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月落昼锦堂 > 第一百零一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初归京城,第一次上早朝的韩琦似乎心中还有一丝忐忑,韩琦在他的《初赴早朝》诗中这样写道:

    疏星挂阙角,落月含青云,兀兀马上身,叱叱马前人。

    瘦骨酸秋霜,病瞳昏陌尘。自顾尔空空,胡以裨吾君!

    韩琦忧虑自己刚刚有所好转的身体,能否当得起国家赋予的重任,报答天子的信任之恩。

    杰出的政治家,往往都能在一瞬间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对一切都充满自信。当韩琦来到阔别十年之久的枢密院,看见院中那丛熟悉的茂密竹林的一刹那,他内心深处的自信与激情,自然而然一下子倾泄出来:

    一纪前曾对此君,依然轩槛喜重亲。丹心自觉同高节,青眼相看似故人。不杂嚣尘终冷淡,饱经霜雪尚精神。枢廷岂是琴樽伴,会约幽居称幅巾。

    韩琦出任枢密使,最先遇到的事情,是契丹、西夏两国和宋国发生的边界纠纷。韩琦命吏员查找当年的文字依据,吏员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找到不说,一些文本竟然还散失不全。韩琦当初在并州时,就因与契丹争天池庙地,向朝廷要当年契丹国书,朝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因此,韩琦觉得必须对枢密院保管的机要文书和图籍进行整理。大宋王朝立国至此已近百年,积累下来的机要文字远的不说,就是近几年的契约之类也是茫无头绪,事关国家疆土的重要文件尚如此难找,何况那些日久年深的图籍文牒?韩琦在其位、谋其政,因此上奏仁宗皇帝:

    历古以来,治天下者,莫不以图、书为急,盖万世之根本,后世之模法,不可失也。恭惟我宋受命几百年矣,凡机密图书,尽在枢院,而散逸蠹朽,多所不全。至于近岁,文书欲求征用,已不可得。臣比到院,因北虏争宁化军地土,令检北界朔州牒宁化军,称天池庙系属南朝,当日原牒,累月检之不获。及因西人理会麟州疆界,亦寻庆历中臣在院日与西人商议纳款始末,文案亦已不全。以此知机要文字从来散失甚多。请差官于诸房中讨寻编录,一本进内,一本留枢密院厅,以备经久之用。

    宋仁宗看到韩琦这个奏议,立即调派吏员,把自太祖建隆年以来的各类文书图籍,按岁月先后,分门别类编纂成册,总数竟达千余帙。后来韩琦调任中书,又按同样办法对中书的文书图籍进行了整理。严格说,韩琦所做的这项工作,保存了宋王朝太祖皇帝到仁宗皇帝这段时间的历史,为后人研究宋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韩琦在枢密院期间,重新修复了当年被西夏攻陷的丰州,从而恢复了大宋王朝西北疆域丰州、麟州、府州三足鼎峙格局。

    做为帝国主管军事的枢密院最高长官,韩琦在处理繁重的公务之余,也从更深远的层次思考着帝国社稷的安危。

    宋王朝选定开封这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为首都,这就决定了为保卫京城安全,必须在周围屯驻重兵作为屏障。尽管开封的漕运很发达,一条汴渠每年可运来江、淮数百万斛漕米,但汇聚京城的财利,却大半被用在了军队的供给之上,宋王朝实际上陷进了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怪圈。当年太祖皇帝就为此做出过断言:“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更何况,当年的太祖皇帝并不会想到,他不肖的后世子孙为了换取苟安,每年还要“赐”给契丹、西夏这两国近百万民脂民膏,大宋帝国财用匮乏的困局,到这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已经证明,当年宋太宗劝阻哥哥不要迁都的那句“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只不过是狗屁不通的痴人说梦,是瞎,雄韬伟略的太祖、太宗也有失策的时候,并且他们把这关乎大宋王朝江山社稷安危的难题,留给了优柔寡断的宋仁宗。

    保卫京师安全,必须有重兵。

    而养兵就必须消耗国家大量财力物力。

    于是,兵该如何养,便成了枢密使韩琦长久思考的问题;也就有了韩琦这篇自问式的《策问》:

    问:唐朝以前,国家统治者都是寓兵于民,有战争发生的时候才抽调百姓,组成军队去打仗,战争结束后又回去种地,因此耕战相互都能顾及到,国家财用才得以不缺乏。现在国家依照五代时的办法,把天下兵都变成了国家的专职军队,依靠国家来供养,虽然这是外慑四夷、内安百姓的长久之计,然而,集全天下的赋税、专卖、关税之利,却难以保障军费所需。自西北发生战争,军队人数日益增多,州县财政用度日益窘迫,由于西夏、契丹二敌实力强盛,国家必须时刻保持准备打仗,裁军这个办法今天是不能实行的。要想不增加老百姓赋税,又能使国家军费开支有余,应该用什么办法?

    问:国家养天下之兵以制四海,其最困难的就是财用不够,昔日汉朝有人口税、算缗之法、过更之直、卖爵之令(皆为赋税名称),这都是用来充当军费的办法,大家可以列举出适合今天用的,共同商议。

    从韩琦这两问来看,他是很想借鉴古人实行的养兵办法,来解决今天大宋帝国巨大的军费开支,这已经不是单纯从军事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了,而是站在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角度思考国家的未来。然而,尽管大宋王朝在仁宗嘉?年间出了韩琦这样一位杰出人物,但韩琦所处的地位,哪怕是到了日后的位极人臣,却依然是一人之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帝国这个沉重固疾。

    七十年后,大宋王朝繁华的京城开封,终于在金兵铁蹄下陷落,一代王都就此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宋仁宗嘉?三年六月,帝国首相文彦博因治河一事卷入一场纷争,被宋仁宗免去首相职务,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以使相身份判河南府。原副相富弼迁昭文馆大学士,接任首相。

    与此同时,朝廷下达制书: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行工部尚书、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韩琦,特授依前行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