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月落昼锦堂 > 第六十一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元昊提出的这个要求,帝国两府大臣又准备接受,并希望以答应解禁青盐,换回元昊侵占的宋国土地。韩琦担心急于议和的宋仁宗就此让步,于是再次向仁宗皇帝上书:

    张子?]向元昊告谕了我国要求,命西夏全部归还侵占我国延州一带的土地,但元昊终是没有听从,这对我国关系可是极大。我沿边栲栳、塞门、安远、黑水等几座寨砦自被夏军攻破后,直至延州,再也没有任何障蔽,承平、长宁、南安等寨当时也仓促放弃,若不能修复,则夏军侦察部队时不时抵近,边民不敢耕殖,怎么还能为延州提供所需?现在又听说元昊要求每年向我国输入青盐十万斛,就算只以解州盐一半价格来计算,其价已达20多万贯,加上我国同意每年给元昊的岁币,已近40多万,这已经和我国给辽国的数目相当,现在有人想以同意元昊输入青盐为条件,换回西夏侵掠我国的土地,臣思来想去,这恐怕不是万全之计,因为青盐只从保安军进入我国,这么大数量必然难以全部承受,国家须再组织运输车辆运到其他地方,我国经受战争蹂躏,百姓疲弊,能再因此复兴劳役吗?自来沿边熟户与西界蕃部就有日常交往,百姓因为青盐价格低,而且还好吃,因此食用解州盐的人很少,沿边官员对熟户与蕃部百姓用青盐,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图安宁,惟对汉户严加禁止,有人犯者依法治罪,不曾一日放松。如果现在允许青盐输入我国,朝廷为之付出的成本已经增加,必须加价出售,则恐怕沿边的蕃、汉百姓,都会选择从西夏走私过来的青盐,朝廷再也无法禁止,解州盐的利润将因此日渐侵削,而陕西财用也会日渐枯竭,这无疑是为西夏养精蓄锐提供了时间,祸变不测,其势必然。现在急于想议和的人,只看见眼前这点苟且偷安之利,而不顾贻患于国家。还请陛下深思熟虑,现在国家答应给元昊的岁币已经很多,元昊必须全部归还侵占延州的土地,朝廷才签定和约,至于解禁青盐进入我国,则绝对不能答应,如果西夏因此不肯臣服,则请朝廷尽快布置,修复沿边一带损坏的城寨,为长久保卫边疆之计。

    韩琦这份奏折,明确主张在青盐内输和收复失地问题上决不可向西夏让步,甚至不惜为此中止和谈。

    也许是受到了元昊在称号问题上做出让步的鼓舞,宋仁宗再次采纳韩琦的建议,拒绝了西夏的要求。

    为防止西夏因此再生事端,韩琦向仁宗皇帝建议:他和范仲淹两人可交替行边,以备不测。

    就在宋、夏议和还在撕扯不清的时候,帝国刚刚确定下来的两府,在人事上又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谏官欧阳修、余靖、蔡襄,指责参知政事王举正懦默、缺乏能力,要求罢免王举正参政职务,由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

    谏官们这个要求,此时事际上很合仁宗皇帝的心意,宋仁宗并没有忘记他发愤要改革朝政的设想,而在这个改革朝政的计划当中,范仲淹,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宋仁宗接受了谏官们的建议,免去王举正职务,并诏命范仲淹由枢密副使改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但没想到范仲淹却不肯接受这一任命,范仲淹认为,执政大臣不能因谏官的举荐而出任,并提出西北战事还未结束,愿和韩琦分期相继出巡边塞。

    范仲淹这个提议,和韩琦的提议是一致的。

    也许是仁宗皇帝担心宋、夏议和未果,害怕元昊真的会再生出什么事端,想借助范仲淹名望,向西夏表明两家战事尚未结束,因此,宋仁宗同意了范仲淹的请求,委范仲淹挂了个陕西宣抚使的职务。

    此时,契丹和西夏的边境局势已是日趋一日的紧张,契丹军队在河东以外调动频繁,范仲淹提醒仁宗,帝国应在河东一带也有所防范。不知道是不是宋仁宗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军事能力,因此,当仁宗皇帝听到范仲淹提醒之后,只是任命老臣任中师为河东宣抚使,并十分有把握地对范仲淹说:任中师曾知并州,可以当此任,但和范公一样,只需遥领其事就行,不用亲赴边地。

    仁宗皇帝虽然给范仲淹安了个陕西宣抚使头衔,但却不想放范仲淹出京。在宋仁宗改革朝政的宏大设想中,范仲淹,还有更为年轻的富弼要担当起另外一个重任。西夏议和迟迟未果,已经打乱了仁宗皇帝希望借助新政府尽快改革朝政、实现富国强兵的设想,现在二蕃相争,帝国正可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尽快开始酝酿已久的改革计划,而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把范仲淹从军事琐务中解脱出来,一门心思参与政事。至于处理边防事,有韩琦一人足可依赖。这也是仁宗皇帝只让范仲淹遥领其职、不用亲赴边地的原因。

    此时,如果韩琦不是一个朴忠耿直、事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君子,那么,既然仁宗皇帝已经做出范仲淹只遥领陕西宣抚使、不用赴边的决定,而且人事任命事属中书,做为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官员,韩琦本无权提出建议。

    但韩琦就是韩琦。

    韩琦在朝堂上当面秉奏仁宗,提出异议:“西夏请和,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企图,那范仲淹、任中师只遥领宣抚一职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西夏达不到所希望的目的,必然会忿而生事,应当尽快让范仲淹赴职。臣现在正当壮年,可备奔走,至于任中师,乃朝廷宿旧大臣,就不用再劳烦他了。”

    尽管韩琦此议干涉了中书职权,有越俎代庖之嫌,但仁宗皇帝却知道,这是韩琦爽直性格使然,并不无偏爱说“韩琦性直”。

    因此,仁宗皇帝再次听从韩琦的建议,诏命韩琦代替范仲淹宣抚陕西,范仲淹代替任中师宣抚河东。

    然而,就在仁宗皇帝堪堪准备倚重韩琦、范仲淹的时候,韩、范两人却产生了一次激烈的矛盾。

    没有人知道,在韩琦和范仲淹的交往中,这是不是韩、范两人因为不同意见,第一次发生面对面的争执。当是时,范仲淹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向仁宗皇帝提出建议:朝廷应当向河东增派数万大军,屯驻于河阳蒲中,而他自己在宣抚河东时,也要带军队随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