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三国之孙亮的逆袭 > 第245章 上庸之战(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石山之下,马进也是恼怒无比,本来以来,加一把劲就能把近卫军驱下渚水,想不到近卫军战力竟如此顽强,硬生生从自已中军杀透而去。现在爬上了石头,倒占了地势。

    “大人。今天大捷啊。自我曹魏与近卫军交战以来,还没有过如此大胜。这近卫军,少说也死伤了五六百人。这石头上的近卫军,也不过是在上面苟延残喘而已。石山上又没水,又没粮的,我们只要围着,渴也渴死他们。”一个校尉喜道。

    “渴死?那得多少时候。这房陵离这不过一天时间,听到消息他们会不派援军?”马进眉一蹙,冷冷道。

    “大人,我们马上攻山,灭了他们。”有人叫嚣道。

    “不急。”马进想了想,问道:“房陵有消息了吗?”

    “没有。”

    “大人,咱们不管房陵那边,把这伙近卫吃了咱们就回城。”

    “好,准备攻山。骑兵密切监视房陵方向,切莫让援军摸了上来。”

    “是。”

    马进手一挥。魏兵开始了攻山。山不陡峭,但近卫军仍占了据高临下的优势,魏兵人多,则不时投掷火药弹,魏兵人少,刚用弓弩射杀。魏兵的攻势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退了下去了。

    “大人,不好办啊。这近卫军,也太顽强了。”一个校尉灰头丧脸地走到马进马前。

    “近卫军果然名不虚传,大人,我看咱们要不就围困着,要不就撤军引他们下来吧。”幕僚道。

    马进正在考虑,前方一匹快马,飞速赶了过来,道:“大人,前方三里,有大批骑兵从上庸城方向飞驰而来。”

    马进急忙抬头,果见前方隐隐腾起了一片灰尘。

    “骑兵,莫非魏兴郡大军前来?可魏兴郡申大人派参骑兵前来做什么?”一个校尉道。

    “不好。传令,大军集合。让张祥领骑兵急速前来。”马进脸色一变,叫道。35

    围山的魏军急速集合,还未摆好阵形,西向而来的骑兵已经杀到。魏兵顿时一片混乱,被杀的鬼哭狼嚎。

    石山上的施正早看到山上的情景,跳了起来。“兄弟们,咱们援军到了。杀下山去,”

    被魏兵打得憋屈无比的近卫军,人人振奋,猛地从石山上冲杀而下,魏兵彻底被打得溃散。张祥的几百骑兵赶来,看看混乱成一片的战场,忙拔转马头,向上庸城逃去。孙寅也不穷追,领着近千骑兵扫荡战场。

    “马进死了。马进死了。”一个近卫高叫,施正骑着战马,提着一个头颅飞驰着,绝望的魏卒纷纷弃械把投降。

    “呸,狗东西,运气挺好。”停下了马,孙寅在马上笑道。

    施正飞马而来,把首级抛给随身的亲兵,拱手道:“呵呵,施某多谢孙团长救命之恩。”

    “哈哈,你施正知道就好。可要记得回去好酒好菜招待你的救命恩人。”

    “施某怎么敢忘。这里兄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我施正的恩人。这次回襄阳,我要大宴诸位兄弟。”施正笑道。

    “行,就这样,回襄阳你施正不请客,耶耶带着兄弟们跟你算帐。”孙寅笑道,“打扫战场吧。咱们还得去上庸。”

    “上庸,带着这么俘虏去上庸?”

    “怎么,知道怕了。我还以为你施正是个不怕死的金钢呢。”孙寅道,看了看周围的衣甲残破近卫军,叹道:“放心,上庸应该被鲁旅长取下了。兄弟们损折不小吧。把兄弟们尸首都收集起来吧,我已让人通知鲁旅长了,他会派大车前来。”

    施正鼻子一酸,顿时没了刚才斩杀马进的高兴劲,拔转马,默默而去。

    收拾好战场,鲁睦果然也派了大车人员前来。大家押着俘虏、运着物资、尸首向上庸而去。

    到了上庸城,施正与孙寅向太守府走去,太守府中,陈永已经到了,正坐要太守之位上。

    “见过陈副军长。”两个向陈永行礼。

    陈永满面怒色道,“施正,你是怎么搞的,给我弄出如此大的伤亡来!你不是说以你一团之力,取上庸城的吗?”

    施正垂着头,道:“施某有罪。弟兄们的死,都是施某一个人造成的,施某愿受军令处裁。”

    陈永冷冷地看着眼前的施正,道:“好,你愿服罪就好。但你领军,阵斩马进,我也不没你之功。这样,你把职务交给1营长。你的功过,回襄阳再论。”

    “是。”施正拱手道。

    “鲁睦,孙寅,你们准备一下,明日随我前往魏兴。2师2团留上庸休整。”

    “未将领命。”

    第二天,陈永留下3师1旅守上庸,亲领鲁睦、孙寅部前出西城,曹魏魏兴郡守申仪早已闻风破胆,在西城放了一把火,同上庸一部残兵裹胁着数万西城百姓向南阳方向逃窜。

    陈永赶到西城,一面命人救火,一面派孙寅,鲁睦领兵急追。申仪急忙丢下百姓,向南阳逃窜。鲁睦、孙寅压着百姓回返。但西城已基本樊毁。

    陈永只得留孙寅部暂时守西城等着蜀兵前来交接,与鲁睦部押着府库的为数不多的缴获及数万百姓又回返上庸。

    四到上庸的陈永,接到了军部命令,留少量军队驻守,带着缴获及百姓撒回房陵。

    十余天后,汉中姜维遣张嶷领兵五千,顺沔水而下赶至上庸,从吴军手中接收上庸、西城两郡之地。消息传回蜀中,蜀国举国欢腾,共庆这极其意外的收获。

    建业城中,吴亮召集众臣,商议接收协议中的西南诸县。

    “陛下,蜀使称,蜀主已下诏两郡,我大吴可随时前往接收。”薛诩奏道。

    “嗯。告诉蜀使,我大吴会尽快前往接收。接收之前,望蜀汉做好稳定工作。”孙亮道。

    “是。”薛翊应声退下。

    “陛下。臣建议几县重新设郡,归入交州治下。”韦昭奏道。

    “可。6县之地,俱在永昌之南:东,依然设两郡。就叫昌南郡、昌东郡。”

    “陛下,这两郡,多为夷民,蜀汉虽称据之,多为遥领而已。如今,我大吴还应如何处置?”户部尚书洛宏道。

    “这两郡。若如蜀汉一般放任夷民自流那于我大吴有何益处?依朕看,必须移民实边、教化夷民、筑路开发三策并举。”

    “陛下,若此一来,则朝廷所费甚多。且夷人素来不尊王化,恐群起而叛。朝廷自此多事。不如效蜀汉诸葛平南中故事。”孙嘿道。

    “这三策也不是一时之事。就由交州缓慢向西推进。:东郡不是迁出数万百姓吗。就效豫州之民例,再组垦殖团,送到交州去。”

    “陛下,这样又得花不少钱粮。”洛宏抱怨道。

    “这钱粮花得值的。这两郡,关系甚大。若能通过两郡西连天竺,则不逊于另劈一条贸易要道。”

    “难、难、难。”韦昭摇头道,虽说交州有古道通南中,但崇山岭岭,河流峡谷密布,十分难行。”

    “事在人为。这近卫军工程师不是快到交州了吗。让其在交州进行扩编,再渐次推进两郡。一者可修善道路,另一方面也可震摄诸夷。垦殖团随后进入各县。”

    “尊旨。”见孙亮甚是坚决,韦昭等人不再坚持,拱手应是。

    众臣退去,孙亮把洛宏、全尚留了下来。

    “陛下,这新城,上庸迁得百姓六万余人,降卒四千,都送往交州去吗?”全尚道。

    “老弱不堪远行的就安置到吴兴郡吧,另迁五千到台湾,五千到珠崖。其余悉数送往交州。降卒送到交州后,编入近卫工程师。”

    “这样,还得征集些粮草入交州,否则交州骤然之下,又增数万之众,粮食都不够了。”洛宏道。

    “这是自然。以后两郡,钱粮也得多支持一些。6县之地,修路、建城、屯驻,开始需不少钱粮,但一旦有成,矿藏开发出来,朝廷将获利不菲。”

    “陛下既已决足,臣等必将尽力而为。只是,陛下欲派何人前往主两郡之事?”

    “这人,必须懂得实务、圆通之道,对夷人必须恩威并济,拿捏得住分寸。两位世叔,你们给朕参详一下。”

    “治山别院、皇家产业那倒有些主事符合陛下要求。”洛宏笑道。

    “洛大人说的是,那台湾郡的孙锋在台湾就做的挺不错的。要不,把他调去?”全尚道。

    “台湾那边一时也离不开他,还是算了。就选些主事去吧,不过,和他们说清,做官可以,但不得贪腐弄权。这次郡县都要人,多挑些出来,到时我见见。诸葛恪那也,朕会去信。这两郡之政,相对宽松灵泛一些。交州那边,今年主要任务是向林邑拓展。”

    “林邑?”

    “林邑大部为汉日南郡之地,前汉未年,日南郡人区连据地称王,至今不服王化,现国中范氐当国。只是闻其民凶悍,便山习水,不易征服。”全尚道。

    “林邑处南海之要冲,无论多大代价也要收服。这次垦殖团南下,我意从近卫军抽调1一2旅之兵一起南下交州,另外,武装一部近卫工程师,兵力应当够了。”

    “只是北边怎么办?”洛宏忧虑道。

    “北边曹魏一时不会南下。扬州新政之后,诸郡重编郡兵,维持治安。4军3师再择机重编满员,驻武昌、建业作预备队,也不致有变。”

    “即如此,我就让总后勤组织一下,看是否能多调配些物资出来送到交州去。”洛宏点头道。

    “全世叔,火药作坊怎么样?这交州开战、修路都需大量火药。”

    “还可以。海外之地果然硫磺较多,海商带回较多硫磺。现在制约的仍是硝石,硝田产出仍不多。硝田仍在扩产。”

    “尽力扩产吧。”孙亮点点头,这硝田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长硝的。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