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闲臣 > 第278章 回乡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怎生得突然说起孙思道,”包扎好白布的老人双手垂下,轻轻将瓶瓶罐罐收入行囊,问:“你娘亲医好了?”

    “没有,”汉子咧咧嘴,虎背熊腰佝偻了一下,不过立刻舒展开了,“他说俺娘活不过岁冬!”

    陈忠笑了笑,回想起那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布裳羽衣拂尘宽带,牙酸道:“老家伙开了一张方子,说是能保命,能从冬天挺到开春,也不知真假。俺随公子动身前跟谢家小胖子说了,一月按方抓两回药,俺娘没事儿就捎封家书来,让俺宽心,万一出事啥也不用,不用告诉俺,情当人还活着留个念想。”

    “家书没来?”老人问。

    汉子十分平静,摇摇头,黝黑的老脸一点情绪看不出。

    老人心下唏嘘。久病成医,他腿疾几十年,对岐黄之术理解远超旁人,故而明白医者悬壶所需之能要一旦入门成统,再有寸进何其艰难!孙思道此人不谈孤僻、炼丹求道,一身医者医理的精微艰深,鞭辟入里,少有人及。

    昔年为皇后方氏调理身体的首席御医董老黄,乃天下首推医家名流,虽说与儒家文墨相当,医者同样无有第一的说法,大多各有专攻。可董老黄精通杏林各术,外养内修,几十年前便有人传言他有与华佗扁鹊座谈师药之能。

    老人深知此言非空穴来风。

    太医院曾罗列天下父母医者,楚平婴钦令,为御医定选与后补定名。首当其位自然是对此不屑一顾的董老黄,艺高人胆大,对于自己排名第一无有任何谦逊。至于这争议颇高的第二位,定名就有些难上加难。有人说太医院姜老鬼行,治病救人素来省心省力,药方入体直走以战养战的路数,高的很;有人说东蓬州采药人厉害,几十年如一日进山采药,对药理医理熟稔至极,世间无两;还有人言元玄大和尚的师兄玄清医术高明,可为第二

    定名之后,名册应由董老黄上承太医院署,做最后归名。老家伙瞥了一眼名册,第二竟是太医院一位姓封的太医。他有些疑惑,问鉴药官这是何人,答曰:魏王殿下的人。

    董老黄冷笑将名册划了去,改为六门寺一位名为悟山的和尚。事后太医院问起,他答曰“癣痒之疾、热燥冬寒,寻常小疾尔,针膏用之汤药辅之,人人可医,不足为凭。真观医药大道、高手低手,要看大病重病,敢用人不敢用、能出人不能出,别有特色不拘一格,敢于下药又能准确无差。太医院诸人虽则高明高义,能治有治之症,却无奈杂难顽疾,顽固不化按部就班,差了十万八千里。”

    院署问:“那为何是这悟山?”

    董老黄答曰,“治大病重病亦分症状手段,用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虎狼之药迅猛攻之,如行军打仗,摧毁皇城而建之,破后而立。病状犹深体魄健壮之人,可用此法。二为柔能处下细水长流,温和补药先立后破,如凌迟极刑,刀刀直逼病灶却不可操之过急,适用于虚不受补之人。”

    “皇城用药尤以陛下为准则,规避虎狼温和中庸,最好能走补药而愈无为而治的路数,所以有下官居于首席太医,我确保温和补药的法子,下官敢说第二,无人敢说第一。至于这悟山”

    董老黄斟酌道:“第二坐得也不是那么稳当。此人医术比佛法还高,行医用药只有金刚杀鬼绝无佛祖超度,与和尚慈悲背道而驰。他的药治病,但不养人,若不兢兢战战照命服用,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吃死人。此外还有一人,名唤孙思道”

    “孙思道是何人?”院署问。

    “一个道士,”董老黄道:“此人医术高明却不用药。唔也不是不用药,是不用药材,用丹药。说到底终归是药材炼制,但一经丹炉,成丹必要添加丹砂毒物,比虎狼更狠。此人不以大夫看待,称之为术士更恰当!”

    院署想了想,又将悟山从名册划除,改回封太医。理由是悟山用药不入宫闱,太过凶险。

    不过从那之后,名为孙思道的炼丹术士与悟山和尚,于杏林之中名声鹊。毕竟是险些并列第二的人物,胜太医院董老黄外之人远矣。之后十几年中两人分别也医治过几桩大病,名气更胜从前。

    所以陈老十分相信孙思道的话,他说能挺到开春,大抵就只能挺到开春。家书未至,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妪九成九不在人世了。

    伤感的老人叹了口气。

    “俺不想回去,”汉子愣了一下说:“没有阿娘,俺不能一辈子守在破屋里,公子不要俺了,俺想回西州,可俺回不去”

    陈忠看着老人,曾经那双戾气横生通红如血、一怒之下似有极小浮游之物来回游动的凶暴瞳孔,安安静静,充满了迷茫,像是条不知该流向哪里的河水。

    京城又多了一道孤魂,一个不知该去哪里又无处回的人。

    他想让老人给他指条明路,不明白这个矮小的老头肚子瘪瘪的,怎么装得下那么多学问,可他知道有学问的人懂得多,能帮他的只有陈老头。

    后者明白他的意思,也没有让他失望。老人直言不讳道:“留下,你可能会死,在林枫之前死。”

    “公子不要俺了,他嫌俺碍事。”大腿疼痛的汉子失望道。

    “你公子不要任何人,这八辆马车上的人,包括老夫,都是你公子不要的。”

    汉子陷入沉思。

    老人站起身,身下马车正是阴雨夜中将三十大儒送往大理寺的马车,十分宽敞,他拍拍汉子脑袋,心说不笨,缺名师点拨,与若拙一样是可大器晚成之人。

    老人说道:“你可知林枫为何打你?”

    “公子那么聪明,天底下顶聪明的人,俺哪想得透。”

    “因为你蠢,而且倔。想透了就不会走。”老人怒哼一声,抽出戒尺问:“《世说新语、德行》有典故云: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城,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何解?”

    没想到会问这么个问题,汉子瞪大牛眼蒙住了。戒尺落到头上,他恍然惊醒,激动道:“俺知道这个大伯!”

    “荀巨伯!”陈老纠正。

    “对对,巨伯就是大伯的意思嘛,俺将军说过,将军说的不会有错!”汉子回忆起来了,“将军说如果被敌军抓了还能逃出来,就得跟大伯学,他”

    毫无征兆地突然停住,陈忠眼睛闪过一抹疑惑,旋即瞪得比先前更大,大如铜铃,木然瞳孔浮出浓浓惊讶。

    蹭的一声站起来,他更激动了,头磕到车顶弹回来后一把抓住陈老肩膀,大吼道:“俺要回去!俺不能走!”

    忍住肩膀剧痛的老人咬牙蹦出“自便”两个字,就见蜷头汉子把头沉的更低了,在行礼感谢。

    片刻后,即将驶过城门的马车车帘一晃,风吹动一样的轻微,却从中窜出一道黑影。禁军几人远远看了一眼,只见一道魁梧到不同寻常的背影迅若奔雷,一闪而逝,一眨眼便没了痕迹。

    几人对视一眼,同时摇头,黑甲下的眼睛闪烁着同一种光泽。半柱香后,手持圣谕的禁军都统喝令守城士兵打开城门,一行人自京城南门离去,踏上回乡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