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品读历史—宋 > 第11章 祸兮福所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郭威为后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小皇帝的猜疑,他处处受制。

    就如同这次打了胜仗一般,别人都加官进爵,可他却只得到了两个虚衔(荣誉衔),接着皇帝又派给了他一个新的苦差事——镇守邺都。

    邺都西依太行,北邻漳河,这里的环境实在不咋的。

    于是在休息了一个月后,46岁的郭威又一次脱离了兵权掌控,去边疆站岗放哨了。

    当年的邺都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属于名副其实的荒芜之地。这里常年风沙满天飞,天气也极其恶劣。郭威就被派到这里来吃沙土。

    郭威很是苦闷,不过和后来者的遭遇相比,站岗放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郭威去邺都不足两月的时间内,后汉朝廷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暴。有“南天一柱”之称的史弘肇被谋杀于广政殿,而策划这起谋杀案的主谋正是当今的小皇帝刘承?。

    史弘肇,这个战功卓著,戎马一生的将领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一生。可以说他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这个有着极高军事天分的将领,却不懂得怎样做人。他性格乖张,杀戮过滥,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其他的事情惹祸。从这个角度分析,他的悲剧似乎是注定的。

    史书对这起谋杀案的记载也就是寥寥几个字“厌为大臣所制”。

    这场风暴不仅迅疾,而且猛烈。可以说这是一起精心准备,蓄谋已久的谋杀。很多朝廷重臣(王章,杨?等)都没能逃脱,死在了这场屠杀之下,就连我们的老朋友郭威也险些遭遇毒手。

    皇帝和几位大臣准备对郭威动手前,还有模有样的制定了计划。计划的内容很简单,首先控制住郭威的家人,利用皇帝诏书将郭威从外地召回,然后在大殿上来个“守株待兔,关门打狗”将其杀掉,最后昭告天下,某年某月某日某人谋反,现以伏法。

    制定者:刘承?;实施者:苏逢吉、李业。

    当然,为了达到震慑人心的效果,将这些‘叛乱者’的人头挂于城墙之上,那就更加逼真了。

    可以说这个计划真是既简单又有效(成功例子康熙)。可惜终究没能成功,因为不慎走漏了风声。

    就在刘承?磨刀霍霍准备动手的时候,郭威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知晓了这一秘密行动。

    虽说郭威知道皇帝猜忌他们这些重臣,但是没料到会残忍到向他们举起屠刀。

    “不行,我要去京城讨个说法。”远在邺都的郭威怒气冲冲的说道。

    “事以至此,尚有何说!”说此话的是他的心腹谋士魏仁浦。

    是啊,事情都发展到这地步了,还能说什么啊!

    郭威绝望了。他想不到自己忠心耿耿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一再的退让换来的仍是躲不掉的杀戮。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郭威仰天长叹,不禁有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惆怅。

    郭威心灰意冷,内心充满绝望,感到前路无限迷茫。

    “为今之计,只有反叛一条路了!”他的心腹谋士魏仁浦阴沉着脸说道。

    郭威陷入了沉思。造反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关乎着万千百姓的身家性命,包括他自己。

    就在郭威迷茫踌躇之际,一个更大的噩耗传入了郭威的耳中,这个消息让他如遭重击。

    京城全家被杀,家中五十六口儿全部遇害,无一幸免!

    郭威虽然被调到这里吃沙子,可妻儿老小却留在了京城。刘承?虽年纪不大,却敢下黑手。他一方面派人暗杀郭威,另一方面屠杀他的家人。

    人言祸不及家人。可刘承?眼中显然没有这个概念。他只认准一个道理——斩草除根。

    这下可好,草是锄完了,根却留下了,留在了郭威的心里。

    没办法,只能反。刘承?,这是你逼我的!

    横竖都是死,反他娘的!

    造反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仔细谋划。在这件事上他听从了魏仁浦的建议。

    魏仁浦充分发挥自己深厚的厚黑学功底,马上提出了一条绝好的计策——伪造诏书。

    我们都知道皇帝的诏书可不是那么好伪造的,上面不仅要有皇帝的亲笔签名,还得带有独一无二的验证码(玉玺)。

    这时魏仁浦同学厚黑学功底就体现了出来。诏书伪造的好不好没关系,关键是给谁看~如果你拿给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看,一眼就能被辨别真假。可要是你拿给那些大字不识几个,整日里只舞刀弄枪,喊打喊杀的将领们,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

    于是很老套的把戏再一次上演。郭威把全部将士召集起来,当众将皇帝的“诏书”念给在场的将领。诏书的内容就是皇帝让郭威亲手除掉手下的几员大将之类的话(皇帝提名),最后郭威在流几滴泪,说是自己于心不忍。

    这个假诏书果然起到了效果。郭威手底下的那帮将领们亲眼看到这份“诏书”后,个顶个的气愤填膺。

    郭威对此非常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见时机成熟,郭威用嘹亮的声音发起了号召:“我相信这并不是皇帝的旨意,肯定是皇帝身边的小人私自所为,想置我等于死地,所以我们要进京去把这些小人杀掉!”

    此言一出,全军响应。郭威的表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跟随他的将士决心一同造反。

    好了,内部的问题解决了,那我们接着讨论外部的矛盾。

    自古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既想当子,又想立牌坊。造反也是这样,既要造反,又想把自己说成正义之师。总之一句话,造反也要光明正大,也要理直气壮。

    这没难得住我们的魏仁普同学,公然宣布朝廷有奸臣,要出兵‘清君侧’。

    哼!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等不义。

    公元950年,郭威发动兵变,出兵向南,直攻京城开封。

    郭威的进军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就从邺都到了距开封不足几百里的七里坡。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