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送你一支千年妙笔 > 第79章 附:《论唐诗三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写古诗词,除了遵循平仄对仗押韵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三点。我认为,这三点是很多教科书上不曾提及的。这三点就是诗词创作的千年秘籍。只要你遵循它,诗就会灵气充盈,诗格不凡。我把它概括成了三个字或叫三句话:一是顺,二是空,三是核。也可把它称为唐诗三昧。理解了此三昧,就掌握了写诗的大意,写任何诗都能一通百通。下面我把这三个字作以详细解释:

    一曰顺,句法太极图式:诗歌是有句子组成的,句子是讲求结构的。我发现了经典唐诗的又一显著特征,即凡是著名经典唐诗联句句子之间的对偶关系都是以天地相对、或上下相对、或以先后相对的,构成了一个太极图式。对此,我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加以概括,题目是《论写古典诗词联句句子之间的对偶关系》:

    首句抬头先唱天,

    次句坠落地平线

    一上一下麻雀飞,

    诗作横卧天地间。

    以下是我对几首著名经典唐诗联句句子之间对偶关系的分析,诗要一上一下地形成跳跃,频繁跳跃才能给读者带来呼吸的顺畅、心灵的变化与情绪的愉悦。比如:

    李白的《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天),

    疑是地上霜(地)。

    举头望明月(天),

    低头思故乡(地)。

    李白的《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上),

    千里江陵一日还(下)。

    两岸猿声啼不住(上),

    轻舟已过万重山(下)。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上),

    烟花三月下扬州(下)。

    孤帆远影碧空尽(上),

    唯见长江天际流(下)。

    李白《将进酒》首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地)。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天),

    万条垂下绿丝绦(地)。

    不知细叶谁裁出(天)?

    二月春风似剪刀(地)。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上),

    处处闻啼鸟(下)。

    夜来风雨声(上),

    花落知多少(下)?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上),

    一行白鹭上青天(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

    门泊东吴万里船(下)。

    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天),

    春风花草香(地)。

    泥融飞燕子(天),

    沙暖睡鸳鸯(地)。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上),

    万径人踪灭(下)。

    孤舟蓑笠翁(上),

    独钓寒江雪(下)。

    王坤《悯农》:

    锄禾日当午(上),

    汗滴禾下土(下)。

    谁知盘中餐(上),

    粒粒皆辛苦(下)。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天),

    黄河入海流(地)。

    欲穷千里目(天),

    更上一层楼(地)。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天),

    草色遥看近却无(地)。

    最是一年春好处(天),

    绝胜烟柳满皇都(地)。

    这种结构的诗虽在读者的对面,却时空了远,给人以天上人间的立体感觉,自然带来了仙气与神气。

    这种两句之间天上地下的对仗包容了无限的风光。还比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会桃李,一会江湖,忽而风,忽而雨,上面酒,下面灯。感觉容量很大,变换无穷。

    这种结构的古典诗词,最早是由以李白为首的主创的,是他们接触了《维摩诘经》之后创作的。我把它们称之为“维摩诘经体诗”。这一点,无论中国文学史,还是教科书,都不曾提及过。写诗,搞清这一步很重要,它是解决文字顺不顺的问题,顺了才会美,顺就是美。否则,你的诗从文字上就没有搞顺当,犬牙交错,参差不齐,一塌糊涂,怎么会美呢,怎么能叫诗呢。这种形式的诗作有一个显著特征,它像一颗晶莹剔透、光芒四射的巨大钻石屹立于天地之间。它是锥体形的,其上大,其下小,层次感显著,给人印象立体主义艺术感十分强烈,文字排列整齐优美,内容大气不同凡响,阅读起来铿将有味,和谐流畅,百读不厌。它像颗颗钻石般美丽珍贵,怎么不令人珍惜回味,怎不令其流传恒久?它在古典诗词中属上上佳品。

    为什么这样就顺呢?蓝天万里宽,地上百草鲜。先上而后下,由远到眼前。这样去表现就顺了。有了顺,才有美,是一种形式美,和谐美。为什么这样就美呢?因为它符合“太极图式”,一上一下,一阳一阴,一动一静,一醉一醒,阳变阴合,互为其根,生生不息,符合天道。

    清朝诗人沈德潜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

    二曰阔,布局仙人洞式。就是整个语言布局要有空间意识感,要有体积,写出空间来。什么叫空间感?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我们先用白话体写一首诗,比如写几个朋友去喝酒,很多人会这样写:

    三五个人去喝酒,

    两三瓶酒摆桌头。

    你一口来我一口,

    个个喝得像死狗。

    你看这首诗,把眼光始终只聚焦在一个桌面上,一个平面里,就是没有空间感。

    同样也是三五个人去喝酒,我们再看看李白是怎样写的?我们对比一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内容极其丰富,有天文地理、有美女徐娘、有金银珠玉、

    有万古历史、有狂放情怀、有人生经验。容量很大。

    形式上表现了天翻地覆、一泻千里、雄浑博大、变化万千、想象丰富、巧妙夸张,大开大合。

    与李白的诗句比较,就觉得我们现代人写的诗碍板拘谨,岩石一块,没有了生机。所以说,我们写诗要在想象力上狠下功夫才好,要写出空间和时间感,写空间和时间里的事态变化,空灵空灵,有空才有灵,诗句才会有灵动感。而阔才是前提。

    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朗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即状写秋夜打铁的情景,寓意讴歌生命创造之美。起句“炉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间意象组合,炉火熊熊燃烧,映红天地,夜幕远眺,景色壮观,境界开阔;第二句“红星乱紫烟”,中近景承接,动态视觉折射紫烟飘绕,火星跳跃,色调浓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将“赧朗”、“明月”、“夜”三个意象组接,构成静态时间意象组合体,巧妙转柁,从空间意象转为时间意象,与前句之意达到“相避”,亦将动态美并存于静态美,与前句之意达到“相应”,从而完美演绎“相避相应(杨载《诗法家数》)”之规范。结句“歌曲动寒川”,顺静态意象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扬放歌,寒川激荡,使静态听觉承接更为深邃遥远。此诗写得十分的辽阔。

    刘熙载评价说:“李白诗凿空而道,归趣难穷。”李白的诗里都有很广阔的空间,似乎有一条通天之道,感觉攀援不尽。他还说,东坡是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到豪杰。

    空才大气,空是对时间的超越,可以荡济万古。

    诗一旦写得太实,太饱满,就会流于小气、呆板,失却了灵性。

    再看李白《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这首诗写了西安、长沙和武汉三座城市,距离1000多公里的事情。这首诗前面两句“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用”是在一个平面上,黄鹤楼中吹玉笛一句登上了高空,使诗有了强烈的立体感,后一句用江城五月落梅花”来表述其内核是难以言表的、复杂的思乡情绪。

    我们有时候理解古诗词会有些困难,原因是古诗可能写的面积很大,幅员辽阔,走过了几千里,几个地方;时间跨度可能几年,几十年。我们没有地理知识,就难以理解。

    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天),

    春风花草香(地)。

    泥融飞燕子(天),

    沙暖睡鸳鸯(地)。

    缓缓升起的太阳沐浴着秀丽的山峦,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天空中飞来飞去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成双成对的鸳鸯睡在暖暖的沙滩上。

    天空、太阳、山川,大地、春风、花草、芳香、燕子、湖泊、沙滩、鸳鸯。仅仅20字,写得天宽地阔,灵动自然,美丽无比。

    还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在白帝城外站在一座高台上所看到的景象。眼前天高地阔,猿啸鸟回,秋林叶落,长江滚滚的宏大豪迈气象。

    写诗不是写记叙文,就怕就事论事,就物论物。说花只说花,说草只说草,把人的眼力扭在一个点上,那是无论如何写不出阔来的,诗的灵气也就难以显露出来。

    写诗一定要跳出事外,也可跳出世外,比如,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全诗表达了杨贵妃的美艳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这叫跳出来写。

    有人说,写作论手,厉声厉色,大喊大叫是末手;

    像鸿毛轻柔,还有形体,还属中手;

    无声无色,随物赋形是高手。

    能跳出界外,才算得上等外高手。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写的是汉朝的事,却是在批评宋朝的男人们软弱,可欺。这也是跳出去写。

    还有郑板桥的《竹子》一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诗不着一个竹字,却把竹子描写的一清二楚。

    跳出人物,跳出环境,跳出时代,等等,有很多写法,使人感觉天宽地阔,别有洞天。

    这一点,古人多说要造境,我觉得不如说成造仙人洞,就是诗一定要写出阔来写出空来。

    古人说,空空灵灵,有空才有灵。老子也说,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句话就是讲空与灵的关系。

    写诗词也一样,一要有灵气,二要有大气,全靠一个写出空白来彰显。例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一句,犹如国画和书法中的飞白(枯笔露白)的手法。书画中常常通过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它给人以清丽典雅,使人们视觉和触觉富有陡然的立体感,产生超现实的想象力。诗词倘若飞白运用得好,有的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空白造成一种虚灵的境界。写诗词要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济的境界。古典艺术中就是通过留有大片空白式的特征,来造成讲究神韵和意境的。莱辛说:“美需要一定的体积”。所以,有空才有灵,有阔才显大气,使作品增加情趣,这样才能见到诗的灵性与非凡。

    三曰核,含义大蜜桃式。诗,要有一个核。无核,即无魂,也就没诗意。清晰可触,或模糊无形。但必须隔着纸,能感到它的呼吸和力量。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说到有核无核的区别,值得玩味。他说,“桃实之肉暴于外”,“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栗实之肉秘于内”,“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

    对此,我写过一首《论写诗》,这样写道:

    阳光雨后真可爱,

    一颗桃树入眼来,

    摘个桃儿尝一尝,

    滋味百嚼也费猜。

    诗的语言充满了暗示、双关、含蓄,有点神经兮兮,神叨叨。真的是人不神经不作诗。

    诗歌的最高境界,通神性,简单而暧昧。用桃核来比喻,即诗词让人有啃不透的东西,让人百读不厌,想入非非。诗是上帝的语言,唯有天才可以玩弄。诗应该是有一定的神秘性的。没有诗意的神秘主义是迷信,没有神秘主义的诗歌,就变成散文了。”所以,诗属宗教,必须让人为之肃然起敬,顶摩礼拜,想入非非才好。咀嚼不尽,传之久远,愈久愈新,愈淡愈远。所谓修道养性出诗人,世上僧人多诗人,是一点不假的。我以为,写好诗,非读《维摩诘经》不可。

    哲人诗人两通神,

    凡身凡语未入津。

    人间多少虎皮客,

    不知巫道藏真金。

    还说李白的《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的内核是难以言表的、复杂的思乡情绪。他用“江城五月落梅花”来形容,令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上),

    一行白鹭上青天(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

    门泊东吴万里船(下)。

    这首诗写得简洁明快,诗的内核是一张向上、动态、立体的美丽画卷,也是百看不厌。

    古诗,诗中有画,它的形象都是可以画出来的。

    唐崔护《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今河北定州市人,进士,京兆尹(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这是一首相思诗,内核儿是人面,是对美人的思念,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也因这一首诗,而成就了他的千古名声。

    写古体诗,在遵循了平仄对仗押韵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字句排列上要顺;诗的容量上要阔,要空;内容上要有核。闯过了这三关,诗才能做到和规矩,有灵气,有意境,才能算得上好诗。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