叶长庚笑道:“元顺公公真是稀客,自从水榭一别,咱们可有日子没见了。”

    李元顺赔笑道:“陛下日理万机,老奴无事,哪敢前来打扰。”

    叶长庚道:“公公说笑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朕巴不得你多来提点,也好少走许多弯路。不知公公此来,所为何事?”

    李元顺道:“老奴没有给陛下出过什么力,但陛下天恩厚德,每月都让人送来大笔的红利,老奴又是愧疚,又是感激,这次是专门前来谢恩的。”

    叶长庚嘿嘿一笑道:“元顺公公,你老素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既然亲自来此,必有大事。算起来,公公也是朕的长辈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公公也知道,朕对有功之人,从来不吝重赏,何况你我,还多了母后一层关系。”

    李元顺闻言,只得讪笑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初的布置么?”

    叶长庚面色一寒,冷声道:“哼!难道,还真有人把主意打到了御膳房?那可真是贼胆包天了!”

    李元顺小声道:“陛下息怒。您冲龄践祚,智慧得于天授,明鉴万里之遥。当初,陛下让我安排李德才那狗东西去御膳房,又让我小心监视,老奴还以为是小题大做。万没想到,世上竟真有如此丧心病狂的枭?之人!陛下神机妙算,一至于厮,老奴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叶长庚摆摆手,让他别再拍马屁,又问道:“联系李德才的,知道是什么人么?”

    李元顺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来,轻轻放到桌上,“据李德才说,他出宫采买之际,认识了一个长期供货的马姓商人。此人出手阔绰,给李德才的回扣远高于旁人。自从知道他好赌以后,又专门安排了几次大的赌局。李德才先赢后输,前前后后,欠了两万余贯的巨款。昨晚,那商人把李德才骗出宫去,又找了一些军汉逼债。李德才哪有钱还,被当场打了个半死。回宫之后,他就跑来找老奴救命了。”

    叶长庚笑道:“以公公的手段,自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李德才这个蠢货,该不是一直把毒药放在身上吧?”

    李元顺也笑了:“老奴见他眼神闪烁,似有隐瞒,当即让人搜身,找出了这包东西。人赃俱获,李德才倒也无可狡辩,这才原原本本,交代了问题。那姓马的商人,让他把毒药加入陛下的御膳之中。这种毒药并不致命,无色无味,成人服用少量,只会昏昏欲睡,而身体并无大碍。但是,十岁以下的儿童,一旦服药,即使用量不大,也会迅速变得疯癫。”

    叶长庚道:“看来,李德才也是打了两手主意。如若公公念及父子之情,痛痛快快替他还了债务,他就把毒药给扔了,当做没有这回事。否则,下一次毒,也不是什么太难的选择。反正,预先试毒的太监是个成年人,朕就算突然发病,也疑心不到他的头上。”

    李元顺赔笑道:“其实,就算李德才不来找我,他也根本没有下毒的机会。御膳房那种地方,是重点监视对象,每时每刻,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至少,就绝瞒不过陛下的那个什么新闻采访局。”

    李元顺在皇宫里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任何风吹草动,都别想瞒过他的耳目,他能知道新闻采访局的存在,倒也不出叶长庚的预料。

    只不过,连李元顺也不清楚,新闻局经过叶长庚的亲手改造,已经具备了多么强大的监视能力!

    望远镜配上能读唇语的“特工”,京城范围内,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秘密!

    叶长庚把命看得那么重,对自己的饮食,自然是特别小心,想要在这方面打他的主意,完全没有可能!

    “查到那个姓马的商人,是何背景了吗?”其实,这些相关资料,叶长庚都掌握的清清楚楚,只是不想暴露给李元顺知道,不得不假装问上一问。

    李元顺忍不住得意道:“姓马的已经被人了灭口,不过,他们逼债用到了禁军士兵,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我查到了一个叫马光远的百将身上,这一年来,他和姓马的商人有过频繁的接触。”

    “马光远?区区一个百将,竟然敢谋害天子?”叶长庚故意道。

    李元顺道:“他当然是别人放到台面上的替死鬼。不过,老奴还查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有一个弟弟,叫做赵光义,他和这个马光远的老婆有奸情!而且,马光远不但知道这段奸情,还照样和赵光义称兄道弟!”

    哟呵,老太监还挺厉害!这么隐秘的信息,他是怎么查到的?要知道,以新闻局的力量,现在都还没查到赵光义头上。叶长庚能确定这事和赵匡胤集团有关,也是推测而已。

    废掉一个疯癫的小皇帝,总比废掉正常人要更理直气壮些。看来,尽管自己足够低调,还是让这帮人生出了一点忌惮之心。

    “李德才现在已经死透了吧?”叶长庚道。

    李元顺冷笑道:“这种背主忘恩的狗东西,老奴自然是留他不得。听说赵匡胤即将领兵出征,他弟弟却在这个时候让人下毒,陛下要多加小心了!”

    叶长庚微微一笑,道:“多谢公公提醒!若不让这些牛鬼蛇神,跳出来好好演上一场,朕哪有理由去收拾他们?让他们蹦?好了,您在宫里好好看戏便是。”

    李元顺想不通小皇帝还有什么底牌,但他也不能不信。毕竟,一个料事如神的小妖孽,就算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