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穿越到石炭纪吃虾 > 17.石炭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哎哟……”赵琪从坚硬的大石头上爬起来,浑身酸痛,揉了揉脖子,“真是酸爽啊……何明,何明?醒醒。”伸手晃晃还没醒的何明,他们该出发做事情了。

    何明也渐渐清醒了,见赵琪已经醒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不起啊,我睡过头了。”

    赵琪笑道,“没事,你身上酸痛吗?”

    “不疼,”何明无所谓道。两人开始漱口,烧水喝。

    没有早饭,昨天把最后的食物吃完了,两人喝了点水就出发了。由于火种在这里,所以两人打算晚上还回这里来。

    熟悉环境主要就是逛,但怎么逛还是个技术活,两人叽叽咕咕地商量半天怎么避开危险。

    森林能不去就不去吧,最多就在森林边缘走动,大部分时间都在沿河走,避开危险。

    两人一边走,何明一边向赵琪解说,“石炭纪河流纵横切割,沉积淤塞,形成大片富饶肥沃的湿地,森林里的虽然还是蕨类,但种子蕨类比它们的祖先——孢子蕨类更能适应干燥的环境。”

    赵琪提出疑惑,“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蕨类吗?”

    “额……好像是没什么区别,确实都是蕨类。”何明也叹口气,“现代的粮食、香料什么的都是被子植物,和现在的植物完全不一样,我们俩是不可能吃到粮食了。”

    赵琪对这个也感到遗憾,只是她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除了昨天那个大蜈蚣,还有什么体型巨大的爬虫吗?”

    何明拿着一片蕨类的叶子在手里把玩,“昨天那只巨大的蜈蚣叫节胸蜈蚣,是石炭纪有名的巨虫类,和它齐名的还有肺蝎,体型也差不多。”

    赵琪想像了一下两三米长的蝎子就要晕过去了。

    何明磁性了声音有些像纪录片的解说,“石炭纪终于有生物征服了领空,那就是昆虫。而距离鸟类出现还有一亿年。”

    “哇~”赵琪惊呼,“那这个时代的昆虫会长得比现代大吗?”

    “会。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原蜻蜓目,也是现代蜻蜓的祖先,翼展达70厘米。”

    “哇~”

    两人在森林边缘徘徊许久,捡了一些枯枝回去当木柴,转而回到了小河边,想看看有没有鱼。

    小河有一段地势平坦,平静无波,里面鱼很多,而且何明仔细看过了,没有之前的那种巨蜥,看来它们的领地意识还挺强。

    为了今天的粮食,两人扎起裤腿,下河摸鱼。

    何明拿着刀,准备叉鱼,赵琪拿着头盔,打算舀鱼——就是瞅准了鱼的位置,把鱼连水带鱼一起舀起来,适用于比头盔小的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用头盔舀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赵琪已经舀到六七条了,何明还是两手空空,最后沦为帮赵琪拿鱼的小工。

    赵琪直起腰来想擦擦汗,看到远处飞来一群大雁一样的东西。

    等等?!鸟类不是还没进化出来吗?!那……那是?

    “何明!你看那边,那是一群什么?”

    何明抬头的时候,它们已经距离两人近了许多,何明越看越熟悉,“……蜻蜓?”翼展像老鹰那么宽的远古蜻蜓,还真是盛产巨虫的石炭纪啊……

    但何明越看越觉得不对劲,那几只蜻蜓怎么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不好!快上岸!”何明拉着赵琪赶快朝岸上跑。

    那些蜻蜓果然开始了“蜻蜓点水”,看来这一特性居然传承到了几亿年后还未改变。

    等那些蜻蜓飞走,两人也没再下河了,回营地吃午饭去了,吃饭要紧。

    淡水鱼比海水鱼腥味小很多,两人将鱼鳞刮掉,去除内脏洗干净,直接串上,并排着放在火上烤。

    这几条鱼看着个头不大,居然有脂肪,烤起来喷香。

    “哇!”赵琪吸吸鼻子,“怎么会这么香!难道是我饿了的原因?”

    何明笑道,“那是因为我们吃了太久的海产了,内陆的人天生更喜欢淡水鱼虾的。”

    “哦——”赵琪一边吸气一边给六条鱼挨个撒上薄盐,再翻面,力求面面烤匀,入味三分,外焦里嫩。

    鱼很快就烤好了,每人三条,两人吹了吹就大快朵颐起来,赵琪感觉这是她这么久以来,吃到最好吃的东西了。

    赵琪含着一口鱼肉,声音含糊不清,“饿们……下雾……气哪儿啊?”

    何明已经吃完了,啃得干干净净,三条鱼的鱼骨头白白的像几把鱼骨梳,“我们下午去海边看看吧,一个是海边的食物多,我们可以捡一些做成鱼干或者贝干,在食物缺少的时候可以吃,而且我们需要晒些海盐来对食物进行加工和调味。”

    “嗯。”赵琪也认同他的想法,既然决定了要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就要方方面面想周到些。

    两人休息片刻,避开了下午最热的时刻,就沿河往下游走去。

    何明提前画了地形,根据他们昨天走的路,沿河走应该能走到海边。

    这次他们没有走很远,只走了半个小时就到海边了,看来这条河真的不长。

    两人看着广袤无垠的大海,竟有种阔别重逢的感觉。

    赵琪分析道,“看来我们把家安在营地的位置是正确的选择。营地在森林边缘,靠水有水源,距海也很近,战略位置相当好了。”

    “嗯,”何明也赞成,看来在他们找到更好的位置之前,是不会搬家了。

    晒海盐其实需要一个巨大、敞口的容器,但这个要求对两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数量众多的小容器取代一个大容器。

    他们选择的是贝壳。两人在海滩上专心地捡大贝壳,捡够一堆就拿到岸边,把贝壳里的贝肉清理出来,把贝壳洗干净,装上海水,整齐地码了一排,暴晒在太阳下。这样暴晒几天,就算有雨水,也会晒干的,再往里面加上海水,反复晒干几次,贝壳底部就会有一层粗海盐。

    贝壳足够多了,他们就没有再捡了,背着一大包贝壳肉回营地了。

    吃完晚饭,何明在磨刀和斧头。

    “你磨刀和斧头干嘛?”赵琪不解。

    何明没有抬头,“我打算修个小房子,能让我们住进去,遮遮风,挡点雨。一直谁在大石头上不是办法。”

    赵琪认同何明的想法,“你会搭房子吗?我对这个一点了解都没有,房子好像要讲结构和固定吧?”

    何明笑道,“小房子没那么复杂,很简单的,也不用木板,直接用整根的小树就可以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之前造的那个木筏,那个就可以当墙,只是屋顶需要考虑一下。”

    “屋顶用什么东西来做呢?”

    何明想了一下,“目前只能用草或者树叶了。”有一个想法他暂时没有说,如果能找到陶土的话,他打算直接烧瓦,用瓦盖屋顶。当然,有了陶可以衍生出很多东西,不止是屋顶用的瓦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