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三国之孙亮的逆袭 > 第288章 帝皇也是一种职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呵呵,自当我孙吴一统天下啦。”全仪自信道。

    “哦,何以见得?”

    “我大吴近卫军战无不胜,国内民生安乐,我孙吴不一统天下,何人能一统天下?”

    阮咸不置可否,孙亮笑道:“以朕看来,得民心者必得天下。但这天下,又岂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凡我华夏有志之士,俱应以一统天下为志。”

    “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座中四贤俱是一惊,这话出于谋反之贼口中倒也常见,想不到却出自一个帝皇之口。

    “这是自然。帝皇也是华夏之民,与其它华夏之民只是职位不同而已,应使国中百姓臣民安居乐业,福寿安康,以振兴我华夏文明。若以其帝皇之位,任意妄为,视天下如已物,天下之民为奴仆,残民害民,民自当可群起叛之。一人岂可与天下万民相抗衡?这就是秦所以不永为秦的道理了。”孙亮道。

    “陛下所言,确实有些道理。不过,听闻汉高祖也曾视天下为其产业,百姓为其奴仆,然汉有汉传四百余年,天下之民并不以高祖之言为杵。”刘伶道。

    “汉高祖值秦未之乱,百姓流离,推翻暴秦,消弥纷争,又予民休息,纵视天下百姓为奴仆,也未残酷盘剥百姓,百姓得收安居乐业,是故天下怀高祖之德。而恒灵昏馈,卖官鬻爵,官吏世家盘剥百姓,百姓不堪贪官污吏、豪强世族之盘剥,故有黄巾之乱,汉亦终因此故衰之。”

    刘伶等点点头,对前朝政治得失,他们可比孙亮更有体会。

    “陛下,属下总觉得陛下对世族有些不友善,世间也多有此议,朝廷推行新政也多有抑制世族之举。”出身士族的王戎也鼓起勇气道。

    “哪有如此之事。”全纪、全仪异可否认道。

    “呵呵,朕亦久闻议了。”孙亮摆了摆手,不以为然笑道,“朝廷新政,以许多人看来,确有抑制世族之举。前朝后期,士家大族兼并士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奴婢和徒附成千上万。世族愈盛,百姓愈弱。

    广大百姓身无插针之地,依附于世家大族,不仅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支配。许多世家大族视其为奴为仆,任意盘剥,如此方有黄巾之乱。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如今朝廷之政,正是抑世族兼并,予民以地,使民得以制产,上可养父母,下可育儿孙,如此天下人人相安。而世族亦受其利,不虑复有黄巾之乱。

    而且,朝廷并不禁抑世族积治产业,现孙吴世族多治产业,招?百姓就业,家道更盛,而百姓也从其中得益养家,这不是两便之是。”

    孙亮今天干脆:引纪据典地祥尽说明。

    虽然当下不总么推崇,孟子的话也基本算是圣人之言,王咸也无从反驳。

    “只是这产业过盛,恐有害农之事?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子期不用再担重农抑商之论了。如今我大吴工商兴盛,可有害农之举?”全纪不待向秀说完就笑着打断他的话。

    众人想想也是这样。在大吴,工坊是招募了不少百姓,但田地也不见荒芜,粮食也日益丰盈。

    “敢请教,这是何故?”刘伶肃然道。

    孙亮点点头,道:“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朝廷鼓励垦荒,耕地面积增大,另一方面县农业工具及技术水提高了。这也是工商业促进农业生产的结果。”

    “陛下是说,工商业不但不害农,还能促农?”向秀道。

    “这是自然,工坊出制出了大量实用的农具,如大吴近年大力推广的曲辕梨,使梨地快了不少,现在一个农夫,能比以前种更多田地,商人又能及时把农民种出农产品收购走,使之不致于积压,还可把更好的农具、种子送到农夫手上。这些,自然是有益于农作的。”

    “子期可能不知道,前不久,有士坊推出一种肥田粉,乃是采用海外岛上鸟粪和鱼骨制成的,商家把他们用海船拉来大陆,售卖给农家。使用肥田粉后,农作的产量有大幅增长,这可不然工商促进农耕的例子。”全纪笑道。

    座中诸人竞相脸露惊容。

    “这海外竞有如此之物?”刘伶叹道。

    “哈哈,这海外宝藏真可谓取之不尽。有些海岛,成千上万的海岛聚集,千万年来,其鸟粪堆积如山,有的都化成了石头。不过,据建业大学研究农学的人说,这否二人磨成粉,也有肥田之效。”

    “哎,向某坐井观天了,不知世事变化竟有如此之快。”向秀叹道。

    “人是得到处走走为好。诸位贤达,现在仍在建业大学吗?”孙亮问道。

    “仲容兄现在是戏院的贵宾呢!子期、伯伦还在建业大学讲学。”全仪笑着道。

    “好,仪哥儿等诸位贤达相助,朕心甚慰。不过朕以为,教书育人自然是极好的,但也可去各处走走,或牧民一方,或执政一处,有一日走累了,又可入校教书育人。”孙亮笑道。

    “陛下,你这是眼红诸位贤人,要公然抢人啊!”全仪叫道。

    “哈哈,朕哪算得什么抢人,只有提出些建议任仲容等人自择罢了。”孙亮笑道,“朕有时还想,等哪一天这皇帝做累了,就放下担子,跑到学校去教教书,肓肓人。”

    “陛下,从古至今哪有卸任的帝皇?”全纪笑道。

    “以前没有,自朕以后有不就行了。帝皇于朕来说,也不过一种职业,一副重担而已,由精力充足不可胜利。万不可一直当着,直到年老昏聩,害民害已之时。”

    “陛下说笑了。这帝皇之权乃天授之,岂有卸任之说。”王戎道。

    “皇权天授之,确是不错。但朕以为,这天乃天下万民,而不是那飘渺的天帝。管子曾言: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若帝皇若不能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则百姓自可收回所授皇权了。”孙亮淡淡道。

    “故以忠孝以治天下,臣等不敢于闻。”全纪正色道。

    “呵呵。子瑞啊。这么说,朕这个帝皇如山一般沉重的担子就得挑上千年万年?那上天侍朕何其不公。朕还想有一天,或傲笑海外,或隐于桃园呢。”孙亮笑道。

    见孙亮如此,座中之人只得沉默着不敢接话。孙亮也觉得自己思想太过超前了些,心中叹了一声,岔开话题道:“仲容,你叔父近来如何?”

    “回陛下话,叔父自返魏地后,迁任步兵校尉一职。”阮咸道。

    “陛下,魏国步兵校尉为中央属官,但并不执兵权。”怕孙亮不明白此职位,王咸又补充道。

    这就是个混吃等死的闲官罢了,孙亮点点头,又叹道:“魏地何其多才也,可惜了,可惜了。”

    “陛下何作此言,莫于吾叔有些关碍?”见孙亮神色有异,阮咸急着问道。

    孙亮摇了摇头,道:“阮步兵倒没什么大事。日前收到消息,嵇康嵇叔夜恐怕有难了。”

    “叔夜如何了?”刘伶急着问道。

    “听闻司马昭已捕其入狱,这次恐其有性命之忧了。哎,前有夏候玄,今天嵇叔夜,魏地多才,但迭遭杀身之祸,可惜,可惜。”孙亮叹道。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