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 九十二.日本遣唐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540

    我的无轨电车,还得开一会儿。

    下面说说日本遣唐使的话题。这是闲话,但是因为有关晁衡等人,会成为后面故事里的章节。考虑到对读者了解人物会有一点帮助,还是硬着头皮离开故事主线,来扯一扯遣唐使的由来。

    话说从头,这就要说到中国古代的外交。

    秦汉以前,中国是如何与周边邻国交往的,史料不多。变化起于汉代。

    据研究,统一的大汉朝,已经有了开大规模的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向东,中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及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密切交往。向南与越南有经济技术交流。向西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开展了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和造纸术(应该始于唐代)先后西传。

    同时,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然后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

    史载,安息(伊朗)在汉与大秦进行过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有关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后汉书》)。

    南北朝时期,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天竺(印度半岛各国)、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和欧洲(如拂林即东罗马)等许多国家。水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波斯湾。

    唐与朝鲜有商贸、制度、教育、物种、技术、风俗等方面交流。

    唐与日本有使节(遣唐使)、制度(大化改新)、建筑(奈良城)、教育(儒学)、商贸(开元通宝)、生活习俗(和服)等方面交流。隋唐与东南亚的骠国(缅甸)和南亚的天竺有使节、技术、宗教等交流。隋唐与中亚的波斯和大食有交往。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了行踪。史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

    交流是双向的。

    唐朝时,中国人学习了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和周边邻国的乐舞风格。

    541

    下面说说日本。

    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国威远播的时代。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

    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

    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遣使入唐。

    据研究,第一次遣使始于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最后一次,是在公元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公元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初期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

    每次遣唐使人数不少,

    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542

    晁衡等人就是这样来到了中国。

    公元716年(日本灵龟2年,唐开元4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以多治比县守为首由557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船。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本名)被举为遣唐留学生。翌年三月,阿倍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大阪),向中国大陆进发。

    同行的著名留学,还有比阿倍仲麻吕长三岁的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P等人。经过长期艰险的旅程,于九月底到达了他们日夜向往的文化古都——长安城。

    关于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P,等说到后面的故事时,再做介绍。

    这里单说晁衡。阿倍仲麻吕,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晁衡。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生于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晁衡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

    到达长安后不久,晁衡就进入了国子监太学。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其中设有国子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太学的使命则是教育贵族子弟学生重点攻读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举,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出仕任官。

    晁衡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

    进士是高等文官仕补,它要求深通天下大政,长于诗文,是当时最受尊重的荣誉,因而也是学士们拼力争夺的目标。晁衡作为一个外国人,取得进士的桂冠,说明他的学识确是出类拔萃的。酷爱中国文化的晁衡,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

    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

    晁衡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

    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这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务。当时的监察御史储光羲,曾赋诗“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来夸赞他。我这故事不久后,即开元19年(731年),晁衡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晁衡担任这个职务,使他在宫廷中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以后不断升官晋爵。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

    晁衡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不错的诗人。

    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骅)、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李白天宝年间任职长安时,与他来往频繁、交情很深且互有物与诗的赠答。当然,上面说的都是是后话了。

    这故事发生的时候,晁衡还在左春坊司经局校书任上。

    该衙门在东都洛阳。

    晁衡是乘新年假期,从洛阳回长安探访友人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