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大梦乾坤 > 第九章 正灵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搞不清泥丸宫和神庭穴的位置,张正就不敢练习第一重功法,他虽然年纪小,在这方面还是挺谨慎的,因为师父早就跟他讲过,修炼是个精细活儿,最讲究循序渐进,水滴穿石,容不得一知半解,不懂装懂,更不能贪功冒进。

    师父还告诉他,越是高明的功法,要求也就越高,越容不得有半点差池。哪怕稍微有一次的偏差,功夫非但不能有丝毫进步,反倒会走火入魔、大伤元气,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既然功法练不成,漫漫长夜无心睡眠的张正只好把精力放在其他的典籍上,除了大梦乾坤功法,这里的书还多着呢,像卜噬、兵法、堪舆、药石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可是张正连看了几本后就放弃了,因为里面的文字都是繁体不说,语句也都是古文,通篇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自己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读懂上面的内容了。

    这倒不是说张正有多笨,相反他还是挺聪明的,放在人堆里也属于高智商一类。只是他岁数太小,阅读量还没上去,再加上那个年代,学校里教的课程内容都十分空洞,尽是些社论、口号之类东西,很难学到真东西。

    好在张正曾经跟老道学过一些道经,对古文还有一定的了解,要是换了别的同龄人,比如胖墩他们,恐怕连凝神诀都认不全。

    可是张正却不这么想,眼睁睁地守着一座宝山,却什么都得不到,那种感觉就像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心里又岂能不急。

    可急也没用,人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张正不可能一夜之间读懂古书。后来他也想开了,既然不懂那就慢慢学吧,想到这里,张正打定了主意,这个暑假哪儿都不去了,就跟师父学经典。

    可眼下总不能闲着吧,好在所有的口诀都是以凝神诀为基础的,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干啥都得有个好基础。于是,张正二话不说,开始一遍遍的修炼起凝神诀来。

    他从铜镜里出梦,再运凝神诀入梦,如此反复。刚开始还很生涩,有时两三遍才能进来,有时要五六遍才行,不过在经过三四十次的练习后,张正渐渐熟练了起来,基本上能达到一遍就成的地步了。

    修炼是枯燥乏味的,要说张正还真是个有毅力的孩子,硬是能够忍受这种煎熬。别的还好说,就说那一遍遍的从镜子中钻来钻去,滋味实在不太好受的,那么大个人,虽然不是实体,却非要掰开了揉碎了再塞进碗大的空间里,且每次都是天旋地转的。饶是张正意志坚定,几十次下来,也觉得有点吃不消了。

    “修炼还真是耗神耗力呀。”三天来,张正第一次感到有些累了。

    “要是再有一杯灵茶就好了。”张正自言自语道,自打几天前饮下那杯灵茶后,他就再也放不下了。

    今天进来后,张正做的一件事,就是看茶杯,他想再喝几口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桌上的茶杯还在,只是里面却空空如也,搞得张正心里也空落落的。

    最后一次从镜子里钻出来后,张正实在是有些累了,浑身跟散了架似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要沉沉睡去。

    像死狗一样的躺在床上,张正不由感叹道,原本以为睡着觉就把功给练了,不承想光入门功夫都这么辛苦。真不知道,那个叫扶摇子的老家伙,八十年的时间是怎么熬出来的。

    他这个想法要让那位扶摇子知道了,肯定会被老家伙一顿大骂的,因为当年扶摇子修习这套功法的时候,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做到了自由出入梦境,个中付出的艰辛绝非这一晚上所能比拟的。

    从这一点上讲,尽管张正是后学末进,但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先有秘籍指路,再加上灵茶打下的基础,在修炼一途上走了捷径。

    就在张正打算好好睡一觉,解一解乏累的时候,脑袋里却突然灵光一现,不是还有个正灵诀吗?那可是醒着的时候炼的功法啊,我现在干嘛不试试呢。

    想到这里,张正又打起精神,从床上爬了起来,正身盘腿坐下,左脚提至右大腿根部,脚心向天,然后再将右脚扳至左脚大腿根部,脚心也向天。同时两掌心向天,自然置于两腿上。

    这个姿势,是道家修炼中的打坐方式,叫做“五心向天”,就是两个脚心、两个手心,再加上头顶上被视为头心的百会穴,全部朝向上方。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可如果事先没有练习过,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不过张正却很顺利的就做到了,这也是他在练习胎息功的时打下的基础。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也达不到五心向天的要求,特别是盘腿,怎么也不能把左腿放到右腿上。后来还是在李长庚的指导下,练习了大量的盘腿坐、跨鹤坐、压腿、正弓箭步等,把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开后,这才练成了这一动作。

    采取这一姿势,自然也是其道理的。据说是能跟宇宙之气接轨,达到快速聚气的目的。实际上,这样打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心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让人便于入静。

    坐好后,张正便按照正灵诀的要求,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起呼吸、意念来,好在他有胎息功的一点基础,呼吸控制的非常的均匀而悠长,渐渐的竟然入定了。而就在入定期间,散布天地间点点滴滴、丝丝络络的灵气,也随着他的呼吸进入了体内,并最终沉淀下来,只不过这个过程张正自己无法看到而已。

    直到鸡叫三遍,东方泛出鱼肚白的时候,张正才从入定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睛后,活动一下筋骨,之前的疲惫竟然一扫而光,身上再次充满了力量。

    “哎呦,这正灵诀还真管用啊,它和凝神诀简直就是绝配!”张正心中很是欣喜。

    此时的张正已是精神饱满、睡意全无,索性就穿上衣服,轻手轻脚的打开了房门。站在院子里,清凉的晨风扑面而来,让他感到精神一振。

    一夜的静坐之后,张正竟有了耍一下拳脚的冲动。想到还没起床的老爸张红军,张正怕弄出的动静太大吵醒了他,就出了家门,来到南山竹林里的一处空地上。

    这里环境清幽,少有人来,平时张正也都是到这里来练拳的。

    跨步站好,双脚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带动双臂慢慢抬起,同时左脚跨出……一套太极拳就绵绵不绝地施展了开来。

    道家讲究性命双修,所以大多练的都是内家拳,像太极、八卦、形意之类的。所谓的性命双修,就是既炼体又修性,追求的是身心平衡,这种拳法每一个招式除了有技击的作用外,还渗透着一些文化,像传统的哲学、养生学、医学、美学等等。

    也正因为其内涵丰富深邃,内家拳要想练出名堂是比较难的,不下上一二十年的苦功夫是不成的。个中关键就是其形易学,其神难备,一招一式比葫芦画瓢容易,但每招每式所包含的关窍,却是需要水磨石的功夫,一点一滴去琢磨体会的。

    这也就有了“少林三年满场飞,太极三年才入门”的说法。可凡事有利也有弊,内家拳虽然难练,但若是资质高、用功勤者,达到大成通明之后都是极其厉害的。一个好的内家拳手,平时看似松松垮垮,一旦发力却势如山岳,拥有开碑裂石之力。

    本来张正跟李长庚学太极,满打满还不到两年。还处于打基础、学架子的阶段,严格说还没有入门。

    可如果现在有一位太极大师看到张正打拳,一定会大吃一惊,这哪像是初学乍练啊,分明是有着相当功力的练家子啊。

    只见他拳架端正,形体舒展、大方,动作时快时慢,发力干脆,如爆竹炸响,运转绵柔,如灵蚕缠丝。整套动作动静结合,气息绵绵不绝,一气呵成,隐隐透着一股轻灵飘逸之感。

    衡量太极打得好坏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放松和入静,可以说松静的要求贯穿了太极的始终。

    因为只要将放松和入静有效地融入招式中,就能起到培养锻炼内气的效果。所谓内气即中医所讲的元气、中气等。它是人体活动的动力,是一种能量,内气越充盈,人的活力就越旺盛。

    另外,太极还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不过跟别的拳法处处讲求先机不同,它要求的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说在对方出击后,借对方来力作出应敌反应。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这些都要求,习练者的神经中枢高度集中,骨骼肌肉充分放松,以达到神经、肌肉的高度敏感性,在与对方交手时能抓住到对方哪怕很小的劲路变化,并借力发力,从而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级功夫。

    因为昨天晚上的入定,张正现在全身就处于一种松静的状态,招式挥洒之间,自然就流出一种,平心静气,物我两忘的状态,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张正已经初窥到了太极的神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