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品读历史—宋 > 第16章 英雄的逆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匡胤带领着数千人的敢死队直奔刘崇的右军冲杀过去。

    有道是一人拼命,十人不敌,更何况现在拼命的是后周的数千精锐。他们的拼命所带来的冲击力,犹如决堤之水,突起的旋风,以不可抵挡之势向北汉军袭来。

    周军士气顿时一振,战场上的颓势立即扭转。

    北汉主刘崇也时刻关注着战场的变化。当他看到右军危急时,命令张元徽率军抵挡。

    张元徽是北汉有名的猛将,他立即组织起军队去阻挡赵匡胤这群不要命的勇士。只可惜这位兄弟的运气差点,还没来的及开打,他就被一只冷箭给穿头而过(可能是张永德手下干的),就连他的坐骑也中箭而亡。

    张元徽的阵前殒命,无疑让北汉更加雪上加霜,士气尽失。

    天助我也!赵匡胤抓住这稍逊即逝的战机,在敌人慌乱之时带着这群敢死队,如同一道闪电一般直奔刘崇所在的中军大营。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刘崇,准备受死!

    刘崇可不具备玩命的精神,而且还怕死。眼看着一群不要命的主儿直奔他的中军大本营而来,气势汹汹,如同入无人之境般挥刀杀人,刘崇顿时慌了手脚,急忙下令中军后撤。

    当然文雅点叫做后撤,普通话那就是逃跑。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是一个致命的决定!从刘崇扮演逃跑者那刻开始,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刘崇的逃跑让前线作战的北汉士兵丢掉了主心骨。士兵们开始由小规模的逃窜到大规模的崩溃,真应了一句古话:兵败如山倒,你跑我也跑!

    赵匡胤以一己之力成功扭转了战场上的局面。可以说这是他智慧与勇气的集中体现。

    什么?你认为是运气?

    非也!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

    1939年9月,德国以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的撕裂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以致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0万人被浮。而德军伤亡仅3万余人,从而这一战役被铭刻在了世界军事史上。

    这一战役被欧洲国家列为经典案例。

    可以说这场战役刚刚结束,军事学院就把它列为经典案例成为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多少年过去了,“闪电战”的名字彻响了各国军事学院的战史教材。

    闪电就是集奇袭、快袭于一体,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致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势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下立即崩溃。

    进行战争的原则和实施围攻的原则一样,火力必须集中在一个点上,而且必须打开一个缺口,一旦敌人的稳定性被破坏,之后就是把他彻底击溃——拿破仑。

    剥开闪电战的外衣,我们就会发现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闪烁着跨越时空的启迪。

    没错,我们可以将赵匡胤的这一战役理解为闪电战的一种。

    就在战争胶着之际,赵匡胤率领的勇者们就像一把匕首一样插进了敌人的胸膛,将北汉的阵营给一分为二。

    士气大振之下的后周军队也逐渐由局部优势向全局优势蔓延。相比之下北汉联军就有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辽国和北汉本来就貌合神离。危难之际,北汉和辽国之间的裂隙就暴露了出来。辽国的骑兵冲锋勇猛,败退的速度也照样很快。眼看形势不利,转眼就不顾北汉军的死活,率先逃离了战场。

    原本以为是沾光的买卖,谁知道还要赔本。辽国自然不会干这亏本的买卖。

    辽军的撤离,给正在苦苦挣扎的北汉军当头一棒。此时北汉军完全丧失了斗志,被后周军杀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刘崇不愧是老狐狸,眼见形势不利,二话不说,带着亲兵直接心惊胆战的逃离了战场。

    此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柴荣心中万分激动,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属于他的,更属于后周每一位浴血奋战的将士。而这场艰苦卓绝的决战也注定会载入史册。

    事情到此还没结尾。柴荣深感北汉的威胁,他清楚这次是歼灭北汉主力军最佳的时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柴荣充分发扬能吃苦,不怕累,死追到底的玩命精神,对北汉的残兵败将一路穷追猛打,从高平一路追赶至太原城下。沿途北汉士兵尸骨随地可见,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幸亏北汉主刘崇跑的快,不然非死在路上不可。

    最终惊魂未定的刘崇只带着几百人成功逃回他的老巢。有意思的是,刘崇不知道是受了惊吓还是忧愤成疾,在回去后的不久就去世了。由此可见,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是当不久皇帝的。

    凯旋回师后,柴荣在皇宫内大摆宴席,庆祝这场战争的胜利。

    柴荣做事向来赏罚分明,有过错的必定惩罚,有功的也不吝啬赏赐。就如同这次大战中,作战不利的樊爱能、何徽等人,临阵脱逃导致军队差点全军覆没,对此柴荣一点儿也没客气,将樊爱能、何徽以及所部军官70余人悉数诛杀,也算这些人罪有应得。而对于有功的将领(如张永德,李重进等)则给了丰厚的赏赐。

    好了,赵匡胤同志,你不需要躲在幕后了。从现在开始,你已经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高平之战是关乎后周生死存亡的一战。赵匡胤是确保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人物。他在紧要关头大智大勇的出色表现,令后周上下刮目相看。

    可以说赵匡胤是通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来确立他的军中地位的。

    赵匡胤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军中将领的一致敬佩,更获得了柴荣的赏识和重用。柴荣没有亏待他,不久后让赵匡胤在军队中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截,并一跃成为了殿前都虞侯(禁军五高官之一),其提升之快,犹如坐火箭一般。

    从这一刻起,赵匡胤成为了后周军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