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长夜曦光 > 第9章 唐人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了我的一第个收藏今日双更,多谢各位厚爱。

    ————————————————————

    这日之后又过了几日,柳如絮终于忍受不了学校的课程,去了教务处申请跳级。

    教务处的老师们当然是尊重学生的意愿,但也向柳如絮说明,按照学校规定,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才能进行跳级测试。

    对此柳如絮倒是没什么异议,只是做了登记后一头扎进图书馆,借阅了高中四年的所有课程,用了当年参加高考的劲头准备期末考试。

    许是柳如絮自那天回来之后再没有让人生疑的举动,宿舍的同学们也只是当她落了次水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都是自己想开了,便再没问过她的转变到底从何而来,这无疑对柳如絮来说是件好事。

    每天不间断的锻炼终于在临近期末时回到了部队体能训练的强度,早晨六点钟的太阳也成了1928年的起床号。

    当看到住校的同学们收拾东西,准备在明天期末考试完成后放假回家时她才回过味儿来,她有两个多月的假期不知道该去哪里。

    前些日子家里来电话问她要不要回家她拒绝了,所以明日之后她该去哪里,这确实是个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期末考试对于柳如絮来说远不如其他几人这么紧张,同宿舍的三个姑娘红着眼睛通宵复习,而柳如絮则睡了个好觉,精神饱满的出现在考场上。

    几人在看到她提前交卷的背影时,眼中的光芒仿佛刀子似的扎在她后背上,柳如絮恍若未觉,瞥了几人一眼示意在外面等,便出了考场。

    直到柳如絮在考场外转了三圈儿,被监考老师提醒如果没事就别再靠近这里时,同宿舍的三个姑娘和凯瑟琳终于陆续的出了考场。

    “妮娜!”凯瑟琳一脸疲惫,“卷子交那么早,你有把握过吗?”

    柳如絮点点头,这种程度她还是能应付的来的。

    “祝我们好运吧!”苏西双手合十祷告。

    “我们要回家了,你呢?”梅林揽着柳如絮走向宿舍。

    “我待几日就回。”柳如絮微笑。

    “要去我家吗?我妈妈好久没见你,昨天还说起你。”凯瑟琳接着问道。

    “看时间吧。”柳如絮含糊的回答。

    片刻后她似乎想到了什么,状似随意的问起:“你知道城里的唐人街在哪里吗?”

    “北克劳福街就是。”凯瑟琳皱着眉头。

    “你要去唐人街的话最好白天去,滨湖区住了很多黑人和外国人。”凯瑟琳压低了声音,“听说那边乱的很,有黑帮,我们本地人晚上一般不会去的。”

    柳如絮点头,美国的种族歧视由来已久,甚至在2028年也无法完全消除,更何论1928。

    黑人和亚裔人种被美国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同时自然要另辟蹊径寻找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文化与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得已才衍生出这种畸形的社会形态,让他们努力的扎根在这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城市艰难的生活。

    直到卷子交上去的一刻,柳如絮才想起来她应该做些什么。

    唐人街,顾名思义是中国人聚集的地方。

    虽然距离新文化运动已经过了十四年,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更改。

    在一些地方仍然有先生在教授四书五经,写文章讲究骈四俪六。

    而1928年的中国还并未意识到推行简体字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识字,所以现而今国内还是在写繁体字。

    现在的柳如絮并不是原装的柳如絮,她认识的所有繁体字都来自于早期的港片,会念已经是极限,更别说写。

    不过对于她这在1928年跟文盲区别不大的文化水平,柳如絮倒是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新文化运动之后全国推行白话文抛弃文言文的写作方式,而在1928年只要是读书识字的,她确信没人能比她的白话文写的更白,领会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比她领会的更为透彻。

    因为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来说,知识限制了他们文化水平的下线,而对于柳如絮来说,知识限制的却是她文化水平的上线。

    所以,既然有两个月的假期,她要做的就是在唐人街找个老先生跟着他读书认字。

    柳如絮安慰自己,她现在才上九年级,离大学毕业少说也有四五年,在这四五年中不要求她的文化水平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好歹把常用字认全会写还是有充裕的时间的,至于写成什么样倒不在她考虑范围之内。

    一日后,宿舍几人站在学校门口话别,学校门前停了几辆车,父母们在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接住校的孩子回家。

    柳如絮收拾了一个背包背在胸前,背包里存放了她所有的现金票据还有身份证明,不得不让她小心。

    姑娘们高高兴兴的跟着父母回家,柳如絮则一路询问着来到位于滨湖区的北克劳福街。

    在长街的入口处竖着高大的木质牌坊,牌坊上部为传统的飞檐设计,顶端盖着黄色琉璃瓦,屋脊上瑞兽做昂头嘶吼状,飞檐下为彩色壁画,繁复华美。

    牌坊当中有一牌匾,蓝底黄字,上书紫气东来。

    站在街口向内看去,街道两边的商户名字多为木质的牌匾,门边贴着对联,挂着灯笼。

    行人虽与美国人无异,身着西装洋裙,但放眼望去尽是黑发黄肤。

    柳如絮在街口站了半分钟才缓过神来,心中接踵而至的便是一股暖流。

    虽然身在1928年,但在异国他乡看到同胞的心情却不能受时间的影响而减弱分毫。

    她的脚下虽然踩着美国的土地,但此时此刻却升腾起了游子归家的错觉。

    柳如絮长出了口气迈步进了这条长街,她听见了熟悉的乡音。

    既然是中国人的聚集地,她想要找点儿什么当然还是问这里的居民才是最快的。

    柳如絮走进一家中餐馆得到了服务生热情的指点,来到了一家名叫文博书馆的书馆旁。

    书馆从外看去并无不同,只是内部隐隐传来朗朗书声,想必走进去后另有乾坤。

    “中国人?”书馆的店员见进来一个亚洲小姑娘,便开口问到。

    “是。”柳如絮点头。

    “想要什么书?”店员的脸上洋溢起笑容。

    “我听说您这里有先生教书?”柳如絮打量着书馆。

    “对,前清的秀才,教的不错。”店员热情的介绍,“附近的人都喜欢把小孩子送到这里学学弟子规三字经。”

    “你们家也有孩子想学?”店员示意另外的一个店员帮他看店,便引着柳如絮从店内穿过走进内院。

    “是我想学。”柳如絮打量着中式的建筑,“我想学认字。”柳如絮看着店员。

    “你……不识字?”店员有些意外,看着柳如絮文文弱弱的样子可不像个不识字的人。

    “我自小一个人在美国,不认得太多字,想着过几年回国后不识字不太方便,就想找个老师学一学。”柳如絮的话中透着遗憾。

    “你家大人也太胡来了,放你一个人在这里。”店员摇头,“我先带你去见先生。”

    “我们这里每月20美金学费,不算贵。”店员引着柳如絮进了一间屋子。

    “张涛,昨天的课文背了吗?”屋内靠西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带着眼镜,手中拿着一本线装书,正抬头看着唯一站着的孩子。

    “背了。”站着的孩子约莫五六岁的年纪,声音清脆。

    “背一遍来我听听。”先生垂下了眼。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被唤做张涛的孩子眼神明亮,大声背诵课文。

    “弟子规?”柳如絮轻声问道。

    “你学过?”店员有些意外。

    “只是看过几遍。”柳如絮摇头。

    “你不是不识字么?”店员摸不着头脑。

    柳如絮沉默,这件事她还真不好解释。

    她看的是简体字版的,而现在简体字并没有出现。

    “阿福?”先生等小孩子背诵完了课文,出声叫了站在门口的店员。

    “陆先生。”阿福微微颔首,“这位客人想跟着您学认字。”阿福解释到。

    “多大了?”陆先生看着柳如絮。

    “十五。”柳如絮神色恭谨,这可是学富五车的行家,她肚子里这点儿墨水实在是入不了先生的法眼。

    “年纪有些大了。”先生皱了眉头,“想学文章还是诗歌?”

    柳如絮咽了口唾沫:“想学写字。”

    她可没有这么远大的理想,让她学诗词歌赋只怕没有十几年的功夫出不了师。

    “这到还不难。”陆先生也是松了口气,他最怕学生好高骛远。

    “明天早晨8点,来我这里上课。”陆先生又拿起了书,“翻到第4页,接着往下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